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乳铁蛋白(Lactoferri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多糖蛋白,由转铁蛋白转变而来,属于转铁蛋白家族,又称为乳转铁蛋白(Lactotransferrin)。1939年首次从牛乳中被分离发现,1960年首次从母乳中分离得到乳铁蛋白,随后科学家们在其它外分泌液中发现乳铁蛋白为主要的一种铁绑定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乳铁蛋白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的近期研究热点:活性乳铁蛋白的开发应用,高效表达人乳铁蛋白的转基因技术进展,工业化生产途径的最新研究以及乳铁蛋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乳铁蛋白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铁蛋白是一种天然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外分泌物中。因乳铁蛋白在抑菌、抗病毒、免疫调节、促进铁吸收等方面具有独特生理功能,从而对乳铁蛋白开发和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几种免疫活性蛋白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乳铁蛋白、蛋黄免疫球蛋白、卵转铁蛋白与市售初乳粉进行抑菌实验,并比较其抑菌活性,从而筛选作为婴儿食品的免疫功能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蛋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卵转铁蛋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率都非常明显;而市售初乳粉的抑菌作用明显低于前三者。四种样品对蜡状芽胞杆菌都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乳蛋白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其中乳铁蛋白是乳清蛋白中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工业等领域。在牛乳中,乳铁蛋白带正电荷,会与一些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如酪蛋白、骨桥蛋白、β-乳球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影响着这些蛋白的生物化学功能或者分离制备特性,尤其是后者更是工业化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乳铁蛋白与牛乳中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现状,对于开发乳铁蛋白的工业化制备方法、以及系统理解牛乳中各种活性蛋白间的协同生物作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乳铁蛋白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多糖蛋白,抗菌活性是其重要的作用之一。面对全球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乳铁蛋白因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乳铁蛋白对临床上一些耐药菌株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与抗生素联用时有协同增效作用,可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改善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其抗菌机制多样,包括铁剥夺、膜渗透、酶抑制、增强溶菌酶活性等,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乳铁蛋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乳铁蛋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铁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蛋白质,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本文对乳铁蛋白的结构、基本性质、功能和生产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姜铁民  陈历俊 《中外食品工业》2006,(11):14-14,16,18,20
乳铁蛋白作为一种活性蛋白,在功能营养食品及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很久以来,如何获得廉价的人乳铁蛋白一直是开发乳铁蛋白遇到的最大难题,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给乳铁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途径,这也是乳铁蛋白研究的发展趋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乳铁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深人了解,重组生产将成为的人乳铁蛋白来源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乳铁蛋白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乳铁蛋白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制作标准曲线,选取乳铁蛋白阴性样品进行添加回收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选取一个乳铁蛋白阳性样品,重复检测6次,计算结果偏差,验证方法的稳定性;选取12个乳铁蛋白阳性样品,分别采用试剂盒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试剂盒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试剂盒检出限为2 mg/100 g;试剂盒检测方法回收率在101.6%~109%;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5.34%;试剂盒方法检测结果与标签值的偏差为-6.90%~6.45%,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偏差为-6.45%~6.9%,说明试剂盒方法具有很好的可靠性。结论乳铁蛋白试剂盒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乳铁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0.
乳铁蛋白及其多肽对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铁蛋白及其多肽具有很多生物活性,但不同来源的乳铁蛋白及其多肽在很多活性方面表现很大的差异。实验比较研究了4种乳铁蛋白及其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乳铁蛋白及其多肽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4种乳铁蛋白对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驼乳铁蛋白抑制作用最强;而4种乳铁蛋白多肽对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促进作用,而超出这个浓度范围,就起到抑制作用,但4种乳铁蛋白多肽对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经由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其中乳酸菌Ⅱ类细菌素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和抑菌活性,但是产量较低尚不能实现商业化生产。因此,了解和掌握乳酸菌Ⅱ类细菌素合成及其代谢调控机制,对解决商业化生产过程的技术瓶颈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目前Ⅱ类细菌素生物合成和降解途径,并从代谢调控角度提出提高Ⅱ类细菌素产量的可行性策略,为提高Ⅱ类细菌素产量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也为Ⅱ类细菌素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探究部分牛乳替代羊乳时Halloumi干酪的产率和品质。结果表明:提高原料乳中羊乳的体积比时,Halloumi干酪的产率、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当牛羊乳的体积比为0∶1和1∶1时,产率分别高达12.03%和11.99%,两者差异性不显著(P>0.05);且羊乳的比率越高,Halloumi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越强(P<0.05),但弹性和凝聚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牛羊乳体积比1∶1的Halloumi干酪在气味和质地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牛羊乳的体积比为0∶1综合各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牛羊比最佳配体积比为1∶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鸡汤乳化液中多肽序列组成与乳化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炖煮鸡骨架3h获得鸡白汤,离心得到稳定的乳化液层,经过除脂、微滤处理,得到乳化多肽溶液。分析发现多肽的平均长度为13个氨基酸残基,临界胶束浓度值为4 mg/mL。乳化多肽溶液经3kDa超滤离心管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序列分析,获得1 646条多肽序列。统计发现乳化多肽平均疏水度为4 791. 70 kJ/mol,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组成比例接近,疏水性氨基酸或亲水性氨基酸占比很高的多肽数量较少,强亲水性氨基酸和强疏水性氨基酸在多肽序列中的占比不高,多肽两端亲水性氨基酸较多。该研究旨在为新型多功能多肽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物理方式(紫外线、He-Ne激光和微波)对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进行诱变,结合致死率、正突变率、乙醇产量等试验,分析不同诱变因子对该菌株发酵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物理诱变对菌株诱变能力有差别,具有代表性的紫外线突变株(ZW-6)、He-Ne激光突变株(HN-3)及微波突变株(WB-3)的乙醇产量分别为17.44 g/L、18.49 g/L和18.11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13.91%、20.77%和18.29%;乙醇得率分别为0.35 g/g、0.38 g/g和0.37 g/g,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13.80%、23.17%和19.50%。与紫外线及微波各诱变菌株相比,He-Ne激光诱变菌株的正突变率高,激光照射10 min时,正突变率高达48.62%;He-Ne激光诱变菌株的木糖利用率、乙醇产量、乙醇得率均提高最多,提高的范围最大,分别较原始菌株提高1.69%~44.77%、13.12%~40.59%、29.73%~47.75%。因此,确定He-Ne激光为最佳物理诱变因子。  相似文献   

15.
王筠钠  李妍  李扬  尹未华  张列兵 《食品科学》2019,40(12):196-202
在10~40 ℃范围内,通过逐级升温方式,将无水乳脂肪干法分提成低熔点L20、中熔点L30和L40、高熔点S40四组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组分中脂肪酸(fatty acid,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分提温度升高,L20~S40,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呈递增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SFA)呈递减趋势,S40富含长链SFA,短链SFA及USFA较少,而L20与之正好相反,L30和L40 FA组成则介于L20~S40之间;热图分析显示:高熔点TAG较多存在于S40中,低熔点TAG主要存在于L20中,L30和L40则富含中熔点TAG;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发现乳脂肪及各分提组分结晶-熔化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晶温度和熔化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S40>L40>L30>L20(P<0.05),结晶/熔化温度高,液态油与固态脂发生相转变时所需要的相变潜热就大,这为搅打稀奶油原料选择,搅打温度、时间和贮存温度等工艺配方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在长间距衍射中,高熔点组分S40、L40显示结晶状态均为以β’晶型为主的α、β’、β多晶型混晶,而L20和L30中无晶型衍射峰,说明低熔点组分为无定型状态的油脂;在短间距衍射中显示乳脂肪、S40、L40晶体以二倍链长(2L)(40.76、13.49 ?)和三倍链长(3L)(29.44 ?)方式堆积,而L20和L30仅以2L方式堆积。综上所述,脂肪饱和程度高则晶体稳定性强,结晶-熔化所产生的热焓大,适合制备硬脂产品,反之,则适合制备软脂或对硬度要求不高的产品。通过对不同熔点乳脂肪理化性质的系统研究,为实际生产中乳脂肪类型的不同需求选择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制得了新型无机一有机配合物絮凝剂,并运用其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优化皮革综合废水出水水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絮凝剂进行结构表征,再对其进行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分析,并分别探讨了不同絮凝剂加入量、pH、絮凝时间、温度对染色加脂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新合成的絮凝剂在絮疑剂加入2.20g/L、pH=4.0、絮凝时间2.0h、温度25~35℃条件下对COD、悬浮物、色度、总固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87.07%、96.56%、99.30%、98.06%,此絮凝剂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高产槐糖脂假丝酵母菌(Candida bombicola)SF260为生产菌,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槐糖脂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进一步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槐糖脂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60 g/L,转基因大豆油80 g/L,酵母粉3 g/L,Na2HPO4·12H2O 3 g/L,KH2PO4 1 g/L,槐糖脂产量达88.79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7.22%。菌株SF260在5 L发酵罐内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在发酵液中葡萄糖、转基因大豆油质量浓度分别降至10 g/L后,采用连续流加补料的方式控制葡萄糖、转基因大豆油质量浓度为10~15 g/L,如果pH降至3.5以下,控制pH为3.5,转速400 r/min,发酵时间204 h。在此优化条件下,槐糖脂产量可达331.26 g/L,发酵强度达1.62 g/(L·h)。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剂量的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进行灌胃,研究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四项指标及血清和肝组织中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灌胃芡实超微粉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肝脏指数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灌胃芡实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肝酯酶(hepatic lipase,HL)活力均高于高脂模型组,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要低于高脂模型组。由此可知,芡实超微粉可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水平,改善其因摄入过多脂质而导致的肝脏脂肪堆积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对高血脂症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酯果胶-钙交联机理,采用流延法,在设定凝胶性参数条件下制备果胶膜;在果胶膜制备基础上,添加对人体有益的药食同源材料,制备出姜黄素含量(24.35±5.08)mg/g果胶载药膜。结果表明:膜性能主要受果胶浓度影响,果胶浓度为0.6%~1.0%、Ca2+浓度0.36%、温度50℃~60℃、交联时间2h^4h时,所制备的果胶膜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果胶浓度较低时,膜薄软、完整性差,力学性能较低,体外降解时间短;随果胶浓度增加,膜厚度增加,力学性能提升,体外降解时间延长,透光性下降。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凝胶膜形貌结构进行表征,显示凝胶条件下所制备的果胶膜表面光滑、平整、致密,具有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形成的果胶-钙交联网络结构,能够有效保护药物晶型不受损,主要以针形和棒形均匀分散于结构更为致密的果胶膜中。体外释药结果表明,果胶基药膜在不同的释药介质中均具有缓、迟释效果;在人工胃液中基本不释药。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聚左旋乳酸(PLLA)的阻燃性及其可纺性,设计了环保[(6-氧-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酮)-甲基]-丁二酸(DDP)阻燃PLLA体系,通过双螺杆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PLLA/DDP阻燃复合物,借助锥形量热仪、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对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阻燃剂质量分数对PLLA阻燃性能的影响及其阻燃机制,并对阻燃剂最优添加量时的纺丝工艺及纤维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DDP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物的阻燃性能显著提高,其极限氧指数达到29%,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级;复合物在800 ℃时的残炭量由10.7%增加到13.5%,且在该添加比例下具有优良的可纺性;将初生纤维3倍牵伸热定型后,其断裂强度为1.77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