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获得高产酸且条件耐受性较好的产酸微生物,采用纯培养方式对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的产酸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共获得54株产酸菌。对分离得到的22株醋酸菌和32株乳酸菌进行了产酸能力测试及环境耐受性分析,筛选出的醋酸菌经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后为巴氏醋杆菌,产酸能力为(35.5±0.48)g/L,能耐受42℃高温、体积分数10%的乙醇和5.0 g/100mL的乙酸,且遗传性能较稳定;筛选出来的优势乳酸菌经鉴定后为戊糖片球菌,其产酸能力为(9.56±0.23)g/L,能耐受50℃高温和体积分数12%的乙醇。参与发酵的酿造微生物经过长期的高温、高酒精度和高酸驯化,分离得到功能菌种,具有耐受性好、致病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选育适应菠萝蜜果醋发酵的菌种,提升菠萝蜜果醋的醋酸含量和品质,为菠萝蜜果醋发酵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自然发酵的菠萝蜜果醋醋醪中醋酸菌进行选育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菠萝蜜果醋醋醪中分离鉴定出5株醋酸菌,分别为Aa723和Aa941(都为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a847(A. fabarum)、Aa747(A. tropicalis)以及Aa844(A. aceti)。其中菌株Aa941发酵性能最佳,在连续发酵96 h后,其最大产酸量为38.70 g/L(温度31℃,乙醇体积分数4%),最大醇酸转换率为74.85%(温度30℃、乙醇体积分数6%)。另外,该菌株在乙醇体积分数为8%时(温度30℃)产酸量和醇酸转换率分别为25.11 g/L和74.10%,在37℃时(乙醇体积分数4%)生长良好,产酸量和醇酸转换率分别为19.79 g/L和65.10%,其耐乙醇和耐高温性能优于商业菌种As1.41。醋酸菌Aa941能将菠萝蜜果酒发酵成具有菠萝蜜特征香气的果醋,可作为菠萝蜜果醋发酵的菌种。  相似文献   

3.
从工业醋醅中分离出5株耐乙醇、耐高温的产醋酸菌株,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初步认定其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通过对其耐乙醇、耐高温发酵特性的研究,发现菌株FY4可耐受体积分数为12%的乙醇和43 ℃高温,在30 ℃和体积分数10%乙醇条件下产酸量达到最高,为61.2 g/L。在10 L发酵罐试验中,菌株FY4的产酸量始终高于醋酸菌AS1.41,在37 ℃和体积分数10%乙醇条件下,菌株FY4产酸量达到42.2 g/L,而在此条件下工业菌株AS1.41几乎停止产酸。结果表明菌株FY4具有高耐受性,可产生大量的醋酸,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米粉为原料,经淀粉酶液化、糖化酶糖化和酿醋酵母静置发酵后接入醋酸菌(Acetobacter rancens)1.41,继续静置发酵产生醋酸。实验探讨了醋酸菌在不同条件下产醋酸的能力,并最终确定在酵母菌接种量为10%,醋酸菌接种量为10%,自然pH(pH 3.4),不需要额外添加乙醇或乙酸的条件下产酸,酸度约为5g/dL。  相似文献   

5.
以芦荟原汁、糯米、酿酒干酵母、醋酸菌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索了芦荟糯米醋的发酵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组合为酵母活化液接种量为1.0%(V/V)、糯米与芦荟汁混合比为3∶2(g/mL),加水量为芦荟糯米混合量的1.5倍,发酵温度为28℃。芦荟糯米醋的最佳醋酸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酒精度10%(V/V)、接种量4%(V/V)、发酵时间96 h,可获得6.48 g/100 mL芦荟糯米保健醋。酿制的芦荟糯米醋香味独特,品位纯正。  相似文献   

6.
赵馨仪  范冰倩  郑宇  宋佳 《中国酿造》2021,40(1):128-132
以山西老陈醋醋醅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得到耐醇耐酸的产酸菌。结果表明,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筛选得到7株产酸菌,经鉴定,菌株SAV-1、SAV-2、SAV-5和SAV-9为醋酸菌,菌株SAV-6、SAV-7和SAV-8为乳酸菌。筛选获得3株具有高产酸、高醇酸耐受性的优良菌株,分别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SAV-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AV-7和SAV-8。其中菌株SAV-1摇瓶发酵96 h后产酸水平为3.06 g/100 mL,且能够耐受体积分数为13%的乙醇和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菌株SAV-7和SAV-8菌株摇瓶发酵96 h后产酸水平分别为2.05 g/100 mL、1.73 g/100 mL,且均能够耐受9%的乙醇和2%的乙酸,是潜在的食醋生产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杏皮渣醋醋酸发酵产量,对杏皮渣醋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均匀设计对杏皮渣醋醋酸发酵阶段中初始pH值、初始酒精度、装瓶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并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4.24,初始酒精度为6.53%(V/V),装瓶量为30%,接种量为12.92%,发酵时间为25天,发酵温度为30.1℃,杏皮渣醋的产酸量可达到8.11%。在最优条件的基础上简化操作,在pH自然,接种量为13%,装瓶量为30%的条件下,采用静止发酵法30℃发酵24天,产酸量达到7.49g/dL,占预测值的92.36%。  相似文献   

8.
对红枣醋生产中醋酸发酵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包括醋酸菌的筛选、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初始酒度、初始pH值、装液量等对红枣醋醋酸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枣醋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醋酸菌A1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34℃、接种量11%(v/v)、初始酒度为7%(v/v)、初始pH值3.0、装液量40%(v/v),发酵时间5 d,最终总酸含量可达到41.3 g/L.  相似文献   

9.
选用紫薯、黄冠梨作为发酵原料,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先后进行酒精和醋酸发酵制备复合果醋。以产酸量作为评价指标,针对醋酸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乙醇添加量、初始p H等参数设置单因素试验,采用正交优化,确定醋酸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紫薯梨复合果醋产酸量影响程度为:装液量接种量乙醇加入量发酵温度。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2%,装液量50 m L,乙醇加入量3%,发酵温度30℃。根据上述最优发酵条件,产酸量可达42.03 g/L。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苹果醋逐渐兴起,但是目前用于苹果醋生产的醋酸菌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筛选产酸性能好、适应苹果醋发酵的醋酸菌。该研究从自然发酵的苹果醋和苹果园土壤中筛选到19株醋酸菌,菌株YT06,YT10,YT12,YT14和YT17的产酸能力较好,在乙醇浓度为6%时产酸量最大,其中菌株YT17在第8天时产酸量达到27.91g/L;对这5株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按照亲缘关系分属于3个种:桃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ersici):YT06;苹果醋杆菌(Acetobacter malorum):YT12,YT14;芝庇侬醋杆菌(Acetobacter cibinongensis):YT10,YT17。  相似文献   

11.
果醋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发酵酒精产生醋酸。现有资料表明醋酸菌菌种、发酵环境和初始酒精体积分数影响着醋酸产量。本研究以桑椹果酒作为发酵原料,从江苏恒顺醋厂醋醅中分离出的巴氏醋杆菌W6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桑椹果醋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5℃,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5%,接种量10%(V/V),转速16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桑椹果醋酸度可达到5.85 g/100 m L。实验证实W6菌株具有很强的产醋酸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产酸能力较强的醋酸菌,并明确发酵基质中乙醇浓度对醋酸菌细胞增殖和产酸量的相关关系。实验以腐烂的菠萝果实为原料进行醋酸菌分离纯化,选取溶钙圈较大的菌落进行发酵产酸对比实验,经过对发酵液含酸量的测定,找出产酸量最大的菌株,然后将目标菌分别接种到不同乙醇浓度的发酵液进行恒温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后检测各个发酵液的醋酸菌细胞总量和产酸量,所得数据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处理,通过计算获得醋酸菌细胞增殖和产酸量与乙醇浓度的关联度,并比较两者的关联序。实验结果获得一株产酸能力相对较强的醋酸菌S1,发酵液乙醇浓度与S1产酸量和细胞增殖的关联度分别是0.655、0.517。结果表明:乙醇对S1产酸量关联显著(关联度0.6),而对S1细胞增殖关联不显著(关联度0.6),乙醇对醋酸菌产酸的影响效果大于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0):102-110
以红肉枇杷为实验原料,对枇杷醋醋酸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醋酸味品质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研究发酵pH、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以及初始乙醇含量对醋酸味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pH4.0,醋酸菌接种量为20%,初始乙醇体积分数为6%,发酵温度为30℃的条件下,枇杷醋的风味品质较优,并测得醋中总有机酸含量为53.213 g/L,其中乙酸占68.84%,是醋的主体酸;乙酸和其他有机酸(除草酸外)味觉强度分别为3 052.7和826.2,分别占比78.7%和21.3%。柠檬酸、乳酸和酒石酸在醋酸发酵中含量增加的同时缓冲了乙酸所带来的刺激性酸味,使得枇杷醋酸味更加柔和,它们共同构成了枇杷醋酸爽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百色当地台农一号芒果为原料,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醋酸发酵菌种,研究了固定化醋酸发酵中发酵载体对芒果醋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法固定醋酸菌发酵产酸速度快,产酸量大;以聚氨酯和甘蔗渣作为固定化载体,芒果醋醋酸转化率在醋酸发酵第7天时分别达到92%和90%,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固定化载体发酵芒果醋;以甘蔗渣和聚氨酯作为固定化材料,芒果醋中乳酸和琥珀酸含量相对较高;以甘蔗渣作为载体的芒果醋感官评价总得分最高;海藻酸钠包埋醋酸菌发酵芒果醋总酚含量为(1.64±0.08)mg GAE/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8.67±0.34)μmol Trolox/L,高于游离(对照)醋酸菌发酵及吸附固定化醋酸菌发酵制得的芒果醋。以聚氨酯、刨花和花生壳作为载体材料,分批次连续固定化发酵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优化以紫薯为主要原料酿制紫薯醋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并考察发酵后所得产品的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以发酵液中的糖和乙酸含量为主要指标,考察葡萄糖添加量、醋前发酵剂接种量、醋酸菌接种量对紫薯醋发酵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紫薯醋发酵主要参数最佳值为葡萄糖添加量3%(m/V)、醋前发酵剂接种量0.15%(m/m)、醋酸菌接种量8%(V/V),在28℃下酒精发酵时间为5d,在32℃下醋酸发酵时间为4d,制得发酵液中醋酸含量为(3.71±0.21)g/100mL,绿原酸含量为(0.30±0.03)mg/mL。通过纸片扩散法考察了紫薯醋的抑菌活性,与陕西老陈醋比较发现,其能分别较好抑制1×106~1×107 CFU/mL的青霉、酵母、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沪酿1.01号醋酸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琼脂葡萄糖乙醇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考察底酸(乙酸)浓度对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作底酸可以缩短醋酸菌发酵时间,最佳底酸(乙酸)浓度为2%,醋酸菌产酸量24h最高可达21.56g/L,但乙酸浓度过高会反馈抑制醋酸菌的产酸量。  相似文献   

17.
徐佳  高萌 《中国酿造》2015,34(8):160
以新鲜桑葚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以酵母菌、醋酸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液体深层发酵从而获得桑葚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桑葚果汁酒精发酵工艺参数为温度30 ℃、糖度16%、酵母菌接种量15%,在此条件下酒精度为6.3%vol;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32 ℃、酒精度8%vol、醋酸菌接种量20%,在此条件下产酸量达为5.13 g/100 mL。  相似文献   

18.
王储炎  范涛  胡庆国  许晨晨  陈晨 《食品科学》2015,36(23):233-240
果醋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发酵酒精产生醋酸。现有资料表明醋酸菌菌种、发酵环境和初始酒精体积分数影响着醋酸产量。本研究以桑椹果酒作为发酵原料,从江苏恒顺醋厂醋醅中分离出的巴氏醋杆菌W6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桑椹果醋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5 ℃,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5%,接种量10%(V/V),转速16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桑椹果醋酸度可达到5.85 g/100 mL。实验证实W6菌株具有很强的产醋酸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底酸(乙酸)浓度对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沪酿1.01号醋酸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琼脂葡萄糖乙醇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考察底酸(乙酸)浓度对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作底酸可以缩短醋酸菌发酵时间,最佳底酸(乙酸)浓度为2%,醋酸菌产酸量24 h最高可达21.56 g/L,但乙酸浓度过高会反馈抑制醋酸菌的产酸量.  相似文献   

20.
以皇冠梨果汁为原料,利用实验室筛选得到的富硒猕猴桃果酒酵母和醋酸菌发酵生产皇冠梨果醋。以最终产酸量为指标,对试验中各工艺条件发酵温度、摇床转速、乙醇加入量和装液量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22℃,摇床转速182 r/min,乙醇加入量8.32%,装液量81.5 m L/250 m 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果酒酵母和醋酸菌发酵产酸量可达64.34 g/L。以发酵所得梨果醋为生产原料添加梨果汁、蔗糖、蜂蜜等辅料制成酸甜适度,富含营养的梨果醋饮品,通过感官鉴定确定梨果醋的最佳调配方案,生产出的梨果醋果味浓郁,营养极佳,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