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同麦胚含量馒头香气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测定6个麦胚含量的馒头中主要风味成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麦胚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建立麦胚馒头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6种馒头香气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感官评价法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香气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牛文婧  田洪磊  詹萍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7):263-269,27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7个不同品种花椒油中的香气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花椒油中主要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建立花椒油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7个不同品种花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测出81种,包括醇类15种、醛类10种、酮类5种、烃类34种、酯类11种、酸类及其他类共6种。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7.261%,包含了α-松油醇、芳樟醇、柠檬烯等34种化合物,能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运用花椒油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得出,花椒油香气质量综合得分与感官评定结果基本吻合,两种评定方法结果均为S4样品的评分最高,即四川汉源红花椒作为原料,制取的花椒油的香气质量最佳,这种花椒也最适宜花椒油的制备。由此可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所建立花椒油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采自阳澄湖的特级、1级、2级的雌性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和足肉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并以内标法对其定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对不同蟹肉样品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钳肉和足肉的综合得分均大于零(2级-钳肉除外),香气品质较好,醇类、酮类、呋喃类、含氮类和芳香类五类成分对其贡献显著,是表征"高品质风味"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将部位因素统一考虑后,大闸蟹等级越高,蟹肉香气品质越好;将等级因素统一考虑后,大闸蟹足肉香气品质最佳,钳肉次之,体肉最差。经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等级大闸蟹体肉及足肉样品香气轮廓可各自聚为一类。醇类、呋喃类、酮类、含氮类和芳香类5类香气成分可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致性且可以相互补充,今后可利用两种方法建立不同大闸蟹蟹肉香气品质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相色谱对特香型4类(X1~X4)年份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所有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共检测定量出30种风味物质。运用挥发性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来计算4个年份类别的特香型白酒的综合得分,得分顺序为X1>X2>X3>X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X1、X2类年份白酒之间差异较大,X3、X4类年份白酒样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与X1、X2类别的年份白酒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感官品评大体一致,说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鉴别特香型年份类别白酒。  相似文献   

5.
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在虾风味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感官品评和电子鼻技术,研究虾风味料的香气评价方法.以虾头为原料,分别采用酶解和Maillard增香工艺生产了两种虾风味料,首先利用感官品评的定量描述分析(QDA)进行香气评价,然后利用电子鼻采集两种风味料的香气成分,得到电子传感器的响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法(SMICA)、统计质控.分析(SQC)和相似度计算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两种虾风味料的风味轮廓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电子鼻的18根传感器的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两样品的相似度为71.5%,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食品感官评价和现代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对于建立快速有效的虾风味料分析和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浓香型大曲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根据这些化合物对大曲风味做初步评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大曲中的挥发性物质,用乙酸丁酯作为内标物,半定量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挥发性物质和大曲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0个大曲样品检测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以酯类、吡嗪类、芳香类为主;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是2,3,5-三甲基吡嗪、十四酸乙酯、1-苯基-2-丙醇、2,5-二甲基吡嗪、棕榈酸乙酯、2,3,5,6-四甲基吡嗪等;对10个大曲样本进行主成份分析,6号样风味最好,10号样其次,1号风味最差。通过对大曲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可为大曲风味质量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市场占有率为80%~90%的国内主要方便面生产厂家的12个主打品牌的205个油炸型方便面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以8个专家感官评价项目为指标,采用K-均值法对感官品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再应用决策树分析方法,以15个物性检测项目为指标,建立感官品评和面条物性指标之间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吻合感官品评聚类结果的精度达到95.61%,实现了表达仪器测量值与感官品评之间关系的目的,可为油炸型方便面品质评价提供一种客观定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构建淘汰蛋鸡胸肉汤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并通过感官评价对模型进行检验。利用顶空法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测定16份淘汰蛋鸡胸肉汤中的部分重要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淘汰蛋鸡胸肉汤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16份淘汰蛋鸡胸肉汤香气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感官评价法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24种香气组分对鸡胸肉汤香气质量有较大影响;经有限次剔除后,保留了3-甲基丁醛、正己醛、正庚醛、(E)-2-庚烯-1-醇、1-辛烯-3-醇、(E)-2-辛烯醛、(E)-2-壬烯-1-醇、2-壬烯-1-醇等8个指标;淘汰蛋鸡胸肉汤S1的香气质量最好,模型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淘汰蛋鸡胸肉汤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是客观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超声功率对红枣浸膏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红枣为研究对象,0 W做为对照,利用超声辅助热回流浸提法制备红枣浸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所得样品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种超声功率下制备的红枣浸膏共检出45种香气成分,超声辅助能显著提高香气成分含量,420 W时制备的红枣浸膏中香气成分含量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160、200、280、420、560、700 W红枣浸膏香气成分较相似,香气品质评价模型表明420 W时制备的红枣浸膏的香气品质得分最高且感官评价表明其果香、焦甜香相对较优,焦糊气息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420 W为制备红枣浸膏的最佳超声功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生姜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生姜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建立香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主成分综合得分评价干燥生姜样品的香气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生姜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与鲜姜样品有较大差异,鲜姜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喷雾干燥全姜粉次之,热风干燥样品得分最低。说明鲜姜样品的香气成分是最好的,喷雾干燥处理比热风干燥更能保持生姜香气风味。  相似文献   

11.
Aroma compon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uality of ci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very component to cider aroma quality, major aroma components present in ten ciders processed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methods with different yeasts and apple orchards were determined by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thyl acetate, acetic acid isobutylester, isopentylacohol acetate, ethyl caprylate, ethyl 4-hydroxybutanoate, isopentylalcohol, 3,4,5-trimethyl-4-heptanol, nonyl alcohol, 3-methylthio-1-propanol serve as the key aroma components in cider from Shaanxi (China) fuji apple. A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for evaluating aroma quality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by comparing with the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评价红星白酒感官风格特征,更好控制产品质量,借鉴酒类风味轮建立方法,建立品评小组,对红星系列白酒进行感官定量评价,分别计算其M值,得到感官描述语;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感官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得到代表红星白酒的23个香气描述语、4个口味描述语和5个口感描述语;进而从香气、口味、口感3个方面绘制红星白酒...  相似文献   

13.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研究藤茶的感官风味特征,并绘制藤茶风味轮。研究结果表明,经培训的评茶小组确定了藤茶的5个外形描述词、5个汤色描述词、7个香气描述词、10个滋味描述词及其定义,之后通过方差分析(P<0.05)结合主成分分析(贡献率>80%),确定所列的27个藤茶感官描述词均可较好评价藤茶样品的感官品质,结合聚类分析进一步得出胶质感、鲜黄、草香、木香、槟榔香、花香、甘甜、回甘、清爽、刺喉感、粗钝感及生津是区分藤茶品质的主要感官特征属性,同时绘制出直观反映藤茶感官特征的风味轮。该研究为了解藤茶的风味品质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贮存时间对中高温大曲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选择较佳贮存时间.该研究对秋季安曲的0~120 d之间共5个贮存时间点的成品大曲样本的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C-MS,H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茯砖茶滋味品质特征及其与主要内含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来自陕西、浙江、湖南三省的15个茯砖茶为材料, 采用感官审评法、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 TAV)分析法、主要内含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茯砖茶滋味品质评价方法。结果 在感官审评结果中15个茯砖茶滋味可分为醇和、平和、粗淡3种类型。15个茯砖茶样品的水浸出物含量在21%~38%之间、茶多酚含量在3.0%~9.5%之间、咖啡碱含量在2.2%~7.7%之间、氨基酸含量在0.9%~1.5%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在2.5%~5.5%。TAV分析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分、咖啡碱及氨基酸对茯砖茶的苦涩滋味和醇甜滋味有显著贡献(TAV>1), 其他内含成分对茯砖茶滋味品质具有修饰作用(0.1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宜脐橙果酒加工的优良酵母,本文以崀丰脐橙为原料,选取BV818、DV10、RV002、RV171、K1和L2323共6种酵母进行发酵,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物质,采用气味活度值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RV002的发酵速率最快,K1、L2323、DV10和RV002发酵后脐橙酒总黄酮含量高于CK,RV171、RV002、DV10与K1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后苦味"降低较明显。6个酒样共检测出86种香气成分,每种酒样香气成分数为24~39种,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分别占香气总量的49.44%~78.58%,酯类物质OAV>1的种类最多,对酒的香气贡献最大。异戊醇、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等是脐橙果酒的主体香气物质,使果酒花香、果香特征突出。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99%,能较好体现脐橙果酒的综合品质,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DV10、RV171、RV002、L2323、BV818、K1,结合感官评价,DV10为适宜脐橙果酒酿造的酵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测定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并结合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渭北旱塬地区不同采收期北冰红葡萄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北冰红葡萄中共检出50种香气物质,其中9月20日的样品香气物质总含量最高,10月20号的样品醛酮类物质含量最高,11月20日的样品酯类物质的含量和种数均最高,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月20日和11月20日的葡萄香气更复杂馥郁,主要以果香和花香为主。渭北旱塬地区不同采收期北冰红葡萄的香气成分变化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基本理化指标以及香气含量和感官特征,建议最佳采收期为11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对其共有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对肉豆蔻挥发油进行综合质量评价。通过对其形状、气味、色泽等性状进行记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色谱仪(GC-MS)所得挥发性成分,结合NIST08系列标准谱库、人工检索等方式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进行综合评价。16批次肉豆蔻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香气浓烈、灰棕色;从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共筛选出17个共有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概括为4个主成分,包含源信息量的86.2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批次肉豆蔻样品可聚为两大类,S15批次聚为一类,S1-S14,S16批次聚为一类;两种分析结果达成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性状品质与安全性分析,可以建立肉豆蔻挥发油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肉豆蔻挥发油的药食两用以及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方法综合性强、全面性高。  相似文献   

19.
李华  张莉  王华  陶永胜 《食品科学》2010,31(17):22-24
通过感官分析澳大利亚的4 款西拉干红葡萄酒,对得到的香气描述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15%;系统聚类结果显示:1)(烧)烤味或胡椒;2)香料或浆果或玫瑰花香或甜水果;3)甘草;4)巧克力或凤梨,共4 个香气词语指标可以反映西拉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可以把这4 个词语作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的描述符,用于感官品评。这既简化感官评价的描述语,又提高了感官分析的精确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