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超高压处理对发芽糙米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糙米发芽过程中,淀粉理化特性发生改变,该研究采用超高压技术处理发芽糙米淀粉,考察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及pH值对发芽糙米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糊化特性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压力、保压时间、pH处理对淀粉凝胶的弹性、黏着性、胶黏性、回弹性、咀嚼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RVA结果显示,当保压时间为20 min时,峰值黏度由404.83 m Pa·s增至595.75 m Pa·s,同时热糊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衰减值也呈现上升趋势,出峰时间减小,糊化温度降低;超高压处理压力和pH对淀粉的糊化特性的影响较小,说明超高压处理的淀粉对压力和pH有较好的稳定性。超高压处理后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显著提高,在200 MPa时达到最大;随保压时间延长,淀粉糊析水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保压时间为10 min时,淀粉糊的析水率达到最小值;当pH为5或8时析水率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2.
利用均质机在20~100 MPa压力下处理大米淀粉(RS),在添加或不添加大米蛋白(RP)情况下,考查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糊化和质构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RS的溶解度、膨胀率和透光率分别从1.90%、3.37%、6.27%上升至2.88%、5.38%、14.17%,凝沉性则下降;添加大米蛋白后,同一处理压力下,淀粉的溶解度、膨胀率下降,凝沉性上升。糊化特性分析发现,均质处理后,RS的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分别下降了17.75%、24.47%和16.45%,说明其热稳定性提升,抗老化能力增强;原淀粉和60 MPa压力处理后的淀粉在添加氯化钠后糊化温度上升,黏度、降落值、回生值均有所下降,添加大米蛋白后淀粉黏度下降,回生值上升。质构特性分析发现,随处理压力的增加,淀粉凝胶的硬度从1 743 g下降到1 398 g,弹性则变化不大,大米蛋白使淀粉的硬度下降而弹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将小米淀粉及其全粉经300,450,600 MPa压力处理20 min,探讨不同高静压处理条件对小米淀粉及其全粉中淀粉颗粒结构和糊化特性的影响,为优化小米淀粉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米淀粉颗粒在较高的压力水平下发生明显膨胀,颗粒之间形成弱凝胶,黏度变化不大,崩解值和回生值下降。小米全粉中淀粉颗粒在较高压力水平下与表面物质络合,崩解值下降而回生值升高,说明高静压处理可以改善小米淀粉及其全粉中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7):109-114
为考察亲水性胶体对淀粉性质的影响,以莲藕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的魔芋胶,研究两者复配后莲藕淀粉的糊化、流变、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魔芋胶提高了莲藕淀粉的黏度、回生值、崩解值,降低了糊化温度。莲藕淀粉/魔芋胶复配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并且随着魔芋胶添加量的增加,稠度系数K增加,流体指数n减小,复配体系有更好的增稠性;魔芋胶的加入使体系黏性比例提高,具有优越的黏弹性;同时加速了莲藕淀粉凝胶体系的回生。淀粉复配体系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降低,黏着性升高,其中莲藕淀粉与魔芋胶质量配比为8.5∶1.5时,形成的凝胶质地最柔软。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魔芋胶的添加使淀粉内部形成更加均匀紧凑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卢薇  夏宁  王金梅  杨晓泉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2):1632-1635
本文研究了低变性大米谷蛋白的添加对大米淀粉的持水、糊化、流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谷蛋白的添加(0~20%)会逐渐降低大米淀粉的持水能力,延迟其水化过程。淀粉的黏度特性曲线、糊化晗值、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随谷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起始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无明显变化。流变数据证实,蛋白添加量为0~10%时,淀粉-蛋白复合物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当谷蛋白添加量为20%时,复合物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迅速减小,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和凝胶特性发生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6.
在50~600MPa高静压和5~40min保压时间范围内单因素考察添加1.5%酪朊酸钠鸡肉肠制品保水性与质构特性的相互影响规律,并用电镜从微观结构上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与未受压的对照样比较,200~500MPa高静压和10~30min保压时间都能显著增强其保水特性(P<0.01),过低压力50MPa和过高压力600MPa有明显降低保水性现象(P<0.01);制品质构特性(硬度、咀嚼性)随着压力增大而先迅速后平缓增大;而保压时间对鸡肉肠制品的保水性、质构特性的影响不显著。与保压时间比较,不同压力水平处理下的制品保水性与质构特性有着更加显著的相关性(P<0.01),提高保水性同时能明显改善其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处理方法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起始糊化温度升高趋势明显,由甘薯淀粉的62.47℃升高到70.37℃,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糊化热焓值增加;其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55℃时为1342 cp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21 cp,破损值降低、回生值升高。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甘薯淀粉To升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由甘薯淀粉的21.35℃减少到60 h的15.09℃,回生值上升了29.8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85%时糊化热焓值提高了36.20%,峰值黏度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78 cp。甘薯淀粉经韧化处理后糊化温度、热焓值升高,黏度下降,回生值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短链菊粉(inulin,I),研究其对玉米磷酸酯双淀粉(maize distarch phosphate,MDP)质构、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质构仪、Brabender黏度计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er,DSC)分别测定了菊粉、MDP及两者复配物的凝胶质构特性、黏度特性、糊化及相变特性等参数。结果表明:菊粉的添加增加了玉米磷酸酯双淀粉的凝胶强度、黏附力、硬度、回复性及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止温度(Tc),当I和MDP质量比为3∶7时,复配物凝胶的黏附力、硬度和回复性较MDP依次增加了33%、145%和650%,To和Tp值分别增加了5.06%和5.10%;菊粉的添加降低了MDP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及糊化吸热值,当I和MDP质量比为3∶7时,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较MDP依次降低了73.43%、87.35%和79.32%。综合来看,菊粉增强了MDP凝胶的稳定性和强度,提高了MDP的糊化温度、糊液黏度和糊液稳定性,同时有效抑制了MDP的回生。  相似文献   

9.
温度动态变化对不同水分含量稻谷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10 ℃左右波动)、中温(20 ℃左右波动)和高温(30 ℃左右波动)动态储运条件下稻谷的糊化特性、表面颜色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情况,为稻谷动态储运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稻谷水分含量调节为14%、16%、18%、20%、22%,分别在低温(0 ℃左右波动)、中温(20 ℃左右波动)和高温(30 ℃左右波动)3 个温度条件下动态储运2 个月,每15 d进行一次品质测量。结果:稻谷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色度a*值和b*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色度L*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则呈下降趋势;回生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或平缓;直链淀粉含量随储运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发生明显变化,仅在高温后期有所降低。初始水分含量对峰值黏度、热浆黏度、色度a*值和b*值影响显著(P<0.05);对最终黏度和色度L*值影响显著(P<0.01,P<0.05);对崩解值和回生值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和色度a*值影响显著(P<0.01,P<0.05);对热浆黏度影响显著(P<0.05);对色度L*值和a*值影响不显著。峰值黏度与稻谷回生值呈显著正相关(r = 0.571,P<0.01),回生现象越明显,稻谷的食用品质越差,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各指标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低温可以降低高水分稻谷品质的变化;温度动态变化的长时间运输过程中(30 d以内)稻谷初始水分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6%以下。  相似文献   

10.
糖醇对甘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麦芽糖醇、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甘薯淀粉溶胀度和可溶指数、糊化特性及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糖醇均明显降低了甘薯淀粉的溶胀度和溶解性,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降低越明显;糊化温度随添加量的增多显著性升高;当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的添加量与淀粉比值均为1∶1时,峰值黏度显著升高至最大值,添加量继续增多,淀粉糊的峰值黏度显著性降低;糖醇的添加量与淀粉比值小于4∶1时,随着木糖醇添加量增多,回生值升高,而赤藓糖醇的添加量对回生值没有显著性影响;随着糖醇添加量的增多,淀粉凝胶硬度增加越明显,麦芽糖醇和木糖醇对于凝胶弹性、内聚性和恢复性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可得然胶对面团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得然胶是一种发酵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通过在小麦粉中加入可得然胶,测定面团的粉质、拉伸特性、糊化特性及面条的质构、蒸煮损失等指标,研究可得然胶对面团与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得然胶对于面团特性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由于它只有在加热时才能充分地形成凝胶,所以改良程度不是很明显;对小麦粉的糊化特性没有改良作用;对面条的品质具有较明显的改良作用,它可以明显地降低面条的蒸煮断条率与弯曲断条率,对面条的硬度、弹性、咀嚼性与剪切强度等质构指标有较明显的改良作用;可得然胶适合在面条生产中应用,最佳使用量应为小麦粉用量的0.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美藤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采集了中国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红河,老挝4个产地的美藤果籽,对其感官特性、理化特性及营养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美藤果籽为类椭圆形,色泽呈浅褐色至深褐色,具有美藤果特有的植物香气;4个产地的美藤果籽单粒厚度为6.8~11.28 mm,粒径为15.81~24.83 mm,单粒质量为0.82~1.53 g,壳仁比为0.52∶ 1~0.78∶ 1,水分含量为7.21%~7.90%;美藤果籽粗脂肪含量为44.98%~50.25%,粗蛋白质含量为27.65%~3028%,总糖含量为3.05%~3.21%,灰分含量为2.28%~2.63%;美藤果籽中维生素E含量为122~190 mg/100 g,钙含量为60.2~63.8 mg/100 g,磷含量为517~535 mg/100 g,钾含量为108~112 m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0.07~10.68 g/100 g,氨基酸总量为31.55~32.82 g/100 g;4个产地的美藤果籽油中棕榈酸含量为3.82%~4.62%,硬脂酸含量为1.87%~3.87%,油酸含量为711%~11.09%,亚油酸含量为37.30%~38.58%,亚麻酸含量为40.78%~48.40%。总体来说,不同产地的美藤果籽感官特性、理化特性及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相比较而言,中国普洱产地的美藤果籽在物性指标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可作为美藤果油和美藤果蛋白原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超支化聚合物对PP染色性及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明  徐德增  郭静 《纺织学报》2007,28(7):58-61
将超支化聚合物应用于聚丙烯纤维(PP)的共混改性,共混比例为2%~10%。实验结果表明:超支化聚合物的加入改善了PP的染色性,当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8%时,PP的上染率达到70%。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超支化聚合物含量增大,共混物非牛顿流动指数上升,剪切速率上升,流变性能改善;共混物黏流活化能可达47.83 kJ/mol,黏温依赖性随着超支化聚合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超支化聚合物含量为2%~4%时,拉伸强度上升约10%。  相似文献   

14.
天冬多糖理化性质和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天冬块根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天冬多糖(asparagi radix polysaccharide,ARP),研究其理化性质和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ARP中总糖含量为(93.75±1.68)%,总糖醛酸含量为(26.99±0.97)%,酯化度为(38.2±0.14)%,重均分子量为730 kDa。ARP由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木糖(Xyl)、甘露糖(Man)6种单糖和半乳糖醛酸(GalA)、葡萄糖醛酸(GlcA)2种糖醛酸组成,物质的量比是0.27∶1.39∶4.42∶12.66∶1∶0.50∶4.83∶0.29。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ARP构象为球形聚集状,表面结构紧致平滑。X-衍射结果表明ARP结晶度低。热学特性结果显示ARP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流变学结果表明,温度、质量浓度、盐离子(Na+和Ca2+)的种类和浓度对ARP的黏度和剪切应力均有影响,且作用方式不同。ARP溶液的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出现剪切稀化现象,表明ARP溶液属于非牛顿流体。研究结果为天冬多糖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广杰  王璋 《食品科学》2007,28(7):68-72
本实验对改性水解明胶的流变学性质、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水解明胶而言,改性水解明胶的变性温度范围较窄,焓变升高。改性水解明胶溶液的黏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改性水解明胶在质量浓度为30%时还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温度对改性水解明胶溶液黏度的影响很大,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模型lgη=lgA+Ea/2.303RT。在剪切速率较低的范围内,溶液呈现一种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状态。在剪切速率高于30Pa·s时,呈现牛顿流体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李次力  缪铭 《食品科学》2008,29(2):39-42
采用粉质仪、拉伸仪、糊化黏度仪、扫描电镜、质构仪等分析手段探讨玉米粉按一定比例添加到高筋粉中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特性、拉伸特性、糊化特性)、面团微观结构及汉堡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甜玉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弱化度增加;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评价值降低;面团的R5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长度、拉伸能量降低;糊化温度与糊化温程升高,糊化时间延长,最高糊化黏度降低;面团的微观结构逐渐发生破坏;复合面粉所制汉堡比容下降,感官评分及硬度、弹性、咀嚼性等物性指标均无较大的变化。当添加量过多时需同时配合使用面粉改良剂。  相似文献   

17.
纯海藻酸盐纤维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越  朱平  马佳娜 《纺织学报》2009,30(8):13-16
对经湿法纺丝制备的纯海藻酸盐纤维的相关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纯海藻酸盐纤维具有很高回潮率和较好吸水性,且具有一定的自阻燃性。纯海藻酸盐纤维的耐热性较差,加热至110 ℃时,纤维开始发黄,而且强度下降明显,说明纤维不适宜做高温处理。纤维的耐酸性能和耐碱性能都较差,在室温、弱酸溶液中虽不溶胀,但对强度的影响很大。纯海藻酸盐纤维的耐碱性也较差,遇含有钠离子的盐溶液易发生溶胀甚至全部溶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添加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活性和凝胶特性的影响,为改善鱼糜制品的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肌原纤维蛋白溶液浓度为40 mg/mL,TG添加量为蛋白溶液的0%、0.1%、0.2%、0.3%、0.4%(W/V),测定蛋白溶液的乳化活性及凝胶特性指标。结果:随着TG添加量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乳化活性降低(p<0.05);TG添加增大了蛋白浊度(p<0.05);蛋白流变结果表明,随着TG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大储能模量(G')(p<0.05),降低起始凝胶温度,并提高蛋白变性温度;与对照相比,添加0.1%的TG会降低凝胶持水性,但是进一步增加TG对凝胶持水性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TG显著降低了凝胶白度(p<0.05);凝胶质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TG添加量的增加,会改进蛋白质的凝胶特性,显著增加凝胶弹性和硬度(p<0.05)。结论: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TG到能够降低蛋白的乳化特性,但会改进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纤维胶(Corn Fiber Gum,CFG)在水中溶解性好、粘度低,具有代替阿拉伯胶等树胶在食品加工中作为稳定剂、乳化剂、增稠剂和黏着剂的应用前景。此外,玉米纤维胶还含有阿魏酸等生理活性物质。不同的制备方法对玉米纤维胶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明显。本文综述了玉米纤维胶的制备方法、结构理化特性及对其乳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