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胺降解乳酸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效降解生物胺的优良乳酸菌,该研究以实验室前期筛选的41株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显色培养、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菌株生物胺产生和降解能力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耐盐及耐酸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5株高效降解生物胺菌株,其中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0的生物胺降解能力最好,其对尸胺、组胺、酪胺的降解率分别为62.42%、74.32%、89.97%。植物乳杆菌30能在含盐量0~9%和pH为4.5~8.5环境中较好的生长繁殖,该菌株无生物胺生成活性,并同时具备生物胺降解能力和耐盐耐酸能力,可作为蛋白质类发酵食品的发酵剂运用于食品中降低生物胺毒性。  相似文献   

2.
从原料乳中分离筛选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经酪蛋白水解圈实验,筛选出10株产蛋白酶的菌株.在此基础上,通过蛋白酶耐热性比较,筛选出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核酸特征分析;K16S rKNA基因序列测定等对该菌株进行鉴定.BLAST比对构建该菌株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剁辣椒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发酵剁辣椒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通过产酸能力和亚硝酸盐降解率筛选出5?株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3?株菌为植物乳杆菌,2?株菌为短乳杆菌。胁迫耐受实验表明,相比较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耐酸和耐盐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W-4的耐胁迫能力最强。药敏实验证实这5?株乳杆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藏羊源纤维素降解益生菌,该试验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从藏羊瘤胃液中分离筛选出可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抑菌试验和药敏试验研究该分离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呈粉红色、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菌株,命名为BS1-ql。分离菌株BS1-ql产芽孢,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呈阳性等生理生化特征符合芽孢杆菌属的特点,其16S rDNA序列与多株芽孢杆菌属菌株相似度达到96%以上,与沙福芽孢杆菌同源性达100%且处于同一最小分枝,明确该分离菌株是沙福芽孢杆菌。沙福芽孢杆菌BS1-ql生长迅速、接种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圈均达8.96 nm以上,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对头孢他啶抗生素表现为耐药。结论:成功分离鉴定出一株藏羊源沙福芽孢杆菌,该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良好,为藏羊源益生菌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从湖南自然发酵的酸豇豆中分离出一株疑似乳酸菌菌株L4,提取其16S rDNA,并经测序、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对其属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通过耐盐、耐酸和降解亚硝酸盐实验发现,菌株L4可在10%食盐含量条件下生长,耐受pH 2.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高达99%。接种菌株L4发酵萝卜干,以自然发酵萝卜干为对照,对发酵萝卜干进行感官评定初步探究该菌株发酵萝卜干的特性。结果表明,菌株L4可以缩短萝卜干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萝卜干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床中黄腐酸生产菌株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黄腐酸生产菌株,以提升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从北京京郊奶牛养殖场发酵床品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7株45℃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耐高温菌株,检测其黄腐酸产量和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得到能够较好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的黄腐酸生产菌株DLS07和木质素降解性能良好的黄腐酸生产菌株DLS03。将两株菌1∶1复配,进行黄腐酸发酵试验,结果证明复合菌剂试验组其黄腐酸产量为76.73 g/kg,较DLS03、DLS07单菌发酵分别提高37%、9%,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高于单菌发酵,分别为32.87%、45.46%、44.55%,说明采用复合发菌剂发酵较单菌发酵具有更高的转化效率。DLS03、DLS07菌株经16Sr DNA分类鉴定,初步确认DLS03为枯草芽孢杆菌,DLS07为地衣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复合菌剂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黄腐酸产量较高,在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有着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一株产酸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优势乳酸菌,对其在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研究。采用浇注平板法和透明圈法分离乳酸菌株,通过分离菌株总酸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测定筛选出一株优势乳酸菌,并对该分离菌株做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其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菌株不同接种量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产酸能力强及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菌株,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在泡菜中亚硝酸盐降解率高达99%以上,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其最适接种量为0.375%。研究为该菌株在工业上提升泡菜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种快速的分离筛选法,即利用pH 2.5和1% 胆盐的MRS液体培养基,对自然发酵肉制品中耐高酸耐胆盐的乳杆菌进行富集,从中分离纯化得到77株乳杆菌.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耐高酸(pH值2.5)、0.3%胆盐的生长的进一步测定,筛选出了21株耐酸及胆汁酸盐菌株,最后运用API 50CHL对筛选菌株进行了鉴定.这些菌株可活体摄入人体肠道,发挥其益生性,为益生性发酵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研究中,用克隆的方法在发酵食品体系中检测到寡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oligofermentans。为了探寻寡发酵乳杆菌的功能及可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利用五碳糖为基质分离寡发酵乳杆菌,并利用培养及接种的方法测试其发酵特性。结果显示利用木糖作为基质可分离获得寡发酵乳杆菌(SH-Y15);液体培养时SH-Y15与寡发酵乳杆菌标准菌株L.oligofermentans AMKR18及L.plantarum(LP)相比显示良好的耐低温性和耐酸性,在10℃和p H值为3时有显著生长(P0.01);SH-Y15在低温下对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显著高于另外两株菌,在五碳糖基质上亚硝酸盐降解效果优于六碳糖基质。综上可见,SH-Y15耐低温、耐酸,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张兴吉  葛武鹏  刘阳  王瑞  王智  李小鹏 《食品科学》2018,39(14):199-205
为探究西部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优势菌种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为工业化利用提供参考,应用16S rDNA技术鉴定分离菌株,并对分离菌株亚硝酸盐降解能力采用比色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发酵乳品中不同种类乳酸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104?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275?株乳酸菌,鉴定出6?个属23?个种,其中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为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西藏传统发酵乳品中共有菌株,L. helveticus和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为酸牦牛奶、酸马奶、酸驼奶、奶渣发酵乳品中共有菌株。2)275?株乳酸菌亚硝酸盐降解率在4.8%~99.9%之间波动,其中50%的菌株表现出较好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平均在91.3%以上。3)降解能力因菌株来源和乳酸菌种类不同存在差异性,来源于西藏的菌株显著高于青海、甘肃、新疆的菌株(P<0.05);来源于奶渣中的菌株显著高于酸牦牛奶和酸马奶中的菌株(P<0.05);在分离出的8?种优势菌株中L. plantarum、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短乳杆菌(L. breris)显示了稳定高效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其中L. plantarum降解能力最强,且部分菌种间降解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高效降亚硝酸盐乳酸菌,为今后益生乳酸菌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地方特有食品及动物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3 株乳酸菌,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对13 株乳酸菌的体外降亚硝酸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降亚硝酸盐效果最强菌株进行驯化培养和抑菌实验,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法对所分离的降亚硝酸盐能力最强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 株编号为JS3的乳酸菌,该菌对亚硝酸盐降解率为83.39%,经过驯化复筛及培养条件优化得到:培养基中蛋白胨添加量15 g/L、接菌量5%、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48 h,其降解率达到93.47%,同时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还具有抑制性能。经鉴定菌株为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将其命名为L. zeaeJS3。结论:菌株JS3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能够成为今后降解亚硝酸盐微生态活性菌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2.
PCR-DGGE分析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中乳酸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自然发酵的酸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监测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计算不同发酵时间细菌的多样性指数,并对图谱特异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酸菜发酵第40天多样性指数达最高值,说明此时细菌种群多样性最高;发酵过程中含丰富的乳酸菌,主要的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包括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棒状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以及Iwatensis乳杆菌。其中发酵前期的优势菌群为乳酸乳球菌和戊糖乳杆菌,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中后期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黑山羊小肠和直肠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乳酸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耐受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2株乳酸菌,可归为5类,从中选取5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其中,菌株HCA5-3长势较好;菌株HCS4-1产酸速率较快,菌株HCA6-2产酸能力较强;菌株HCS4-3耐酸性(pH 3.5)较好;菌株HCA6-2、HCA5-3和HCS4-3耐高温(45 ℃)能力较强,菌株HCA6-2、HCS4-3耐低温(10 ℃)能力较强;5株代表菌株耐盐性(NaCl 6.5%)能较好,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谱抗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细菌素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黑龙江传统自制酸菜中分离到1 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HLJ-174,其发酵产物排除有机酸、H2O2等干扰因素后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等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广谱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LJ-174。研究了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细菌素,发现正丁醇、乙酸乙酯萃取效果较好,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丙酮、乙醇等没有效果。使用不同体积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0.5、1.0、1.5、2.0、2.5、3.0 倍发酵液体积)萃取,发现1.5 倍发酵液体积的正丁醇效果最好。利用Sephadex LH-20对萃取产物进行了进一步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牛津杯法筛选得到几株高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使用蛋白酶K和NaOH对这几株杆菌的发酵液上清进行处理,以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发现有机酸为主要抑菌物质,但是调节pH值至6.5后的发酵上清液可以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植物乳杆菌QB3-3具有长达96 h的持续抑菌效果。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植物乳杆菌抗病原菌的主要机理为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病原菌菌体形态改变,内容物流出,致使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6.
李欣  武俊瑞  田甜  岳喜庆 《食品科学》2014,35(1):150-154
从黑龙江大庆地区采集7份采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自然发酵酸菜发酵液,从中分离和筛选出14株乳酸菌疑似菌株,提取其16S rDNA,并经测序、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其属种进行鉴定。初步筛选出在pH值为2.5、3.0和3.5的酸性条件下均能够生长的耐酸菌株6株,并进一步利用活菌计数法得出菌株在pH3.0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14株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4株为弯曲乳杆菌(HD12-1、HD13-5、HD14-1和HD15-1),1株为短乳杆菌(HD18-2),3株为清酒乳杆菌(HD12-2、HD13-1和HD16-5),1株为肠膜明串珠菌(HD18-3),5株为植物乳杆菌(HD14-3、HD15-2、HD16-2、HD17-3和HD17-4),且筛选出pH 3.0条件下存活率在2%以上的6株菌株,分别为HD12-1、HD13-1、HD14-1、HD15-1、HD16-2和HD16-5。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将两种不同的纤维素酶基因在乳酸杆菌中融合表达,实现双纤维素酶在乳酸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根据两纤维素酶的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并在两基因间引入一段连接肽。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别扩增得到两纤维素酶基因CelL15和CelL73,将其融合后连接到乳酸杆菌分泌性表达载体pMJ67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J-CelL15-CelL73,电转化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利用红霉素MRS平板筛选阳性克隆,通过PCR验证获得了分泌表达双纤维素酶的重组乳酸杆菌。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重组乳酸杆菌成功表达了1 个约为83 kD的融合蛋白。平板酶活力检测发现重组乳酸杆菌能明显降解底物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液上清中纤维素酶酶活力可达1.25 U/mL。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乳酸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特性,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能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菌株,并测定了筛选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其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有5 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25、SKT109、YW3-2、YW5-1、YW1-1对变异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株变异链球菌指示菌中,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1.2499、1.2500对植物乳杆菌比较敏感。植物乳杆菌K25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4株植物乳杆菌的作用更明显,其MIC最低(1.25×107~2.50×107 CFU/mL)。同时,菌株K25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的抑制率较高,还显著地降低变异链球菌的黏附率。对菌株K25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过氧化氢起到了主要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发酵大蒜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Br26,通过用不同蛋白酶处理判断该菌株是否为细菌素产生菌。随后,通过分析自身发酵上清液与其他乳酸菌对细菌素合成的影响,探讨该细菌素的诱导合成现象。结果表明:菌株Br26的发酵上清液经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低,确定该菌为细菌素产生菌,经16S rDNA鉴定为Weissella sp. Br26。Weissella sp. Br26在42 ℃、1/4 MRS培养时,细菌素抑菌活性消失,而当添加不同生长时期的发酵上清液时,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该细菌素可进行自我诱导。另一方面,Weissella sp. Br26与卷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活菌共同培养后,发酵液pH值未有明显变化,但细菌素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细菌素的合成亦可受其他乳酸菌的诱导。综上,Weissella sp. Br26细菌素的合成是受自身发酵液及其他菌诱导调控的。  相似文献   

20.
苏日娜  双全 《食品科学》2016,37(3):109-113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戊糖乳杆菌S1-4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其对敏感菌株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戊糖乳杆菌S1-4产抑菌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0%,培养基初始pH 5.5,32 ℃培养26 h,其抑菌圈平均直径可达(30.08±0.69) mm,优化前其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4.41±0.25)mm,优化后抑菌活性提高了0.23 倍。菌株S1-4所产抑菌物质对所试12 种G+和G-致病菌的生长都起到抑制作用,呈现出较广谱的抑菌特性。因此,菌株S1-4具有可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