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郑明珠  刘景圣  蔡丹 《食品科学》2007,28(7):109-111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h,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蚕蛹油的提取率达95.99%。  相似文献   

2.
林春梅  周鸣谦 《中国油脂》2012,37(11):20-23
以蚕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蚕蛹油,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对蚕蛹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分离温度50℃,分离压力10 MPa。在此条件下,蚕蛹油的提取率为19.2%。蚕蛹油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7.66%,软脂酸18.81%等;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35.86%,亚油酸6.00%,α-亚麻酸28.03%,棕榈油酸1.26%等。  相似文献   

3.
蚕蛹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蚕蛹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等因素对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影响。确定蚕蛹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即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2h,萃取压力25MPa。  相似文献   

4.
蚕蛹油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kg/h CO2流量下,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三个参数对蚕蛹油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蚕蛹油的较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蚕蛹油得率影响较大、萃取温度及时间影响较小,蚕蛹油超临界CO2萃取最优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45℃、时间2.5h,在上述条件下蚕蛹油得率为28.97%.采用超临界CO2可有效地将蚕蛹中油脂类成分萃取出来,萃取效果与传统溶剂萃取相当,但蚕蛹油品质高于溶剂萃取所得蚕蛹油.  相似文献   

5.
蚕蛹油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用途广泛,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述了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从蚕蛹中提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技术。以固液比(溶剂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为因素,蚕蛹油出油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蚕蛹油的石油醚浸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蚕蛹中油脂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20,浸提时间6 h,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蚕蛹油得率为31.70%,蚕蛹油呈透明的淡黄色,测得酸价6.73 mg/g,过氧化值4.96 meq/kg,均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8):239-243
以蚕蛹为原料,蚕蛹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蚕蛹油的工艺条件进行探讨,同时测定了精炼后蚕蛹油酸价、碘值以及色泽等指标,并对精炼后蚕蛹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蚕蛹油最优工艺为,正己烷添加量8 m L/g、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20 min、振荡频率120 r/min,此时蚕蛹油得率24.49%,精炼蚕蛹油得率72.33%,酸价0.25,蚕蛹油颜色透明,为浅黄色,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40%,而不饱和脂肪酸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54.5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蛹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超声波功率、温度、液固比和时间4个参数对蚕蛹油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蚕蛹油的较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蚕蛹油得率影响较大,其次是超声波功率,时间影响最小,蚕蛹油提取的较优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20 W,温度70℃、液固比2∶1(mL/g)、时间为4 h,在上述条件下蚕蛹油得率为29.5%。  相似文献   

8.
蚕蛹油提取、精炼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溶剂浸提法研究了从蚕蛹中提取蚕蛹油的工艺.考察了溶剂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蚕蛹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法得到优化条件为:溶剂用量4 mL/g,浸提时间2 h,浸提温度40 ℃.在此优化条件下,蚕蛹油得率为23.34%.蚕蛹油精炼的最佳工艺为:酸法脱胶,14%碱液脱酸,4%脱色白土(Ⅱ号)脱色.该条件下精炼油得率为53.1%,蚕蛹油呈透明的金黄色,酸值、碘值均符合蚕蛹油标准.对精炼蚕蛹油的脂肪酸分析表明,油中含有38.3%的油酸、30.2%的亚麻酸.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考察温度、压力、CO2 流量和分离Ⅰ压力等参数对油脂萃取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 流量25kg/h、分离Ⅰ压力9MPa 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可达30.53%,影响油脂萃取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油样中游离脂肪酸较少,有害的过氧化值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无臭味。  相似文献   

10.
蚕蛹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蛹油中富含α-亚麻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利用先进技术从蚕蛹中生产高纯度α-亚麻酸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利用索氏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及微波萃取技术提取蚕蛹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所耗时间长、油脂品质差;超临界CO2萃取收率高,所得油脂外观性质好,无溶剂残留,对环境和产品无污染;微波萃取设备简单,时间最短,所得油脂的品质最优。利用电镜对3种不同方法萃取后蚕蛹粉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萃取技术的萃取机理进行了讨论。对比研究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和微波萃取技术相对索氏萃取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蚕蛹油和蚕蛹蛋白组成及潜在过敏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蚕蛹的综合利用,以鲜蚕蛹为原料,对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和不同溶解特性蛋白的等电点、相对含量和亚基组成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潜在过敏原在不同蛋白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0. 83%,其中油酸相对含量最高,为35. 43%。鲜蚕蛹蛋白中不溶性蛋白相对含量最高,为53. 00%,亚基分布在27~85 k Da之间;水溶性蛋白占23. 63%,等电点为3. 8,亚基分布在25~85 k Da之间;碱溶性蛋白占19. 73%,等电点为4. 4,亚基分布在13~29 k Da之间;盐溶性蛋白占2. 58%,等电点为2. 0,亚基分布在15~35 k Da之间;醇溶性蛋白仅占1. 06%,等电点为4. 2,亚基分布在12 k Da和20 k Da附近。过敏原分布研究表明:水溶性、醇溶性、盐溶性、碱溶性蛋白和不溶性蛋白中分别检出6、8、8、12种和3种过敏原,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 33%、25. 64%、1. 21%、17. 93%和9. 86%。过敏原含量较多的蛋白须经过相关脱敏处理方可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2.
蚕蛹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蚕蛹化学成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蛹蛋白、蛹油和蛹甲壳素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精制技术,并深入探讨了蚕蛹有效成分的生理功能及相关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和生物等领域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最后指出了蚕蛹资源化利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实现蚕蛹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桑蚕蛹为对象,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及缫丝后蛋白质、脂肪酸变化及蚕蛹油的抗氧化活性,为缫丝副产物深加工提供理论支持。按照蚕蛹的形态变化,将贮藏期分为4 个阶段,对各阶段蚕蛹进行基本化学成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桑蚕蛹蛋白质组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蚕蛹油脂肪酸组成;此外,对蚕蛹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对蚕蛹基本化学成分总体有显著性影响(P<0.05)。蚕蛹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约30 kDa和约70 kDa处,且表达量随着蚕蛹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蛹油含有16 种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在贮藏期内变化显著(P<0.05)。贮藏期蛹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0.93~52.00 mg/mL和33.32~156.81 mg/mL,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总酚含量(15.95~77.50 mg/kg)变化有关。经缫丝加工后,蚕蛹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且蚕蛹油体外抗氧化活性降低。综上,蚕茧的贮藏时间、缫丝工艺能够影响蚕蛹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蛹油中总酚含量,并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活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可根据目的产物的表达水平或生物活性有针对性地收集各贮藏阶段的蚕蛹应用于加工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蚕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完全蛋白,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望作为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品进行深入开发。由于蚕蛹本身具有特征性异味,限制了其在食品方面的用途,因此在制备食用级蚕蛹蛋白的工艺中须增加脱臭的步骤。本研究以蚕蛹为原料,经过脱脂之后,采用碱法提取蚕蛹蛋白。将脱脂蚕蛹粉溶解于碱性溶液,再将pH调节至蚕蛹蛋白的等电点(4.5),收集蛋白质沉淀。最佳碱法提取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固液比为1∶6。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脱臭蚕蛹蛋白得率为27.6%。采用氧化脱臭的方法,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对蚕蛹蛋白进行脱臭,最佳条件为双氧水用量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0min、固液比为1∶4。经喷雾干燥后,制得灰白色无嗅蛋白粉末,可满足食品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雄蚕蛾与蚕蛹中的油脂,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在雄蚕蛾油中分离鉴定出15 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α- 亚麻酸(36.71%),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FA)54.5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8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8.63%。在蚕蛹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4 种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39.03%),其次是α- 亚麻酸(33.22%),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FA)占25.7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2.1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72.25%。  相似文献   

17.
蚕蛹蛋白多肽液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蚕蛹蛋白多肽液的抗肿瘤作用。蚕蛹蛋白多肽质量浓度增加可使两肿瘤细胞存活率降低;肿瘤细胞总蛋白质含量随多肽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0.01),且在0.5~1.5g/L内呈剂量依赖性;对A549和Ketr-3的周期阻滞分别为G2~M期和G0~G1期;蚕蛹蛋白多肽液在150~600mg/g内,对小鼠S180和H22的抑瘤率分别达到28.72%~58.18%和27.64%~63.88%,明显延长EAC小鼠的生存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蚕蛹蛋白多肽液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Porapak Q作吸附剂,吸附蛹油的顶空气体,捕集蚕蛹异味。用特殊设计的电加热解析器进行解吸,液氮作致冷剂,分离蚕蛹异味。采用色—质联用仪分析,经图谱解析,标准质谱图鉴定,得烃、醇、醛、酮、酸、胺及其他共十九个化合物。其中胺类化合物可能为蚕蛹异味的关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木薯蚕蛹中6 种维生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木薯蚕蛹6 种维生素含量,为木薯蚕蛹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木薯蚕蛹中VB1、VB2、VPP、V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0.00)、(3.14±0.03)、(3.63±0.18)、(3.18±0.20)mg/100 g,VA、VD3未检出。结论:木薯蚕蛹中维生素含量比较丰富,尤其是VB2、VPP和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