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淀粉基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淀粉在加工过程中其结构(颗粒态、分子态结构)和理化性质(糊化、流变学和回生性质)的变化。牛乳蛋白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吸附于淀粉颗粒的表面,抑制淀粉吸水膨胀和淀粉酶对其的降解作用;牛乳蛋白亦可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的共同作用下与淀粉分子间形成稳定或不稳定(相分离)的凝胶,改变淀粉基食品的流变学特性。本文综述了淀粉和牛乳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牛乳蛋白对淀粉热特性、流变学特性和消化性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晰淀粉和牛乳蛋白相互作用机理,为利用牛乳蛋白改善淀粉基食品的加工性能、感官和营养品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淀粉和蛋白质是食品体系中两种重要的组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淀粉基食品的质构特性和消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外源蛋白质对混合体系中淀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成为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蛋白质对淀粉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回生特性、流变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和质构特性)及淀粉—蛋白质混合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总结了蛋白质对混合体系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综述了该体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挤压是一种常见的淀粉物理改性及食品加工方式,了解淀粉在挤压中及挤压后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淀粉类食品的创新生产和挤压机的有效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挤压工艺对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晶特性、消化性、热特性、糊化特性、凝胶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淀粉类食品加工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加工方式对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淀粉作为食品尤其是谷物制品的主要成分,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超高压、油炸、发酵、挤压和微波作为食品领域5种常用的加工手段,能显著地改变淀粉的糊化、老化、结晶等理化性质,影响其与食品其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食品的品质。作者主要综述了这5种加工技术在淀粉类食品中的应用,分析它们对淀粉性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期为淀粉类食品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炸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了解淀粉在油炸过程中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变化,有利于淀粉类食品在实际生产中品质的调控与改进。本文主要综述了油炸加工工艺对淀粉的结构(颗粒结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等)以及理化性质(糊化特性、热特性、消化特性等)的影响,以期为淀粉类食品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回生是含淀粉类食品加工贮藏期间常见的现象,是影响淀粉质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淀粉回生本质是淀粉高分子形成晶体的过程,其中包括成核和核增大。淀粉回生动力学研究可以分析淀粉回生成核方式、核增大方式等。旨在介绍淀粉回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以期探索出改善淀粉类食品的质量和延长货架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常用于小麦及小麦粉的杀菌、钝酶、脱毒、干燥以及改性,是小麦储藏与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研究发现,适当的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小麦粉的营养品质、理化特性及储藏稳定性,而不当的热处理则对小麦粉的加工品质有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热处理在小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对小麦粉结构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认为,热处理主要通过影响淀粉的表面结构、结晶区域、淀粉链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小麦粉的粉质、糊化特性等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8.
胡玥  孙红男  张苗  木泰华 《食品科学》2023,44(9):163-169
食物源肽与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淀粉基食品的结构及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食物源肽能够通过氢键、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附着在淀粉颗粒表面,形成物理屏障;还能够在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与淀粉分子形成凝胶结构,从而改变淀粉基食品的结构与特性。本文就食物源肽与淀粉相互作用方式,食物源肽对淀粉结构、理化(流变学、热力学和糊化性质)性质与消化特性的影响,以及食物源肽-淀粉体系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食物源肽与淀粉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淀粉回生是淀粉类糕团食品中普遍存在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以感官评价和青团制品质构特性作为产品品质的输出控制量,以糯粳米配比、糖分、加工工艺参数、抗老化添加剂等因素为输入量来研究淀粉类糕团制品中淀粉老化的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多重正交试验确定青团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有效抑制淀粉回生,提高产品品质,为青团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淀粉类食品回生抑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米饭品质影响因素及其老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米品种及淀粉结构特性、加工工艺、生物酶及添加剂对米饭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米饭及淀粉类食品老化机制,并详细讨论了米饭老化机制可能是淀粉回生、水分迁移及再分布和蛋白质交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淀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物质。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会影响淀粉基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如质构、风味及色泽等)及营养特性。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国内外有关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淀粉和植物多酚相关性质的影响进行综述,包括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复合物形成方式(以疏水作用力为主的V型复合物和以氢键为主的非V型复合物),其相互作用对淀粉理化性质(糊化性质、回生性质和流变性质等)、微观结构和消化特性的改变及其对植物多酚的保护及缓释作用,以期为植物多酚在淀粉的加工、贮藏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益的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Starch is the major polysaccharide following cellulose, but native starch has limited application due to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To handle such problems, starch is usually modified with either thermal or more recently by non-thermal technologies such as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HHP). HHP is a non-thermal techniqu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food materials with minimum effect on nutritional quality. High-pressure levels can cause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in starch such as partial/completely gelatinisation, reduction in solubility and swelling power, increasing pasting temperature and content of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SDS) and retention of retrogradation. These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depend on the starch type, pressurisation level, treatm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This review has evaluated and synthesised the current research about the effect of HHP on starch gelatinisation, retrograd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  相似文献   

13.
袁璐  胡婕伦  殷军艺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8):330-337,343
微波辐射加工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具有穿透性好、加热均匀和快速及营养损失少等特点,在食品工业和基础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微波辐射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了微波辐射过程中的淀粉介电特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微波辐射对淀粉颗粒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结构和淀粉性质的影响。同时,概述了微波辐射在淀粉类食品加热、淀粉原料改性和淀粉类食品杀菌消毒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微波辐射与淀粉结构特性变化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微波辐射影响淀粉结构特性的作用机理和淀粉类食品的深度加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南  陈龙  何强  孙群  曾维才 《食品科学》2021,42(21):8-16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分析茶多酚对小麦淀粉透光率、糊化特性、老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茶多酚对面包的比容、质构和颜色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究茶多酚与小麦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茶多酚可降低淀粉糊的透光率,促进淀粉的糊化,抑制淀粉的老化,改变淀粉凝胶的微观结构;不同添加量的茶多酚对面包的比容、质构及颜色影响差异明显;茶多酚通过影响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而改变淀粉分子的空间构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淀粉分子的结合更稳定,氢键比例更高,结合自由能更低。结论:茶多酚具有改良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及面包品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球磨机械活化处理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机械活化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对其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形貌发生了改变,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形状不规则,淀粉颗粒粒度分布范围为2~200 μm,70%以上分布在20~75 μm区间,粒度中位径增大到43.09 μm,热焓值降低至2.32 J/g,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及回生值分别为原淀粉的1/30和1/31,微细化绿豆淀粉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为原淀粉的3.2倍和2.0倍。  相似文献   

16.
淀粉作为食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人类饮食中起着重要作用。蒸制、水煮、挤压作为淀粉基食品加工中常用的3种水相高温处理手段,对淀粉的颗粒形态、分子结构、晶型、糊化、老化和消化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作者综述了蒸制、水煮、挤压处理对淀粉结构与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淀粉类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夏谷区主栽谷子品种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夏谷区主栽品种中选取9个谷子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对其淀粉的颗粒形态及大小、化学组成、碘蓝值、透光率、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溶解度与膨胀势及凝沉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米淀粉颗粒均为单粒,由0.48~2.25μm与3.50~29.32μm两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组成,多呈多角形,少数呈卵圆形,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品种间淀粉颗粒形态差异明显。直链淀粉含量为2.91%~15.80%,碘蓝值为0.601~0.809,透光率为4.4%~22.3%,析水率为0.77%~62.23%,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小米淀粉的糊化特性、溶解度与膨胀势及淀粉糊的凝沉特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可根据不同的加工目的选择不同的谷子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糯玉米淀粉形成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以6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在花后7 d(淀粉初始期)、22 d(乳熟期)、40 d(成熟期)的淀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新形成的淀粉粒为圆型或椭圆型,表层光滑,而鲜食期和成熟期淀粉粒呈不规则的多面体,表层粗糙。淀粉粒径和尖峰强度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渐加大(升高)。最大吸收波长和碘结合力以新形成的淀粉粒最高,其次是成熟期。RVA和DSC特征参数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品种间有显著差异。总体上,随着发育进程推进,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热焓值和回生热焓值先升后降,而回生值、糊化和峰值温度逐渐下降。淀粉形成过程中淀粉粒形态、大小、晶体结构和链长分布发生变化,改变了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超高压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在谷物加工方面,主要用作淀粉改性、蛋白质改性、功能成分提取、降低致敏性、延长贮藏期等。淀粉作为谷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不仅为人类提供主要的能量来源,还与面团形成、糊化、老化、食品最终食用品质和保质期等密切相关。天然淀粉由于易老化、抗剪切能力差等不足,限制了淀粉的应用范围。利用超高压对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对于食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超高压处理对谷物类淀粉结构、颗粒特性、理化性质、糊化老化特性、消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大米淀粉结构与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米淀粉是主要的谷物淀粉之一,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及物化特征。本文主要从淀粉颗粒结构、生长环结构、Blocklets小体、层状结构、结晶结构及链结构等多尺度结构层次和凝胶化、糊化、回生及消化等特性方面,对大米淀粉结构和物化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阐述了大米淀粉不同层级结构对其特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大米淀粉的主要制备方法与组成成分及其对大米淀粉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大米淀粉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