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采用药典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康定灵芝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灵芝酸C1、灵芝酸F的含量。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考察以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评价了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康定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15%和1.50%,灵芝酸A、灵芝酸C1和灵芝酸F含量分别为0.052%、0.020%和0.064%。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多糖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75 mg/mL和1.24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5 mg/mL和1.97 mg/mL。三萜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65 mg/mL和1.06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4 mg/mL和1.09 mg/mL。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功效成分含量高,同时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忧遁草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组成成分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实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忧遁草总皂苷的工艺条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 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总皂苷组成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92%,料液质量体积比1 g∶44 mL,提取时间0.6 h,温度66 ℃,此时忧遁草总皂苷的提取率为2.30%,并且从中鉴定出5种三萜皂苷;抗氧化实验表明,忧遁草总皂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质量浓度与ABTS+清除率、DPPH+清除率和Fe3+还原力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对应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407 mg/mL和0.562 mg/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忧遁草皂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茯苓皮三萜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水明  桂元  沈思  黄文 《食品科学》2011,32(9):27-30
以茯苓皮三萜甲醇提取物为材料,熊果酸为对照,通过化学发光法和比色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茯苓皮三萜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 ·OH)和过氧化氢(H2O2),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01、0.91、0.87mg/mL,且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进一步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茯苓皮三萜具有抑制家鸡红细胞溶血作用,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DA)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青海地皮菜为原料,研究其总三萜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地皮菜总三萜工艺优化,并测定地皮菜总三萜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能力,以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最终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地皮菜总三萜的得率为1.38%,与模型预测值1.41%基本相符。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地皮菜总三萜质量浓度为1.6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为48.43%;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为3.20 mg/mL时,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为81.43%;羟自由基清除率与浓度无明显线性关系;地皮菜总三萜的总还原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浓度为3.20 mg/mL时,总还原能力达到1.818。以上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对地皮菜总三萜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且地皮菜总三萜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山银花总三萜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以总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在考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山银花总三萜提取工艺,并分别采用倍比稀释法和清除自由基法研究山银花总三萜提取物对10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银花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6(g/mL)、超声温度63℃、超声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银花总三萜的得率为3.37%±0.02%,与模型预测值3.36%基本一致。山银花总三萜提取物对供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在12.5 mg/mL以下;且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与总三萜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优化后的山银花总三萜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其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提取地榆总三萜含量的比较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榆资源,采用水煮醇沉法、回流提取法和浸渍法对地榆总三萜进行提取,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对地榆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得地榆总三萜含量依次为:回流提取法(88.66 mg/g)浸渍法(55.26 mg/g)水煮醇沉法(44.31 mg/g)。地榆总三萜和V_C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_(50)分别是3.04、5.46 g/mL。采用回流提取法得到的地榆总三萜含量最高,且回流提取法提取得到的地榆总三萜对于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抗氧化剂V_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枣渣中功能性物质,提高废弃物利用率,该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相结合优化枣渣中总三萜含量(total triterpene content,TTC)的提取工艺,以常规振荡为对照,比较两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A549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60.00℃,超声时间42 min,液固比34∶1(mL/g),乙醇浓度64%,该条件下总三萜含量为15.854 mg/g。发现超声辅助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增殖能力均高于振荡提取,两种枣渣总三萜提取物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与总三萜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当提取物浓度为1 mg/mL时,两种提取物抗A549细胞增殖效果最好,其中超声辅助提取物为37.62%,常规振荡提取物为27.18%。枣渣中三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优化南酸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南酸枣叶多糖的热水浸提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南酸枣叶多糖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对·OH和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南酸枣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6℃;液料比110∶1(mL/g);提取时间3.90 h。在该工艺条件下,南酸枣叶多糖得率为4.41%。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叶多糖具有一定的总抗氧化性,对DPPH·和·OH的IC50值分别是0.57 mg/mL和0.39 mg/mL。  相似文献   

9.
张璐 《中国酿造》2015,34(8):92
以酸枣果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初步探讨了酸枣果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100 ℃,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0.951±0.028)%。酸枣果肉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48.35%;在多糖质量浓度为80 μg/mL时,对O2-·的清除率为43.7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76%,表明酸枣果肉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循环超声提取枇杷果肉中的三萜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液料比、乙醇浓度、循环转速、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以三萜酸提取量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研究三萜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5.5∶1(mL/g)、乙醇浓度70.0%、循环转速811 r/min、超声时间43.5 min,在该条件下三萜酸提取量为(1.789±0.080)mg/g;在三萜酸提取物浓度为0.48 mg/mL时,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H、·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0.11%、77.86%、52.76%、45.34%。对4种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48、0.102、0.382、0.510 mg/mL。  相似文献   

11.
Effects of pH on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tea saponin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ea saponins (TS) in different pH values were evaluate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examined by reducing power, superoxidant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metal chelating activity and so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gram-negative, gram-positive bacterial and fungi.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exhibited pH dependency, 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 When pH was 8.0, TSs showed the bes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hile the reversal result was found in antimicrobial measurement. At pH 8.0 and concentration 2.0 mg/mL, TSs scavenged 90.5% of superoxide radical. At pH 4.8,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S was lower than 0.00625 % (w/v).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S can be an ideal antioxidant, and its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depend on pH valu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黑化后的红枣为试材,研究其三萜酸提取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超声波提取黑化红枣三萜酸工艺优化,并测定黑化红枣三萜酸纯化前后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以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黑化红枣中三萜酸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50%乙醇浓度,液料比23:1 mL/g,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三萜酸含量为1.313±0.01 mg/g;黑化红枣三萜酸粗提物和纯化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71、0.053和0.186、0.059 mg/mL,总还原力则与样品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该工艺简单、合理可行,黑化红枣三萜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青钱柳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UPLC-QTOF-MS/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6孔板法测定青钱柳叶不同溶剂(水、70%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trometry,UPLC-QTOF-MS/MS)分析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70%乙醇溶液提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219.01 mg GAE/g)、总黄酮含量(7.23 mg CE/g)及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35.46 mg TE/g)和还原能力(1.89 mmol Fe SO_4/g);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之间呈正相关,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青钱柳中主要的抗氧化剂。UPLC-QTOF-MS/MS分析70%乙醇溶液提取物并初步鉴定出22种化合物,包括2种有机酸、4种酚酸、5种黄酮、8种三萜皂苷类和3种酯类,其中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有机酸、三萜皂苷及酯类化合物可能是潜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法和总还原能力法测定橄榄苦苷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滤纸片法考察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稀释法分析橄榄苦苷对3 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橄榄苦苷在0.02~0.08 mg/mL范围内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相比始终表现出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橄榄苦苷对3 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表现为延缓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在研究质量浓度范围内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10 mg/mL时其抑菌圈直径d=(20.77±0.47)mm,为极度敏感,MIC为0.0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高敏感(d=(19.23±0.44)mm>15 mm),MIC为0.05 mg/mL;而枯草芽孢杆菌处于中度敏感状态(d=(11.48±0.60) mm<15 mm),MIC为0.4 mg/mL。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菱茎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以菱茎为材料,采用正交实验对菱茎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菱茎多酚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及还原力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菱茎多酚对6种腐败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菱茎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pH1、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35 min、料液比1:35 (g/mL),此工艺条件下多酚的提取得率为67.31 mg GAE/g DW;菱茎多酚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和对Fe3+还原力(FRAP)的IC50值分别为228.34、220.57、152.00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腐败希瓦氏菌、青霉和酿酒酵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3.13、0.20、0.39、1.56、0.78 mg/mL。结论:菱茎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可作为潜在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来源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还原能力测定、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和对DPPH 自由基的抑制作用对高丛越橘蓝丰、半高丛越橘北春、矮丛越橘美登及野生品种越橘果实花色苷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并测定其中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花色苷粗品中蓝丰、北春、美登和野生越橘的花色苷含量依次为19.77、12.67、24.73、32.44mg/g;4 种果实花色苷皆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溶液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4 种越橘果实花色苷溶液的抗氧化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野生越橘的还原能力、清除·OH 能力、清除O2·能力和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均最高,矮丛越橘美登次之;而在花色苷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高丛越橘蓝丰、半高丛越橘北春、矮丛越橘美登及野生品种越橘果实的花色苷抗氧化活性不同,推测是由于其花色苷组分及其含量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适用于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以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lanisole,BHA)、VC和生育酚(vitamin E,VE)为对照,测定大豆肽的还原能力、螯合Fe2+能力、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及抑制脂质体氧化的活性。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0~30 mg/mL时,大豆肽还原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BHA、VE、VC类似,大豆肽最大还原能力仅为0.487。大豆肽抑制脂质体氧化的活性弱于BHA和VE,但具有较稳定的增加趋势,最大抑制率达到20.6%;在质量浓度为0~15 mg/mL时,大豆肽螯合Fe2+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最大螯合率为38.7%。然而,未检测出BHA、VE、VC具有螯合Fe2+的能力;在质量浓度为0~3.0 mg/mL时,大豆肽清除ABTS+·活性与VC基本相同,大于BHA和VE,ABTS+·清除率最大为61.2%。大豆肽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仅为2.1%,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远低于VC(45.0%)、BHA(10.1%)和VE(10.7%),表明螯合Fe2+能力、清除ABTS+·及抑制脂质体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适合用于评价大豆肽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对橄榄果实中的总酚含量与可溶缩合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法,研究了橄榄果实中单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橄榄果实中总酚含量较高[(572.35±39.72)mg/g(干重)],用正丁醇-HCl法测得缩合单宁的含量为(1.47±0.02)mg/g(干重),用DPPH法和FRAP法研究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表明,橄榄果实单宁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为48.45μg/mL),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2.955 mmol AAE/g)。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佳县、府谷、大荔、渭南4 个地区枣花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指标、酚类化合物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对·OH诱导的pBR322质粒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枣花蜜总酚含量为196.55~454.95 mg/kg,总黄酮含量为22.03~39.40 mg/kg;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发现枣花蜜中含有15 种酚类化合物,包括4 种酚酸和11 种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枣花蜜具有较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为38.03~122.81 mg/mL)、Fe2+络合能力(110.93~158.46 mg/kg)和Fe3+还原力(166.68~365.06 mg/kg);此外,枣花蜜对·OH诱导的pBR322质粒DNA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能显著降低H2O2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为枣花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