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番茄汁乳酸饮料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汁乳酸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汁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pH值6.0、6%混合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40℃恒温发酵32h;番茄汁中添加0.2%黄原胶、0.3%PGA、0.45%柠檬酸、8.4%蔗糖,研制出的淡黄色番茄汁乳酸饮料呈均匀浑浊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并具有番茄汁和乳酸的特有清香。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主要采用牛乳、低酚棉籽蛋白为原料,以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来研究单菌种和混合双茵种发酵的发酵特性,并经三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到了乳酸发酵乳饮料的发酵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秸秆酶解液为原料,对乳酸发酵菌株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了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食品工业中的安全添加剂L-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优于单一菌种发酵,以葡萄糖计,糖酸转化率为71.05%。  相似文献   

4.
以3种蔬菜和4种谷物为原料,以5种不同来源的乳酸发酵菌种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菌种及其组合在所选定的单一蔬菜及混合蔬菜、单一谷物及混合谷物基质中的生长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菌种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不同菌种的差异是明显的,而利用这种菌种间和对发酵基质利用上的差异并加以科学整合将能为菜谷系列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发提供较为现实和优化的菌种和原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重庆市涪陵区所产龙眼混合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以优质龙眼、胡萝卜、番茄汁为原料,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为菌种,进行菌种活化和驯化。确定了菌种、中间种子扩大液、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工艺配方。结果显示,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按1∶1比例作为菌种;种子扩大液的最佳配方为龙眼、胡萝卜、番茄混合汁配比3∶6∶1,3%葡萄糖,4%脱脂乳,2%接种量;发酵液配方:龙眼、胡萝卜、番茄混合汁配比3.5∶5∶1.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4%;发酵饮料调配配方:发酵原液中添加蔗糖6%,柠檬酸0.04%,CMC-Na 0.1%,黄原胶0.01%。  相似文献   

6.
扇贝加工下脚料发酵生产优质蛋白饲料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谈佳玉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1):1530-1534
以扇贝加工下脚料为原料,选取酵母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乳酸链球菌4个菌种,采用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的方法生产优质蛋白饲料。以发酵产物中氨基态氮和粗蛋白含量为指标,对混合菌种进行筛选,并确定混合菌种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扇贝下脚料可提高其氨基态氮和粗蛋白含量,其中酵母菌、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效果最好,最佳菌种比例为3:1:1,在此条件下所得发酵产物的氨基态氮含量为3.52%,,粗蛋白含量为61.63%。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番茄为原料,研发了一款植物乳杆菌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确定了番茄汁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7℃、菌种接种量2%、发酵时间30 h.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番茄汁的pH和总糖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活菌数持续上升后趋于稳定.番茄汁经最佳工艺发酵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上升(P<0.05),ABTS+自由基...  相似文献   

8.
香菇营养保健可乐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香菇深层发酵液为原料,使用B-04和S-01乳酸菌混合菌种发酵,对乳酸在香菇发酵液中发酵的温度、时间、添加脱脂牛奶量,两菌种比例等四因素作了 L_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的最佳条件并配制出营养保健可乐。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纯牛奶为原料,经除杂、脱脂处理,辅以酵母菌、乳酸菌混合发酵剂,液态发酵法生产营养型牛奶酒.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值为4.5,混合菌种比例(酵母菌:乳酸球菌)4:1,混合菌种接种量6%,发酵温度32℃.  相似文献   

10.
发酵鳙鱼糕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发酵鳙鱼糕的生产制作方法.鳙鱼肉糜加入酵母、红曲和乳酸菌的混合培养物,在30℃时发酵6~8h,然后与五花肉斩拌均匀后调配,采用热加工成型,可以制得质量优良的鱼糕.接种混合菌种发酵能改善鳙鱼糕的风味、粘结性、弹性、柔韧性和口感.用鳙鱼肉糜为原料,经过混合菌种发酵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鱼肉糜制品.  相似文献   

11.
乳酸发酵番茄汁中间生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筛选出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 thermophilus)应用于乳酸发酵番茄汁的中试生产中。先在20升发酵罐内进行了两批试验,确立了初步的生产工艺流程,然后在500升发酵罐进行了进一步试验,获得了成功,生产出的乳酸发酵番茄汁pH为4.0~4.3,乳酸含量0.7%左右,加蔗糖3%,不添加防腐剂、香精、色素等化学物质。保存半年后经检测,其理化及微生物学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申试结果为工业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红柿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a)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iles)(1:1)作为菌种,以西红柿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研制成一种新型乳酸发酵饮料。确定了种子的扩培条件,温度与发酵周期的关系:综合研究了接种量、温度、初始pH值等因素,确定了主要工艺参数;给出了工艺流程。通过该工艺生产出的饮料,具有西红柿汁及乳酸发酵具有的独特香气。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采用酸性番茄(ATB)培养基从自然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野生猕猴桃酒中筛选MLF优良乳酸菌,并对其SO2、酒精、pH耐受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初筛得到6株乳酸菌,分别编号为R6、R7、R11、R14、R15、R18。其中,菌株R6、R15可耐受SO2 80 mg/L,菌株R7可耐受SO2 100 mg/L;菌株R6、R7可耐受酒精度14%vol,菌株R15可耐受酒精度12%vol;菌株R6、R7可耐受pH 3.2,菌株R15可耐受pH 3.0。综合分析,菌株R6、R7和R15具有较强的SO2、酒精及pH耐受能力,为MLF优良乳酸菌。  相似文献   

14.
利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混合菌种进行枸杞果汁发酵。该研究对乳酸菌亚致死修复液的组成和修复温度进行优化,分别针对3株乳酸菌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的方法,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枸杞果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结果表明,优化修复液的组成为蛋白胨1 g/L、牛肉浸出粉0.3 g/L、氯化钠0.5 g/L、吐温80 0.10 g/L、丙酮酸钠0.09 g/L、过氧化氢酶0.04 g/L、MgCl2 3 mmol/L、Na2HPO4 1 mmol/L、MnCl2 2 mmol/L和FeCl2 2 mmol/L。在27 ℃条件下培养15 min,乳酸菌亚致死细胞修复率达到97%。利用该方法实现了枸杞果汁发酵过程不同乳酸菌的实时定量检测,为今后枸杞果汁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监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酸发酵番茄汁、胡萝卜汁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乳酸发酵番茄汁及胡萝卜汁的色、香、味进行了分析评定。利用GC-9A气相色谱、HPGC/MS 5988A气-质联机系统对乳酸发酵产品的部分风味物质作了定性定量测定。并比较了发酵汁与未发酵汁以及选用保加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thermophalus)的不同菌株组合发酵后,产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乳酵发酵后增加或新形成了一些物质,它们对构成乳酸发酵产品的独特风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酵母菌乳酸菌共发酵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鲜榨荔枝汁为原料,分别对其进行干酪乳杆菌及三种酵母菌(BO213、D254、EC1118)的复合发酵,探索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pH、可溶性固形物、糖组分、有机酸、DPPH?清除能力以及感官指标等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荔枝汁中的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7 lg (cfu/mL),均具有一定的益生功能。复合发酵不仅能促进干酪乳杆菌的生长,还能降低荔枝汁的糖度,且酒精度低于0.50%,符合无醇饮料的标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糖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发酵24 h后干酪乳杆菌单独发酵组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复合发酵组,从高到低依次为:D254+干酪组(6.62 g/L)>Ec1118+干酪组(6.55 g/L)>BO213+干酪组(2.35 g/L)>干酪组(0.94 g/L)。D254+干酪组、Ec1118+干酪组发酵24 h的荔枝汁体外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能力)相比单独发酵组更具优势。发酵后的荔枝汁香气更佳,且复合发酵优于单独发酵,其中BO213+干酪组的香气最好,Ec1118+干酪组次之。综上,通过Ec1118+干酪乳杆菌可制得一款风味良好、营养丰富的发酵无醇益生荔枝饮料。  相似文献   

17.
黄豪  周义  陈佳慧  雷宏杰 《食品科学》2022,43(10):97-106
选用6 种商品乳酸菌植物乳杆菌9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90,Lp)、干酪乳杆菌37(Lactobacillus casei 37,Lc)、副干酪乳杆菌0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01,Lpc)、嗜酸乳杆菌85(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85,La)、双歧乳杆菌80(Bifidobacterium lactis 80,Bla)、瑞士乳杆菌76(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76,Lh),分别对山楂汁进行发酵,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山楂汁理化性质(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可滴定酸)、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性、色值和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6 种乳酸菌在调酸后的山楂汁中(pH 4.70)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且无显著差异,发酵结束时活菌数高于8.5(lg(CFU/mL)),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发酵性能,乳酸产量超过2.6 mg/mL。Bla和Lh发酵显著提高了总酚含量,但对总黄酮无显著影响,而La、Lc和Lpc发酵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对总酚无显著影响。此外,Lpc、Bla和Lh发酵山楂汁的抗氧化活性有所增强(P<0.05),表现出较强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约49.0%)和Fe3+还原能力(约25.0 mmol/L,以Trolox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与对香豆酸、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呈负相关。乳酸菌发酵使山楂汁挥发性成分种类及总量增加,形成了17 种新的醇和17 种新的酯,并降低了醛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改善了山楂汁的香气和滋味,Bla发酵山楂汁的总体感官品质最好,Lh次之。与其他乳酸菌相比,Bla发酵山楂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丰富的香气物质和良好的感官品质,具有更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试验菌株,采用鲜辣椒汁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以上4种乳酸菌按照1∶1∶1∶1的配比混合后作为试验菌株,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多菌种发酵鲜辣椒汁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的添加量为4%,酵母浸膏的添加量为3%,磷酸氢二钾的添加量为0.2%,优化后培养基中乳酸菌浓度为8.45×109 CFU/mL,增殖效果良好。该研究为剁辣椒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传统发酵浆水中分离筛选产双戊烯乳酸菌株,以期为传统浆水工艺现代化改造过程增香发酵剂的开发提供菌株来源。方法:采用经典的平板分离筛选方法初筛菌株,结合发酵性能测定复筛。结果:从甘肃传统发酵浆水中初筛得到5株产双戊烯乳酸菌,通过测定其发酵产双戊烯性能,从中复筛得到1株产双戊烯乳酸菌菌株R-32,该菌在马铃薯番茄液体培养基中产双戊烯含量可达到0.171 μg/mL;通过观察其形态、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及进行产乳酸的定性试验,鉴定该菌株R-32为肠膜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结论:本实验获得了一株可用于传统浆水发酵的产香乳酸菌株。  相似文献   

20.
以25株本土非酿酒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PD)10培养基及Triple M改良模拟汁初筛,并进行耐受性(乙醇、SO2、糖及pH)测定及葡萄汁发酵,筛选能够有效增加葡萄酒酸度的优良本土非酿酒酵母菌。结果表明,非酿酒酵母菌株LT1及HU4产酸性能较好,具有较好的乙醇、SO2、糖和pH耐受性,其中菌株LT1能耐受乙醇体积分数12%、糖400 g/L及pH 2.75,菌株HU4能耐受乙醇体积分数6%vol、糖250 g/L及pH 2.75。菌株LT1和HU4在葡萄汁中启酵时间较短,发酵旺盛期CO2质量损失速率均>0.8 g/(L·h),乳酸产量分别为0.93 g/L、1.14 g/L,乙酸产量分别为0.38 g/L、0.42 g/L,具备酿造增酸葡萄酒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