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南极磷虾粗油为原料,研究其脱砷方式、脱砷工艺参数及残存砷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最佳活性沸石类型为钠型沸石,脱砷工艺参数为料液质量比(油与沸石) 1∶0.3、脱砷时间4 h、脱砷温度50℃。该条件处理后的南极磷虾油透明度较高,色泽较浅,品质较好;经ICP-MS检测,脱砷后的南极磷虾油中共检出6种砷化合物,其中砷甜菜碱(AsB)的含量最高,有机砷含量占总砷含量的95.69%,南极磷虾油的食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杨旭升 《中国油脂》2020,45(12):44-48
以中国沙棘果、中亚沙棘果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沙棘果油,对沙棘果油的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沙棘果油建立分类模型,并确定其差异组分。结果表明:中亚沙棘果的含油量高于中国沙棘果;中国沙棘果油和中亚沙棘果油中的总酚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酸价和色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沙棘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主,中亚沙棘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沙棘果油中含量最高的植物甾醇是β-谷甾醇。研究表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够直观地区分中国沙棘和中亚沙棘,可为沙棘分类、质量控制和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脱胶是油脂精炼的重要工序之一,该文选择超声辅助酶法对沙棘果油进行脱胶处理。选取磷脂酶A1(phospholipase A1,PLA1),对沙棘果油进行超声辅助酶法脱胶工艺研究。分别研究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pH值、水添加量、超声功率对沙棘果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脱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5%、超声时间39 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180W。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沙棘果油的磷脂含量为0.095 mg/g,实测值为0.097 mg/g,误差率为2.100%,证明模型可靠,可用于沙棘果油脱胶。  相似文献   

4.
以食品级的酪蛋白酸钠作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的方法制备沙棘果油纳米乳液。分析了5种沙棘果油样品的脂肪酸和主要脂质伴随物组成,并对其制得的沙棘果油纳米乳液特性及稳定性、细胞毒性、细胞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脂肪酸包括棕榈油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棕榈油酸含量高达32.23%~35.24%;总生育酚含量为188.28~244.18 mg/kg,植物甾醇含量为6 994.34~11 091.26 mg/kg,β-胡萝卜素含量为183.25~241.25 mg/kg;沙棘果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范围在156.3~173.4 nm,PDI小于0.3,Zeta电位的范围在-50.51~-57.95 mV,Ke小于15%,乳液体系均匀,稳定性良好;在高质量浓度情况下沙棘果油纳米乳液对HepG2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 443μg/mL,并且100μg/mL的5种沙棘果油纳米乳液的CAA值分别为171.88、307.71、238.03、255.24、310.54μmolQE/g,除1号样品外,均优于相同质量浓度的橄榄油纳米乳液(CAA值为222.89μmolQE/g),表现出良好的细胞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8%)、油酸(18.357%)和亚油酸(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501%;沙棘籽油主要含亚油酸(38.958%)、亚麻酸(29.327%)、油酸(20.859%)和棕榈酸(7.6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965%;沙棘果油、沙棘籽油和BHT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25.68、17.29μg/mL和27.61μg/m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29.32、25.48μg/mL和33.60μg/mL;表明沙棘籽油与沙棘果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沙棘果油。  相似文献   

6.
以沙棘果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以棕榈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醇脲比及脲脂比对棕榈油酸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软件优化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的工艺。得到的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最佳工艺参数为:脲脂比2.5∶1,包合温度-4℃,包合时间12 h,醇脲比5∶1。在最佳条件下,可将沙棘果油棕榈油酸含量由30.28%提高到54.80%,棕榈油酸回收率为32.46%。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Assisted Enzymatic, UAE)提取沙棘果油工艺,增加单位原料经济价值,本实验以沙棘果油得油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筛选复合酶制剂的最佳配比,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沙棘果油的UAE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对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沙棘果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比例为果胶酶∶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0.675%∶0.424%∶0.508%(基于沙棘原浆的质量百分比)。最优的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25 W、超声酶解时间3 h、pH 3.5和复合酶总添加量1.2%,超声酶解温度50℃,该条件下沙棘果油得油率为(3.494±0.025)%,提取率为83.9%。运用GC对UAE提取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是3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0.5961%,同时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沙棘果油清除羟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ate) radical,ABTS~+·)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79.33μg/mL、5.54 mg/mL,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UAE提取高品质的沙棘果油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精炼光皮树色拉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皮树色拉油的精炼工艺。通过磷酸-乙醇工艺,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得到:在加磷酸量1.0%,温度为85qC,加热30min,乙醇:毛油=0.8:1(mL/g),萃取2次的情况下,对毛油起到了很好的脱色、脱酸、脱胶的效果,经过进一步精炼,光皮树油的色泽由Y30R8.5降到Y30R2.8,酸值由13.21(KOH)/(mg/g)降到0.15(KOH)/(mg/g),产品质量完全达到色拉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运用尿素包埋-分子蒸馏复合法提取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产物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探索沙棘果油提取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结果表明,尿素包埋和分子蒸馏两步法提取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最佳条件为:尿素包埋法,尿素与底物比1.98∶1(g/g)、溶剂与尿素比4.03∶1(mL/g)、包埋时间12.15 h;分子蒸馏法,进料速率0.84 mL/min、刮膜速率116.02 r/min,蒸馏温度99.75℃。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棕榈油酸含量,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棕榈油酸质量分数显著提高,达到72.19%(模型预测值为68.02%),证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的富集和纯化;体外实验表明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提取物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可以明显改善糖原合成水平,达到200μmol/L时可以显著性缓解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葡萄糖消耗量降低现象,证明沙棘果油棕榈油酸提取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豆天蛾中油脂的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油酯的含量为指标,确定合理的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测定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油脂提取最佳工艺为丙酮与石油醚之比为1:3,提取时间为1h,料液比为1:15,提取2次,脂肪得率为19.468%(g/g),豆天蛾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52.409%(g/g),尤其是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占到29.095%(g/g)和9.109%(g/g),不饱和脂肪酸占38.562%(g/g),其中含十八烯酸35.653%(g/g)。  相似文献   

11.
以沙棘果浆为原料,采用复合酶酶解技术对沙棘果油进行提取,考察提取过程中加酶量、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沙棘果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30 g(以100 g沙棘果浆计)、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1.54∶1、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24 h,在此条件下,沙棘果油得率为5.28%,比优化前提高了19.7%。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猪脾中免疫活性多肽的提取工艺。方法选择适当的酶水解猪脾脏,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建立各因素与提取液中多肽含量的数学模型,最后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初步验证其活性。结果获得了猪脾中免疫活性多肽提取工艺:料液比1:2.6g/mL,温度40℃,pH7.0,胰蛋白酶浓度485U/g,中性蛋白酶浓度1711U/g,每100g含活性多肽2.930g,与理论计算值2.929g基本一致,活性约为对照组的1.5倍。结论确定了猪脾免疫活性多肽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干酵母为菌种,采用摇瓶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发酵培养基各成分对酵母生长和富铬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即酵母浸出粉10g/L、蛋白胨10g/L、蔗糖90g/L、KH2PO4 2.0g/L、MgSO41.5g/L和微量元素1mL/L。在该营养条件下发酵生产富铬酵母,生物量可达10.308g/L,有机铬含量达到5190.68μg/g,有机铬总含量为53504.7μg/L,富铬效果较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 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温度55 ℃、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 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5.
榛子仁乳液分离蛋白酶解提取油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酶解法提取榛子仁油的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提取榛子仁乳液油的最佳工艺为:酶用量1500 IU/g,pH7.0,温度45℃,在离心速率为3000r/min的搅拌下酶解2h,榛子仁油的提取率为89.70%。  相似文献   

16.
以油莎豆饼和高粱为原料,分别采用固态和液态发酵工艺酿造油莎豆白酒,对油莎豆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温度、糖化酶添加量以及活性干酵母添加量对油莎豆白酒发酵及理化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油莎豆白酒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并对油莎豆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发酵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油莎豆白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固态发酵,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3 ℃,糖化酶添加量190 U/g、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5‰。在此优化条件下,油莎豆白酒的酒精度为9.2%vol,总酯含量为2.96 g/L,总酸含量为1.45 g/L,乙酸乙酯含量为2.42 g/L,出酒率达到41%。油莎豆白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逐渐升高,最后趋于平缓,发酵结束后,酒精度达9.2%vol;发酵温度先上升后下降,第6天时酒醅温度达到峰值(27.9 ℃);剩余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发酵结束后,淀粉消耗12.21%。  相似文献   

17.
酶处理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对菜籽油进行脱胶实验,研究该酶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ecitase ultra在菜籽油脱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使菜籽油磷含量显著降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Lecitase ultra应用于菜籽油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pH值4.82、酶解温度37℃、加酶量150LU/kg油,油水混合物总含水量为2.69%,酶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的磷含量为6.97mg/kg。同时,脱胶后菜籽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上升,色泽变浅,棕榈酸、油酸的含量下降,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芥酸的含量有所上升,其它几种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沙棘果油是沙棘果实中最有价值的组分之一,常被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以沙棘原浆为原料,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超声辅助提取沙棘果油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4~3)正交试验优化了沙棘果油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5 min、料液比1∶4、提取次数2次,此时沙棘果油的提取率为1.1%。影响沙棘果油提取率因素的大小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体外抗氧化试验中,沙棘果油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4.47,11.22,19.05 mg/mL,分别是V_C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0.22,0.09,0.53倍。该研究结果将为沙棘果油的提取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自制过滤介质为滤纸、活性炭、活性白土的小型滤芯对从市场收集的废弃炸油进行了过滤处理,检测废弃炸油在处理前后的色泽、透光率、黏度、酸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过氧化值、羰基值,并与对比样的新大豆色拉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滤芯在去除炸油中炭化残渣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废弃炸油的感官指标和卫生指标,其中处理后废弃炸油的酸值由1.08(KOH)/(mg/g)降至0.61(KOH)/(mg/g),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对沙棘果渣多酚进行提取工艺研究,并探究其抗运动疲劳的作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沙棘果渣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氯化胆碱-乳酸摩尔比1∶2、氯化胆碱-乳酸含水量30%、超声提取温度48℃、超声提取时间37 min、料液比1∶30 g/mL,在此条件下沙棘果渣多酚提取量为(73.68±0.13)mg/g。采用小鼠负重游泳模型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BLA、LDH、BUN)及糖原含量(肝糖原、肌糖原)来探究沙棘果渣多酚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沙棘果渣多酚显著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其可以调节疲劳小鼠的BLA、LDH、BUN指标及其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储备来抵御和缓解疲劳。所以,沙棘果渣多酚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缓解运动后疲劳的食品功能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