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梁  张煜  方晓璞  孟佳  刘建 《中国油脂》2023,48(2):55-57+97
为了对核桃油抗氧化剂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核桃油中分别添加复配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茶多酚、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油脂氧化,以过氧化值、酸值、甾醇含量、维生素E含量为考察对象,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预测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过氧化值达到植物油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值(过氧化值≤0.25 g/100 g)为评价指标,添加复配抗氧化剂、TBHQ、茶多酚、维生素E的核桃油和空白核桃油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656、336、320、304 d和160 d,在预测的货架期内,5种核桃油的酸值均在国标要求范围内,甾醇的平均损失率不超过5.0%,维生素E的平均损失率不超过28%。几种抗氧化剂在核桃油中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为复配抗氧化剂>TBHQ>茶多酚>维生素E。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国家标准GB 5009.2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泛酸的测定》和试剂盒法定量检测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B_5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微孔试剂盒法和国标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维生素B_5含量,通过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来比对两种方法的重现性、精密度,通过加标回收实验对比方法准确度。结果由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结果可知,国标法与试剂盒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92%和3.18%,回收率分别为87.60%和97.61%。结论相对于国标GB 5009.210-2016的传统微生物法,试剂盒法操作简单,检验周期短,可以快速有效的测定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B_5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山核桃油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探究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货架期预测方法。对在5、20、35℃下贮藏的山核桃油进行感官评定,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应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山核桃油感官品质与酸值、过氧化值呈极强的相关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山核桃油感官品质下降,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且温度越高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速率越快,过氧化值变化速率小于酸值;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山核桃油货架期预测模型准确率在±10%以内。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品质下降,通过酸值、过氧化值可较为准确地对5~35℃条件下贮藏的山核桃油货架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研究设计了一种检测过氧化值的新方法,即采用壳聚糖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经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扫描,来取代碘量法中人工滴定确定碘离子浓度变化的步骤。采用该方法对40种市售植物油的过氧化值进行测定,并与国标法(GB/T 5538—2005)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综合偏离度与En数2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定性判定方面结果一致,而在定量判断方面有37个结果满意,整体满意率为92.5%,其中0.016~0.075 mmol/kg区间内的结果更为准确,满意率为91.6%。研究表明,与国标法相比,新方法在操作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一定过氧化值范围内,结果准确性能够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5.
研究设计了一种检测过氧化值的新方法,即采用壳聚糖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经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扫描,来取代碘量法中人工滴定确定碘离子浓度变化的步骤。采用该方法对40种市售植物油的过氧化值进行测定,并与国标法(GB/T 5538—2005)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综合偏离度与En数2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定性判定方面结果一致,而在定量判断方面有37个结果满意,整体满意率为92.5%,其中0.016~0.075 mmol/kg区间内的结果更为准确,满意率为91.6%。研究表明,与国标法相比,新方法在操作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一定过氧化值范围内,结果准确性能够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中过氧化值和酸值进行测定,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和计算试验过程中影响过氧化值和酸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扩展不确定度。测试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平均值为1.22 mmol/L,酸值平均值为1.43 mg/g,其过氧化值项目扩展不确定度为0.016 mmol/L,酸值扩展不确定度为0.044 mg/g,置信因子k=2,测量重复性是影响过氧化值和酸值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油脂中酸值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于测定进出口动植物油脂的酸值主要有4种方法,分别为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5530-1998(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SN/T0801.19-1999(进出口动植物油脂游离脂肪酸和酸价检验方法》和AOCS Cd 3d-63《Acid Value))。针对这4种测定方法,选用7个不同品种的食用油进行实验条件、重复性和精密度实验的比较,4种方法各有特点。通过比较实验,建议酸值测定选用SN/T0801、19-1999方法,该方法较为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试剂容易保存,测定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检测食用油酸败的主要指标。采用不同种类油脂作为试验样品,就GB 5009.229—2016第一法(冷溶剂法)和第三法(热乙醇法)酸值测定方法以及GB 5009.227—2016(滴定法,简称方法1)和GB/T 5538—2005(改进法,简称方法2)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的结果及步骤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GB5009.229—2016第三法(热乙醇法)的检测更加环保、毒性小、成本低;GB/T 5538—2005所用试剂环保、检测快速。通过分析比较食用油中酸值、过氧化值标准测定方法的特点,可为有效避免有毒试剂的应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人员伤害,控制食用油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种提取方法对核桃油得率、理化性能、总黄酮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氏抽提核桃油得率高(66.46%);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酸值(0.962mg/g)、过氧化值(0.912mmol/kg)低,总黄酮含量(35.63m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5.13%),油脂色泽浅,符合人们对植物油口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过程中有通氮的需要,但是通氮方法、通氮时长等在相关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结合检测的实际工作情况,研究设计了通氮装置,通过比较充氮与未充氮情况下的植物油酸值与过氧化值的检测数据,采用通氮操作后,测定结果的平行性较好、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地市不同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植物油的质量状况。方法 在广东省各地市的餐饮单位随机抽取食用植物油样品512批次, 根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和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对其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为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和黄曲霉毒素B1。按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 判定是否合格。结果 总合格率为93.55%, 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的合格率均为100%, 酸价和黄曲霉毒素B1的合格率分别为99.41%和93.55%。结论 2017年广东省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植物油的总体质量水平良好, 散装食用植物油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较严重, 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新疆薄皮核桃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有机溶剂(石油醚)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冷榨法提取薄皮核桃油,用容量分析法测定油脂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并比较三种方法提取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的色泽、气味、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索氏抽提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得到的核桃油脂有溶剂残留,需脱溶,且提取时间较长。超临界CO_2萃取精密度可靠,得到的油脂品质和纯度高,但生产成本高。结合实际生产,冷榨法更适合用于核桃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食用植物油中酸价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将食用植物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冷溶剂指示剂滴定法检测371个食用植物油样本的酸价,并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经过标准正态变换结合一阶导数对近红外光谱进行数据预处理,选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选取重要变量,建立食用植物油酸价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 蒙特卡洛交互验证结果显示,食用植物油酸价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Q2为0.9983,交互检验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 RMSECV)为0.0461 mg/g, 独立测试集验证所得到的酸价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R2为0.9834,食用植物油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检测方法能够预测食用植物油的酸价,为评价食用油品质优劣提供快速无损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自动电位滴定仪法测定饼干食品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石油醚超声浸提提取饼干样品中的油脂,分别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法和人工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结果取15份饼干样品分别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和人工滴定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滴定法测定时高、低酸价值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4%和6.74%,自动电位滴定仪法测定时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7%和1.87%;人工滴定法测定时高、低过氧化值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3%和0.96%,自动电位滴定仪法测定时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8%和0.21%。结论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饼干中酸价和过氧化值所得结果精密度均优于人工滴定法,稳定性好,安全且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的食用植物油酸价测定方法,结合实际测定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选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酸价的食用植物油,选用适宜浓度的氢氧化钾标准乙醇溶液,其测定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菜籽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玉米油中过氧化值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方法对过氧化值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值高的植物油采用滴定法检测,测定结果稳定,误差小。过氧化值低的植物油采用电位滴定法,滴定结果误差满足标准要求,滴定速度快,结果准确、误差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地市不同餐饮服务单位煎炸过程用油的质量状况。方法 在广东省各地市的餐饮单位随机抽取煎炸过程用油样品306批次, 根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0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和GB 5009.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对其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为酸价、极性组分和苯并(a)芘。按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判定是否合格。结果 总合格率为98.7%, 酸价、极性组分和苯并(a)芘的合格率分别为99.7%、99.0%和100%。结论 2017年广东省餐饮服务单位煎炸过程用油的总体质量水平较好, 但仍有一些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手动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对过氧化值的检测结果, 提高过氧化值测定的准确性, 探索测定深色油脂中过氧化值的适宜方法。方法 用手动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深色油脂和浅色油脂的过氧化值, 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最优的检测方法, 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当样品为浅色样品时, 2种方法测定过氧化值的差异小, 但当样品为深色样品时, 只能用电位滴定的方法来测定, 手动滴定无法判断终点。电位滴定法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为97.55%~104.84%, 相对标准偏差为0.9%~2.2%, 满足实验要求。结论 相比手动滴定法, 电位滴定方法更适用于食用油脂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宣传并介绍GB/T 23347—2021《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新国标,对当前市售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质量情况进行评估。通过与国际橄榄理事会标准的对比,讨论限量及测定方法等方面的细微差异, 并说明这些项目对于橄榄油质量评估的现实意义。方法 采购20种市售标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进口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检验酸价、过氧化值、消光系数变异值、水分及挥发物和不溶性杂质5个基础项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酸价、过氧化值、不溶性杂质3个项目均符合我国标准对该产品等级的限量要求。对比GB/T 23347—2021和国际橄榄理事会贸易标准,发现对于优质初榨橄榄油的酸价限量,国内标准比国外标准更为严格,橄榄油进口贸易需要注意这一差异。结论 2021年新颁布的橄榄油标准在质量要求上有所提高,消费者购买橄榄油时应优先选择“特级初榨橄榄油”。橄榄油质量初步评估需要加快时间和减少成本,检验以上5个项目为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