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比较青壳鸡蛋和褐壳鸡蛋品质的差异,以苏禽青壳蛋鸡和海兰褐壳蛋鸡2个鸡种为试验素材,采用笼养饲养方式,测定苏禽青壳蛋鸡和海兰褐壳蛋鸡鸡蛋的常规蛋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常规蛋品质方面,苏禽青壳蛋鸡鸡蛋的哈氏单位和蛋黄色泽极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鸡蛋(P0.01),蛋黄比率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鸡蛋(P0.05),蛋重极显著小于海兰褐蛋鸡鸡蛋(P0.01),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差异不显著。在营养成分方面,苏禽青壳蛋鸡鸡蛋的干物质、脂肪、胆固醇和卵磷脂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鸡蛋(P0.01),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钙、镁、铜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但苏禽青壳蛋鸡鸡蛋的铁、锌、锰、硒、磷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鸡蛋(P0.01),可见鸡种对鸡蛋常规品质和营养成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市售的林甸鸡蛋、绿色鸡蛋、笨鸡蛋与笼养鸡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4种鸡蛋品质(蛋重、蛋黄色泽和比重等)和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林甸鸡蛋、绿色鸡蛋的蛋黄颜色均显著高于笨鸡蛋和笼养鸡蛋(p0.05);林甸鸡蛋、绿色鸡蛋和笨鸡蛋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笼养鸡蛋(p0.05);林甸鸡蛋的蛋黄比例显著高于笨鸡蛋、笼养鸡蛋和绿色鸡蛋(p0.05);4种鸡蛋蛋比重、蛋形指数和哈夫单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林甸鸡蛋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种鸡蛋(p0.05),而灰分、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则显著高于其它3种鸡蛋(p0.05);4种鸡蛋中,林甸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达1 156.31 mg/g,显著高于绿色鸡蛋和笼养鸡蛋(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鸡种及不同产蛋阶段所产鸡蛋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海兰褐鸡、苏禽青壳鸡、仿土蛋鸡,比较产蛋前期(21周)、中期(43周)、后期(67周)所产鸡蛋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结果不同鸡种所产鸡蛋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兰褐鸡蛋的干物质、粗脂肪、胆固醇、磷脂、磷、铁、硒等含量均显著小于仿土蛋鸡蛋和苏禽青壳蛋(P0.05),仿土蛋鸡蛋和苏禽青壳蛋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前期鸡蛋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产蛋中、后期(P0.05);仿土蛋鸡和苏禽青壳产蛋前期鸡蛋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产蛋中、后期(P0.05);产蛋前期鸡蛋的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显著高于产蛋后期(P0.05),产蛋后期显著高于产蛋中期(P0.05),不同产蛋阶段鸡蛋的粗蛋白、磷、铁、铜和硒含量差异匀不显著(P0.05);不同鸡种在不同产蛋阶段所产鸡蛋的钙、镁、锌、锰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青壳蛋和仿土鸡蛋营养成分要优于海兰褐鸡蛋,初产蛋除了磷脂含量较高,其他营养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乌骨鸡蛋和普通鸡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黄比例、蛋黄干物质比例等,比较两者的蛋品品质特征,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技术对乌骨鸡蛋和普通鸡蛋中的蛋黄油总脂质、蛋黄油及蛋黄磷脂侧链脂肪酸进行鉴定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乌骨鸡蛋蛋重极显著低于普通鸡蛋(p<0.01),约为普通鸡蛋蛋重的72%;两种鸡蛋蛋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骨鸡蛋黄比例和蛋黄干物质比例分别为30.71%和15.73%,极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1);乌骨鸡蛋黄总脂质比例和蛋黄油比例分别为10.33%和7.93%,极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1);蛋黄磷脂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花生四烯酸在乌骨鸡蛋黄总脂质、蛋黄磷脂侧链和蛋黄油脂肪酸中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分别为3.52%、8.80%和1.78%,分别比普通鸡蛋约高35%、17%和76%。乌骨鸡蛋中较高的蛋黄比例和蛋黄干物质比例,使得乌骨鸡蛋较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较高的花生四烯酸含量,使得乌骨鸡蛋更加适宜孕妇和婴幼儿食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褐壳蛋、粉壳蛋和白壳蛋3种类型鸡蛋的品质差异以及对于蛋粉加工的潜在影响。方法选用京红1号、京粉1号和京白1号所产的褐壳蛋、粉壳蛋和白壳蛋作为试验对象,对37周龄和51周龄蛋鸡所产3种类型鸡蛋的蛋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7周龄和51周龄的白壳蛋蛋壳厚度、蛋壳比例和蛋壳强度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类型鸡蛋(P0.05);37周龄时3种类型鸡蛋的蛋黄水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壳蛋蛋清水分含量以及总水分含量均较其他2个类型鸡蛋要低。37周龄时褐壳蛋的蛋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白壳蛋次之,粉壳蛋最低。37周龄时白壳蛋的蛋清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由于蛋清中脂肪含量极少,本试验不予考虑。结论褐壳蛋加工成蛋粉后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而白壳蛋可以提高蛋粉加工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比较分析了泰和乌鸡蛋与普通鸡蛋外观品质及维生素含量差异,以期为当地乌鸡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选取泰和乌鸡蛋、市售普通鸡蛋各120枚,对其外观指标(蛋重、蛋黄比率)以及维生素含量(全蛋、蛋黄中的β-胡萝卜素、V_A、V_E、V_(B1)、V_(B2)、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泰和乌鸡蛋平均质量为40.23 g,为普通鸡蛋平均质量的66%;蛋黄比率为32.32%,较普通鸡蛋低7.13%。泰和乌鸡蛋全蛋、蛋黄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27、7.83μg/100 g;V_(B1)含量分别为46.80、139.08μg/kg,VB2含量分别为433.11、461.39μg/kg,均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VE含量均显著低于普通鸡蛋(P0.05);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泰和乌鸡蛋品质特性及营养成分,对比分析了泰和乌鸡蛋、杂交乌鸡蛋与普通饲料鸡蛋,分别测定其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总胆固醇、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钙、镁、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泰和乌鸡蛋与杂交乌鸡蛋均体型小、质量轻,蛋壳较薄,蛋黄比率、哈氏单位较低;水分、粗蛋白含量与普通饲料鸡蛋差异不显著(p0.05);泰和乌鸡蛋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普通饲料鸡蛋(p0.05),为7.10%;泰和乌鸡蛋与杂交乌鸡蛋总胆固醇、磷脂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饲料鸡蛋;泰和乌鸡蛋中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饲料鸡蛋,为4.05 mg/kg,433.11μg/kg,同时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钙、镁、锰、铁、锌和硒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饲料鸡蛋及杂交乌鸡蛋(p0.05),分别为457.52 mg/kg,111.69 mg/kg,245.67μg/kg,21.98 mg/kg,13.03 mg/kg和228.53μg/kg,其铁、锌、硒元素含量分别是普通饲料鸡蛋含量的1.69,1.44和1.17倍,分别是杂交乌鸡蛋的1.95,2.00和1.13倍。  相似文献   

8.
为鉴别通江花鸡蛋品质,分析了其营养成分。测定其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蛋清比、蛋黄色泽、蛋黄质构、全蛋蛋白质、糖类、脂肪、胆固醇、VA以及K、Na、Ca、Mg、Zn、P、Se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通江花鸡蛋体型小、质量轻、蛋壳较薄,但哈氏单位和蛋黄比优于饲料鸡蛋;通江花鸡蛋蛋黄色泽比饲料鸡蛋黄颜色深,总色差是饲料鸡蛋的1.17倍;通江花鸡蛋蛋黄质构指标除胶黏性以外,其余质构指标均优于饲料鸡蛋;通江花鸡蛋VA含量与饲料鸡蛋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脂肪、糖类含量较高,通江花鸡蛋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饲料鸡蛋;通江花鸡蛋富含K、P、Se微量元素,分别是饲料鸡蛋的1.44倍、3.82倍和1.26倍。  相似文献   

9.
测定并比较了宁都黄鸡蛋(36枚)、白壳蛋(15枚)、褐壳蛋(23枚)和土鸡蛋(14枚)的蛋重、哈氏单位等10项蛋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宁都黄鸡蛋与其他3种鸡蛋的蛋品质存在着差异,其中蛋形指数、蛋壳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蛋重方面,除与土鸡蛋差异不显著外,与白壳蛋、褐壳蛋差异极显著(P0.01);在蛋的密度方面,与白壳蛋、褐壳蛋差异不显著(P0.05),与土鸡蛋差异显著(P0.05);在蛋壳厚度方面,与其他3种鸡蛋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蛋壳质量方面,与白壳蛋、褐壳蛋差异极显著(P0.01),与土鸡蛋差异显著(P0.05);在浓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比率、蛋白比率方面,与白壳蛋差异不显著(P0.05),与褐壳蛋、土鸡蛋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品种鸡的鸡蛋品质和风味差异,该试验随机选择大骨鸡、仙居鸡、海兰褐蛋鸡和杂交鸡的鸡蛋为试验材料,对其蛋重、蛋品质及风味等10余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仙居鸡鸡蛋重极显著低于其它品种(P0.01);大骨鸡蛋形指数显著高于仙居鸡和海兰褐蛋鸡鸡蛋(P0.05);大骨鸡与仙居鸡的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鸡蛋(P0.05)。大骨鸡及其杂交鸡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均极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P0.01);海兰褐蛋鸡鸡蛋的蛋黄比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品种(P0.05)。除海兰褐蛋鸡鸡蛋外,其它品种蛋壳更亮、近绿色和蓝色;大骨鸡和仙居鸡鸡蛋呈味物质丰富、气味浓郁;而杂交鸡和海兰褐蛋鸡鸡蛋风味有单一化趋势,以硫化氢和有机芳香硫化物为主。综合上述各项指标,说明地方品种鸡的鸡蛋品质和风味更佳。  相似文献   

11.
饲喂银杏叶超微粉对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旨在研究银杏叶超微粉对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影响。选择健康55周龄的罗曼白商品蛋鸡192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共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60%、0.80%、1.00%的银杏叶超微粉,预试期7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在第7、28d时,添加银杏叶超微粉对蛋重和蛋黄重、蛋黄相对重影响不显著(p>0.05);第14d时,0.60%、0.80%银杏叶超微粉添加组蛋黄重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蛋重和蛋黄相对重差异不显著(p>0.05);第21d时,0.80%、1.00%银杏叶超微粉添加组蛋黄重和蛋黄相对重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实验期,蛋黄胆固醇含量和鸡蛋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第21d时,0.80%银杏叶超微粉添加组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至28d时,银杏叶超微粉对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趋于平稳。本实验表明银杏叶超微粉对降低鸡蛋胆固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以0.80%添加量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鸡种所产鸡蛋的矿物元素含量,以300日龄的罗曼褐、京红、海兰褐、新扬褐、海赛克斯褐、伊莎褐6个品种的商品代以及苏禽青壳、文昌鸡,总共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各品种鸡蛋随机抽取30个蛋,进行矿物元素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鸡蛋矿物元素中钙含量最高,磷、镁、铁、锌、铜、锰次之,硒含量最低。矿物元素中钙、镁、铁、锌、铜含量在8个鸡种鸡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磷、锰、硒含量在鸡种鸡蛋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5种地方品种鸡蛋(武定鸡、尼西鸡、微型鸡、剥隘鸡及盐津乌骨鸡)为对象,运用气相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五种鸡蛋中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微型鸡蛋中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肉豆蔻酸、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花生四烯酸、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1);尼西鸡蛋中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5),油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1),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微型鸡蛋和武定鸡蛋(p0.05);剥隘鸡蛋的二十二碳二烯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1);武定鸡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微型鸡蛋K和Na含量最高,其中K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四个品种(p0.01),N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四个品种(p0.05);Mg在剥隘鸡蛋中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武定鸡蛋(p0.05)和极显著高于尼西鸡蛋与盐津鸡蛋(p0.01);P含量在尼西鸡蛋中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微型鸡蛋、武定鸡蛋和盐津鸡蛋(p0.01);Fe,Mn和Cr在武定鸡蛋中含量最高,其中,Cr含量显著高于与其余四种鸡蛋(p0.05);Fe含量极显著高于微型鸡蛋和剥隘鸡蛋(p0.01),Mn含量极显著高于尼西鸡蛋、盐津鸡蛋和剥隘鸡蛋(p0.01);而Cu在五种鸡蛋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分析在蛋鸡饲料中分别添加2.5%、5.0%、7.5%、10.0%桑叶对鸡蛋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桑叶添加量增加,蛋黄颜色加深;添加桑叶对蛋黄胆固醇含量影响不大;5.0%和7.5%桑叶组的蛋黄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桑叶各组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5.0%和7.5%桑叶组的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黄VE含量随桑叶添加量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10.0%桑叶组比对照组提高了近3倍。桑叶组蛋黄在气味和口感上都优于对照组,其中5.0%、7.5%桑叶组较其他桑叶组好(P<0.05)。总之,饲料中添加桑叶能改善鸡蛋黄的品质,添加量在5.0%~7.5%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对南北方鸡蛋、各壳系(褐壳、粉壳、白壳)鸡蛋、洋鸡蛋和土鸡蛋之间在蛋壳、蛋清、蛋黄占全蛋质量百分比,蛋清、蛋黄及全蛋的含水量,卵磷脂、胆固醇、粗脂肪含量;蛋清、蛋黄及全蛋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上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了实验测定,为消费者科学地选购鸡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壳系的鸡蛋中褐壳鸡蛋的粗脂肪、卵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且总含水量最低,说明单位质量褐壳鸡蛋所含干物质量更高.洋鸡蛋和土鸡蛋在各项指标中差异较大,但同为南方或同为北方的洋鸡蛋和土鸡蛋在各项指标中差异多为不显著,并且只要是洋鸡蛋就比相应土鸡蛋的蛋清多、蛋壳薄、全蛋含水量高.总体上南方鸡蛋优于北方鸡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地研究鸡蛋新鲜度变化与S-卵白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贮藏期间各鸡蛋品质参数对S-卵白蛋白形成的影响程度,本实验选取当日产新鲜海兰褐壳鸡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鸡蛋哈夫值、蛋黄指数、pH值等指标与S-卵白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了各鸡蛋品质参数与S-卵白蛋白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并以S-卵白蛋白含量为自变量建立了等价蛋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鸡蛋哈夫值与S-卵白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3,P<0.01),其中S-卵白蛋白含量与蛋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67,P<0.01),与浓蛋白高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05,P<0.01);蛋黄指数与S-卵白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00,P<0.01);pH值与S-卵白蛋白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8,P<0.01);此外,各品质因素与S-卵白蛋白含量的综合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且pH值是影响S-卵白蛋白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灰色关联度为0.742)。建立的多项式回归等价蛋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R2=0.986 81(P<0.01),模型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源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组成成分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和低油大豆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油脂体对蛋黄酱基本组成成分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蛋黄酱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油脂体蛋黄酱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蛋黄酱(p<0.05),而水分、脂肪、胆固醇、棕榈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蛋黄酱(p<0.05);相同比例下高油油脂体蛋黄酱水分、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油脂体蛋黄酱(p<0.05),而胆固醇含量则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全高油和全低油油脂体蛋黄酱胆固醇含量(768.942%±0.892%,601.639%±2.330%)均显著低于纯蛋黄蛋黄酱(808.157%±0.603%)(p<0.05);油脂体蛋黄酱与普通蛋黄酱相比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相同比例下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普通蛋黄酱和油脂体蛋黄酱在外观形态和气味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色泽和口感上差异显著(p<0.05);除色泽外,相同比例下油脂体蛋黄酱在其他感官上无显著差异(p>0.05)。本文实现了大豆油脂体低胆固醇蛋黄酱的开发,提高了蛋黄酱的贮藏稳定性,为大豆油脂体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研究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体内锌、铜、铁、锰4种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8 d后开始连续收集7 d的粪、尿样品,35 d后处死,取大鼠血、肝脏、肾脏和股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锌、铜、铁、锰含量.结果大豆蛋白组尿铁、锰排量、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肝锌、肝铜和肾脏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肾脏和股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蛋白组尿中各元素排泄量、铜和铁的表观吸收率、铜的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粪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豆蛋白质使大鼠对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花生蛋白质使大鼠对铜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对铁的表观吸收率显著增加,提示大豆蛋白质对改善机体锌和铁代谢、花生蛋白质对机体铜和铁代谢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酶比色法测定禽蛋中胆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在GB 5413.20-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胆碱的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检验条件(称样量、水解时间)迚行优化。幵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禽蛋全蛋和蛋黄中胆碱含量水平和差异。结果称样量和水解时间优化结果为:全蛋和蛋黄称样量分别为1.0~2.0 g、0.5~1.0 g,水解时间为4 h。胆碱氢氧化物在50~25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1),样品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2.1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0%~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86%~5.13%。蛋黄与全蛋中胆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99, P0.01)。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中胆碱含量(蛋黄)有显著差异(P0.05),鹅蛋、鹌鹑蛋中含量高,其次为鸭蛋、鸡蛋,其蛋黄中胆碱含量均值分别为1222.5、1277.9、1345.1、1340.8 mg/100 g。土鸡蛋、乌鸡蛋中胆碱含量(蛋黄、全蛋)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乌鸡蛋与土鸡蛋蛋黄、全蛋胆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咸鸭蛋中胆碱含量明显高于生鸭蛋,蛋黄中含量均值分别为1181.8、1406.0mg/100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禽蛋类胆碱提取测定方法-酶比色法,幵探讨了不同品种禽蛋营养价值,为消费者合理选择不同品种禽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武夷肉桂茶茶汤pH值、电导率、明亮度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茶汤色彩饱和度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5),说明高等级茶汤的亮度优于低等级茶汤;中火茶茶汤红绿度、黄蓝度、色相、色调彩度、色彩饱和度和色相角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中火高等级茶茶汤p H值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色泽更偏红,而轻火茶汤色泽偏黄。主要滋味物质中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7种儿茶素组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含量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其中13种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高等级茶中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5,P0.01),在中火高等级茶中均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而酪氨酸(Tyr)含量在高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在中火低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轻火低等级茶(P0.01);高等级茶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咖啡碱和芦丁含量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可见高等级茶汤内含物更加丰富。这些品质差异指标分析结果可为武夷肉桂茶品质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