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由兽药残留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对兽药残留的监控更加严格,兽药残留检测分析也尤为重要。由于基质效应的干扰,因此在检测分析中需要结合基体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及质量控制以满足要求。基体标准物质是由目标基体与目标化合物相结合,并且与待测样品一致具有相同的特性,是分析技术重要技术物质保障,在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溯源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基体标准物质的特点及制备工艺的方式,重点综述了基体标准物质在兽药残留分析中不同兽药种类的研制现状,提出了目前基体标准物质在兽药残留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兽药残留分析质量控制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基体标准物质是目标分析物和食品基体的结合,与真实检测样本的成分具有一致性,可以更好地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作者从食品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分类、国内外食品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兽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基体涉及各种动物组织以及动物性加工食品,由于样品基体本身所存在的差异性使得在分析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使用纯度标准物质去作对照,而需要使用更加接近实际样品的基体标准物质来满足检测需要。近些年,国内标准物质研发速度较快,数量也在稳步增长,但是动物源性食品相关的兽药基体标准物质数量却很少,远不能满足检测需求,被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收录的仅40多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动物源性食品相关兽药基体标准物质的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分析了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短板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期后续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食品检测的质量控制及其必要性,通过对食品检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样品采集与处理规范性、标准操作程序缺失或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的策略,可有效提升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法规标准,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分类与检定校准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食品检测实验室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归纳分类, 结合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食品检测仪器的要求以及实验室认可对仪器设备的控制要求, 提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计量和校准的需求分析, 保障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也对当前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所面对的食品种类繁多复杂,检验工作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国家制定的检测标准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的实际检测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提高检测技术的创新突破,完善检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为人民的食品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监管认证条例对从事食品检测的实验室在考核评审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加上食品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检测项目数量和难度逐年增加, 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实验室管理水平也需不断提升。本文根据工作实际, 从标准物质监控, 实验室内部比对, 加标回收3个方面进行阐述, 分析了实验室人员对检测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从而确保对检测数据结果的有效控制。保证分析测试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能达到要求的质量, 并对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国家与人民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平,对于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细节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食品检查检验的方法,然后分析了食品检查检测实施的策略,其次介绍了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于优化食品检验检测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9.
标准物质被广泛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试方法或赋值,其正确使用和规范管理对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溯源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食品和检验中,标准物质的选择及使用仍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食品和质量检验的顺利开展。本文旨在分析食品检验机构标准物质管理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检验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方向。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食品检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新要求。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由于标准滞后、效率过低以及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而受到消费者质疑。基于此,本文首先从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现阶段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重点探索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希望为食品市场的安全运转和食品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食品和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食品和药品生产中, 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药物安全问题频出。在质量安全要求方面, 对微生物污染的防控越来越严格, 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菌株是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并具有溯源性的, 在微生物检验中可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综述了标准菌株在检验方法的确认、作为实验对照、培养基和试剂性能验证、仪器设备验证、能力验证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了商业派生菌株作为标准菌株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发展应用, 为提高微生物检测技术,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罐头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安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罐头行业的发展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和美国四个国家和组织制定的有关罐头食品安全指标的相关标准及法规,从组胺、污染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以及其他指标分别进行综述与对比分析。结果 在组胺的安全限量要求方面,美国相关的法规中并未规定,而中国和CAC在鱼类罐头相关标准中规定了其限量;在污染物安全限量要求方面,中国的规定较为完善,对各类罐头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中污染物限量规定比其他国家或组织更为全面;在生物毒素安全限量要求方面,仅中国、美国有明确要求;在罐头食品种类、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功能和使用要求方面,中国、CAC、欧盟类似,美国的规定完全不同。结论 过程控制是罐头食品安全控制的本质,为今后我国食品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思考,值得我国罐头食品生产行业学习和借鉴。我国应从原辅料、生产加工设备及食品接触材料等方面加强罐头食品中污染物的防控,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及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3.
食品真伪鉴别和溯源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是对食品的真伪、产地和来源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追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中占据强有力的地位.随着食品掺假频发、掺假手段多样,传统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因此亟须发展新型快速准确的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食品组学是近年新兴的采用基因组学、转...  相似文献   

14.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除了蛋白质、脂类、糖类等能量物质外,维生素也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是评价其营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是有效保证其质量与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对现有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总结各方法的前处理及检出限等,为增强检测工作效率,以及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体健康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有机化合物,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机体代谢调节,缺乏或过量均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准确测定维生素含量对监控营养食品质量、维护大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标准物质是保证维生素定量检测结果准确、可比和可溯源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维生素标准物质的种类及技术水平现状,我国在维生素纯度标准物质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复杂基体方面的研究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些差距,另外本文对维生素标准物质定值技术发展和需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Reliabl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llergens are essential in order to protect allergic consumers and to comply with labeling regulations.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allergen-detection methods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test kits have becom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analytes (usually allergenic proteins, specific marker proteins, or specific DNA markers) and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various processing effects, reliability and comparability of results have posed a great challenge. Often processing and matrix effects hamper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llergens or markers in food products. Both reference method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urgently needed in the field of allergen testing. The EU-funded Network of Excellence, MoniQA—Monitor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Total food Supply Chain ()—is working toward the harmonization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ssessment and thus focuses on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ethods used to analyze foods and food products for safety and quality. MoniQA established various analyte-specific working groups: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nts, Mycotoxins and Phycotoxins, Chemical Contaminants, Food Allergens, Food Additives and Processing Toxicants, Food Authenticity, and Emerging Issues. MoniQA’s Food Allergen Working Group (WG) is compil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allergens, identifying gaps, prioritizing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ing harmonization guidelin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all stakeholder groups, which include industry, food authorities, consumers, and laboratories. The WG works on (1) harmonized validation protocols and certification criteria for allergen testing, (2) status recognition of allergen methods which underwent a validation trial, (3) reference/testing materials, (4) international ring trials for full validation of new reference/testing material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and (5) the development of a reference method by supporting research toward the improved use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food allergen testing. Additionally training for research and industry in the areas of analytical method development, method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allergen manage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 and a database on available analytical methods, validation level, and legislation linked with the RASFF—EU’s 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了一种以黄瓜为基质的毒死蜱标准物质的制作方法。方法黄瓜样品经研磨、加标、冷冻干燥、磨粉、混匀、真空包装后,用GB 23200.113-2018检验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并联合多家实验室对黄瓜冻干粉中毒死蜱基质样品定值,同时分析样品的不确定度。结果F-检验法和t-检验法表明在95%置信区间内,样品均匀性、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均达到标准物质要求。采用格拉布斯和柯克伦检验对定值结果进行异常值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样品定值为1.78 mg/kg,不确定度为0.12 mg/kg。结论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可作为蔬菜中毒死蜱含量检测使用的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规范检测方法和统一食品相关参数量值,需要使用到标准样品。标准样品可以作为校准标准,评价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合作,产品种类会不断增加,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将更加严格,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本文综述了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最新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标准样品数据库中食品安全检测有证标准样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外标准样品研制机构在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研制数量、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差距,对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的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的研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发展,形形色色的转基因食品应运而生。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都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制度。科学有效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是实现我国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的前提。我国食品成分多样且基质复杂,针对初级农产品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工业加工食品尤其是深加工食品。这对食品监管及技术检测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技术原理的不同分类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除介绍现在已经成熟应用的技术方法外,本文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学者新近研发出的几种新技术,为研究人员进一步研发新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