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南昌江芒果园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71株酵母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拮抗作用最明显的酵母菌为LW,其抑菌带宽为12.25 mm。活体防效试验表明,经1×10~8 cfu/m L浓度的LW菌悬液处理的芒果果实(红玉品种)炭疽病病斑直径仅为11.67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3 mm,拮抗效果明显。LW对芒果自然发病的抑制试验表明,在25℃下,1×108 cfu/m L浓度的LW处理芒果,20 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2;在15℃下,LW处理24 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87。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及26 s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LW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相似文献   

2.
从芒果果皮、叶片和芒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拮抗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活性的酵母菌,研究其对芒果中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活体实验进行筛选,采用形态学及r 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平板对峙和活体实验筛选发现,菌株T18对芒果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拮抗作用明显。抑菌实验表明,当T18菌悬液浓度为1×108cfu/m L时,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半径为14.33mm。活体实验中,经T18处理的芒果果实炭疽病病斑直径仅为1.58mm,具有较强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生理生化、ITS序列分析对菌株T18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尼泊尔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nepalensis)。  相似文献   

3.
以美极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为试材,通过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及保护剂,研究其在低温环境下对拮抗酵母菌的生长及抑菌效果的影响,明确提高其生防功效的方法。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有利于美极梅奇酵母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体外抑菌效果俱佳,添加0.1%CaCl_2(氯化钙)及2%海藻糖均能提高美极梅奇酵母菌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抑制芒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进而延长芒果的货架期。方法:通过菌丝生长抑制率法,评价肉桂醛、丁香酚、柠檬醛、香芹酮、香叶醇、己醛6种植物源精油对C.gloeosporioides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测定肉桂醛对C.gloeosporioides细胞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探究抑菌机理;分析肉桂醛-果蜡混合液涂膜于芒果后的品质变化,评价肉桂醛的实际保鲜效果。结果:肉桂醛对C.gloeosporioides的EC50和MIC分别为0.234、0.4 μL/mL,为最佳抑菌精油;与菌丝接触后,可快速导致细胞外核酸,电导率、pH、丙二醛和麦角固醇等含量上升(P<0.05),细胞膜完整性下降;肉桂醛-果蜡混合液涂膜于芒果后可以明显降低果实腐败率(P<0.05),且对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等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肉桂醛对C.gloeosporioides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抑制机理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与果蜡结合,可以明显延长芒果货架期一倍以上,且基本不影响芒果品质,有潜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胶孢炭疽菌对芒果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台农1号芒、澳芒、金煌芒、贵妃芒果实为试验材料,将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饼接于果实伤口,于25℃、相对湿度90%条件下贮藏,待果实病斑直径分别达1、2、3 cm时,测定其健康组织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4种芒果受胶孢炭疽菌侵染后,品质均发生了变化;病斑直径扩展至3 cm时,4种芒果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Vc含量显著下降,p H值显著升高;金煌芒病斑直径扩展至1~3 cm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升高,其他3种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变化;台芒与澳芒在病斑直径扩展至3 cm时,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而金煌芒和贵妃芒在病斑直径扩展为3 cm时,还原糖含量则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对植物提取物在抑制芒果病害领域进行了初步研究。以芒果褐色蒂腐菌(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胶孢炭疽菌(Collgtotrichum gloeospo rioides Penz)为研究对象,采用管蝶法评价30种植物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离体抑菌效果。并使用孔板连续培养法测定相应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有14种水提物和7种醇提物对芒果致腐菌有抑制作用。其中丁香、肉豆蔻、金银花、知母、白芷、虎杖、乌梅、牡丹皮、黄连、藿香的水提物以及肉豆蔻、黄岑、大黄、桂皮、丁香的醇提物对胶孢炭疽菌均有抑制效果;丁香、桂皮、金银花、牡丹皮、知母、肉豆蔻的水提物以及肉豆蔻、芦荟、大茴香的醇提物对褐色蒂腐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包含了不同酵母属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利用WLN琼脂培养基,对陕西杨凌赤霞珠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的403株酵母菌进行了归类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9属10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mucilaginos)、假丝酵母(Candida species)和佛罗伦萨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florentinus),分别占到了分离总菌株的53.00%、35.00%、1.00%、1.75%、0.75%、6.75%、0.25%、0.25%、1.00%和1.00%。  相似文献   

8.
为收集、保护和发掘西部牧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酵母菌资源,从新疆塔城地区牧区共采集8份牧民自制乳制品样品。采用细胞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5.8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相结合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并考察了其耐高温、耐渗透压、耐乙醇等能力。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6株库德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6株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4株美极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2株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2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株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2株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库德毕赤酵母菌A2-1能够耐受42℃高温、2.4%高盐胁迫、50 g/100 g高糖胁迫以及12%酒精胁迫;马克思克鲁维酵母菌A2-13能够耐受42℃高温、2.4%高盐胁迫、50 g/100 g高糖胁迫以及16%酒精胁迫。可见,两株菌均能适应于工业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疆塔城牧区原料乳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从该地区采集了7份原料乳样品,通过传统培养方法,采取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得到33株酵母菌,共鉴定出6个属8个种,其中20株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61%)为优势菌株;2株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6%);3株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9%);2株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 (6%);2株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6%);2株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6%);1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3%);1株单孢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unispora(3%)。研究表明,该地区原料乳中的酵母菌多样性较好,有其独特的酵母菌资源,这为研究本地区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挖掘具有优良酿造特性的非酿酒酵母菌株,该研究考察了本土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与商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33顺序发酵对玫瑰香葡萄原酒降醇及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极梅奇酵母Mp04、Mp08和Mp17的糖消耗能力较强,降醇效果较好,与酿酒酵母F33顺序接种发酵后,可使乙醇含量分别降低0.38%vol、1.26%vol和1.93%vol。不同美极梅奇酵母菌株对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影响不同。其中,美极梅奇酵母Mp08与酿酒酵母F33顺序发酵可使乙醇含量降低1.26%vol,苯乙醇含量增加165.49%,萜烯类物质总量增加113.07%,增加新的香气物质香叶醇、橙花醇、松油醇和玫瑰醚,含量分别为108.3μg/L、4 166.7μg/L、99.6μg/L和4 927.5μg/L。综上,美极梅奇酵母Mp08具有较好的降醇效果和突出玫瑰香葡萄酒特征香气的能力,在酿造香气浓郁的低酒精度葡萄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绿色木霉菌代谢产物抑制芒果炭疽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色木霉菌代谢产物抑制芒果炭疽菌的特性.方法: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绿色木霉菌代谢产物最适抑菌浓度以及温度、pH值、柠檬酸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绿色木霉菌浓缩发酵液稀释1.25倍的溶液抑菌率最高;培养前期(48 h前)温度18~28℃,培养后期(48 h后)温度升高到38℃,分段控制培养温度可有效发挥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培养基pH 5~7时绿色木霉菌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将3%的柠檬酸溶液添加到PDA培养基中,对绿色木霉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有增强效果,抑菌作用强且持久.结论:绿色木霉菌代谢产物显著抑制了炭疽病菌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绿色木霉菌代谢产物抑制芒果采后炭疽菌控制技术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柑橘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侵染过程中柑橘果皮细胞壁降解相关酶(cell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细胞壁成分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胶孢炭疽菌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柑橘果实接种胶孢炭疽菌后,不同培养时间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果皮成分变化。结果:胶孢炭疽菌侵染的柑橘组织中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角质酶,且均在侵染前期(1~3 d)达到峰值。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细胞壁组分含量随胶孢炭疽菌的侵染而降低,木质素含量随胶孢炭疽菌的侵染而升高。胶孢炭疽菌侵染后,柑橘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CWDEs和角质酶在炭疽病发病前期起到重要的致病作用,其对果皮细胞壁组分的降解加速了胶孢炭疽菌的侵入;另外胶孢炭疽菌的侵染加速了寄主细胞质膜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从原生态枇杷果实上分离筛选并鉴定的、能显著抑制炭疽病的季也蒙毕赤酵母Y35-1菌株,研究其抑菌抗腐效果,并将其制成液体和固体型菌剂在枇杷贮藏保鲜方面应用。结果表明:拮抗酵母Y35-1菌株能够有效抑制枇杷炭疽病胶孢炭疽菌孢子的萌发,能够在病原菌菌丝上寄生而抑制菌丝的正常生长,不接触对峙培养实验显示Y35-1菌株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菌丝的扩展和生长。保鲜应用表明:酵母Y35-1液体和活性冻干粉菌剂均能明显抑制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的病害腐烂发生率,贮藏至第20天时,两处理组果实腐烂指数分别仅为2.25%和3.60%;且这两种生防菌剂对枇杷的硬度、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果皮细胞膜透性、总糖含量、总酸含量、VC含量均起到了一定的维持作用。Y35-1酵母液体菌剂在4?℃条件下、活性冻干粉菌剂在-20?℃条件下最适宜存放,且海藻糖对Y35-1酵母贮藏期间生活力和生防效力起到了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Y35-1菌株对采后枇杷胶孢炭疽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液体和固体剂型的生防制剂均对采后枇杷具有抑腐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德钦产区的迟采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选用实验室筛选的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MP3007与商品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Y3079混合发酵,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研究不同发酵方式以及美极梅奇酵母对迟采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对迟采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提升作用明显,混合清汁发酵可以降低葡萄酒中31.7%的挥发酸含量,14.5%的总酸含量以及4.1%的酒精含量;混合浸渍发酵时可以降低葡萄酒中25.6%的挥发酸含量,8.4%的总酸含量以及5.1%的酒精含量。同时,混合发酵还会增加葡萄酒中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以及异戊醇、2,3-丁二醇的含量,降低辛酸含量;葡萄酒浆果味提升且生青味降低。初步认为美极梅奇酵母MP3007在迟采葡萄酒酿造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川藏高原地区采摘的冰葡萄果实中分离纯化出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解脂耶罗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anomalus)5种菌株,采用18SrDNAD1/D2序列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耐受性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对蔗糖、乙醇和碱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酿酒酵母对酸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耐受性;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对低温和二氧化硫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绿色木霉菌抑制芒果炭疽病病菌的特性。方法: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绿色木霉菌最适抑菌温度、pH值以及水杨酸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绿色木霉菌抑制炭疽菌的适宜温度是18~28℃;绿色木霉菌抑制炭疽菌生长的pH范围较广,pH 4~8均为其适宜的抑菌pH值;采用1.0 mmol/L水杨酸直接浸泡绿色木霉菌的处理方法,可有效增强绿色木霉菌抑制炭疽菌的效果。结论:绿色木霉菌显著抑制了炭疽病菌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绿色木霉菌抑制芒果采后炭疽菌的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离纯化并鉴定市售草莓主要的腐败污染菌,分析筛选拮抗能力良好且具有较大生物防治潜能的酵母。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初筛出主要腐败菌,并采用2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到属。针对典型腐败菌做对峙实验,筛选出有明显拮抗作用的酵母,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到属种。酵母和腐败菌同时反接在有伤冬枣上,验证酵母拮抗能力,分析酵母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显示草莓携带的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空气中常见的5种霉菌为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毛霉(Mucor sp.)和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从191株酵母中筛选出对腐败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3株,属于17种酵母,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拮抗效果的酵母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S4-1。  相似文献   

18.
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中以三种非酿酒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美极梅奇酵母、浅白隐球酵母)为实验对象,以酿酒酵母DV10为对照,研究三种非酿酒酵母的生长特性和发酵香气。结果表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生长特性最好,其次是美极梅奇酵母;不同酵母发酵模拟培养基共检测出74种与酵母代谢相关的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13种,酯类29种、酸类9种、醛酮类5种、萜烯类8种、苯环类6种和其他类4种;不同酵母菌发酵的培养基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美极梅奇酵母产生的发酵香气浓度最高(206.27 mg/L),其中有玫瑰花香的苯乙醇(102.49 mg/L)对香气的贡献最大,另一重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丁醇(86.65 mg/L);浅白隐球酵母典型的发酵香气为金合欢醇(0.13 mg/L),给葡萄酒带来柔和的甜香气;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能够产生较为丰富的香气物质,典型的发酵香气为乙酸乙酯(5.86 mg/L)、乙酸-3-甲基丁酯(1.17 mg/L)、辛酸乙酯(25.01 mg/L)、辛酸-3-甲基丁酯(0.3 mg/L)、乙酸-2-苯乙酯(14.36 mg/L)、辛酸(1.96 mg/L)和香茅醇(0.21 mg/L),赋予葡萄酒复杂的果香和花香。在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特定的非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可以用来生产有特定风味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胶孢炭疽菌毒素对柑橘生理代谢的动态影响,为研究胶孢炭疽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有机溶剂浸提法获得胶孢炭疽菌粗毒素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接种法进行毒素的生物测定,分析粗毒素和病原菌对柑橘采后生理代谢(总酚、类黄酮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果皮细胞壁成分含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胶孢炭疽菌粗毒素能使柑橘果实产生典型的病斑症状,且使MDA含量显著增高,细胞壁成分含量降低。当毒素浓度较低时,果实病斑直径与PPO活性、POD活性、类黄酮以及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呈负相关。毒素浓度增高时,果实机体及防御酶系统遭到破坏,酶活性急剧下降。结论:胶孢炭疽菌粗毒素能影响柑橘果实生理代谢,引起果实发病,最终导致病斑的形成。由此证明毒素在胶孢炭疽菌对柑橘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比诺葡萄接种发酵过程酵母菌的变化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和Interdella指纹图谱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对接种工业酵母RC212的黑比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分离的63株酵母进行种类区分与鉴定,并对其中的49株酿酒酵母单菌落进行菌株区分,以监控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类和动态变化,明确工业酵母是否主导发酵过程,探讨野生酿酒酵母与工业酵母之间的竞争性,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得4种不同培养类型的酵母菌,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红冬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qinosa)和酿酒酵母(Soccharomyces cerevisiae).用Interdelta指纹图谱将酿酒酵母区分为3种基因型,包括2种野生酿酒酵母和已接种的工业酵母RC212.工业酵母在发酵初、中、后期分别占酿酒酵母的6.25%、18.75%、100%.工业酵母在发酵末期才成为发酵优势菌,野生酿酒酵母在发酵初期和中期都位据优势地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