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婴儿粪便中分离获得能够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通过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试验,该菌发酵上清液仍有明显的抑菌活性;通过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试验,证明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是一种细菌素.初步提纯该细菌素,其抑菌活性较适pH范围为2~4,120℃热处理30 min后仍有70%的抑菌活性.经Trcine-SDS-PAGE试验分析该细菌素分子质量为4kDa.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细菌素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而且还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恶臭假单胞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317.  相似文献   

2.
采用滤纸片双层平板法从自制酸奶、市售散装腌菜和袋装榨菜中分离出乳酸菌,再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抑菌试验、酸和过氧化氢抑制作用的排除、蛋白酶的敏感检测和抑菌谱测定,最后对所得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结果:从样品中筛选到5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在排除了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后,发酵上清液仍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经蛋白酶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显著下降,说明该抑菌物具有蛋白质性质,是一类细菌素。这5株菌对绿脓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菌株E2-2,初步鉴定其为戊糖乳杆菌。  相似文献   

3.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到50株乳酸菌,通过琼脂扩散法从中筛选出5株对指示菌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通过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作用后,其中一株菌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对其发酵液进行处理后.活性下降很大,说明代谢产物中含有蛋白性质的抑菌物质,可能是细菌素.对此菌株进行鉴定,初步认为是戊糖乳杆菌,并对其生长能力和产酸能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从广西巴马地区取样的米粉中共分离出31株乳酸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平板扩散法检测抑菌物质,筛选得到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M2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M23代谢产生的乳酸菌细菌素在p H 2.0~1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121℃处理15 min的条件下依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发酵试验表明,该乳酸菌素的最佳收获时间为乳酸菌培养14 h。抑菌谱试验表明,该乳酸菌素能够有效抑制部分食源性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层牛津杯扩散法,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测定南海海域华贵栉孔扇贝肠道中分离到的乳酸菌的抑菌活性。对具有抑菌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排酸、排过氧化氢实验,及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敏感实验以筛选产细菌素菌株,并对细菌素进行温度、酸碱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菌株ZY-F2的发酵液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蛋白酶酶解实验发现其抑菌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初步确定为细菌素。该菌株发酵液经121℃处理15 min后相对抗菌活性为81.54%,且在pH2.0~6.0酸性范围内表现出抑菌活性。根据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ZY-F2被鉴定为食物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  相似文献   

6.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所产细菌素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豆腐乳中筛选得到一株广谱的、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液经高温、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吐温-80、吐温-2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乙二胺四乙酸(EDTA)、尿素处理以及在低pH 值(pH<5)条件下均能够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而其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受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的影响。抑菌谱实验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液对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酵母菌和霉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生鲜牛乳中分离获得1株能够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菌株,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后,该菌发酵上清液仍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以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发胶上清液后其抑菌活性消失,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初步确定为一种细菌素。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该菌为清酒乳杆菌,命名为Lactobacillus sakei ZJ220。细菌素经疏水洗脱、离子交换、凝胶过滤3步法得到纯化。经Tricine-SDS-PAGE分析该细菌素分子质量为6.0 ku。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细菌素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而且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经不同酸、热处理,该细茵素仍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植物性材料中筛选到1株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有较强的抑菌性;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说明其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是一种细菌素。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发酵上清液经高温、吐温-80、SDS、EDTA处理后,仍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较胃蛋白酶敏感。抑菌谱显示,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具有广谱抑菌性。  相似文献   

9.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与76株乳酸菌分别共培养后,测定培养物的抑菌活性和活菌数,判断与乳酸菌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合成的影响及细菌素合成与菌体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706、KLDS4.0315、KLDS4.0351、罗伊氏乳杆菌KLDS1.0736这4株菌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共培养后,抑菌活性显著增加(P<0.01)。与罗伊氏乳杆菌共培养过程中细菌素的抑菌活性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细胞密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发现只有活的诱导菌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共培养才能够诱导细菌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从四川传统发酵食品、市售酸奶、自制泡菜、香肠中分离出267株乳酸菌,采用平板挖井法从中筛选了64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的广谱抑菌性乳酸菌菌株,再对这些乳酸菌采用牛津杯抑菌实验,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后,部分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进行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降低,因而确定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细菌素。  相似文献   

11.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实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从淡水鱼肠道(19 株)和泡菜(7 株)中筛选出1 株来源于鲤鱼肠道的对Enterobacter sakazakii(106 CFU/mL)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LY-4。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matant,CFS)中,抑菌最佳培养时间为28 h。CFS经胃蛋白酶处理可完全丧失抑菌活性,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至76.44%和54.38%,对α-淀粉酶不敏感;在pH 3.0~4.5范围内保持抗菌活性稳定;经40~80 ℃范围内处理2 h后其拮抗活性基本不变,100 ℃和121 ℃处理2 h后活性降至79.57%和75.71%。初步判定菌株LY-4产生的抑菌物质为非糖基化类细菌素,并筛选出初步纯化抑菌物质的最佳萃取剂为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0 mg/mL。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12.
广谱抗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细菌素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黑龙江传统自制酸菜中分离到1 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HLJ-174,其发酵产物排除有机酸、H2O2等干扰因素后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等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广谱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LJ-174。研究了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细菌素,发现正丁醇、乙酸乙酯萃取效果较好,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丙酮、乙醇等没有效果。使用不同体积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0.5、1.0、1.5、2.0、2.5、3.0 倍发酵液体积)萃取,发现1.5 倍发酵液体积的正丁醇效果最好。利用Sephadex LH-20对萃取产物进行了进一步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一株产细菌素乳杆菌的鉴定及其细菌素编码基因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层平板打孔法,从自制樱桃酒里分离的乳杆菌中筛选到一株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命名为LD 1.0008。通过API 50 CHL糖发酵产酸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特异性recA基因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LD 1.0008为植物乳杆菌。排除有机酸的干扰,用多种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均有明显降低,而用过氧化氢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从而确定LD 1.0008所产生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使用已报道的10 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基因片段设计的引物对菌株LD 1.0008进行PCR扩增,发现其至少含有4 个植物乳杆菌素相关编码基因,即plnD、plnO、plnV和plnW。  相似文献   

14.
利用牛津杯法从新疆传统干酪中筛选出1株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经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后,此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然具有较强的抑菌性。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表明其发挥抑菌作用的物质是细菌素。通过对该菌株的生长特性研究和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在酸性条件下,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发酵上清液经高温、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胺四乙酸(EDTA)、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吐温-80(Tween-80)处理下抑菌活性仍然保持稳定,为乳酸菌开发作为生物型防腐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于微  马春丽  孙婷婷  刘美  邹莉 《食品科学》2015,36(3):142-146
从实验室保存的7 株乳酸菌中,经分离纯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筛选获得1 株高产细菌素的菌株KLDS 1.0338,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以及蛋白酶敏感性实验,确定抑菌作用是由细菌素产生的。通过菌株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析鉴定菌株KLDS 1.0338为干酪乳杆菌ATCC 334。进一步利用该菌株制作农家干酪,考察4 ℃贮藏期间干酪的变化,添加KLDS 1.0338干酪乳杆菌的实验组抑菌活性显著大于未添加KLDS 1.0338干酪乳杆菌组(P<0.01),实验组的pH值下降平缓,可以有效延长农家干酪的货架期,并保持产品原有的色泽、风味、质构等感官特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乳酸菌菌落拉丝状况并测定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产量,筛选出1 株所产EPS黏性好、产量高的乳酸菌AR307,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为得到更多的胞外多糖,对植物乳杆菌AR30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在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0 h条件下的产糖量为389 mg/L。在体外实验中,所得胞外多糖具有抑制HT-29肿瘤细胞活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莉  李大婧  刘春泉  刘莹萍 《食品科学》2015,36(23):205-208
为制备风味优良的乳酸发酵黄秋葵汁,研究了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以不同组合在发酵黄秋葵汁中的生长、产酸、感官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黄秋葵汁可以在24 h内将pH值降到4.5以下,活菌数可达107 CFU/mL。肠膜明串珠菌单菌发酵黄秋葵汁无法顺利产酸。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以其菌液体积比2∶1混合发酵黄秋葵汁,可迅速将pH值降到4.5以下,活菌数可达108 CFU/mL,且感官品质优于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可知,混菌发酵生成的挥发性成分比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种类更多、含量更高。黄秋葵汁乳酸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液以2∶1比例混合、接种量5%、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72 h。  相似文献   

18.
甘奕  李洪军  付杨  贺稚非  倪冬冬 《食品科学》2015,36(15):118-122
为了解韩国泡菜在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区系,分离鉴定其在腌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结果表明:韩国泡菜腌制过程中优势乳酸菌经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优势酵母菌为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粗状假丝酵母(Candida valida);韩国泡菜在发酵过程中的优势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mesenteroides);优势酵母菌为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粗状假丝酵母(Candida valid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19.
PCR-DGGE分析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中乳酸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自然发酵的酸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监测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计算不同发酵时间细菌的多样性指数,并对图谱特异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酸菜发酵第40天多样性指数达最高值,说明此时细菌种群多样性最高;发酵过程中含丰富的乳酸菌,主要的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包括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棒状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以及Iwatensis乳杆菌。其中发酵前期的优势菌群为乳酸乳球菌和戊糖乳杆菌,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中后期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