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富集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方法 在一定量的蜡样芽孢杆菌体系中优化免疫磁珠与抗体用量以及最佳反应时间。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对免疫磁珠分离蜡样芽孢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实验, 并对实际熟制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结果 最终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抗体添加量50 μg/mL、免疫磁珠添加量100 μL, 免疫磁珠与菌液最佳作用时间为15 min, 当菌液稀释度达到10?7, 免疫磁珠法仍然可以检出, 相应的细菌数为4 CFU/mL。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技术灵敏性高, 特异性好, 节省了检测时间和费用, 适用于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吕观  常彦磊  石磊 《肉类研究》2019,33(7):42-48
建立免疫磁珠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检测牛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和生物素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蛋白抗体对链霉亲和素磁珠进行功能化,从牛肉中捕获和分离目标致病菌。结果表明:经优化后,每毫克磁珠与10 μL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偶联,400 μL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磁珠在45 min内对104 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捕获率为52.16%;每毫克磁珠与6 μL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偶联,300 μL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珠在30 min内对104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捕获率为56.80%;建立的IMS-LAMP方法特异性高,对牛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2×103 CFU/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为4.4×104 CFU/mL;富集5 h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限可至1.2 CFU/mL,富集7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限可降至4.4 CFU/mL。建立的IMS-LAMP方法用时短,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以有效检测牛肉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方法:根据公布的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基因的hbl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将FTA滤膜提取DNA与LAMP法相结合,检测蜡样芽孢杆菌和人工污染蜡样芽孢杆菌的消毒乳.结果:LAMP方法检测灵敏度高,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限为4.4 cfu/mL,比PCR检测灵敏度高10倍;人工污染消毒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限为57 cfu/mL.LAMP扩增可在20 min内完成,对消毒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包括DNA提取、LAMP和电泳)可在2 h内完成.结论:初步建立LAMP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耗时短.为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速检测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牛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牛乳中蜡样芽孢杆菌便捷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公布的蜡样芽孢杆菌hbl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Green Ⅰ,利用实时荧光监测仪,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ealAmp)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扩增产物经电泳和酶切鉴定。通过21 株致病菌验证RealAmp特异性,并比较了RealAmp与普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敏感性,对人工污染的检出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21 株致病菌进行特异性实验,4 株蜡样芽胞杆菌呈阳性结果,17 株非蜡样芽胞杆菌均呈阴性结果。RealAmp检测纯菌的灵敏度为8.2 CFU/mL,比普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灵敏度高10 倍,人工污染牛乳RealAmp的检出限为8.2 CFU/mL。并且在20 min左右即可判定结果。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可实时监控检测蜡样芽孢杆菌,有望成为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生牛乳中耐热芽孢杆菌的耐药性并定位耐药基因,本研究对34个生牛乳样品分离的芽孢杆菌抗生素耐药性进行研究。耐药实验结果表明:66株芽孢杆菌在固有抗生素耐药性中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71.21%,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5.75%。在获得性耐药中7株芽孢杆菌具有克林霉素抗性,1株沙福芽孢杆菌具有红霉素抗性,5株蜡样芽孢杆菌具有四环素抗性。获得性耐药的菌株中,四环素抗性的蜡样芽孢杆菌S7和S11携带有质粒。进一步通过芽孢杆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PCR筛查及测序分析,确定S7和S11中四环素抗性基因为tetL。通过反向PCR及DNA测序确定蜡样芽孢杆菌S7的tetL基因位于质粒pBCs7上。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质粒pBCs7能够编码的移动蛋白Mob,而Mob蛋白一般能够介导质粒的接合转移。因此,推测质粒pBCs7可能具有转移性,蜡样芽孢杆菌S7的tetL基因存在水平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基于QPCR的快速方法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首先采用煮沸法提取蜡样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并利用普通PCR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然后通过在米饭样品中添加目标菌,模拟受污染的实际样本,用QPCR技术定量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对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定量。不经过增菌培养,实际样品的检测限为9.8×101CFU/g;经过2 h的增菌培养,检测限能达到100CFU/g;并且米饭中添加其他杂菌后,不影响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建立的QPCR方法适用于米饭等相关淀粉类食品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从而为监测该菌所致食品污染以及早期相关食物中毒提供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编码旋转酶B亚基的gyrB基因为靶基因,利用恒温热隔绝式PCR(Insulatedisothermal PCR,IiPCR),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同时,将建立的方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SYBER Green Ⅰ荧光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检测方法相比较,并应用于不同类型零售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在40 min内迅速判定出结果(+、-、?);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5×102 CFU/mL,优于普通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限相当;对42份零售食品进行检测,共发现45.23%的样本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19/42)。这一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但检测时间至少节省了4 h以上。该研究为蜡样芽孢杆菌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现场实时检测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传统发酵豆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三重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以单增李斯特菌hly A基因、蜡样芽孢杆菌Cereolysin AB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与TaqMan探针,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26株非目标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定量检测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三种细菌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3×103cfu/mL、2×104cfu/mL、2×104cfu/mL。应用该方法可在8h内完成对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9.
杨媛  陈庆森  吴海清 《食品科学》2009,30(22):236-239
研究原料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潜在威胁,对我国10 个省市原料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利用PCR 扩增技术及血平板检测的方法分析乳源性蜡样芽孢杆菌中的毒性分布。结果表明,原料乳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33%,检出水平为1 × 103~1 × 106 CFU/ml,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中25 株(75.8%)能产生溶血素BL,24 株(72.7%)含有bceT 基因,至少产生一种毒素的菌株有31 株占检出菌总数的93.9%。研究结果证实我国原料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严格监控原料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对生产出优质乳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辣木籽提取物对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以抑菌圈为参照,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辣木籽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温度、pH、紫外线照射衡量抑菌稳定性,并探究辣木籽提取物在液态乳贮藏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辣木籽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溶剂,pH3.1,料液比1:70 g/mL,浸提温度50 ℃,浸提时间2.5 h,在此工艺条件下,辣木籽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为(27.23±0.58)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5 mg/mL,不同pH及紫外线照射时间处理对辣木籽提取物抑菌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以100 ℃加热30 min后其抑菌活性仍可保留空白组的50.97%。在经巴氏杀菌的全脂乳和脱脂乳中添加MIC辣木籽提取物对乳风味、色度和黏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4 ℃条件下可有效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相较普通巴氏杀菌乳可将其保质期由7 d至少延长到14 d。因此,辣木籽提取物对乳中蜡样芽孢杆菌有高效、稳定的抑菌效果,具有应用于液态乳贮藏保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抗菌肽cp1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并进一步分析抗菌肽cp1在巴氏杀菌乳中的应用。方法 以蜡样芽胞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DIZ)、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评价抗菌肽cp1对蜡样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通过分析生长曲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膜电位、内容物渗出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来揭示可能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并探究抗菌肽cp1在巴氏杀菌乳贮藏中的应用。结果 当抗菌肽cp1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其对蜡样芽胞杆菌的DIZ为(16.19±1.29) mm;抗菌肽cp1对蜡样芽孢杆菌的MIC、MBC分别为4μg/mL和8μg/mL;当抗菌肽cp1质量浓度为2 MIC时,蜡样芽胞杆菌几乎不生长;抗菌肽cp1导致细胞内ATP含量降低,细胞膜超极化,细胞液(包括核酸和蛋白质)漏出,细胞形态破坏;在巴氏杀...  相似文献   

12.
免疫磁珠捕获PCR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磁珠富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进行快速检测。所制备的免疫磁珠选取在37 ℃条件下均匀振荡1 h为最佳包被条件,1 mg磁珠偶联抗体的最佳量为100 μg/mg,制备的免疫磁珠捕获率为45%。所建立的免疫磁珠捕获-PCR技术在样品细菌浓度达到104 CFU/mL即可被检出,其灵敏度是直接PCR检测限(105 CFU/mL)的10 倍,可为病原菌的富集和快速检测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建立4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检测方法。针对菌株的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选择退火温度相近,扩增条带区间不同的引物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组,并对多重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54℃的退火温度下,4种菌可扩增长度为246、166、65、107 bp的清晰片段,其检测灵敏度为蜡样芽孢杆菌2×101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达1.3×102 CFU/mL,志贺氏菌可达1.3×102 CFU/mL,沙门氏菌可达1.4×102 CFU/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多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选择沙门菌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和蜡样芽孢杆菌16S RNA序列为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建立并优化多重RPA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评价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对人工污染食品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多重RPA反应体系能够在20 min完成三种目标基因的扩增,特异性强;对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灵敏度分别为2.70×105、1.30×105、1.44×104 CFU/mL;能够用于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检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PA等温扩增方法特异性强,操作快速、简单,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辅食中细菌总数及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平板菌落计算法和最大近似值(MPN)法检测市售婴儿辅食中细菌总数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并对MPN法得到的疑似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基因间隔序列(ITS)插入性序列分析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01份样品中只有30份样品菌落总数达标,合格率仅为29.7%,部分超标产品的细菌总数达105CFU/g~106CFU/g。市售3种婴幼儿辅食-米粉、奶伴侣和面条中细菌总数及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以耐乙酸乳杆菌的3个特异性基因为靶标,设计并优化了3对耐乙酸乳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耐乙酸乳杆菌定性定量检测的标准检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方法。利用耐乙酸乳杆菌CN247的基因组DNA作为标准品绘制了标准曲线,实现了对耐乙酸乳杆菌的定量检测,耐乙酸乳杆菌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0 CFU/m L,精度可达10 CFU/m L。大生产样品在培养基中富集培养48 h后即可满足检测的要求,检出率为100%,整个检测时间控制在3 d以内,满足了啤酒企业对出厂产品快速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分离鉴定法对细菌型豆豉不同发酵时期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到2.3×104 CFU/g;纯种强化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1.1×103 CFU/g,自然发酵豆豉的蜡样芽孢杆菌含量高于纯种强化发酵。豆豉成品中总蜡样芽孢杆菌数量均<105 CFU/g,短期内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经分析,豆豉成品中蜡样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前发酵豆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在18 h内完成餐饮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胰酪胨大豆多黏菌素肉汤培养基培养蜡样芽孢杆菌,通过热裂解法提取菌液DNA,运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样液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基因成分,建立了完整系统的餐饮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的检出限达0.01 ng/μL的蜡样芽孢杆菌DNA,整个检测过程在18 h内完成。文章将方法应用于市场售卖餐饮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筛查检测,结果表明,在抽样检验的315份餐饮食品中有25份样品(25/315,检出率为7.93%)中检测出蜡样芽孢杆菌特异性基因成分。该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效率高,一次PCR反应可同时检测90份样本,方法适合于餐饮食品等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高通量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市售腐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以及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量的规律,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14《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MYP)结合生化鉴定的方法,对贵州市售的50个腐乳进行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贵州市售腐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74%,其中超过风险值的有3份,分别为1.9×105 CFU/g 、2.1×106 CFU/g、8.4×105 CFU/g;检出量超103有23份。对50个样品分类分析发现,腐乳的不同产地、不同货架期及不同腐乳种类的蜡样芽胞杆菌检测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产季节的蜡样芽胞杆菌检测量没有差异(P>0.5);即抽检的50个样品,其产地、品种、货架期会影响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量。对贵州市售腐乳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得出结论:贵州市售腐乳存在一定的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烧鸡中产芽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耐受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烧鸡中筛选出产芽孢菌,探究高温巴氏杀菌后烧鸡腐败的主要原因。利用划线纯化法、革兰氏染色法结合芽孢染色法从烧鸡及其卤汤中筛选出产芽孢菌,然后对菌株进行16S rRNA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的种属,并对菌株的生长曲线及耐盐、耐酸和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烧鸡及其卤汤中共筛选分离出4 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分别为海水芽孢杆菌(Bacillus aquimaris)、黄海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sflavi)、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中,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至6 h就基本进入生长稳定期;海水芽孢杆菌和黄海芽孢杆菌的耐盐性最强,在NaCl质量浓度达到12 g/100 mL时仍然有部分存活;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耐酸性最强,在pH值4.5条件下培养6 h后菌落数能够达到约8(lg(CFU/mL));在4 株产芽孢菌中,地衣芽孢杆菌的耐热性最强,且不受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