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表明,VC的不稳定和苹果汁中多酚类化合物是引起维生素饮料褐变的主要原因,由于VC分解产生的产物能加速果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解和聚合,使得饮料产品颜色在货架期里发生变化,环境温度的升高加速了维生素饮料的褐变。通过添加适当的还原剂保护VC和采用脱色的澄清苹果浓缩汁,降低果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能有效延长轻度褐变的时间,从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氧化酶在果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作为果汁保鲜剂的作用机理及对果汁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在果汁中加入葡萄糖氧化酶进行抗氧化及抑制褐变实验,证明葡萄糖氧化酶可有效防止果汁氧化及抑制果汁褐变,对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保持果汁风味具有明显效果。同时葡萄糖氧化酶与增效剂联合使用,抗氧化和抑制褐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氧化酶在果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作为果汁保鲜剂的作用机理及对果汁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在果汁中加入葡萄糖氧化酶进行抗氧化及抑制褐变实验,证明葡萄糖氧化酶可有效防止果汁氧化及抑制果汁褐变,对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保持果汁风味具有明显效果。同时葡萄糖氧化酶与增效剂联合使用,抗氧化和抑制褐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酸菜货架期的褐变严重影响产品感官。试验针对酸菜货架期的褐变机理进行探讨,测定不同贮藏期酸菜色差、抗坏血酸、p H、总酚、多酚氧化酶活性、还原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酸菜在货架期阶段的红度和黄度逐渐增加,亮度逐渐降低,发生明显褐变;在货架期初始阶段的抗坏血酸、多酚氧化酶和还原糖含量为0,不同货架期阶段p H最大值为4.18,总酚含量褐变前后无明显变化。试验证明酸菜在货架期阶段的褐变可能是由美拉德反应引起的,排除酶促褐变、酚类化学氧化、抗坏血酸降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汁中单宁的含量刘秀影果蔬中的单宁受酶的作用会发生氧化,使果实及加工产品褐变,同时,它还能够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大分子聚合物,使生物碱和铅盐形成不溶性沉淀,严重地影响果汁的质量。因此在果汁生产中常采取澄清工艺,也就是加入适量的明胶与单...  相似文献   

6.
通过监测南果梨果汁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非酶促褐变反应的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及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总酚、抗坏血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探究其非酶促褐变反应的主要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动力学方程表达各反应进行的情况和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南果梨果汁非酶促褐变的主要反应机制是美拉德反应和抗坏血酸氧化分解反应,多元酚氧化缩合反应和焦糖化反应在南果梨果汁非酶促褐变反应体系中影响较小。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5-HMF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变化规律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南果梨果汁的非酶促褐变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果汁非酶褐变的机制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果汁非酶褐变的机制: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分解和多元酚氧化缩合,并对目前常用的抑制果汁非酶褐变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褐变存在于果蔬汁加工和贮藏的整个过程,其中酚类物质引起的非酶褐变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酚类物质被氧化后进一步反应聚合形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质,从而引起颜色的改变。本文依次介绍了多酚的分类、多酚的非酶氧化以及影响该非酶褐变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解决多酚氧化引起的非酶褐变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这对提升果蔬汁的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果汁褐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果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酚类物质氧化变色、焦糖化褐变和抗坏血酸氧化褐变)两种情况。影响酶促褐变的因素有温度、pH、氧气、抑制剂和酚类化合物等,非酶褐变的影响因素因褐变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各种非酶褐变类型问存在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梁翻 《饮料工业》2012,15(4):36-38
近年来植物蛋白饮料椰子汁广受消费者欢迎,但生产过程中存在蛋白质沉淀分层、脂肪球凝聚分离及汁液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对椰子原料的控制及不同胶体复配稳定体系的构建,彻底解决了椰子汁在货架期内的上述问题;通过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有效地减少了椰子汁产品的色泽变化和口感氧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15个品种桃果实在0℃贮藏期和20℃、3d货架期下硬度、出汁率、电导率、乙烯释放量、果肉褐变指标的变化以及感官评价情况,探讨不同品种桃果实在低温下以及货架期冷害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温下贮藏,不同品种桃果实硬度、出汁率、电导率变化差异较大;油桃75号、金童7号、瑞蟠4号、京玉和华玉品种桃果实在贮藏期间果实果肉不褐变,其他品种桃果实在30d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褐变,绿化9号在贮藏初期就出现褐变现象;20℃、3d货架期后,除油桃75号和金童7号,其他品种桃果实都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硬度反弹现象;不同品种桃果实出汁率和组织相对电导率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出现乙烯释放高峰的时间也不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褐变严重。由此可见,不同品种桃果实对低温的敏感性不同,在货架期冷害表现差异较大。油桃75号、金童7号对低温的敏感性最低;大久保、瑞蟠3号、瑞蟠4号、晚24号、京玉、华玉、京艳和艳丰对低温较敏感;大东、绿化9号、高峰、碧霞、中华寿桃对低温最敏感,极易发生冷害。  相似文献   

12.
赵光远  李娜  王璋 《饮料工业》2006,9(10):10-13
为了探讨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褐变的机理和控制,将几种可食用的化学添加剂在杀菌前加入混浊苹果汁,考察在杀菌过程中果汁的颜色变化和成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混浊苹果汁杀菌中发生的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酚类的氧化聚合而引起,Maillard反应不显著。褐变可通过添加0.006%VC(w/w)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热协同超高压加工的鲜榨桃汁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HPLC等方法分析用热协同超高压加工的鲜榨桃汁中酚类和Vc等物质在贮藏中的变化,发现果汁在贮藏中发生的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酚类的氧化聚合而引起,可通过低温贮藏加以控制.聚原花色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和Vc的损失以及果汁的褐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果汁颜色变化先快后慢,L*值降低,a*值升高,b*值变化较小.氨基酸也参与了褐变反应,但Maillard反应不显著.缩合单宁的平均聚合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粒径分析表明贮藏过程中有新的颗粒产生.  相似文献   

14.
混浊苹果汁储藏过程中色泽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HPLC等方法分析果汁中酚类和VC等物质在储藏中的变化,发现混浊苹果汁在储藏中发生的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酚类的氧化聚合而引起,可通过低温储藏加以控制。聚原花色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和VC的损失以及果汁的褐变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果汁颜色变化先快后慢,L值降低,a值升高,b值变化较小。氨基酸也参与了褐变反应,但Maillard反应不显著。缩合单宁的平均聚合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粒径分析表明储藏过程中有新的颗粒产生。  相似文献   

15.
浓缩苹果汁生产中褐变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浓缩苹果汁的生产工艺,阐明了目前苹果汁生产中防止褐变的基本措施以及引起果汁后期贮藏发生褐变的原因。浓缩苹果汁的生产工艺基本消除了果汁贮藏期的酶促褐变,在贮藏期的褐变限于非酶促褐变,主要是Maillard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许培振  罗昱  林梓  孟满  丁筑红 《食品科学》2016,37(24):55-60
以刺梨果汁为原料,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对刺梨果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主要褐变因素的影响,为抑制刺梨果汁褐变,探索合适的工艺条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葡萄糖氧化酶抑制刺梨果汁褐变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8 U/L、作用时间38 min、作用温度37 ℃,此条件下得到刺梨果汁褐变指数为0.122±0.001,葡萄糖氧化酶能显著消耗刺梨果汁中溶解氧(7 d后溶解氧含量为0.523 mg/L),远低于对照组(5.991 mg/L,P<0.05),抑制刺梨果汁氧化反应。此外,葡萄糖氧化酶处理可有效保存VC和氨基态氮含量,减缓褐变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的产生,降低褐变指数的增长速率(P<0.01),有效抑制刺梨果汁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蓝莓果汁贮藏中非酶褐变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构建三种不同蓝莓汁体系,并分别置于4、25和37 ℃下贮藏,以褐变指数(BI)、总酚、抗坏血酸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相关指标的变化对蓝莓汁非酶褐变进行评价,探究贮藏阶段褐变机理。结果表明,贮藏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加剧了蓝莓汁非酶褐变,其中总酚变化对非酶褐变影响较小;同时以5-HMF含量为主要指标,利用相减法得出抗坏血酸氧化分解反应是蓝莓汁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美拉德反应,而焦糖化反应对非酶促褐变没有显著影响。可知蓝莓果汁贮藏过程中贮藏温度愈高,抗坏血酸非酶褐变速率越快,因而从某种水平上抑制5-HMF的生成来提高蓝莓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