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探究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测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可行性。方法用菌落总数测试片法和国家标准方法同时对制备的菌悬液、自然污染食品样品和人工污染食品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分析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2种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菌悬液和自然污染食品样品菌落总数测试片法的变异系数为0.16%~3.76%,人工污染食品样品的变异系数为0.78%~8.61%;菌落总数测试片与国家标准方法在不同类型食品样品检测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2>0.976,P<0.001)。结论菌落总数测试片法的检测效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相当,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  相似文献   

2.
以还原法为理论基础,研制生乳细菌总数检测仪进行生乳细菌总数快速检测,以克服经典还原法目测比色主观性强的缺点,而且检测结果可以定量表示。该仪器连续检测加入试剂后的生乳样品颜色(RGB),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采用斜率法以R值斜率表示样品颜色的变化速度。研究以标准平板计数法(SPC法)为标准,建立了R值斜率与菌落总数之间的标准方程,经验证生乳细菌总数检测仪检测结果与SPC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与流式细胞仪比较,在与SPC法的相关性、运行成本及便携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养殖场的禽蛋受细菌污染的情况,调查分析禽蛋表面细菌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根据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对饲养场的蛋壳表面、饲料、垫草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采用沉降法测定饲养场空气中的细菌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饲养场鸡蛋和鸭蛋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分别达到4~6和6~7个数量级,且饲养场的空气、饲料以及垫草中的细菌数越多,从蛋壳表面检测出来的细菌数也越多。结论养殖场的禽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细菌污染,且饲养场的空气、饲料、垫草是造成禽蛋表面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禽蛋生产过程中卫生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研究使用美国3M公司PetrifilmTM细菌总数测试片在对进出口水产品细菌总数检测中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的评价方法.研究采取日常检测中累计的30个样品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用菌落总数的对数值计算合并样本标准偏差的方法进行评定分析.得到了PetrifilmTM细菌测试片法检测细菌总数的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5.  相似文献   

5.
探讨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法检测冷荤间加工食品细菌总数的可行性,为食品细菌污染现场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本市餐饮单位中随机抽取20家各类餐饮单位,采集4大类80份菜品作为冷荤间加工食品检测样品,分别应用ATP荧光检测法与实验室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总数。结果 ATP荧光检测法所得菌落数与实验室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对比,假阳性率18.8%,假阴性率20.4%。结论 ATP荧光检测法适用于冷荤间加工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证AOAC 990.12PetrifilmTM菌落总数测试片计数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性能.方法:对AOAC990.12 PetrifilmTM菌落总数测试片法与国家标准GB4789.2菌落总数测定法进行比较实验.在20个政府机构和食品企业实验室,对生肉、熟肉、水产品、调味品、冰激凌、原奶、奶粉和豆制品等8大类845份食品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AOAC 990.12PetrifilmTM方法与国标GB4789.2法检测8类食品样品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AOAC 990.12PetrifilmTM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等效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Soleris细菌快速检测仪器, 以传统国标法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为校正数据集, 建立快速检测冰淇淋菌落总数的Soleris曲线。方法 样品溶于生理盐水, 经均质混匀后, 调节pH至6.7±0.2。用国标方法和Soleris仪器同时对样本进行检测, 以国标法检测的菌落总数与Soleris检测响应时间建立和优化检测曲线和回归公式。结果 得到的菌落总数检测回归校正曲线和回归校正公式为Y(lgCFU)=?0.9014DT+9.2182 (r2=0.9575), 用10个样品对回归公式进行的验证试验, 准确性为90%; 同时对Soleris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进行验证, 得到重现性为100%。结论 改进后的检测方法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结果准确的优势, 可用于冰淇淋菌落总数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评定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方法,以减少实验误差并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方法按照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菌落总数测定》检测20份果汁样品中菌落总数,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来源;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计算,评定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在包含概率为95%时,果汁中菌落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0(以对数计),此结果适用于同类样品的检测。结论用合并样本标准差评定多个同类样本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较为方便,随着检验数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可随时加入到合并样本中,从而对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判定,从而对食品进行正确的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是食品控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其检测结果关系到食品的质量是否在可控范围内,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提升,检测环境的改善是影响其检测结果的直接因素。本文就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能力验证质量控制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为提升实验室检测技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猪肉菌落总数检验中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猪肉中菌落总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以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样品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依据所采用的方法,对同一样品测定10次菌落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90,k=2。结论本研究可以对单个样品的菌落总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作出较好的估计,可适用于日常工作中菌落计数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总数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标记,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本文详述了近年来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进展,并对今后的检测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肉制品中致病菌的在线检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以前国内检测食品中致病菌主要采用传统的培养方法,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现在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本文主要对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验进行综述,如免疫学中的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等;分子生物学中的核酸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技术等,旨在对肉制品中致病菌的在线检验技术做出较全面的总结,为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污染一直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检测方法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培养及生化实验,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较复杂,开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新方法、新技术逐渐被运用,比传统培养法检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特异性更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李萌  王静雪  林洪 《食品科学》2010,31(23):439-446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面临着由耗时、费力的传统方法向省时、简便的现代检测技术转变的挑战。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敌,具有结构简单、专一性强、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的特点。现今已有很多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这些方法方便、快速、高度特异性,特别是当检测费用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时,更有优势。本文对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有害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造成食用安全隐患。而现在常用的物理或化学保鲜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延长食品货架期,但应用范围有限、存在安全隐患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乳酸菌因其天然、安全、高效的抑菌活性被作为生物保护菌应用于食品中。本文主要从乳酸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微生物群体感应以及竞争作用等角度综述了乳酸菌的抑菌机制;同时介绍了近年来乳酸菌作为生物保护菌在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果蔬产品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为今后食品高效保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微流控纸芯片,又称纸芯片,是用纸张代替了传统的微流控基底材料并将生化反应微缩于几平方厘米大小的纸上,构成的微型实验室分析系统。由于其低成本、便携性、热稳定性等优势,在质量控制与快速检测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和潜力。本文综述了纸芯片近几年在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传统二维纸芯片制备过程中选择的纸质基材、微流控芯片亲水/疏水材料与技术和表面改性,深入三维结构纸芯片的流体通道构造,通道微阀、折叠等流体控制方式;重点介绍了2016—2022年纸芯片在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面(农兽药残留检测、致病菌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和食品掺假鉴别)的最新应用进展,并讨论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纸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砷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砷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涂料、医药等领域,世界范围内由砷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在诸多砷及其化合物中以无机砷的毒性最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I类致癌物.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快速准确的测定食品中无机砷的含量是控制其危害人体健康的首要举措,也是开展相关研究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18.
Because of increasing demand for rapid results, molecular techniques are now appli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foodstuffs. However,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can arise for the results generated by molecular methods in relation to the associated public health risk. Discrepancies between results obtained by molecular and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s stem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arget, namely nucleic acids instead of actively growing microorganisms. Nucleic acids constitute 5% to 15% of the dry weight of all living cells and are relatively stable, even after cell death, so they may be present in a food matrix after the foodborne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inactivated. Therefor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results generated by nucleic acid detection methods warrants some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stability of nucleic acids in general and highlights the persistence of microbial nucleic acids after diverse food‐processing technique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DNA and RNA (intact or fragmented) persist after inactivation of bacteria and viruses by most of the commonly applied treatments in the food industry. An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adaptations for molecular assays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is provided, including large fragment amplification, flotation, (enzymatic) pretreatment, and various binding assays. Finally, the negligible risks of ingesting free microbial nucleic acids are discussed and this review ends with the future perspectives of molecular methods such a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 diagnostic and source attribution food microbiology.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食源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食源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PCR检测食源致病菌的方法因快速且特异性强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普通的PCR检测方法难以消除死菌残留DNA导致的假阳性结果,因而无法对致病菌进行准确检测。核酸交联剂是一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烷基化官能团的烷基化试剂,目前,在食源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核酸交联剂主要为EMA和PMA。核酸交联剂通过一定方式的诱导可选择性的透过死菌的细胞膜并与DNA产生共价交联,从而强有力的抑制死菌DNA的PCR扩增,达到鉴别死菌和活菌的效果。本文就核酸交联剂在食源致病菌活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相关研究者开发食源致病菌活菌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源性病原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对食品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噬菌体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微生物之一,能够侵染细菌。研究表明,噬菌体不仅具备结构简 单、特异性强、价格低廉等特性,而且具有能够区分活细菌和死细菌的能力,以及容易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相结合 等优势,噬菌体及其产物为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噬菌体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 学等学科结合形成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就噬菌体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分 类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