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酵香肠发酵剂菌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发酵肉制品中涉及到的有益微生物中,筛选出能够快速发酵并使发酵肠风味品质俱佳、质量稳定的发酵剂。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香肠组合发酵剂的最优配比,对香肠成熟过程和贮藏过程中的pH值、乳酸菌数量的变化、感官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p)、嗜酸乳杆菌(La)和戊糖片球茼(Pp)是良好的发酵肉制品发酵剂;它们作为发酵香肠发酵剂的最优配比是0.6%,0.6%,0.3%;此组合发酵剂发酵的香肠的pH值,乳酸菌数,感官特征等指标均优于单一菌种发酵的香肠.  相似文献   

2.
适合于发酵香肠的发酵剂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剂是影响发酵香肠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最初的应用只是为了更好的保存肉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酵剂还可以促使香肠形成特定的风味,改善香肠的营养品质,产生明显的抑菌作用.本文介绍了发酵香肠分类和发酵剂选用的标准,并对发酵剂的应用历史做了简要回顾;着重对发酵剂的应用特点做了描述,列出了各种发酵剂常用的种属以及对发酵香肠风味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地,对发酵剂在抑制或减少香肠中常见的致病菌、腐败菌以及亚硝胺的作用做了总结,希望对提高发酵香肠的安全性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最后,对发酵剂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发酵剂和酶制剂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发酵香肠菌种和酶制剂的使用现状,并对发酵香肠中混合使用酶制剂和发酵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发酵香肠及其发酵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香肠大多属于高档肉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营养等优势.国内关于发酵香肠的研究主要是汲取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筛选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结合我国发酵香肠的传统工艺和技术,研发适合各地口味的中式发酵香肠.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介绍国内外发酵香肠的发展状况、工艺条件,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在发酵香肠研究方面的特色和不足,并阐述发酵香肠常用的发酵剂及发酵剂的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5.
发酵香肠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质期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赋予发酵香肠功能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将功能性发酵剂应用于发酵香肠中,可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降低生物胺和N-亚硝胺的生成、促进良好风味的形成、抑制过度氧化、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本文主要就发酵香肠中功能性发酵剂的种类、发酵剂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酵肉制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发酵肉制品中常用微生物的种类和性质,其具有降低pH值、减少腐败、改善组织与风味、促进发色、防止氧化变色、减少亚硝胺的生成、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以及产生毒素等作用。简述了国外改进发酵香肠生产工艺、筛选和构建具有优良性的微生物菌种的研究及国内关于发酵香肠的研究。认为在西式发酵香肠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发酵加工技术,利用乳酸发酵剂制作适合中式风味的发酵香肠及肉制品是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发酵香肠是指将搅碎的猪肉(或牛、羊肉等)、动物脂肪、盐、糖、发酵剂和香辛料等混合后灌进肠衣,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香肠制品。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风味作为发酵香肠的重要品质属性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对发酵香肠发酵、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与微生物代谢相关的反应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几种主要微生物对发酵香肠风味品质形成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发酵香肠风味品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种适合肉制品发酵的菌种: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发酵性能的研究,筛选出两种较优的组合发酵剂。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鹅肉发酵香肠组合发酵剂的最优配比,最后对鹅肉发酵香肠成熟过程和贮藏过程中的pH值和感官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戊糖片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按1∶1(V∶V)比例混合、接种量为3%(V/m)时所构成的鹅肉香肠发酵剂,其发酵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发酵香肠与微生物发酵剂(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括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发酵香肠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国外有关发酵香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生产工艺和筛选及构建优良发酵剂菌种两方面;国内对发酵香肠的研究和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发酵香肠类产品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必将在我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发酵剂对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为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发和香肠风味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戊糖片球菌(RY500)、发酵乳杆菌(RY75)与植物乳杆菌(RY25)以单一菌种或复配菌种(RY500:RY25=2:1)接种于猪肉香肠中,以自然发酵组作对照,测定香肠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后,乳酸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发酵结束后,实验组香肠的质构、色泽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香肠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酸类、酯类、醛类化合物。实验组香肠风味物质较对照组酯类、酸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合感官分析表明,添加混合发酵剂比添加单菌株发酵剂更能改善和加强发酵香肠的口感与风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牦牛血制作益生菌发酵牦牛血肠,优化发酵牦牛肉血肠生产过程中牦牛血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菌种添加量,并探讨其对发酵牦牛血肠的品质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发酵牦牛血肠的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为牦牛血添加量20%,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16 h,发酵菌株接种量1.5%,在此条件下,发酵牦牛血肠的pH为5.10,蒸煮损失率为6.76%,感官评分为89.87分,发酵牦牛血肠质地口感适中、色泽良好、香味浓郁纯正,无血腥气味,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Hagen BF  Næs H  Holck AL 《Meat science》2000,55(2):161-168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n(2+) concentrations on sausage fermentation was evaluated. A screen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six lactobacilli starters in a sausage model.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found, two selected lactobacilli strains were tested in pilot-scale sausage production. For all starters an increased fermentation rate was observed after Mn(2+)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textural and sensory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in the sausages. For one of the cultures these differences levelled out during sausage production yielding identical end products with and without Mn(2+), for the other strain the differences due to Mn(2+) addition in the sausages remained throughou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yielding sausage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Knowing a starter culture's requirements for Mn(2+) will allow optimisation of dry fermented sausag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production decrease fermentation time and ensure microbial safety of the final product.  相似文献   

13.
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P.p)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常作为发酵剂应用于发酵香肠的制作,但能否作为驴肉香肠的发酵剂以及发酵剂的配比、菌液浓度等一直没有明确的指标限制。本研究对P.p、L.c的生长曲线、产酸率、耐盐性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混菌培养试验,两种乳酸菌均符合发酵肉制品发酵剂的要求并可作为混合发酵剂。将发酵剂不同配比、菌液浓度、添加量等进行单因素试验,pH和感官品评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到在当前加工条件下较优的发酵条件:混合乳酸菌发酵剂菌种配比为L.c:P.p=1:1,菌种菌液浓度1×106 CFU/mL,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h,此条件下发酵驴肉肠色泽呈枣红色,pH为4.83,符合良好发酵香肠的感官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种由自然发酵分离鉴定出的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复合发酵剂,将其用于哈尔滨风干肠中,研究其对风干肠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变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添加普通发酵剂组和添加直投式发酵剂组。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的风干肠pH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添加直投式发酵剂的pH最低(P<0.05);添加发酵剂会使产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感官品质也较好(P<0.05),而各组水分活度变化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直投式发酵剂具有很好的活力和发酵性能,能够显著提高风干肠的质量,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L. sakei)作为发酵菌株制备发酵风干肠,研究其对发酵风干肠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发酵产品作为对照组,在发酵成熟过程中的第0、3、6、9天测定产品的菌落总数、乳酸菌数、pH值、水分含量、水分分布、嫩度、色差、过氧化物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RS)、脂肪酸含量和感官评分等指标,研究发酵菌株对风干肠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L. sakei接种组的乳酸菌数和菌落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值、a*和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 sakei接种组在发酵终点时,水分含量降至32.15%,pH值降至4.41,保证了发酵风干肠的安全性;POV值和TBA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L. sakei具有较好的抑制脂肪氧化作用;L. sakei接种组的总体可接受性更高,发酵后期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综上,L. sakei的添加改善了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6.
黄琳 《酿酒科技》1999,(1):60-62
研究了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嗜热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制得无豆腥味且具有豆腐味及乳酸发酵特殊香味的大豆凝乳。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自然风干的酱香型腊肠进行产品特性分析,并与烘烤干燥腊肠和西式发酵香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自然风干腊肠的水分活度(aw)为0.68~0.85,pH为5.84~6.01,NaCl含量为2.80%~3.52%,过氧化值(POV)、酸价(AV)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分别为0.55~0.66、2.28~3.71及0.23~0.74 mg/kg。亚硝酸钠残留检测结果:自然风干腊肠为2.21~2.71 mg/kg,烘烤干燥腊肠为(10.37±1.14) mg/kg,西式发酵肠为(9.51±1.06) mg/kg。微生物特性分析结果:烘烤干燥腊肠微生物检出量极少,西式发酵肠乳酸菌含量较高。四川自然风干的酱香腊肠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较丰富,但在菌落总数、微球菌和乳酸菌数量上比西式发酵肠低,而酵母菌和霉菌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显示,川中成都平原地区和川北地区的自然风干腊肠,以及西式发酵香肠整体得分较高。结果表明,自然风干腊肠、烘烤干燥腊肠及西式发酵肠在产品理化、微生物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四川自然风干酱香型腊肠呈现与传统腊肠和西式发酵肠明显不同的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市售干酪和商用干酪发酵剂为原料,从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实验共分离得到17株乳酸菌。将得到的乳酸菌通过凝乳性能实验;生长产酸试验筛选出7株性能较好的菌株。经进一步的发酵性能实验,优选出两株适合干酪生产的菌株,并通过生化特性,糖醇实验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和乳酸链球菌。  相似文献   

19.
风干武昌鱼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具备优良性能的乳酸菌发酵剂,以我国极具特色的发酵肉制品—风干武昌鱼为基础原料,对传统风干武昌鱼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测定。研究通过平板分离、菌落与菌体形态观察、糖醇发酵试验及生理生化试验鉴定所分离乳酸菌。结果表明所分离乳酸菌分属于7个种属: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冷明串珠球菌(Leuconostoc gelidum)、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和嗜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hilus)。进一步采用产酸能力、食盐耐受性、亚硝酸盐耐受性、生长温度以及蛋白质和脂肪降解能力等试验测定菌株发酵性能,最终优化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具备优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以及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从发酵香肠、腊肠、火腿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德氏乳杆菌,并建立了一套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