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酸菜发酵液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乳酸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筛选到8株产酸能力较高的乳酸菌,通过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API试剂条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7株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菌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相似文献   

2.
从发酵面包、白芥丝、泡菜、酸菜中分离到14株乳杆菌,经核桃乳发酵产酸特性初筛,确定菌株L5、L7、L8及L12适合核桃乳发酵。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4株菌分别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将上述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嗜热链球菌SA进行核桃乳发酵实验,感官评分分别为78分、95分、83分和82分;4个发酵核桃乳中9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菌株L7发酵产品的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由0.67%增至1.60%。因此副干酪乳杆菌L7更适合发酵型核桃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选择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 casei,Lc),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dophilus,La),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三种益生菌作为发酵肉发酵剂,对其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菌均有较强的耐亚硝酸盐、食盐能力,能够耐受150 mg/kg亚硝酸盐和6%食盐。所选菌种无蛋白和脂肪分解能力,能够有效降低pH,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适合发酵肉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简称Lp),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简称Lc)、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简称Ll)、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简称S1)、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简称Lb)等5株乳酸菌在兔肉汁培养基中的产酸性,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Ll、Lc作为发酵菌株,对兔肉进行双菌株混合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16-20h,产品质量较好;发酵结束后,产品经加热处理,风味更佳。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对乳酸菌发酵核桃粕乳的不同菌株进行筛选,通过pH值、酸度及感官评定分析,从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两株优良菌种。研究两株乳酸菌的复配比例,并与传统发酵剂发酵的核桃粕乳进行品质对比。结果表明,以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接种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核桃粕发酵乳综合品质最佳,其感官评分90分,氨基酸态氮含量57.0 mg/L,活菌总数7.35×107 CFU/mL,经发酵后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传统发酵剂发酵的核桃粕乳。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巴马长寿老人肠道乳杆菌并研究其益生特性,采用改良MRS+Ca CO3固体培养基与改良MRS+X-gal固体培养基从10位广西巴马百岁老人粪便中筛选出19株乳杆菌,再通过生理生化实验、糖发酵实验、模拟胃肠转运实验、疏水性实验和自凝集实验,筛选出消化道逆环境耐受性强和粘附力好的菌株3株(GU-L3、GU-P132和GU-G23),进一步对三株菌进行了16Sr DNA序列鉴定,结果发现GU-L3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GU-P132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GU-G23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三个菌株经模拟胃肠液转运实验后,存活率皆达到107 CFU/m L以上,自凝集率分别为12.43±0.03%、78.88±0.01%和35.92±0.02%,疏水率分别为6.38±0.02%、81.77±0.02%和10.58±0.05%,粘附性也高于其他菌株。经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相比,综合认为这三株来自巴马老人肠道的乳酸杆菌益生特性明显,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对黄浆水进行发酵,以酸度值、活菌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能力为指标,探究3种乳酸菌发酵黄浆水的可行性及对黄浆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3种乳酸菌均可在黄浆水中生长产酸,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能力与活菌数显著高于清酒乳杆菌,3种菌株组合发酵时黄浆水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且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黄浆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1 mg/m L变为2.43 mg/m 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8 mg/mL变为1.82 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0.90 mg/m L变为0.38 mg/m L,FRAP值由从1.24 mmol/L Fe SO4升高到1.62 mmol/L FeSO_4。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从四川泡菜中筛选植物乳杆菌,为益生菌筛选提供来源。经MRS琼脂培养基筛选,采用革兰氏染色法,生化鉴定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VITEK 2棒状杆菌鉴定卡(CBC)共涉及到41个生化反应,能够鉴定到种属水平,该方法能够很好的筛选植物乳杆菌。经CBC卡鉴定,20个菌株中筛选到12个菌株,可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这些菌株经16S rRNA PCR扩增测序后,在NCBI网站上进行同源性比对,确定为植物乳杆菌。由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该12个菌株与已知植物乳杆菌序列聚为一簇,6号菌株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3356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更近;4号、5号、14号、15号、23号和38号菌株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CU1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BEL2169,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7等序列相似性极高,无遗传距离。综合所有的鉴定结果,这12个菌株都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CBC鉴定卡是初筛植物乳杆菌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鉴定农家自制传统发酵豆腐乳中的乳酸菌,探讨其作为豆类乳酸菌发酵饮品菌株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RS(man rogosa sharp)培养基分离豆腐乳中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将所分离到的乳酸菌与适合于豆类植物发酵的植物乳杆菌FJAT-792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JAT-7926)和干酪乳杆菌FJAT-7928 (Lactobacillus casei FJAT-7928)进行发酵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从豆腐乳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命名为FJAT-46777,该菌株菌体细胞为圆端直杆状或圆端弯曲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生理生化特征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一致,对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也表明其为发酵乳杆菌。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发酵的豆乳中乳酸菌增殖速度最快,最终活菌数最高,为9.42 lg(CFU/mL); pH值下降最快,最终pH值最低,为3.91;滴定酸度上升速度最快,最终滴定酸度最高,为62~ΟT。结论分离自豆类自然发酵食品中的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对豆类植物为主的基质具有更优良的发酵特性,发酵时间快,乳酸菌含量高,产酸能力强,适用于发酵豆乳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张筠  赵晶  陈喜君  杨国力  王雪娇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4):143-149,156
本试验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协同发酵的酸花生乳为研究对象,以pH、酸度、粘度及活菌数为指标,确定最佳发酵用菌,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确定制备酸花生乳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在花生乳中的发酵性能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并进一步研究鼠李糖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协同发酵花生乳的效果,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ST:LGG为2:1,接种量为5 mL/100 mL,发酵时间为4.5 h,蔗糖添加量为6 g/100 mL,此时,pH为4.36,酸度为76 °T,粘度为1532 mPa·s,活菌数为3.62×1011 CFU/mL,感官得分为90,蛋白含量为4.78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为9.5%,该酸花生乳的色泽为乳白色,香味浓郁,口感适中,组织状态均匀一致,质地细腻。  相似文献   

11.
乳杆菌(Lactobacillus)的质粒不仅决定了乳杆菌的某些性状,还应用于乳杆菌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是一种珍贵的遗传信息资源。为了调查中国泡菜中的乳杆菌质粒资源,采集了52份中国泡菜样品,采用乳杆菌PCR快速检出技术检出其中的乳杆菌,并用16s rDNA测序验证检出结果,然后提取检出乳杆菌菌株的质粒。结果检出1株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和18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乳杆菌检出率为36.5%。检出含质粒的乳杆菌菌株11株,琼脂糖电泳显示有9种质粒谱型,乳杆菌质粒检出率为21.2%,质粒谱型检出率为17.3%。调查结果提示,中国泡菜中蕴藏丰富的乳杆菌质粒资源,值得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干酪乳杆菌(L.casei)、鼠李乳杆菌和3号菌为目标菌株,对喷雾干燥乳酸菌粉抗热保护剂进行了研究。结果:高温驯化后干酪乳杆菌、鼠李乳杆菌和3号菌最高适应温度为50℃,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干酪乳杆菌高温驯化抗热保护剂最佳配比是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明胶1.5 g/dL、蔗糖6 g/dL、甘油3 mL/dL;鼠李乳杆菌的最佳配比为:明胶1 g/dL、蔗糖4 g/dL、甘油4 mL/dL;3号菌的最佳配比为明胶1.5 g/dL、蔗糖6 g/dL、甘油5 mL/dL。结论:此条件下得到的复合抗热保护剂可以很好的保护干酪乳杆菌、鼠李乳杆菌和3号菌的最佳存活率,以满足将进一步进行的喷雾干燥法制备乳酸菌粉发酵剂的需要,所生产的乳酸菌粉的活性能够达到生产泡椒的要求,进而缩短了泡椒发酵的时间,保证了泡椒的良好风味。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进行乳酸菌纯种分离,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乳酸菌鉴定,从7个酸肉、酸鱼样品中共分离出14株乳酸菌,有乳杆菌属、环丝菌属、乳球菌属3个属,9个种.从其中鉴定出7株乳酸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泡菜乳杆菌(Lactobacillus kinchi)、清酒乳杆菌亚种(肉)(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carnosus)、草乳杆菌(Lactobacillus gramini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浓酱兼香型不同轮次酒醅中分离乳酸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不同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0株乳酸菌,归属于3个属共5个种,其中布氏乳杆菌最多(21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0%,是第三和第四轮出池酒醅的优势乳酸菌。所检测的19株布氏乳杆菌(L. buchneri)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生长pH值大多在4.5左右,对乙醇的耐受能力在2%~10%之间。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相比,所检测的6株布氏乳杆菌表现出了较强的发酵产柠檬酸和乙酸的能力,其平均柠檬酸产量为3.76 g/L,平均乙酸产量为4.22 g/L,分别是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ZR1的11.13倍和1.80倍。  相似文献   

15.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15,L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4,LA)、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GB,LC)、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134,LB)、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7,LPC)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为发酵菌种,研究乳杆菌发酵对黑米游离酚和结合酚的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乳杆菌发酵均显著提高了黑米游离酚的含量,但不同乳杆菌发酵后提高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提高最显著的是LB。不同乳杆菌发酵后黑米中9种游离态和结合态单体酚的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中,6株乳杆菌发酵后黑米中游离态的香草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P菌株除外游离态咖啡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6株乳杆菌发酵后结合态阿魏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为黑米的高效利用和天然活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沁沁  付雨  孙群 《食品科学》2015,36(23):167-171
为评估食品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p.)耐药基因转移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对耐药乳杆菌菌株进行了红霉素、万古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中检测到红霉素耐药基因msrC,万古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以供体菌和受体菌菌液体积比为10∶1,通过滤膜杂交法,进行乳杆菌耐药基因msr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体外转移,但仅获得1 个接合子菌落;乳杆菌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msrC基因体外转移频率约为2.2×10-2,与敏感菌相比,接合子生长速率减缓。在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裸鼠肠道内进行的L. delbrueckii对E. faecalis的msrC基因体内转移中未检测到接合子。结果表明,乳杆菌携带的可转移耐药基因在肠道内传递至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的机率很小,且接合子生长比敏感菌缓慢,在抗生素选择压降低或消失的条件下易被淘汰。因此,目前食源性乳杆菌中耐药基因可能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7.
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菌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生成是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质的两大因素。从家庭自制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抑制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阴性菌生长的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BBE-H3),经考察,棒状乳杆菌BBE-H3为非生物胺产生菌并具有典型的乳酸菌发酵特性,符合食品发酵安全生产菌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3株乳杆菌在模拟消化环境中存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即人工胃液(pH值为1.5~4.5)、人工肠液、胆汁(质量浓度0.3-3g/L)和高盐(NaCl质量浓度50~80g/L)对3株乳杆菌的存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乳杆菌在pH值为2.5-4.5的人工胃液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2.5h活菌数仍达10^8mL^-1左右;在人工肠液作用3h,活菌数始终在10^8mL^-1以上;在0.3%的胆汁环境作用8h,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Ⅲ和Lactobacillus casei LC2W仍有存活;三者均能耐受NaCl浓度6.5%的高渗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自然发酵木薯渣中分离得到9株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9株菌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其中菌株Y5、Y13、M14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6、Y12、M1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Y7为丘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llinoides),菌株M9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菌株M11为类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产酸及耐酸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菌均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及耐酸性,发酵6 h后发酵液中pH值可达4.5以下,其中菌株Y12和M14的产酸能力最强,在15 h后其pH值均在3.6以下,可用于木薯渣或其他青贮饲料发酵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20.
从健康散养的溜达鸡小肠黏膜中分离出一株乳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确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唾液乳杆菌,并命名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C-1-3。对该菌进行抑菌、纤维素降解、耐酸、耐胆盐、耐高温实验。结果表明:其对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该菌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经过多次驯化后,该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及耐酸、耐高温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