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制曲原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恒刚 《酿酒》1997,(1):1-9
制曲原料周恒刚(北京右内轻工宿舍15门132单元,100054)土壤不同,生长出来的植物也不一样,制曲原料即是微生物的土壤。曲坯是微生物的培养基,也是酶的贮存库。所以制曲原料成分,支配着微生物的种属及其生育与代谢。培养所用曲料不同或曲料成分不同,菌的...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泸型)大曲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2,他引:6  
大曲的质量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都有极大的影响。大曲作为大曲酒生产的糖化剂、发酵剂,含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酶类。传统制曲采用自然接种,不同发酵阶段其微生物类群亦不同。整个发酵过程中,曲皮微生物的数量均高于曲心,因此,曲皮的糖化酶、液化酶活力始终高于曲心。总观发酵全过程,微生物的活动规律与酶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大曲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1)传统发酵工艺——地面堆积发酵,制曲坯的过程也是自然接种的过程,发酵期间通过人工翻动、堆烧、开启门窗等过程来控制发酵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2)大曲强化发酵技术,制曲时,只需在拌料时加入0.5%~1.0%的优质种曲,按常规制曲,成曲即为强化大曲。(3)大曲架式发酵微机控制系统及制曲工艺,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大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生产过程各步工序的质量。传统浓香型(泸型)白酒采用中温曲生产,现也有厂家把高温曲、中温曲混合使用,把酯化曲与中温曲混合使用的,目的是使白酒产品更贴近市场。  相似文献   

3.
湘西原香醋主要糖化菌分离及双菌种制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原香醋采用传统酿造工艺,有大量微生物参与糖化。试验从其醋醅中分离黑曲霉、米曲霉等主要糖化菌,并通过不同条件下黑曲霉与米曲霉双菌种制曲的糖化酶活力变化分析,探讨接种比例、曲料含水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制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比例为1∶1,制曲温度33℃,曲料含水量90%,制曲时间48h时糖化酶活力高达1849U/g,比自然制曲提高约74%。双菌种制曲既能缩短制曲时间、提高原料利用率,而且保留了传统酿造工艺特色。  相似文献   

4.
从河溪香醋醋醅中分离黑曲霉、米曲霉等糖化菌,并通过不同条件下黑曲霉与米曲霉混合制曲的糖化酶活力变化分析,探讨了接种比例、曲料含水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制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比例为1:1,制曲温度33℃,曲料含水量90%,制曲时间48h时,糖化酶活力高达1849U/g,比自然制曲提高了约74%。  相似文献   

5.
提高酱油质量和原料全氮利用率的途径—密封制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源 《中国酿造》1998,(1):38-39
在酱油生产过程中,制曲是关键的一环,成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原料全氟利用率的高低。制曲的目的就是在曲料上培养米曲霉等有益微生物,使其正常生长繁殖,分泌大量的蛋白酶、淀粉酶等酶类,以便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分解成酱油的有效成分氨基酸类、糖类等物质。要想生产出好的产品,必须先培养出酶系广,活力强,杂菌污染少的曲子。要想提高成曲质量必须按照米曲霉在酱油曲料上的生长繁殖规律,创造一个有利于未曲霉生长繁殖,不利于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且便于入工操作的工作环境。密封式制曲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少厂家已…  相似文献   

6.
郫县豆瓣是最为出名的四川调味品之一,被誉为"川菜之魂"。传统的郫县豆瓣是以豆瓣为原料,霉菌为主要微生物菌种,经自然制曲、天然发酵而成。综述了郫县豆瓣制曲工艺中原料预处理、菌种、制曲方式及添加剂等内容的研究进展,以及郫县豆瓣酿制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法,对衡阳酒药的微生物组成、菌落形态以及主要酶活力进行初步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制曲成熟的衡阳酒药中主要的微生物为酵母菌、霉菌和细菌,放线菌数量不多,霉菌中根霉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旺盛.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原料是前提,大曲是基础,工艺是关键;其中,大曲作为"糖化、发酵、生香"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微生物制品,是传统固态发酵大曲酒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制曲工艺过程的实质是通过培菌制曲过程不同阶段控制温度、湿度、空气、微生物种类等因素以实现有益酿酒微生物在曲料上的生长繁衍,促进微生物酶的代谢与积累。结合金种子酒业中高温大曲培菌制曲的生产实践,并以成品曲的感官及理化指标为依据,分析与探讨了中高温大曲培菌制曲过程中的原料选择与粉碎,加水拌料与成型制坯,入房培菌及其管理,排潮、翻曲与合房拢堆等关键控制点,以及对成品大曲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保靖酱油双菌种制曲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保靖酱油采用传统酿造工艺,酱醅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试验从酱醅中分离黑曲霉、米曲霉,并通过不同条件下黑曲霉与米曲霉混合制曲的蛋白酶活力变化分析.探索制曲温度、制曲时间、曲料水分及接种比例等因素对制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曲条件为:接种比例为1∶1,制曲温度32 ℃,曲料含水量80%,制曲时间30 h.双菌种混合制曲既缩短了制曲时间、提高原料利用率,同时保留了传统酿造工艺特色.  相似文献   

10.
用黄酒糟替代熟麦制曲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酒生产的副产物酒糟为主要制曲原料,根据制曲原理和米曲霉培养生产要求,合理配入小麦、麸皮进行曲料组合,在工艺中采用原料轧碎,曲料上甑、曲料上甑、加热汽化、蒸馏取酒、扬冷接种、曲料入箱、通风制曲,制成的糟麦曲具有曲香浓醇,菌丝紧密、酶活力高的特性,试制结果证实,酒精替代熟麦制曲具有较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金星  彭兵  杨培贤  吴海敏 《酿酒》2011,38(1):34-35
大曲主要含有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各种酶类,是一种多菌种的混合粗酶制剂。通过现状调查及分析确定了冬季大曲量低质差的原因,提出了冬季大曲增产提质的具体措施,使冬季成品曲产量提高27%、成品曲糖化率提高65个单位、感官评分提高1.8分,并有效增加曲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种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大曲的品质,最终影响原料利用率、酱油出品率及质量。种曲除了要求孢子多、发芽率高之外,更重要的是应控制杂菌。该文对沪酿3.042米曲霉的菌种质量、制曲设备及环境、制曲过程、种曲保存及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确保酱油种曲质量。  相似文献   

13.
栗伟 《酿酒》2012,39(3):37-40
酱香型白酒工艺中,高温大曲起着重要作用,而大曲中细菌又是主力军,为此中国酱香型白酒发酵酒曲中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特性意义重大.结果表明,在酱香型大曲中,Lactobacillus属细菌充当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Soy sauce is a traditional seasoning produced through the fermentation of soybeans and wheat using microbes. In this study,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the soy sauc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by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The bacterial DGGE profile indicated that the bacterial microbes in the koji were Weissella cibaria (Weissella confusa, Weissella kimchii, Weissella salipiscis,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ctobacillus iners, or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 (or Staphylococcus xylosus), and Staphylococcus kloosii. In addition to these bacteria, 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mash during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The fungal DGGE profile indicated that the fungal microbes in the koji were not only Aspergillus oryzae but also several yeasts. In the mash,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appeared in the early fermentation stage, Candida etchellsii (or Candida nodaensis) and Candida versatilis were detected at the middle fermentation stage, and Candida etchellsii was detected at the mature fermentation st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present during the soy sauce manufacturing process change drastically throughout its product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reveal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the soy sauce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ing a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5.
华根霉纯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丈通过对不同培养基的筛选,再进行多次循环平板划线分离和稀释分离,将甜酒曲药中混杂的微生物完全分散,以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得到了分离的华根霉纯种。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和保存华根霉的最佳培养基是改良的马铃薯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李学思 《酿酒》2014,(4):70-74
在介绍了宋河酒生产工艺及参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其工艺特点: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酿造优质白酒;科学的窖池容积确保了窖泥与酒醅接触的单位面积最大化;多菌种复合养窖液的应用增加了优质老窖的使用周期;北方特色的五粮生产工艺为酿造优质白酒提供了有力保障;中高温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有利于酒的香味物质形成;将每年压窖扔糟进行科学地入窖再利用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有益微生物在大曲生产和酿酒生产中的应用保证了粮醅正常的糖化与发酵;多种调味酒的应用丰富了宋河酒质量的内涵;工艺参数的严格执行和细化管理保证了基酒质量的稳定提升;将陈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有利于提高白酒质量和产量;基础酒的合理贮存与有效的组合提高了宋河酒质量、稳定酒体风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生物培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制曲原料和制曲方式对酱香大曲微生物数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曲原料相较于制曲方式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更大,有机小麦和人工踩曲均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实验选取的酱香大曲优势细菌门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norank_Bacteria,优势细菌属包括Kroppensted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支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等16个属;在细菌群落调节机制和中心(Hub)微生物方面,不同制曲条件下生产的酱香大曲有所差异;就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而言,机械有机大曲和人工普通大曲略优于机械普通大曲,但机械普通大曲与机械有机大曲较为相似,与人工普通大曲极为相似;PICRUSt功能基因预测结果表明,机械曲和人工曲、普通小麦曲和有机小麦曲在细菌群落功能基因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但机械曲与人工曲之间更为接近。该研究对比了不同制曲原料和制曲方式条件下酱香大曲的微生物数量、细菌群落结构和细菌功能基因,对于改善提高贵州酱香型白酒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低盐固态酿造酱油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了酱油酿造过程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氨基态氮、总酸、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产黄曲霉毒素B1的霉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成品酱油中的AFB1 50%来源于原料,50%源于制曲过程中污染的产毒菌在发酵前期产毒;蒸煮、制曲、发酵、淋油四阶段均对AFB1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生产结束后,仍有52.04%的AFB1会从酱醅中迁移到成品酱油中,所以需针对污染源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酿造酱油中AFB1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生麦曲的发酵效率及品质,以传统草包曲的制作工艺为基础,将生小麦经现代通风控温控湿工艺培养后制成仿草包曲,分别比较仿草包曲与对照块曲的酶活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仿草包曲与对照块曲所酿黄酒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仿草包曲的酶活性能高于对照块曲;仿草包曲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块曲基本相似,但不同属真菌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仿草包曲与对照块曲在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相同,仿草包曲所酿黄酒的酒精度较对照块曲提高4.7%,氨基氮降低9.6%,总酸与还原糖变化趋势相同;风味物质中醇类与酯类物质较对照块曲分别增加51.06 mg/L与18.27 mg/L,醛类与酸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仿草包曲具有与对照块曲相近的发酵性能,熟麦曲的添加是仿草包曲与对照块曲发酵黄酒的风味组成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曲药、窖池、工艺操作是决定浓香型酒产质量的关键。如何保证窖泥中富含活泼健壮、数量众多的窖泥功能菌,窖泥的配方、培养、保养至关重要。认真搞好开窖鉴定,运用传统经验与科学相结合,决定入窖条件,是工艺操作的重要工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