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榆黄菇、秀珍菇、黑木耳和平菇4种食用菌进行子实体中的总黄酮提取并测定含量。通过自由基清除法和铁还原法比较了4种食用菌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利用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了4种黄酮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平菇中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榆黄菇和秀珍菇,黑木耳中黄酮含量最低。榆黄菇、平菇、秀珍菇和黑木耳黄酮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6.77、8.58、11.32、12.97μg/mL,铁还原法检测中发现平菇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平菇黄酮的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4.17μg/mL。综合比较发现平菇是4种食用菌中的优势菌种,可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平菇和榆黄蘑中吡唑醚菌酯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相色谱仪建立吡唑醚菌酯在平菇和榆黄蘑中残留分析方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在平菇和榆黄蘑及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平菇和榆黄蘑及培养料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2.9 d和14.1 d。培养料灭菌会减少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平菇和榆黄蘑及在含有吡唑醚菌酯的培养料中栽培90 d后,培养料中供试农药残留量0.68 mg/kg,在收获期同步采集的平菇和榆黄蘑子实体中均未检测到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因此,培养料中吡唑醚菌酯残留不会向平菇和榆黄蘑子实体转移,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再利用槟榔副产物——槟榔蒂,并提高食用菌菌丝体品质。方法:以平菇、榆黄蘑、金针菇为供试菌种,以菌丝长速、生物量、菌丝体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为指标,研究槟榔蒂水提物对3种菌菌丝体品质以及菌种生长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槟榔蒂水提物添加量为6.4 mg/mL时,平菇生长效果最好,添加量为4.8 mg/mL时,榆黄蘑、金针菇生长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8~6.4 mg/mL槟榔蒂水提物时,菌丝体活性成分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平菇、榆黄蘑、金针菇菌丝体三萜含量分别提高95.24%,70.91%,75.00%;槟榔蒂水提物提高了菌丝体抗氧化活性,菌丝体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榆黄蘑>金针菇>平菇;槟榔蒂水提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3种菌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活性,但对酶活性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添加适量槟榔蒂水提物可有效提高3种食用菌的菌丝体品质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鲜醋糟为主料栽培榆黄蘑后得到的醋菌糠残渣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栽培基质中未添加非食用成分,被用于部分替代酿醋原料以制备功能性食醋。研究发现:在酿醋工艺中以榆黄蘑醋菌糠替代50%麸皮,食醋出品率可达2.87kg/kg,总酚含量可达1.92 mg/mL,总黄酮含量为1.44 mg/mL,DPPH清除率为82.5%,均高于不添加醋菌糠的对照组,其中食醋出品率和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17%和27%。实验结果说明榆黄蘑醋菌糠用于功能性食醋酿造是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食醋的出品率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分别以油菜秸秆、油菜秸秆和棉籽壳比例4:6(w/w)、棉籽壳为基料栽培4种常见食用菌,分析油菜秸秆对食用菌的鲜重、生长期、多糖含量、葡糖糖醛酸含量和粗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基料中油菜秸秆和棉籽壳比例4:6时,香菇、平菇和黑木耳的鲜重最高,分别为480.18、485.26和430.16 g;同时其生长期最短,分别为24.64、19.73和18.64 d,这表明在传统棉籽壳基料中适当增加油菜秸秆有利于提高该3种食用菌产量,相对于单独棉籽壳基料,香菇、平菇和黑木耳的多糖含量显著性提高了11.09%、24.86%和14.26%(P<0.05),葡萄糖醛酸含量也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在香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粗多糖分子量分布无明显差异,这表明油菜秸秆的适当添加也有利于提高该3种食用菌活性成分。但在金针菇栽培中,油菜秸秆的添加使其产量和活性成分均显著性地降低(P<0.05),说明油菜秸秆仅在部分食用菌的栽培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微波消解法和干法灰化法处理某农贸市场4种食用菌——香菇、金针菇、黑木耳、平菇,然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的铅(Pb)、镉(Cd)、铬(Cr)、镍(Ni)。比较两种前处理方法对重金属含量测定的影响,并评价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和干法灰化法对香菇、金针菇、平菇中Pb、Cd、Cr、Ni含量测定均无显著差异,仅对黑木耳中Cr含量测定有极显著差异,且前者的标准误差在0.002 5~0.388 9之间,后者的标准误差在0.002 8~0.582 5之间,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微波消解法。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为铅0.170 8 mg/kg~0.827 5 mg/kg、镉0.047 0 mg/kg~0.337 0 mg/kg、铬0.151 0 mg/kg~1.245 0 mg/kg、镍0.582 5 mg/kg~1.395 mg/kg,黑木耳和平菇中重金属总含量相对较高,香菇中Ni含量最高,平菇、香菇、金针菇Cr含量均超标,平均超标率分别为126.8%、96.9%、89.2%,样品中Pb、Cd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7.
市售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定市市售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体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食用菌中铅(Pb)、镉(Cd)、汞(Hg)、砷(As)的含量,对比分析不同食用菌种类以及不同栽培模式下食用菌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价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食用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保定市市售食用菌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为Pb(0.28 mg/kg)As(0.22 mg/kg)Cd(0.20 mg/kg)Hg(0.016 mg/kg)。采集的所有样品中有12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17.1%。平菇重金属含量达重度污染水平(P综=3.58),其As平均含量超过标准限值0.62倍,榛蘑、鸡腿菇和香菇中重金属含量均达轻度污染水平,其它食用菌重金属含量均为安全水平。平菇不同部位相比,根部As平均含量比食用部位高4.15倍(P0.05),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栽培模式相比,野生香菇中重金属含量与栽培香菇差异不显著(P0.05);栽培黑木耳As平均含量比野生黑木耳高8.72倍(P0.05),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食用菌中的As(TTHQ儿童=2.60,TTHQ成人=1.98)和Cd (TTHQ儿童=2.36,TTHQ成人=1.80)对人体健康构成明显风险,并且儿童摄入食用菌的潜在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8.
生氰糖苷含量的高低对评估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及其重要。以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为试材,本研究建立了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2种生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CNGs)的快速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木薯块根、木薯粉及其制品中CNG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食用木薯块根及木薯粉中CNGs提取最佳的硫酸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和0.100 mol/L;HPLC-ELSD检测方法可有效分离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其浓度在4.1~820.0 mg/L和2.5~25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了0.9996和0.9993,检测限(LOD)分别为2.1和0.5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8.2和2.0 mg/kg;该方法重复性和样品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5.0%;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中2种CNG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9.3%~96.3%和107.5%~114.9%之间,重复间RSD小于3.4%。样品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木薯品种CNGs含量差异较大;种植8~9个月的木薯制备木薯粉CNGs含量较低;蒸煮加工方式可有效清除木薯食品中CNGs。本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准确度高,在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中CNGs的分析与评价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榆黄蘑饮料抑制肿瘤和拮抗环磷酰胺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抑制肿瘤实验中,50只小鼠分成空白组、环磷酰胺组(85mg/kg)和3个榆黄蘑饮料组,分别灌胃蒸馏水或3个不同浓度(165、330和660g·L-1,0.1mL·10g-1体重)的榆黄蘑饮料,30d后,环磷酰胺组和榆黄蘑饮料组接种S180荷瘤.在接种肿瘤细胞的第1d和第5d,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5mg/kg.8d后,处死小鼠,检测胸腺指数和肿瘤块重.在拮抗环磷酰胺毒副作用实验中,分组同上,第22d及第27d环磷酰胺组和饮料组小鼠均灌胃85mg/kg的环磷酰胺,第30d小鼠眼眶取血,检测血清中NO和MDA的含量及SOD、ALT和AST的活性.结果:在抑制肿瘤实验中,榆黄蘑饮料对S180荷瘤的抑瘤率比空白组显著增高(P<0.05或0.01),胸腺指数比环磷酰胺组也显著增高(P<0.01).在拮抗环磷酰胺毒副作用实验中,与环磷酰胺组相比,榆黄蘑中、高剂量饮料组的SOD活性明显上升(P<0.01),榆黄蘑饮料组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ALT和AST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榆黄蘑饮料能够抑制小鼠S180肿瘤和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栽培食用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某省栽培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经食用菌膳食途径摄入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4种食用菌样品中Pb、Cd、As、Hg含量,并与中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比较;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2000年提出的健康风险模型,通过计算目标危害系数(THQ、TTHQ)的方法预测食用菌中重金属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 151份食用菌样品中,1.45%香菇中的Pb,10.14%香菇和1.82%平菇中的Cd,5.80%香菇、3.64%平菇和11.11%黑木耳中的As,1.45%香菇中的Hg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金针菇中的4种重金属均不超标;从单一重金属风险来看,成人摄入所调查的4种栽培食用菌虽然尚属安全,但As应引起重视,尤其是香菇和黑木耳,儿童经膳食途径摄入所调查的4种栽培食用菌可能存在As的膳食摄入潜在风险,尤其是香菇、平菇和黑木耳。此外,香菇中的Cd也应引起重视;从多种重金属复合风险来看,成人和儿童摄入所调查的4种栽培食用菌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成人和儿童的潜在复合健康风险主要由As、Cd引起。结论 As和Cd是该省4种栽培食用菌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成人和儿童摄入香菇、平菇和黑木耳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儿童因摄食食用菌导致的重金属潜在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1.
以8种不同组成的培养基培养的平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培养基处理对平菇营养成分、多酚含量及其多
酚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总糖和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
为培养基H组平菇(H代表平菇培养基编号,下同),水分、粗蛋白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培养基C、F和B组的
平菇。氨基酸总量平均值最高的是培养基H组平菇。不同培养基处理组平菇之间同种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甚至
出现较大差异。检出6 种共有脂肪酸成分,同种脂肪酸在不同平菇中含量不同。不同培养基处理组平菇之间多酚含
量存在差异,培养基E组平菇多酚含量最高;且多酚(游离酚,结合酚)各抗氧化指标随多酚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
加,但不同培养基处理组平菇各抗氧化指标的差异性大小随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食用蘑菇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市售14?种食用蘑菇为研究对象,以食用蘑菇中所含的17?种氨基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市售14?种食用蘑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其进行归类。结果表明:对1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909%,可较好反映出市售14?种食用蘑菇的综合信息,综合分析得出Met、Lys、Val、Pro、His、Thr、Lys、Ile和Cys可以作为市售14?种食用蘑菇综合评价指标。隶属函数法评价出市售14?种食用蘑菇优劣顺序为:鸡腿菇>双孢菇>杏鲍菇>茶树菇>草菇>香菇>海鲜菇>大球盖菇>金针菇>榆黄菇>假大白菇>虎奶菇=长根菇>平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三大类:第I类包括鸡腿菇、双孢菇、杏鲍菇和茶树菇4?个品种,其综合评分较高;第II类包括草菇、香菇、海鲜菇、大球盖菇、金针菇、榆黄菇、假大白菇、虎奶菇、长根菇9?个品种,其综合评分居中;第III类包括平菇1?个品种,其综合评分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平菇对调味油的吸附性及感官品质评价为考核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筛选平菇高压湿热处理最佳工艺,同时考察高压湿热处理对其物性及表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0.06 MPa、处理时间15 min、原料水分含量76%处理后的平菇,其物性明显优于未经高压湿热处理平菇。经高压湿热处理后平菇对调味油的吸附值为50.11 mg/g,较未处理样提高35.18%。物性测试结果表明高压湿热处理平菇硬度降低,弹性增强,咀嚼性得到改善。扫描电镜图显示高压湿热处理平菇较未处理样组织结构明显变得膨胀疏松,形成明显的网络结构,预示高压湿热处理可明显改善平菇食品的口感及风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3 种食用菌以氯化钙为钙源进行平板固体富钙培养,发现不同菌种、不同碳源、不同钙浓度对其富钙均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白灵菇富钙量高于榆黄菇,杏鲍菇富钙量最低;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3 种食用菌菌丝富钙量为乳糖培养基高于麦芽糖培养基,蔗糖培养基最低;白灵菇在乳糖培养基中培养,钙浓度(以Ca2+ 计)为0.6% 时富钙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秸秆替代棉籽壳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油菜秸秆替代棉籽壳栽培糙皮侧耳菌的可行性,从而提高油菜秸秆的利用率,减少秸秆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方法本试验以棉籽壳为对照组,设置6个替代比,通过油菜秸秆替代棉籽壳后菌丝的生长速度、生长状况、子实体的产量及品质,研究油菜秸秆替代棉籽壳栽培糙皮侧耳菌的可行性。结果随着油菜秸秆替代比例的增加,菌丝的生长速度先增加后减小,且替代比例大于40%时菌丝生长较稀疏;20%的替代比例时子实体的产量最高,随着比例的继续增加,产量成减小的趋势,但40%时与对照物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增加替代比例时,子实体产量显著减小;油菜秸秆替代棉籽壳后,子实体的总糖含量有所增加,水分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论用40%的油菜秸秆替代棉籽壳可促进菌丝的生长且不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和产量,因此,用40%的替代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将不同霉菌、酵母菌、细菌以及食用菌用于豆渣固态发酵,筛选出食用菌农平1号用于豆渣固态发酵。以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试验优化农平1号固态发酵豆渣的工艺参数,并结合操作可行性,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豆渣初始pH 7.5、接种量10.5%、培养温度30.5 ℃、培养时间13 d。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实验,每100 g干豆渣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3.34 g,达到预测值的97.02%,蛋白质含量为33.86 g,是预测值的98.98%。结果表明,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7.
金顶侧耳液体发酵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顶侧耳是一种具有药用功能的名贵珍稀食用菌。金顶侧耳中含有的水溶性多糖作为一种宿主免疫增强剂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作用。实验以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金顶侧耳,发酵液以乙醇为提取剂在不同的浓度﹑时间﹑温度条件下提取多糖,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分析,得到了一种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多糖提取最优方案是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90%、提取时间2.5h。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野生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本实验以我国北方三省(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群众喜食的几种常见野生食用菌为材料,与市场上常见的平菇和香菇作对比,以比较不同食用菌间的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11种野生食用菌在灰分含量方面大大高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综合评价方面平菇(CK1)和香菇(CK2)高于吉-2、吉-3,低于其他地区食用菌。在多糖、粗纤维方面,平菇(CK1)和香菇(CK2)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说,尽管野生蘑菇营养成分差异较大,但与栽培食用菌相比野生食用菌开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离与检测紫苏叶、茎和根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探讨紫苏各部位酚类物质的累积规律,为确定紫苏各部位最佳采收时期提供依据。方法:对紫苏进行人工栽培,样品分期采集,采集后的样品经乙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分析,对影响色谱、质谱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照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分析,确定相应的化合物;通过标准曲线法定量,以其中13 种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参考指标,观察它们在各部位的动态含量变化。结果:鉴定出化合物:咖啡酸、咖啡酸-3-O-葡萄糖苷、迷迭香酸、迷迭香酸-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酸、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苷酸、芹菜素、芹菜素-7-咖啡酰基葡萄糖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苷、野黄岑素-7-O-二葡萄糖苷、迷迭香酸甲酯,以上化合物中酚酸及其糖苷化合物含量呈先降低,至结果期急剧上升达到最大,黄酮及其糖苷化合物含量则递增至结果期达到最大。其中鉴定出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酸分别在结果期达到最大,含量分别为21.41 mg/g和19.89 mg/g,结果期叶部位总酚类含量达到最大,含量为47.50 mg/g。结论:通过对紫苏各个部位不同采收时期黄酮、黄酮糖基化、酚酸的动态变化、总含量变化和部位成分分布的研究,对紫苏酚类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食用菌菌糠多糖的组分分析与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茶树菇、香菇、白玉菇、平菇和蛹虫草菌糠多糖的组成与抗氧化性。方法:通过酶解水提、乙醇沉淀和Sevag法脱蛋白步骤获得5 种菌糠多糖,进一步对其组成和抗氧化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5 种菌糠多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性,其中茶树菇菌糠多糖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值最佳,分别达到了1 215 μmol Trolox/g和281 μmol Fe2+/g;而白玉菇与平菇的菌糠多糖对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6-sulfnicacid)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