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α-淀粉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制备抗性淀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制备RS3型抗性淀粉制备工艺,以抗性淀粉制备产率为考察指标,探讨淀粉浓度、淀粉糊化温度、酶加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老化温度和时间等对抗性淀粉产率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分别为:淀粉乳浓度为10%、高压温度120℃、高压时间30min、α–淀粉酶加入量为120U/mL,淀粉溶液酶解时间30min、pH为6、老化温度4℃、老化时间12h,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产率达1.126%。  相似文献   

2.
老化条件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酶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研究老化条件对小麦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的淀粉乳浓度十60℃、24h循环老化2次,抗性淀粉得率最高可达17.0%.老化因素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老化温度>淀粉乳浓度>老化时间>pH值.  相似文献   

3.
酶法结合高压法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酶解-压热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α-淀粉酶、预糊化时间、pH值以及冷藏时间和温度对抗性淀粉制备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制备条件为:甘薯淀粉乳浓度为10%;α-淀粉酶加量为120U/ml;预糊化时间为30min;最佳压热温度为120℃,压热处理时间为30min;老化温度为4℃,时间为12 h。采用此工艺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其制备产率可达到7.365%。  相似文献   

4.
酶改性淀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α-淀粉酶对原生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分析讨论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以及α-淀粉酶加入量等影响因素与淀粉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反应条件为:pH值6.2,温度60℃,底物浓度为20%,Ca^2+浓度60mg/l,反应时间10-15min,α-淀粉酶加入量0.05%(对绝干淀粉),在此条件下将所得产品应用于表面施胶,纸张的表面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章丽琳  叶陵  张喻 《中国酿造》2015,34(12):105
为了提高抗性淀粉的得率,并获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该试验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纤维素酶-压热法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研究淀粉乳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压热温度、压热时间5个因素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淀粉乳含量25%、淀粉乳pH 5.0、酶用量30 U/mL、酶解时间50 min、压热温度125 ℃、压热时间30 min、老化温度4 ℃、老化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得率为30.33%。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淀粉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糯玉米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工艺,制得淀粉得率高,质量优质的纯净糯玉米淀粉,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案:浸泡温度,浸泡溶液亚硫酸浓度,浸泡时间分别为50℃,0.3%,60h,影响淀粉得率的主要因素是:时间,浓度,温度,糯玉米淀粉较普通玉米淀粉相比具有糊化温度低,黏度高,透明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声波-湿热法结合酸水解制备大米RS3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超声波-湿热法过程中淀粉的含水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酸水解过程中的柠檬酸浓度、加热时间、老化时间对大米RS3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波-湿热法制备RS3的最佳工艺条件:大米淀粉的含水率30%、处理温度130℃、处理时间为10 h,RS3得率为32.173%;在此基础上结合酸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的浓度0.15 mol/L、加热时间为20 min、老化时间24 h,RS3的得率为40.672%。并对这两种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大米RS3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波-湿热法结合酸水解所制备的RS3内部结构更为致密,水分子不易进入,含水量、溶解性、膨润力最小,热稳定性相对较好,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良好的分散性,说明采用超声波-湿热法结合酸水解所制备的RS3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聚葡萄糖(PD)对大米淀粉(RS)凝胶老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聚葡萄糖对大米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热特性、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大,大米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糊化温度升高,大米淀粉的糊化焓值和老化焓值均显著降低(p<0.05),大米淀粉凝胶的相对结晶度从14.09%降到8.61%。SEM结果表明添加聚葡萄糖后,大米淀粉凝胶孔洞变小,表面更致密、光滑,说明聚葡萄糖可以抑制大米淀粉凝胶的重结晶,延缓大米淀粉凝胶的老化。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自提高直链大米淀粉为原料,以10%的海藻糖为参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别分析了不同添加量的普鲁兰多糖对大米淀粉的热力学性质和黏度特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在4℃条件下贮存14d的大米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的添加会不同程度降低高直链大米淀粉的老化焓值、峰黏度、谷黏度、终黏度、回生值,提高大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当添加15%普鲁兰多糖时能较好的延缓大米淀粉的老化,RVA所测得的回生值从2463.67cP降低到471.33cP;当添加25%普鲁兰多糖时,对淀粉的老化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沙枣多酚超声波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沙枣多酚超声波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酶解温度45℃,pH4.8,酶解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沙枣多酚的得率为9.13%;影响沙枣多酚得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酶添加量〉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  相似文献   

11.
12.
多孔淀粉制备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在制备过程中,淀粉原料某些性质变化对多孔淀粉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不同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多孔淀粉形成;有效预处理方法对改变淀粉原料性质,提高多孔淀粉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多孔淀粉性质十分重要。该文对淀粉不同处理方式对多孔淀粉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淀粉具有不同性能,大部分情况下原淀粉溶液不太稳定,对各类淀粉进行变性反应可 得到所需特性,从而满足生产要求,有时甚至需要双变性才能满足特殊要求;该文介绍双变性淀粉 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酸解醚化复合变性方法制备了羧甲基酸解淀粉(CMAS),探讨了水分含量、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温度、时间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FTIR、XRD、SEM、TG分析,研究了其黏度与pH和盐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在nNaOH/nAGU=2.835,nMCA/nAGU=1.39,V水/V乙醇=0.11,温度为50℃,时间为3h的条件下,羧甲基酸解淀粉的取代度达到0.8052,反应效率为57.92%,颗粒大小在5~10μm;黏度随pH的下降而降低,随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下降,达到0.6%时溶液黏度下降到4.37 mPa.s,下降了46.31%。  相似文献   

15.
淀粉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综述淀粉微球特点、典型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变性淀粉在我国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该文介绍变性淀粉种类及其在工业中应用情况,概述变性淀粉在国内研究现状并分析变性淀粉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淀粉糊性质直接影响食品品质。该文介绍淀粉糊化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详述各种检测方法在淀粉糊中应用实例,并指出其中优缺点;提出今后淀粉糊检测方法发展方向,为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淀粉糖的生产工艺,对比研究木薯淀粉及玉米淀粉对淀粉糖浆质量及生产成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生产淀粉糖浆的原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与正磷酸盐反应,采用超声波法工艺制备羟丙基木薯磷酸酯淀粉,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手段对酯化反应后产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酯化反应在羟丙基木薯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磷酸基团,其引入破坏淀粉分子内氢键,导致淀粉分子结晶区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预糊化淀粉制备、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糊化淀粉是一种物理变性淀粉,具有冷水可溶、保水性强等特点,用途广泛。该文综述预糊化淀粉原料、制备方法和性质,并介绍预糊化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为食品用预糊化淀粉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