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分别对α-ALDC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3226—5、V-20进行抗药性标记,筛选得到稳定的青霉素抗性标记株P-67和链霉素抗性标记株S-17,并以P-67和S-17为融合的亲本在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EG浓度和pH值等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从而确定了其融合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α-ALDC产生菌的抗性标记与融合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应福  阚振荣  邸胜苗 《酿酒》2005,32(6):56-59
利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分别对α-ALDC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3226-5、V-20进行抗药性标记,筛选得到稳定的青霉素抗性标记株P-67和链霉素抗性标记株S-17,并以P-67和S-17为融合的亲本在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EG浓度和pH等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从而确定了其融合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酸奶中分离保加利亚乳杆菌,对其遗传多样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耐药菌株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利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国内不同品牌酸奶中分离获得18株保加利亚乳杆菌。18株分离菌先经RAPD分型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1种抗生素的药敏性,并通过PCR对耐药菌株中可能存在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株受试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耐药表型多样性。18株菌全部对罗红霉素敏感,而全部对卡那霉素耐药;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金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林克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及庆大霉素等9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通过检测耐药菌株的抗性基因,从1株菌(B-8)中检出四环素抗性基因tet(M),从2株菌(B-8和B-41)中检出链霉素抗性基因ant(6),从4株菌(B-43、B-47、B-49和B-51)中检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aph(3’)-Ⅲa。结果表明,供试18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四川泡菜中链霉素抗性乳酸菌及抗性基因的种类。方法利用含有8μg/ml链霉素的MRS初步分离泡菜液中的抗性乳酸菌,通过16S r RNA分析确定抗性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后,测定同种不同菌株对链霉素的MIC,并与欧洲食品安全官方机构(EFSA)建议的最低临界值比较确定抗性菌株;通过PCR扩增链霉素抗性基因str A、str B,aad A、aad E、ant(6)、aac(6')-aph(2')和aph(3')-Ⅲa,确定抗性菌株的抗性基因。结果分离到67株链霉素敏感性或抗性菌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36),Lactococcus garvieae(14),Lactobacillus buchneri(12),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2),Lactococcus lactis(1)和Staphylococcus.spp(2)。其中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Lactococcus lactis和Staphylococcus.spp全部为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中有抗性菌株20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中有7株。在抗性基因检测中,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抗性菌株没有检测到被检基因外,其他5个种的抗性菌株中均检测到部分或全部抗性基因。str A和aph(3')-Ⅲa基因在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外的被检菌株中均有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0%-100%和21.4%-100%;str B基因在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Lactobacillus buchneri,Lactococcus garvieae和Lactococcus lactis检测率分别为70%、42.9%、28.6%和100%;aac(6')-aph(2')基因仅在3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1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1株Lactococcus garvieae和Staphylococcus spp中检测到。aad A、aad E and ant(6)在所有抗性菌株中都没有检测到。总体而言,str A、str B和aph(3')-Ⅲa基因在链霉素抗性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抗性基因。结论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泡菜中存在链霉素乳酸菌抗性菌株,这些抗性菌株对四川泡菜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明四川泡菜中链霉素抗性乳酸菌及抗性基因的种类。方法 利用含有8 μg/ml链霉素的MRS初步分离泡菜液中的抗性乳酸菌,通过16S rRNA分析确定抗性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后,测定同种不同菌株对链霉素的MIC,并与欧洲食品安全官方机构(EFSA)建议的最低临界值比较确定抗性菌株;通过PCR扩增链霉素抗性基因strA、strB, aadA、aadE、ant(6)、aac(6')-aph(2')和aph(3')-Ⅲa,确定抗性菌株的抗性基因。结果 分离到67株链霉素敏感性或抗性菌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 (36), Lactococcus garvieae (14), Lactobacillus buchneri (12), 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2), Lactococcus lactis (1)和Staphylococcus.spp (2)。其中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Lactococcus lactis和Staphylococcus.spp全部为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中有抗性菌株20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 中有7株。在抗性基因检测中,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抗性菌株没有检测到被检基因外,其他5个种的抗性菌株中均检测到部分或全部抗性基因。strA 和aph(3')-Ⅲa基因在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外的被检菌株中均有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0%-100%和21.4%-100%;strB基因在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 Lactobacillus buchneri, Lactococcus garvieae和Lactococcus lactis检测率分别为70%、42.9%、28.6%和100%;aac(6')-aph(2')基因仅在3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1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1株Lactococcus garvieae和Staphylococcus spp中检测到。aadA、aadE and ant (6)在所有抗性菌株中都没有检测到。总体而言,strA、strB和aph(3')-Ⅲa基因在链霉素抗性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抗性基因。结论 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泡菜中存在链霉素乳酸菌抗性菌株,这些抗性菌株对四川泡菜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融合法提高棒状链霉菌的克拉维酸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克拉维酸生产菌——棒状链霉菌甘油耐受性突变株B71-14和舒巴坦钠耐受性突变株B71-50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以2种抗性为选择标记,筛选融合子。从形态上与2亲本菌株不同的98株融合子中发现了1株融合子F-11,既有甘油抗性又有舒巴坦钠的抗性,其克拉维酸产量为742.71 mg/L,是亲本菌株B71-14(538.20 mg/L)的1.38倍,是亲本菌株B71-50(479.91 mg/L)的1.55倍。  相似文献   

7.
82.简述丝状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如下(1)亲株的选择和标记由于原养型亲株特性的多样化,选择不同特性的亲株进行融合很有必要,例如,选择一株高产(或优质)、孢子形成率少或生长速率慢,与另一株低产(或劣质)、孢子形成率多或生长速率快的两菌株进行融合,就很有希望获得高产(或优质)和孢子形成率多或生长速率快的优良特性集合于一体的融合产物。常用的选择性标记,有营养缺陷型和药物抗性;非选择性标记,有菌落形态、孢子颜色和特定代谢产物的量或  相似文献   

8.
通过2种途径向菌株ASAGF W2引入链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和氯霉素抗性,研究抗生素抗性筛选技术对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作用效果。途径一是将4种抗生素的抗性通过含有抗生素的平板逐级引入,标记为非GYM组;途径二是将分离得到的抗性突变菌进行纯培养后通过抗生素平板引入下一种抗性,标记为GYM组,利用摇瓶发酵进行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结果显示非GYM组的方法是进行抗生素抗性筛选的较适途径;通过对高产菌株连续转接5次,最终获得4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菌,其中突变菌13-8-1来自非GYM组,具有Str~(0.5)Gen~(10)双重抗性,多杀菌素平均发酵产量较出发菌株ASAGF W2提高了23.87%。利用抗生素抗性筛选技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食品级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敏感性,为构建以nisin作为食品级筛选标记的受体乳酸菌表达系统以及筛选食品发酵、保鲜与贮藏过程中的nisin抗性乳酸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研究不同来源的食品级的18株乳酸球菌、15株乳酸杆菌和5株双歧杆菌对nisin的敏感性.结果:大部分乳球菌和部分乳杆菌对nisin不敏感,但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L0230、99210,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dextranicum)AS 1.2141T,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S-1、DR、LD、AS 1.2625T,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Blm对nisin非常敏感.在nisin质量浓度为5 μg/mL(IU/mL)时即可抑制其生长.结论:初步筛选出17株以nisin作为食品级筛选标记的受体乳酸菌,同时筛选出21株食品发酵、保鲜与贮藏过程中的nisin抗性乳酸菌.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高产菌FTN9108的细胞融合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谷氨酸生产菌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 tianjinese)T_(6-13)为出发菌株,经500μg/ml NTG诱变处理,获得了具有目的遗传标记寡霉素抗性(O_m~r)和氟乙酸抗性(FEA~r)的突变株TN63和TN115。然后,分别以TN63和TN115为亲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具有O_m~r+FEA~r标记的融合子FTN9108,其原生质体融合频率为2.6×10~(-3)。确定了目的融合子FTN9108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其谷氨酸产率可达8.74g/dl。经连续摇瓶传代10次,发现该融合子是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纳他霉素高产菌株 ,即将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的纳他霉素(natamycin)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ilvosporeus)ATCC1 332 6菌株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 (0 6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 ,获得了 1 2 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 1 3株。其中突变株SG 56的生产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到 1 4 6 % ,研究了其发酵性能 ,优化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 ,使纳他霉素产量提高到 1 70 %。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三种抗生素和D-木糖、D-甘露糖两种糖类对乳酸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探讨相应标记基因作为乳酸杆菌RL01基因工程筛选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低浓度(5 mg/L)的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能显著抑制和杀灭乳酸杆菌,卡那霉素在5mg/L-400mg/L浓度范围内不能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氯霉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适合作为菌株RL01的筛选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不适合.(2)乳酸杆菌RL01能够利用D-甘露糖作为碳源,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不适合作为乳酸杆菌的筛选标记.D-木糖作为碳源时,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有可能作为该菌株的食品级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压力烹调和冷藏回热对红小豆淀粉组分和血糖反应的影响,选取6种处理样品测定体外淀粉消化指数(SDI)、水解指数(HI)和血糖指数(GI)。常压处理40 min(S-40),常压处理70 min(S-70),常压处理40min冷藏回热(S-40-R),62 kPa处理15 min(P-15),62 kPa处理30 min(P-30),62 kPa处理30 min后冷藏回热(P-30-R)样品的GI值依次为21.1,36.8,25.8,41.5,62.9,65.1。P-30-R的血糖最大波动值显著高于P-30。S-40-R的水解指数与S-40和P-15相比无显著差异,而P-30-R的水解指数显著高于P-30。结论:调整保压时间可以有效控制红小豆的淀粉消化速度和血糖反应,冷藏回热处理并未降低GI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从中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出的9株乳杆菌的功能及其益生菌潜力。 方法:从中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乳杆菌菌株,测试了它们的益生菌潜力,如溶血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等。 结果:所有分离的乳杆菌均可耐受低pH值(pH 2.0、2.5和3.0)和高胆盐条件(0.3%,0.5%和1%)。 测试了分离的乳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均没有抗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分离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具有抗性。 所有乳杆菌对HT-29细胞具有优异的粘附能力,其值介于10.4%-39.0%之间,并且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50.4%-80.4%)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活性(清除率17.5%-44.4%)。 另外,所有分离的乳杆菌均可以极大降低胆固醇含量(19.1-65.8 μg / mL),且没有任何溶血性。结论:从中国乳制品中分离出的乳杆菌具有作为各种产品中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Genomeshuffling技术对1株融合重组菌Streptomycessp.Feel-1产ε-聚赖氨酸(8-PL)进行了育种研究。首先对Feel-1进行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以甘氨酸(Gly)和S-2-氨乙基-L-半胱氨酸(AEC)作为抗性指标进行筛选,得到4株正向突变株,ε—PL摇瓶产量分别为1.78g/L、1.89g/L、1.85g/L、1.86g/L,比原始菌株Feel-1(1.60g/L)分别提高了11.3%、18.1%、15.6%、16.3%;然后将这4株产量提高株作为出发菌库,采用双亲灭活法进行了3轮递推式原生质体融合(Genome shuffling),最终得到了3株产量大幅提高的重组菌,摇瓶产量分别为2.42g/L、2.35g/L和2.37g/L,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51.3%、46.9%和48.i%;选择其中1株(G3—67)进行补料分批发酵,192h时ε-PL产量达到32.2g/L。  相似文献   

16.
分析牦牛奶酪中乳酸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自牦牛奶酪的39 株乳酸菌对8 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表明:39 株乳酸菌都有耐药性,主要对万古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和萘啶酮酸有抗性,抗性菌株分别达到了36 株(92.3%)、32 株(82.1%)、38 株(97.4%)和39 株(100%),菌株的耐药性有一定的种间差异,部分菌株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对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W L1.0245进行了诱变处理,获得了高丝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及丙氨酸营养缺陷型和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抗性突变株,并经摇瓶筛选出几株能产生L-赖氨酸的钝齿棒状杆菌AEC抗性株、高丝氨酸缺陷型株和高丝氨酸缺陷型兼AEC抗性突变株。TR-275菌株(Thr~-AECr)在筛选培养基中发酵累积L-赖氨酸盐酸盐25.6mg/ml(对葡萄糖的转化率25.6%)。  相似文献   

18.
健康人体及保健品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常用抗生素对来自健康人体和保健品的乳酸菌的影响.为构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食品级基因克隆和表达系统,为研制益生菌食品级微生态制剂而筛选无耐药性受体菌株和安全菌株.为乳酸菌的抗性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为标准对照菌株,研究15株乳酸球菌,14株乳酸杆菌,5株双歧杆菌对8大类1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5株乳酸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头孢霉素、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对磺胺、多黏菌素B均耐药;对其它抗生素表现出不同药敏性.14株乳杆菌都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头孢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对磺胺、甲氧嘧啶、多黏菌素B均耐药:对其它表现出不同药敏性.5株双歧杆菌均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头孢霉素、卡那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磺胺、杆菌肽、环丙沙星均耐药;对其它抗生素表现出不同药敏性.  相似文献   

19.
黄骅市特产虾酱味道鲜美独特,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传统发酵水产调味品。为了探究虾酱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情况,该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7株细菌。通过对细菌的形态鉴定与分子鉴定,表明这17株菌中有7株属葡萄球菌,10株属格氏乳球菌。研究结果表明,10株格氏乳球菌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酸能力。17株菌中,5株菌对氨苄表现出非常强的抗性,另有4株表现出较强的抗性。文章对获得的17株菌进行分离和研究,为今后在调味品生产中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聚赖氨酸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ulus M-Z18的摇瓶产量较低,仅为1. 60 g/L。利用抗性筛选和基因组重排技术对S. albulus M-Z18进行菌种选育以获得高产ε-聚赖氨酸菌株。通过引入巴龙霉素抗性到S. albulus M-Z18中,获得两株性状优良的菌株S. albulus P-1和S. albulusP-2,ε-聚赖氨酸产量分别为2. 20 g/L和2. 16 g/L,单位菌体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分别为0. 41g/g和0. 39 g/g,作为基因组重排的亲本菌株;运用正交实验优化实验条件,最终获得一株高产ε-聚赖氨酸的融合子S. albulus G12,产量为2. 73 g/L,相比M-Z18提高了70. 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