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超声波、紫外线和微波进行催陈处理,探讨人工催陈处理对沙糖桔发酵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催陈方式的处理时间均对沙糖桔酒的陈化效果显著。沙糖桔原酒经超声波和微波处理后,酒精度先降后升,透光率先升后降,总酸持续增加,总糖持续减少。而紫外线处理处理后,酒精度下降,透光率上升,总糖下降,总酸变化不显著。陈化后的风味更加醇厚,其中以400W超声波处理15min后的酒体最为醇和丰满。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快重蒸馏后基酒的人工老熟。方法:在浓香型基酒重蒸馏除杂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以酒中总酸、总酯含量变化为指标,探索超声波处理条件对重蒸馏后浓香型基酒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功率、温度和时间3个单因素的催陈效果中,每个单独因素的水平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存在;在超声波频率45 kHz下,较适宜的超声波处理工艺条件为功率150 W、温度40℃、时间40 min。该条件下,超声催陈后酒样具有提酸增酯、降杂醇油和乙醛、感官品质提升的效果。结论:采用超声波对浓香型的重蒸馏后基酒催陈可行。  相似文献   

3.
孙慧 《酿酒科技》2011,(1):49-50
运用超声波处理刺梨干红酒,测定其酸和酯含量的变化,研究超声波对刺梨干红的催陈作用。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频率50kHz,处理25 min的处理方案效果最好,催陈后,陈酿30d,可大大改善酒的苦涩味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高压脉冲电场催陈葡萄酒香气成分变化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GC-MS分析,研究了葡萄酒经高压脉冲电场催陈后,其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一定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葡萄酒中的杂醇油含量有所下降,总酸、总酯和苯乙醇的含量有所上升。与新酒相比,催陈后的葡萄酒陈香明显增加,口感更为醇和,酒体丰满协调。  相似文献   

5.
采用加热、微波和超声波等催陈方法对山竹果酒进行处理,考察不同催陈方式对山竹果酒各理化指标(总酯、总酸、色度)的影响,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方法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催陈方式对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和微波处理有利于果酒总酯含量的提高,最大值达到2.97 g/L,加热处理的果酒色度比原果酒色度升高了53.3%,微波处理有利于果酒酸度的降低,原果酒的总酸含量由2.21 g/L降低至1.72 g/L。香气成分表明:三种催陈方式对果酒品质和香气都有所改善,山竹果酒经加热处理后,醇类物质降低了11.89%,脂类物质含量升高了11.28%,并生成了2-甲基丁酸乙酯等新物质。经微波处理后的醇类物质含量略有降低, 脂类物质含量略有升高,而超声处理后醇类物质含量由原来的84.61%降低了7.42%,脂类物质含量由原来的15.3%升高了7.1%,并生成乙酸己酯、松油醇、乙酸苯乙酯等新物质, 对香气成分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白酒超高压水射流催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对白酒的催陈效果。从常压到350MPa催陈白酒,分别对刚催陈白酒和放置3个月催陈酒进行检测、分析与品评。结果表明,经350MPa超高压水射流催陈后,甲醇含量由5.79mg/100mL降到4.48mg/100mL;总酸含量从1.41g/L升到1.48g/L;总酯含量由5.86g/L降到4.50gm;高级醇含量均有降低趋势;压力越高,风味及口感越好,放置6个月更佳,没有出现“回生”现象。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食醋中总酯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催陈新醋的工艺,并考察超声波对食醋理化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法对新醋与超声波处理后食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最优超声波催陈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时间137 min、乙醇添加量0.65%(V/V)、超声波处理温度40 ℃。在此最优条件下,食醋中的总酯含量为13.75 g/L,比原醋提高了50%,与自然陈酿5个月的食醋相当,总酸、氨基酸态氮及还原糖含量均降低,且色泽深而澄清,醋味柔和浓郁;新醋经超声波催陈后,总酸的相对含量减少了24.84%,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了9.88%,2,3,5,6-四甲基吡嗪的相对含量增加了5.38%,为改善传统食醋的陈酿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带酒泥的赤霞珠葡萄原酒为原料,使用超声波(频率40 k Hz,功率200 W,处理时间50 min/次,4次/周)和微波(功率2 400 MHz,处理时间30 s/次,2次/d,4次/周)连续处理8周进行人工催陈。对比了超声波处理和微波处理对葡萄酒多糖、色度、总酸、p H值、总酚等理化指标以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带酒泥葡萄酒后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微波处理及对照组,达到了27.1 mg/L;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随着次数增加出现了下降趋势;总酚含量有所降低;总酸和p H值影响不大;香气成分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高级醇含量下降,呈现出生青、苦涩味降低,花香增强、果香减弱的趋势,香气更加平衡,酒体柔和圆润。  相似文献   

9.
考察4种不同催陈方式对椪柑果酒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橡木桶、陶瓷-橡木片、H_2O_2-陶瓷-橡木片、超声波-陶瓷-橡木片4种催陈方式下椪柑果酒的酒精度变化不明显,H_2O_2-陶瓷-橡木片催陈处理有利于椪柑果酒的酸度降低,总酸含量由8.3 g/L降至5.8 g/L,同时色度提升较明显,由原果酒的0.23提高到0.52。H_2O_2-陶瓷-橡木片和橡木桶催陈处理有利于椪柑果酒总酯含量提升,最高可达到7.83 g/L。经过催陈的果酒色泽不同程度加深,苦涩味均有明显改善,其中H_2O_2-陶瓷-橡木片催陈后的椪柑果酒综合感官品质最佳。4种不同催陈方式下分别检出13、13、16、1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酯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苯乙醇、苯甲酸乙酯、葵酸乙酯构成4种不同催陈方式下椪柑果酒的共同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催陈对白酒微量成分的影响。方法:对常压至350MPa催陈白酒微量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经超高压水射流催陈后,以异戊醇、异丁醇为代表的杂醇油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乙醛、乙缩醛含量缓慢减少;随着压力增加,总酸含量上升,而三大酯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经超高压水射流处理后,白酒微量成分变化为探讨超高压催陈对酒体香味影响机理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催陈方法对白肉枇杷果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微波和冷热交替催陈工艺处理对白肉枇杷果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催陈处理枇杷果酒总酸略降及色度增加,感官评价显示冷热交替催陈处理优于超声催陈和微波催陈;处理后果酒香气物质检出种类减少,未检出成分占比增加,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和酯类,冷热交替、超声和微波催陈处理分别占比79.8%,78.3%,88.97%,均低于原酒的91.24%;催陈处理使其他香气成分占比增加,有利于提升果酒总体香气。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是影响果酒品质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分析显示香气品质得分依次为微波催陈冷热交替催陈超声催陈。对酒品质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感官评价、主成分分析和未检出成分测定结果,并由此得到冷热交替催陈处理白肉枇杷果酒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酒精度4%vol~5%vol的澄清香蕉酒为原料,采用固定化发酵法制备香蕉醋,对香蕉醋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蕉醋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pH值和酒精度不断降低;总酸呈上升趋势;透光率在发酵前期迅速升高,后期波动变化后趋于稳定;蛋白质、褐变值先下降后趋于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状态;总糖、还原糖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的变化趋势对比总糖具有延后情况;多酚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总量先上升后下降,含量最高的是丙氨酸;有机酸增加,其中醋酸、琥铂酸、乳酸、柠檬酸为主要有机酸,醋酸和乳酸的变化最明显。经过固定化发酵得到的香蕉醋主要理化指标为pH 3.55、总酸3.80 g/100 mL、褐变值0.72、透光率91.13%、可溶性固形物4.80%、蛋白质5.10 mg/100 g、总糖0.74 g/100 g、还原糖0.09 g/100 g、多酚9.02 mg/100 mL、总黄酮6.99 mg/100 mL、氨基酸总量115.00 mg/100 mL、有机酸总量36.31 g/L。  相似文献   

13.
陈酿是果酒生产的重要环节,对其风味和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该实验研究了3种陈酿方式(自然陈酿、冷热处理后陈酿和添加橡木片陈酿)及陈酿时间(30 d、45 d、60 d、75 d、90 d)对桂圆果酒酒精度、总酸、总酯、挥发性物质和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橡木片陈酿后桂圆果酒的总酯含量最高(0.35 g/L),较陈酿前增加了12.9%,并且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高于其他两种陈酿方式;添加橡木片陈酿60 d时,桂圆果酒的总酯和挥发性酯类含量最高,分别为0.36 g/L和328.58 g/L;总酸、挥发性醇类和高级醇含量最低,分别为6.09 g/L、182.12 g/L和287 mg/L。因此,添加橡木片的桂圆果酒在15 ℃条件下陈酿60 d能促进果酒中酯类的生成,减少高级醇物质的含量,更有利于其典型风味的形成,是桂圆果酒适宜的陈酿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幸运李子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陈酿30 d的样品(LA1)以及陈酿120 d的样品(LA2)分别鉴定出45个、48个香气组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有机酸、酮、长链烷烃以及少量酚类和醚。结果表明,不同酿造期间的幸运李子果酒香气成分有明显变化,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为李子果酒样品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醇类成分总含量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由相对百分含量50.29%下降为40.09%,酯类成分总含量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由相对百分含量为18.79%上升到25.28%。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在红酒催陈的过程中会引起电导率的显著变化,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文章以乙醇、酒石酸和硫酸亚铁铵为基本组分构建模型酒,在线检测其在不同超声处理条件下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模型酒中二价铁离子的含量,探讨超声诱导下模型酒电导率与铁离子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超声处理过程及后期存放过程中酒液的电导率呈先快速上升后下降,后又缓慢上升最终稳定的变化趋势;模型酒中二价铁离子含量降低、三价铁离子含量增加,表明超声波对模型酒电导率影响可能与铁离子价态、含量有关。试验结果为探索超声诱导红酒电导率的变化机制提供有益借鉴和理论基础,也为电导率作为超声陈化红酒过程中的检测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桑椹果酒酵母的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筛选到的一株桑椹果酒酵母进行单倍体细胞的制取,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先后经紫外辐照和微波处理,根据平板计数法确定两种诱变因素下出发菌液的最佳的稀释浓度,利用致死率和正变率两个参数来描述诱变选育模型的最佳剂量及诱变时机,然后对出发菌株先进行紫外辐照,再对紫外辐照选育的性状较好的菌株采取微波处理,利用三级筛选模式从大量的平板中筛选具有酿造桑椹果酒的优良酵母。结果表明,紫外辐照20~40s内将会获得较好诱变结果(正变率31.1%~41.2%),而微波处理15s会取得理想诱变结果(正变率22.1%),增大剂量能使得正变率增加,但同时也增大了菌种死亡的风险。筛选到的ME44菌株在2周发酵周期内酒精体积分数为11.7%(v/v),比出发菌株提高7%以上,而且菌株在起酵时间及果酒品质方面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电场作用下葡萄酒香气成分变化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新安  陈勇  郝冬曙 《酿酒》2004,31(3):45-47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研究了新鲜干红葡萄酒经高强电场处理后其醇、酸、酯等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一定条件下的高强电磁场处理后,葡萄酒中的杂醇油特别是异戊醇)相对含量下降,总酯含量上升,与口感品尝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