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不同产地‘凤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我国不同产地牡丹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筛选油用牡丹最佳种植地和研究其道地性具有重要意义。对7 个产地的牡丹品种‘凤丹’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产地‘凤丹’籽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主要脂肪酸总含量为77.33~97.38 g/100 g粗提油,彬县‘凤丹’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的‘凤丹’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彬县和凤县‘凤丹’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8.25 g/100 g和37.50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铜陵等地区;而旬阳‘凤丹’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30.62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主要脂肪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油酸含量与其他脂肪酸含量呈负相关,亚麻酸、油酸含量与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今后牡丹籽油的生产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油品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甘肃永靖产紫斑牡丹籽和凤丹牡丹籽中油脂进行提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与凤丹牡丹籽得油率分别为(27.08±3.09)%和(28.69±2.69)%,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酸值(KOH)、碘值(I)、皂化值(KOH)、过氧化值分别为(2.13±0.08)、(2.05±0.11)mg/g;(178.13±3.18)、(172.56±3.58)g/100 g;(188.23±3.49)、(183.56±3.29)mg/g和(1.47±0.06)、(1.55±0.04)mmol/kg,符合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牡丹籽油》。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以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接近90%,其中ω-3系列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分别达到44.90%和47.48%,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8.00%的保健型营养油脂标准。综合分析,永靖紫斑牡丹籽油和凤丹牡丹籽油是优质的ω-3脂肪酸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3.
9种野生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开展我国不同牡丹资源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进一步筛选与培育优良油用牡丹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对9种野生牡丹和1个牡丹栽培品种‘凤丹’(对照)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牡丹种籽的出油率存在差异,杨山牡丹(Paeonia.ostii)的出油率最高,达到22.31%;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牡丹种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狭叶牡丹(P.potaninii)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90.29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对照栽培品种‘凤丹’(P.ostii‘Feng Dan’)籽油中的含量(71.62 g/100 g粗提油);不同牡丹种的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狭叶牡丹(P.potaninii)籽油中亚麻酸的含量(39.45 g/100 g粗提油)是最低含量四川牡丹(P.decomposita)中的3倍,亚油酸的含量(25.06 g/100 g粗提油)也显著高于最低含量卵叶牡丹(P.qiui)(9.03 g/100 g粗提油)。因此,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评价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种和生态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紫斑牡丹籽为原料,运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实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对紫斑牡丹籽油的化学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油的最佳提取时间为5.2 h、料液比1∶6.2 g/m L、温度(52±1)℃,在此条件下紫斑牡丹籽出油率可达31.36%。最佳工艺所得紫斑牡丹籽油经GC-MS分析显示共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含有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其中亚麻酸占其总脂肪酸含量的65.23%。紫斑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其脂肪酸总量的96.62%,饱和脂肪酸占其脂肪酸总量的3.38%。紫斑牡丹籽仁出油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符合我国健康食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滇牡丹籽为原料,以萃取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讨论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CO2流量对滇牡丹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GC-MS技术对滇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栽培品种凤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滇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45 MPa、CO2流量20 kg/h,在此条件下滇牡丹籽油萃取率为27.34%。滇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9.34%,其中亚麻酸72.26%,亚油酸14.25%。滇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凤丹牡丹籽油的很接近,然而其亚麻酸、油酸的含量高于凤丹牡丹籽油的。  相似文献   

6.
对西藏不同居群的野生牡丹主要油脂成分进行相关分析,旨在筛选出最适宜西藏地区的油用牡丹栽培区域和栽培条件。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对拉萨、林芝和山南地区等地10个居群牡丹的混合种子进行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西藏不同居群牡丹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以及α–亚麻酸等组成;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见食用植物油的含量;其中居群1、居群2、居群3、居群4和居群5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2%,小于92%)均低于居群6的含量(93%),而居群6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居群7、居群8、居群9以及居群10的含量(96%),即随着海拔的的升高各居群牡丹籽油的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所以山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相比较林芝和拉萨更适合西藏油用牡丹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凤丹’和‘紫斑’牡丹籽中差异代谢物进行研究,并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2种牡丹籽油性质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2种牡丹籽共有282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黄酮以及黄酮醇等化合物。差异代谢物相关的途径主要为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及2-氧代羧酸代谢等。2种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差别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牡丹籽油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对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籽含油量差异较大,样品间脂肪酸组分相同,但相同组分间其含量有一定差异;6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油含量范围为15.25~23.45g/100g;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组分,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同产地的花椒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差异较大,可将红花椒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作为鉴别其产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10.
凤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与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进行了比较,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确定了凤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8 h、提取温度65℃,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30.67%,提取率达93.5%;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在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6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30.63%,提取率达93.4%。凤丹牡丹籽油以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酸含量分别达85.47%和60.074%。与常规正己烷提取法相比,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凤丹牡丹籽油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温度低等优势,有利于保证牡丹籽油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制备了燕麦-玉米挤压膨化粉并探究添加魔芋粉共挤压对混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主要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糊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处理后,原料中脂肪含量和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脂肪含量由9.38%降至3.06%,但对抗性淀粉含量无影响(P>0.05),原料粉与挤压膨化粉eGI值分别为66.03和67.34,均属于中GI物料。添加魔芋粉与燕麦玉米混粉共挤压后,不同添加量魔芋粉均能显著降低混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P<0.05),提高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添加5%、10%、15%魔芋粉后eGI值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48.06、48.51和49.11,均属于低GI物料,可作为代餐产品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包装机械的振兴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如何振兴我国包装机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贮藏温度、化学杀菌剂处理和涂膜对河阴石榴果皮褐变、质量损失率、腐烂及籽粒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 d的贮藏期内,4.5 ℃会引起河阴石榴果实冷害,果皮褐变严重、腐烂率增大。1%壳聚糖涂膜处理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褐变指数和质量损失率的效果优于1%海藻酸钠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涂膜。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 000 倍稀释液浸果60 s可以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3 种化学杀菌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以42%噻菌灵悬浮剂1 000 倍液浸果,而后以1%壳聚糖溶液涂膜,用0.015 mm聚乙烯保鲜袋单果包装后放入6 ℃条件下贮藏120 d,河阴石榴的腐烂率为3.46%,质量损失率为2.13%,褐变指数为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籽粒品质评分为92,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奇志 《中华纸业》2001,22(8):30-32
我国浆纸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投资热点行业;本文论述了如何使项目投资建设顺利实现,保证我国浆纸业持续性良好发展,杜绝项目“可批性”,落实项目的可行性,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咨询、评估、论证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葛根淀粉的酶法水解及其水解产物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α-淀粉酶水解葛根淀粉,制备水溶性麦芽糊精,研究了影响葛根淀粉水解度(DE值)的因素,探讨了DE值与麦芽糊精溶解度的关系,并对麦芽糊精的流变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增加,水解速度加快,DE值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水解速度加快,DE值增加。DE值越大,麦芽糊精的溶解度越大。DE=11.52和DE=20.21两种麦芽糊精的水溶液均为牛顿流体,前者放置1h后转变为胀塑性流体,后者则稳定不变。该研究结果为扩大葛根淀粉的用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采用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ano quantity analyte detector,NQAD)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的分析方法。方法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系统下,使用CAPCELL PAK C_(18) MGⅡ(150 mm×2.0 mm,5μm)色谱柱,以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结果7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得到良好分离与检测,在紫外检测器上难以检出的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3种成分,在NQAD检测器上分别得到了0.27、0.17、1.19μg/mL的检出限。色谱峰面积精密度RSD4.97%;标准曲线得到良好线性关系r~20.994;样品回收率96.69%~105.18%之间。结论使用新型NQAD建立了人工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的高灵敏度共同分析方法,方法简单、专属性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硫酸铵沉析、依次过葡聚糖G100和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葡聚糖A50柱,从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肠道2株放线菌株发酵液中获得了1种葡聚糖外切酶(C1)、2种葡聚糖内切酶(CX)和1种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该2株放线菌株在形态、生长、生理生化特性上显示属于链霉菌属种类。SDS-PAGA电泳分析表明上述4种酶的分子质量分别为76.9、22.3、66.2、31.9kD。外切酶在pH 5.6,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pH 5.0;以及内切酶和外切酶在50℃,β-葡萄糖苷酶在40℃时,有最大酶活性,甚至温度高达70℃时,这些酶仍有50%以上的酶活性。二价阳离子如Fe2+、Ca2+在质量浓度100mg/L条件下对酶有激活作用,而Mn2+、Cu2+、Zn2+、Co2+对酶活起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来自白蚁肠道2株链霉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可能以Fe2+和Ca2+作为辅基,属于酸性、耐热性酶。这类酶具备用于工业上分解不溶性的纤维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籼米为主要原料,添加单甘酯、复合磷酸盐、TG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和山梨醇,制作大米凝胶,研究添加物对大米凝胶的热特性、流变特性、晶体结构、微观结构的影响,初步探究添加物对大米凝胶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TG酶、复合磷酸盐、单甘酯能显著提高大米凝胶的糊化峰值温度,而添加山梨醇则降低大米凝胶的糊化峰值温度。添加TG酶、山梨醇、单甘酯能显著提高大米凝胶的糊化热焓,而添加复合磷酸盐降低了大米凝胶的糊化热焓。四种添加物均能提高大米凝胶的弹性模量(G')上升的起始温度(T_(oG'))和G'峰值对应的温度(T_(G'max));添加山梨醇的大米凝胶,其弹性模量峰值(G'_(max))和黏性模量峰值(G″_(max))增大,而添加TG酶、复合磷酸盐、单甘酯的大米凝胶,其G'_(max)和G″_(max)降低。四种添加物均能降低大米凝胶G'值的变化速率和结晶程度,抑制凝胶的老化,降低凝胶内部孔洞数量和凝胶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9.
丁香酚类麻醉剂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消费者喜食鲜活水产品与水产养殖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导致水产品的长距离、长时间运输成为常态,而渔用麻醉剂能有效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伤。丁香酚类产品作为一种目前产业中使用最普遍的鱼类麻醉剂,其残留及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丁香酚类麻醉剂包括丁香油(丁香酚)、异丁香酚、AQUI-S及甲基丁香酚产品的毒理学研究和各国管理现状,并对其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影响麻醉效果的参数分析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丁香酚类麻醉剂的使用、管理和科研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包装和延时预冷的“八月脆”桃在- 0.5~0℃低温条件下贮藏15d,随后回温3d,通过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颜色、失重率和腐烂率等品质指标,以探求桃果实满足冷链贮运和货价期要求的最佳预冷和包装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包装纸+ 纸箱(X1)和网套+ 礼品盒(X2)的果实在冷藏15d 后均能保持较高的硬度,SSC 变化不明显,X1 果实腐烂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未包装(X3)果实失重率最高。在回温3d 后,X2 果实的硬度(11.45N)和SSC(9.99%)显著高于X1,腐烂率和失重率最低,果实表面着色充分,果肉未出现褐变;采后6h 入库预冷的果实在冷藏15d 和回温3d 后的硬度均显著高于采后12h 和18h 入库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果实表面色泽呈微红色,果心处无褐变。综合评定采后6h 入库预冷和采用网套+ 礼品盒包装果实的贮运性和货架期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