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桂朝13(籼米)、武运粳7(粳米)、珍糯4130(糯米)三种大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比较三种类型大米淀粉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三种大米淀粉的碘兰值存在差异,颗粒均为较规则的多面体,且都为A型晶体;糯型淀粉相对结晶度较高,糊化温度61.9℃,易糊化,不易老化;籼型稻米淀粉糊化温度77.3℃,不易糊化,但易老化;粳型稻米处于两者之间。大米淀粉碘兰值与淀粉结晶度呈负相关性,与淀粉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回生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米是黄酒酿造的主要原料之一,不同品种的大米营养组分含量差异较大,并且这些营养组分对吸水率、糊化特性和酶解特性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16个不同品种的大米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大米之间基本营养组分的差异性,并就营养组分与吸水率、糊化特性和酶解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米的水分、蛋白质和总淀粉含量差异性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3.61%、6.90%和3.37%;直链淀粉和脂肪含量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5.78%和31.3%。糯米在浸米过程中的吸水率最高(38.09%~40.78%),吸水率与直链淀粉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糯米的液化和糖化性能最好(107.48~115.04 g/L),酶解程度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对大米糊化、米饭酶解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最终黏度、回生值等与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酶解特性与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筛选出5种适合于黄酒生产酿造的大米品种。  相似文献   

3.
快速黏度仪广泛应用于大米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对于质量相近的大米试样,RVA日本大米糊化特性评价法具有更好的优势。本文应用该方法将粳米、籼米及糯米在4、25和36℃下分别贮藏0、1、3和6月后通过快速黏度仪研究其糊化特性。在贮藏过程中大米发生代谢活动,加上脱支酶等引起的酶促反应,使其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而支链淀粉含量减少,从而改变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因此,在加热-保持-冷却测试过程中反映出的峰值黏度、保持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出现增加,同时,由于陈化后水分子进入淀粉颗粒所需能量减少使得糊化温度与峰值时间有所降低。另外,由于陈化使大米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及大米淀粉微晶束产生改变等物理过程,加上不同种类大米的蛋白质及淀粉等组分受陈化温度与陈化时间的影响不同,使其淀粉糊化特性上的各个特性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与温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商品粳米、籼米、糯米品质特性和糊化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通用的大米蒸煮食味评定方法,对商品粳米、籼米、糯米品质特性进行评定,用Brabender MicroVisco-AmLyograph 黏度仪分析米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粳米品质特性及食味品质好,籼米较差,糯米居中。粳米峰值黏度、破损值较低,起糊温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居中;糯米峰值黏度、破损值较高,起糊温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较低;而籼米峰值黏度、破损值则居中,起糊温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较高。由此得出,籼米凝胶强度较大,易老化,糯米与之相反,而且糯米对剪切和加热敏感而粳米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通过普鲁兰酶处理糯米、粳米和籼米淀粉,研究酶水解对3 种大米淀粉结构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普鲁兰酶处理后3 种大米淀粉的结晶度降低,无定型区域增加;链长分布结果表明3 种大米淀粉的精细结构相似,水解反应对较短的侧链更有效,糯米淀粉更易被酶解;脱支淀粉和天然大米淀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没有明显差异,—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相对增强;添加普鲁兰酶后,淀粉糊黏度急剧下降,糯米淀粉黏度下降最快,较容易被水解;流变学特性表明淀粉颗粒分子间缔合、排列松散,运动性增强,溶解度和持水力有所增强。糯米淀粉对普鲁兰酶处理较其他两种大米淀粉更为敏感。结论:脱支处理改善了淀粉凝胶性能,增强了淀粉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大米淀粉的微波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米淀粉为材料,用微波加热制备淀粉糊,并与常规水浴加热的淀粉糊相比较,研究微波处理对大米淀粉糊碘兰值、酶解力和流变特性的影响,为微波技术在淀粉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数。结果表明,糊化过程中淀粉的碘兰值和酶解力上升,微波加热淀粉的糊化速度大于常规加热,但淀粉糊的碘兰值和酶解力比常规加热的低。大米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经微波加热的淀粉糊的粘度系数较大,而流变指数较小,表明微波加热的淀粉糊的粘稠性和柔软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糯米淀粉的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不同产地、品种的糯米为原料,探讨糯米淀粉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糯米食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结晶度为16.4%~25.3%,糊化温度为71.1~87.2℃,且结晶度和糊化温度均以珍珠糯最高,禾胜糯1次之,扬丰糯最低。其中,结晶性质主要取决于品种,受产地影响相对较小,而产地、品种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糯米淀粉的糊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糯米淀粉的碘蓝值、结晶度与糊化温度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品种和产地对糯米淀粉的结晶性质和糊化特性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种类型大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淀粉含水量对机械活化大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得到利于机械活化的淀粉含水量范围,从而提高机械活化效果,缩短机械活化时间。研究表明,随着机械活化时间的延长,三种大米淀粉的糊化度、冷水溶解率、糊透明度和还原力均增大,而碘兰值(BV)均减小。籼米淀粉在含水量为6.02%时最易发生分子链断裂,粳米淀粉和糯米淀粉均在含水量为8.50%左右时最易断链。对糊化度和冷水溶解率而言,籼米淀粉以含水量为6.02%时最大,粳米淀粉和糯米淀粉以含水量为8.50%左右最大;对糊透明度而言,三种大米淀粉均在含水量为8.50%左右时最大;而对于还原力和BV而言,籼米淀粉含水量为3.50%时变化最快;对粳米淀粉和糯米淀粉均以含水量为6.00%左右时变化最快。由此可知,淀粉含水量对大米淀粉的机械活化具有一定影响,得到适宜的机械活化大米淀粉的含水量范围为6.00%~8.5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两种大米淀粉及其磷酸酯淀粉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比分析2种大米(籼米和粳米)的全粉、淀粉和取代度均为0.068的磷酸酯淀粉的理化特性.粳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力分别为7.5,10.7,21.6 g/g,分别高于籼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力(5.8,8.9,17.4 g/g).2种大米淀粉经磷酸酯化后透光率增高,相应淀粉的透光率次之,全粉的透光率最低,籼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透光率分别低于粳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透光率.经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或变性淀粉膨胀力高,其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也高,此外,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也极大的影响了淀粉的糊化特性.使用动态流变仪测定的流变特性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籼米的全粉、淀粉和变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分别比粳米的全粉、淀粉和变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高,对于相同的大米品种,全粉的储能模量(G')最高,变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最低.  相似文献   

10.
从籼型、粳型、香型三种类型的大米中提取淀粉,采用低温法制备大米淀粉凝胶,用质构仪二次压缩模式测定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研究碘兰值和酶解力对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大米低温凝胶特性有显著差异。碘兰值与淀粉凝胶特性有显著相关性,黏附性用碘兰值指数模型表示,弹性用碘兰值线性表示都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1.
蛋白组分对籼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逐一去除蛋白组分的方法研究了蛋白组分对籼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这些变化的蛋白结构基础。RVA和DS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分的蛋白在去除之后,峰值粘度、热糊粘度和最终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崩解值、回生值及糊化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SDS-PAGE和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各组分对糊化特性的影响机理应有差异:谷蛋白通过与纤维素类物质的紧密结合,在糊化过程中阻碍淀粉粒的溶胀;醇溶蛋白可能是通过蛋白体自身的溶胀与淀粉相互作用而影响;清、球蛋白通过活性蛋白对籼米成分的水解或合成等改变而影响;淀粉粒结合蛋白则可能对籼米的基础糊化特性影响较大。与分离重组法比较,逐一去除蛋白组分的方法因为蛋白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较大,对糊化特性的影响与分离重组法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冰湖野米中内源纤维对冰湖野米粉的理化、功能和消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3种不同级的冰湖野米(长粒、中粒和短粒)和早籼米(对照)为原料, 将其研磨后过100目筛制备原米粉, 再采用焦亚硫酸钠法去除纤维制备去纤维米粉。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内源纤维对冰湖野米粉颗粒形貌的影响; 采用Brabender粘度仪测定内源纤维对冰湖野米粉的粘度特性的影响;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内源纤维对冰湖野米粉结晶特性的影响; 采用Englyst体外消化法评价内源纤维对冰湖野米粉消化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粉的形貌特征、结晶结构和粘度特性均无太大差异, 中粒冰湖野米粉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 短粒冰湖野米粉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与早籼米相比, 冰湖野米粉起糊温度升高, 峰值粘度降低, 膨胀度降低, 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 抗性淀粉含量升高。与原冰湖野米粉相比, 去除纤维后, 样品结晶度升高, 起糊温度降低, 峰值粘度升高, 膨胀度升高, 快消化淀粉含量升高, 抗性淀粉含量降低。结论 冰湖野米粉中内源纤维对冰湖野米粉粘度特性、结晶结构及消化性有显著的影响, 内源纤维的物理包埋以及与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 会共同抑制淀粉颗粒的膨胀和糊化, 降低淀粉的消化酶解速率。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了中国西部及南部四个地区42个荞麦品种的糊化特性的差异以及和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RVA测试结果显示,荞麦淀粉的糊化温度、糊化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回生值、衰减度与其直链淀粉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蜡质玉米粉的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蜡质玉米粉及其不同制粉方法对糊化特性的影响,测定了干磨、湿磨、挤压制蜡质玉米粉以及蜡质玉米淀粉、糯米粉的溶胀度和RVA参数。结果表明:蜡质玉米粉糊化进程中溶胀度高,水合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糊化参数。不同品种蜡质玉米粉的破损值、谷值、峰值和终黏度的变异程度较大,蜡质玉米粉的峰值与谷值、终粘度和回生值、谷值与回生值、谷值与终粘度、终粘度与回生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湿法制粉糊化进程中水合能力强,主要RVA参数显著高于干法制粉和挤压制粉,具备很强的成糊能力和黏滞性,干法制粉成糊后稳定较好,抗老化性较强,挤压制粉的糊化进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白糯小麦粉与普通小麦粉、糯米粉物化性质的差异,测定了白糯小麦粉、普通小麦粉和糯米粉的膨胀性、黏度特性、持水能力、糊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消化性和糊化回生特性。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白糯小麦粉、普通小麦粉和糯米粉的膨胀度随温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但在较高温度下,白糯小麦粉的膨胀度高于糯米粉;与普通小麦粉比,白糯小麦粉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较低的谷黏度、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时间短,糊化温度低,不易消化;与糯米粉相比,白糯小麦粉的水合能力低,糊透明度差,峰值黏度、谷黏度、崩解值、终黏度和回生值低,糊化时间短,糊化温度高,易消化。白糯小麦粉的冻融稳定性好、抗回生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卢薇  夏宁  王金梅  杨晓泉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2):1632-1635
本文研究了低变性大米谷蛋白的添加对大米淀粉的持水、糊化、流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谷蛋白的添加(0~20%)会逐渐降低大米淀粉的持水能力,延迟其水化过程。淀粉的黏度特性曲线、糊化晗值、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随谷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起始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无明显变化。流变数据证实,蛋白添加量为0~10%时,淀粉-蛋白复合物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当谷蛋白添加量为20%时,复合物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迅速减小,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和凝胶特性发生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17.
稻谷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3个籼稻和3个粳稻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的品质变化研究,探索稻谷储存品质产生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稻谷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不同,与籼稻相比,粳稻部分指标对高温更加敏感;高温储藏比低温储藏导致稻谷品质劣变的速率大;稻谷糊化特性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都增大,而衰减值下降;利用物性仪对大米蒸煮后的质构特性测定表明,蒸煮米饭黏度减小、硬度增大、黏/硬减小;蒸煮品尝值与最低黏度、最终黏度极显著负相关,初步认为其可以作为初始判定稻谷陈化指标,但是对稻谷劣变程度的量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SEM研究稻谷籽粒断面结构,显示:新鲜稻谷的胚乳细胞呈现非裸露状态,比较平滑,复粒淀粉被较厚的造体膜掩盖着,高温储藏下,稻谷横断面越来越粗糙,配入细胞内的淀粉粒裸露清晰可见,复粒淀粉的淀粉粒表面膜翘起并爆开.  相似文献   

18.
将预糊化淀粉以不同的比例(0%~8%)分别添至糯米粉中,通过测定预糊化淀粉-糯米粉复合体系的糊化、流变特性并分析其微观结构,旨在改善糯米粉的加工及品质特性。结果表明:预糊化淀粉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糯米粉复合体系的峰值黏度、回生值、稠度系数(K)、触变回复率及弹性模量(G’),降低其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其凝胶结构特性变化更明显,从而证实了预糊化淀粉的添加有利于糯米粉形成稳定高的强凝胶结构。此外,预糊化淀粉的添加能够增强预糊化淀粉-糯米粉复合体系颗粒表面结构的致密性,提高其相对结晶度,从而有利于糯米粉糊形成三维网状凝胶结构,显著改善其凝胶性能。  相似文献   

19.
Morphological, viscoelastic, hydration, pasting,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separated from 10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were investigated. Upon gelatinization, the G′ values of the rice starch pastes ranged from 37.4 to 2057 Pa at 25 °C, and remarkably, the magnitude depended on the starch varieties.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during gelatinization upon heating brought out differences in onset in G′ and degree of steepness. The cultivar with high amylose content (Goami) showed the lowest critical strain (γc), whereas the cultivars with low amylose content (Boseokchal and Shinseonchal) possessed the highest γc. The amylose content in rice starches affected their pasting properties; the sample possessing the highest amylose content showed the highest final viscosity and setback value, whereas waxy starch samples displayed low final viscosity and setback value. The onset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starches from 10 rice cultivars ranged between 57.9 and 64.4 °C. The amylose content was fairly correlated to hydration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rice starches but did not correlate well with viscoelastic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hydration, pasting, viscoelastic, and thermal data of the rice starches is useful in fully understanding their behavior and in addressing the processability for foo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