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大鹏  张薇 《中国园林》2013,29(1):70-75
《园冶》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名著,内涵丰富,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在主要搜索网站和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近代以来,《园冶》研究文献包括17本著作和155篇论文。首先梳理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出《园冶》研究历经起步奠基、渐进发展和纵深发展3个阶段;继而从《园冶》注释及商榷、园林美学、造园理论、技艺和实践以及《园冶》文化等方面归纳主要学术观点,理清《园冶》研究发展脉络,洞悉研究态势;最后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明确《园冶》更为丰富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尧云 《华中建筑》2014,(2):141-144
计成及其《园冶》的造园思想如何形成、以及与同期其他造园流派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该文以淞沪造园大师张南阳、张南垣与计成的园林理念与造园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娄东-淞沪语境中比较解读计成及其《园冶》造园思想的源流,特别关注其与娄东-淞沪造园大师的脉络关系,揭示娄东——淞沪造园意匠作为《园冶》成书重要源头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2)
《园冶》是明末造园家计成创作的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阐述造园原理和总结艺术理论的专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审美特点。文章从美学和设计的角度研究《园冶》,探讨其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张文娟 《山西建筑》2010,36(17):346-347,368
通过对《作庭记》和《园冶》两本不同时期造园专著的分析,对中国造园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前后两个时期——唐宋和明清的造园思想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从建筑与园林关系、理石、理水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更清晰地理解"师法自然"这一一脉相承的造园精髓。  相似文献   

5.
《园冶》由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二者在我国园林史上均占有独特的地位。对《园冶》中兴造论、相地、屋宇、掇山、选石、借景等篇章中相关造园论述,结合避暑山庄的营建,分析了二者在造园思想和技法上的共通性。并对《园冶》的作者计成以及避暑山庄的缔造者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个人文化素养和造园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阐释鸿篇巨著《园冶》和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产生渊源。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中国传统造园必读《园冶》,《园冶》得以传世有赖3位关键人物:第一位是阮大铖(1587—1646)。他对计成的诗和造园都很欣赏,故而刊刻了《园冶》,使该书能够面世。第二位是朱启钤(1872—1964),这位清末民初的政坛领袖对传统建筑和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园冶》在明代刊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广为人知,朱启钤在阚铎的协助下将《园冶》重刊,使得该书重新回到学界的视野。第三位是陈植(1899—1989)。陈植是我国著名的造园学家,1956年他从园艺学家陆费执处得到营造本《园冶》,转交城建出版社重  相似文献   

7.
《风景园林》2017,(5):15-15
日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和景观设计分会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计成奖"评选的通知,关于"计成奖"的深入解读如下:1)"计成奖"名称来源。计成,我国明末造园家,于崇祯七年(1634年)写成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  相似文献   

8.
《园林》2000,(4)
明代著名造园学家计成所著的《园冶》,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造园著述中理论最完整、最有价值的一部著作。读这部著作,对当今园林设计、环境绿化,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说,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园林和绿化环境,应当多借鉴我国传统的造园理论。读《园冶·相地篇》得益甚多,在此写出来,与读者共琢。“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20,(1)
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主张的"有法无式"观点,注重内在法则的灵活运用,反对因袭固定的程式。以明代造园著作《园冶》和同时期的常州止园为例,探讨了明代园林建筑布局的法则与程式,以及对它们的灵活运用。"正"代表规则性,"奇"代表灵活性。《园冶》"兴造论""立基""屋宇"阐释了相关的理论;具体到止园,厅堂、门屋的布局以正为本,楼阁、书房、亭榭和廊房的布局以奇为变,各类建筑共同构成奇正平衡的整体。对这一原则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明代造园艺术和《园冶》等造园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为今天继承传统的营造智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座谈会很有深意:2011年是明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经典著作《园冶》问世380周年.中国不仅有领先世界水平的园林艺术实践,而且有着举世公认的园林艺术理论的经典著作——(明)计成(1582-?)于1631年完成的三卷本《园冶》.《园冶》又名《园牧》,明崇祯时吴江著名的造园师计成总结唐宋至明以来的造园经验写成.三卷书中含有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栏杆、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篇.对于造园的理论及园林的勘查、规划、设计、选料、施工等全工程各个阶段都有详细的阐述,在那个阶段可谓最全、也是当时最高水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园冶》是一部很难读懂的最古老、最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著作。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园冶〉文化论》的新书,作者张薇博士具有历史学家、旅游和园林专家的背景,以其广博的学识对《园冶》名著从哲学、文学、艺术、生态学、人居环境、文化风俗等多方面进行了精辟的研析,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12.
<园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造园名著.1981年陈植先生的<同冶注释>使<园冶>能够广泛流传,但由于其专业性,多少令人半懂不懂.笔者认为图释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式,现选择7页已完成的<园冶图释>精粹掇山篇公示,敬请学界评议指教.  相似文献   

13.
考察计成及同时期相关观念中,造园理水的重要 性。辨析“理水”及《园冶》语境下“掇山”概念后,梳 理相关论述,明确《园冶》理水内容并不完全涵括于《掇 山》。在计成的实践构思中,山、水具有贯穿造园流程的环 境背景、设计前提及造园要素3层意义。反映在《园冶》文 本中,理山、理水的内容与造园流程和要素的论述结合分布 于全书,而《掇山》主要论述要素化的山、水,形成独特的 山、水论述框架。为《园冶》理论研究及园林创作实践的 山、水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婵 《工程质量》2013,31(2):13-17
叶琳昌教授是我国知名建筑防水专家。他近60年的建筑生涯,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在建筑防水技术研究以及在市场经济下一些问题的思考,对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笔者编写的《建筑防水创新与发展—叶琳昌建筑防水创新精语解读》一书,2011年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现征得本人同意,将50条精语摘录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范文昀 《建筑师》2014,(2):72-76
如何用合法而合用的视域,更新对《园冶》的认知。是如何有效传承传统营造文化的一个关键问题。相比挖掘《园冶》的现实价值,《园冶》本身所能够带来的原初营造意识客体更为重要:那么,某种现实价值就只不过是该意识的衍生品。  相似文献   

16.
蔡军 《建筑师》2019,(1):61-65
《园冶》屋宇中记载了15种建筑类型、4类建筑构架、8幅构架图式、3个屋架细部及3幅地图式。本文通过对《园冶》中记载的建筑平面形制、构架样式及构件细部进行解读,结合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并与《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原》《鲁班营造正式》等建筑史料进行比较,阐释《园冶》中屋宇的构架样式及其特点,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弥补目前学界对《园冶》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源流与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白纪武 《山西建筑》2014,(7):215-216
结合工作实践,就路桥施工中测量放样的中桩放样、中桩穿线、拴桩等内容作了研究与总结,并对提高路桥施工测量放样准确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保证路桥施工质量,促进路桥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阴帅可  杜雁 《中国园林》2012,28(1):85-87
“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园冶》书中较少论及其体的造园技术和方法,而是在深刻理解意境的基础上运用以境启心、以境论景的写作方法向读者阐明了因境成景,景境互融的基础设计思维,即在合理顾及地宜、人宜的前提下,发挥设计师的能力,创造出优美之景致,感人之意境,通过与其他园林古籍理论和园记历史实景的类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9.
《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一书,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原该书被定义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和“研究古代建筑史”的“基本资料”。但本书存在根本性的错误,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1.照搬照抄前人的东西,不加消化验证而使错误继续流传;2.对清式建筑的构造做法不了解而造成的概念性或做法上的错误;3.插图质量低,错漏严重。本着对我国古建保护维修事业尽责的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目前发现的《工艺》一书中的错误,分不同类型各举几例略加分析,以期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20.
借助明人郑元勋对《园冶》的“异宜”评价为核心,展开对《园冶》相关“位置经营”部分内容的研究;借鉴叶维廉所出具的中西方语法规则的基本差异,讨论山水经营如何能在时空不定的前提下,通过“经营位置”经营出“精而合宜”的山水意境;最后,借助对中国围棋与国际象棋的规则差异的一般描述,试图区分西方建筑学相关“精确性”与中国造园相关“精微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