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豆乳去腥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豆乳是高营养的大豆制品,在其加工过程中,大豆中的脂类物质被脂肪氧化酶催化氧化成特殊豆腥味物质,降低了豆乳的食用品质.实验采用NaHCO3、半胱氨酸(Cys)与柠檬酸溶液浸泡大豆制备豆乳,运用感官分析方法评价去腥效果,通过测定脂肪氧化酶酶活力,考察脂肪氧化酶被抑制或钝化情况,通过GC-MS分析探讨了挥发性醛类化舍物组成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25%NaHCO3溶液浸泡大豆制得的豆乳具有可接受的食用口感,并且豆腥味明显降低,脂肪氧化酶相对酶活性下降52%,总醛和正己醛相对含量均下降了72%,因此选用0.25%NaHCO3溶液进行大豆的浸泡处理是一种有效去除豆乳豆腥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豆豆腥味严重影响大豆制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选育无豆腥味大豆是克服大豆豆腥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豆腥味产生的原因及无腥味大豆的 营养优势 大豆蛋白制品产生豆腥味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促氧化反应的结果,其中的关键酶是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简称Lox),脂肪氧合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顺式1,4- 戊二烯结构,通过加氧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进而分解形成小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并且脂肪氧合酶产生的脂肪酸氢过氧化物能直接与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结合,降低食品食用性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无腥味豆乳加工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经不同条件热烫、打浆及添加还原剂所得豆浆的风味物质,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了风味物质的组成成分,并以苯甲醇为内标,用峰面积归一化定量检测了几种对豆腥味有重大贡献化合物(正己醛、正己醇、2 己烯醛、2 戊基呋喃等)的相对质量浓度.结合感官评定,确定大豆最佳处理条件为:浸泡大豆在90℃热烫5min,并用90℃热水磨浆,可使所得豆粉基本无豆腥味,主要豆腥味成分正己醛仅为对照样品质量分数的5%.  相似文献   

4.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最后生成醛、酮等具有异味的物质。大豆籽粒蛋白中约含1%~2%的脂肪氧化酶。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豆腥味,不但增加成本,常引起大豆蛋白溶解度下降,降低了大豆蛋白营养质量,从而提出遗传上开展脂肪氧化酶缺失材料选育的必要性。从80年代开始,美、日学者先后培育出大豆脂肪氧化酶等位基因系及缺失体,90年代日本学者获得豆腥味很低的品种,制成的冰激淋口感良好,与牛奶制品无差异。巴西等国也在选育低豆腥味及低苦涩味大豆品种。90年代开始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资料报道,脂肪氧化酶是造成豆腥味的主要原因,因而种种防止豆腥味的方法是钝化脂肪氧化酶。下面介绍十四种除去豆腥味的方法:1.把去皮大豆浸泡在pH 7.5-9.5的水中,再换以pH7.5-9.5的水加热,滤水后接种纳豆菌入室繁殖,加pH7.5-9.5的水磨碎、过滤、杀菌得豆浆。2.将大豆在90-120℃的温度下加热5分钟,浸泡后在pH9以上的碱性条件下磨碎而成原浆,从中分离出豆浆。  相似文献   

6.
豆浆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预防心脏病、癌症、骨质疏松症等良好保健功能的植物蛋白饮料。然而其所含有的豆腥味严重影响了整体风味,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其喜爱程度并限制了相关产品推广。该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醛、醇、呋喃、酮等与豆浆豆腥味相关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形成的酶促和非酶促反应途径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影响豆浆豆腥味形成的因素包括大豆品种、生长环境、制浆工艺和储藏条件。同时对目前已有的一系列有助于消除豆腥味的方法如开发无脂肪氧合酶系大豆、增加大豆预处理工序、改进制浆工艺等进行了总结;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归纳与展望,为开发适合消费者偏好、无豆腥味豆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用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因脂肪氧化酶作用产生的豆腥味使产品风味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有效的脱腥方法除去大豆食用纤维的豆腥味是生产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试验采用湿热脱腥法,研究温度和时间对脂肪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大豆食用纤维中脂肪氧化酶L-1的活力是L-2的2.84倍,L-3的1.18倍;酶的活力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越高,酶活力越低;加热时间越长,脂肪氧化酶的活力越低,但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并确定85℃湿热处理10min可有效降低大豆食用纤维的脂肪氧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8.
豆制品的豆腥味与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有关,为了降低豆腥味,培育出了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分析了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大豆(北农103)和普通大豆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质亚基组成、Ca、Mg和植酸磷的含量等理化性质,并以这两种大豆为原料分别用卤水、石膏和内酯为凝固剂加工豆腐,对其豆腐产品进行了感官和质构评价.感官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北农103)豆腐的豆腥味明显弱于普通大豆豆腐,由北农103大豆品种加工成的内酯和卤水豆腐的质构特性好于普通品种大豆,而石膏豆腐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大豆生物酶法脱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豆腥味是大豆蛋白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利用水稻芽中的酶对大豆乳进行脱腥处理,经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处理温度45℃,时间2h,水稻芽干粉添加量为大豆质量的2%与常规热处理脱腥法相比,该法蛋白质得率高,无豆腥味,豆乳香甜可口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和B族维生素,经常食用可以增进和保护人体健康。但是大豆中天然存在的豆腥味降低了消费者的接受度,同时也限制了豆制品进一步的开发。该研究结合国内外豆制品的最新研究现状,对醛类、醇类、酮类、酮类等豆腥味相关物质及豆腥味化合物在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等形成途径和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随后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四个方面对已有的大豆去腥工艺进行概括,并比较分析去腥工艺的优缺点,为开发无豆腥味豆制品,推动大豆类产品消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大豆豆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实验以乙醇作为溶剂,以豆渣为原料,在不同提取条件和不同的豆渣预处理时,对豆渣中异黄酮的提取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豆渣经90℃干燥后粉碎成60目左右的颗料,在80~100%的乙醇溶液中,当温度为60—70℃温度时,回流6h,提取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大豆低聚糖提取中超滤膜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大豆低聚糖提取过程中大豆乳清的超滤情况,结果表明:大豆乳清在不同的超滤膜、不同的截留分子量、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超滤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同;在超滤组允许的范围内,较高的操作压力和温度对大豆乳清的超滤有利;在最优的工艺条件下XHP03是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用膜。  相似文献   

13.
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乙醇回流浸提和HCl水解两步法,从大豆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以染料木素为标准物,在紫外区对异黄酮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本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5.7%。  相似文献   

14.
将大豆浸提物添加入发酵的麦汁中,通过实验表明:具有麦汁酿造及酒花啤酒的正常状态,被誉为啤酒家族的新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豆豆粕中提取异黄酮的影响因素。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溶剂原料比四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h,溶剂原料比3∶1,干膏得率为32.73%,异黄酮含量22.24%。研究了干膏中酸解异黄酮的影响因素。考察了盐酸浓度、酸解时间、酸解温度和盐酸体积原料比四因素对酸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0.1mol/L盐酸.酸解3h,温度40℃,盐酸体积原料比5∶1,金雀异黄素含量5.95%,分解率为5.25%。  相似文献   

16.
异黄酮在人体内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被证明在抗氧化及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因而逐渐受到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青睐。萌发是改善植物中营养价值的常见手段,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胁迫环境下的萌发能进一步的提升大豆中异黄酮含量、改善其异黄酮组成。因此多种胁迫萌发的条件被用于评估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本文阐述了萌发以及萌发的环境因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以及萌发过程中豆芽不同部位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差异,并重点介绍了多种提升豆芽异黄酮含量的胁迫策略。以期能够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帮助,并更加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自主创新专利技术生产的"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等新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防治"现代生活方式病"的作用,由于其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缓解我国大豆产业危机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超声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研究超声提取法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中的作用,以大豆豆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法,运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豆渣中异黄酮的最佳条件:提取剂为70%乙醇,物料比为1∶20,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大豆异黄酮的最高得率为0.944 mg/g。  相似文献   

19.
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硼砂(硼酸)本底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硼砂(硼酸)本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硼砂,不同地区产大豆及不同种类豆制品硼砂本底存在一定差异。大豆、酱干、豆泡、豆皮、豆腐、豆浆衣、腐竹中硼砂本底范围分别为135mg/kg~406mg/kg、3.0mg/kg~16.4mg/kg、3.7mg/kg~28.1mg/kg、2.7mg/kg~34.3mg/kg、81.1mg/kg~171mg/kg、20.1mg/kg~119mg/kg。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非共沸烃/醇型混合溶剂[己烷:91.1%乙醇=6:4(重量比)]用于大豆的浸出,其湿粕含溶(32%左右)、油相的混合油浓度(25%左右)等工艺参数均与我国目前油脂行业现行的工艺要求基本吻合,能够为工业企业所接受。采用混合溶剂浸出技术得到的豆油达到国家二级豆油的标准,大豆蛋白具有良好的感观品质、较高的蛋白含量(58.42%)和优良的功能特性,有些指标达到大豆浓缩蛋白的水平,有可能作为大豆浓缩蛋白的替代产品直接用于火腿肠、冰淇淋等食品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