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刘文群  邓泽元  李静 《食品科学》2006,27(12):389-392
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将无机态微量元素硒富集转化为细胞内的有机态微量元素硒的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为次要影响因素。在3个次要因素中,培养温度的影响是较主要的。最佳富集条件为亚硒酸钠浓度90μg/ml、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60h、接种量8%。细胞富集的有机态硒占总富集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富硒乳酸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27(313)正交试验,确定了乳酸菌富硒的最佳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乳酸菌总硒量的主要因素是培养温度、接种量、亚硒酸钠浓度和培养温度与接种量的一次交互作用.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6,亚硒酸钠浓度为18 μg/mL,装液量为15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5.5%,培养温度 42 ℃,培养时间45.5 h.在此优化条件下,富硒乳酸菌生物量可达6.85 g/L,细胞硒含量达1100 μg/g,硒总含量可达7536 μg/L,细胞硒含量的92.15%为有机硒.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b-30)的硒含量,满足人们对于微量元素硒的日常膳食需求,以改良MRS为基础培养基进行富硒培养,先确定最适亚硒酸钠浓度,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加硒时间、初始p H、接种量对菌体硒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富硒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富硒培养条件组合方案为:亚硒酸钠浓度5.0μg/m L、加硒时间7.6 h、初始p H5.5、接种量3.0%、培养时间36.0 h。优化后,植物乳杆菌LB-30硒含量高达839.635μg/g,比优化前655.95μg/g提高了1.28倍。结论:将为富硒植物乳杆菌的生产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乳酸乳球菌富硒工艺进行优化以及对其最优条件下提取的硒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培养时间、亚硒酸钠浓度是影响乳酸乳球菌富硒量的主要因素;当接种量8%,培养时间24h,亚硒酸钠浓度14μg/mL,温度37℃,pH6.6时,乳酸乳球菌的有机硒转化率为59.87%。当最优条件下提取的硒多糖浓度达2mg/mL时,硒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78%和59%,较同等条件下多糖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19%和18%。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纳豆芽孢杆菌对无机硒的生物转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芽孢杆菌富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样品进行透析和消化处理,并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硒含量,获得最佳有机硒转化率。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添加亚硒酸钠的同时接入菌株,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0μg/mL,培养基初始pH为7.5,培养时间为10h,接种量为3.5%,最佳转化率达到91.21%。各单因素对有机硒转化率影响的大小为: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6.
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优选,确定为基础MRS培养基.然后优化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12h,起始pH为6.4,发酵温度为37℃.培养基MRS培养基 7.5%番茄汁 12%麦芽汁 5%海带汁 2%乳清.通过正交试验证明,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可达到1.0×1012 cfu/mL.  相似文献   

7.
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对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为MRS培养基。然后优化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12h,起始pH值为5.80,发酵温度为40℃。最佳培养基:MRS培养基 7.5%番茄汁 12%麦芽汁 0.009mol/LCaCl2 2%乳清。通过中和试验,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可达到9.55×109mL-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将无机态微量元素锌富集转化为细胞内的有机态微量元素锌的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ZnSO4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为次要影响因素,其中又以培养温度的影响较主要。最佳富集条件为,ZnSO4浓度400μg/mL、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36 h、接种量5%。在优化条件下,细胞富集的锌含量有明显升高,为249.8μg/g,有机态锌占总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青春双歧杆菌ys01和干酪乳杆菌ys05为原料制备富硒酸奶发酵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青春双歧杆菌ys01和干酪乳杆菌ys05混合富硒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富硒条件为低聚果糖1%、Se4+质量浓度6.83μg/mL、初始pH6.0、青春双歧杆菌ys01和干酪乳杆菌ys05接种比例2:1、接种量3.8%、培养温度42℃、培养24h加硒、培养时间60h。在上述条件下,青春双歧杆菌ys01和干酪乳杆菌ys05混合菌体含硒量为(551±4.6)μg/g,硒转化率为(42.2±3.6)%。利用青春双歧杆菌ys01和干酪乳杆菌ys05制备的富硒酸奶发酵剂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用其发酵制备富硒酸奶,其有机硒含量为(17±4.5)μg/kg。  相似文献   

10.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6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2%,蛋白胨1%,酵母膏1%,硫酸镁0.058%,吐温-80 0.2%,30℃培养24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2%。乳杆菌8-6优化后效价为1825.56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15%。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和Biolog GenⅢ细菌鉴定板对一株具有纳米硒合成功能的细菌lxz-41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该菌株以亚硒酸钠为原料合成纳米硒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并将合成的纳米硒在猕猴桃栽培中进行初步应用实验。结果表明:lxz-41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且对亚硒酸钠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该菌株合成纳米硒的最佳条件为蔗糖4.5%,尿素0.1%,酵母粉1%,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钠0.5%,亚硒酸钠0.15%,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40.5 ℃,转速16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18 h,纳米硒的最高转化率为86.8%±4.7%。将该纳米硒应用在猕猴桃栽培中确实增加了果肉中硒的含量,翠香品种果肉中硒含量达到0.050 mg/kg,华优品种果肉中硒含量达到0.035 mg/kg,且富硒效果要好于亚硒酸钠。本实验为微生物源纳米硒的制备及富硒作物的栽培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实验室保藏的6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最佳试验条件下富硒率和产胞外多糖含量最优的菌株,以期为生产富硒调味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各菌的加硒时间,对比6株乳酸菌在不同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下的颜色变化、富硒率变化和胞外多糖含量变化,选定鼠李糖乳杆菌作为最佳试验菌株;通过测定鼠李糖乳杆菌在不同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能将氧化形态的有毒硒转化为无毒的纳米硒(SeNPs),这种“绿色合成”方式在功能性产品开发、环境治理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从长期施加硒肥的大豆种植基地中筛选出菌株F4,对该菌株进行耐硒能力测定、鉴定分类、生长还原动力学分析,并通过体外还原试验初步探究亚硒酸钠的还原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属于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在浓度为50 mmoL/L亚硒酸钠平板中,菌株菌落存活率为37.08%,对亚硒酸钠的耐受能力可高达250 mmoL/L。在含硒培养基中的还原过程发现,菌株在前期6~14 h先生长然后在对数期中后期14~48 h对亚硒酸钠进行还原,并在稳定时期产生红色沉淀。体外还原定位试验反应体系在33 ℃下孵育24 h后,在培养上清和胞外多糖中观察到反应活性,添加还原型辅酶ⅠNADH下细胞质有略微变化。该芽孢杆菌可作为生产红色纳米硒的菌株,可为硒的生物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纳豆芽孢杆菌可以转化亚硒酸钠为有机硒。对一株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确定了亚硒酸钠适宜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以纳豆芽孢杆菌BSN424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系统进行诱变,根据耐硒和富硒能力筛选,经连续传代培养后筛选出了富硒纳豆芽孢杆菌。结果表明,适宜加硒时间为培养后3 h,培养时间为24 h,培养基适宜硒质量浓度为6μg/m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系统功率为100 W,诱变时间为25 s。诱变后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富硒能力的诱变菌株BN-44,经摇瓶发酵后的富硒量为1136.43μg/g,相比出发菌株的742.12μg/g提高了53.13%。研究表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能有效地对纳豆芽孢杆菌BSN424进行诱变,旨在为有机硒生物转化法中寻找益生菌富硒载体及其诱变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接种至甘蓝并进行发酵,研究不同亚硒酸钠添加量对发酵甘蓝菌落数、总酸、pH、总酯、有机硒和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硒酸钠能显著促进植物乳杆菌和异常汉逊酵母增殖(P<0.05),且最佳添加量为60 μmol/L。添加60 μmol/L亚硒酸钠的实验组总酸含量由初始0.013 g/100 mL快速增至发酵6 d时的0.943 g/100 mL,同时pH值由起始的5.91快速降至3.21,发酵6 d后总酯含量为3.49 g/kg,比对照组提高39.61%,有机硒转化率高达80.68%。添加亚硒酸钠的实验组硝酸盐下降速度快,亚硝峰峰值降低,且提前1 d出现。发酵6 d的甘蓝,添加60 μmol/L亚硒酸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色泽和组织状态上无差异,但其酯香气更浓郁。表明添加亚硒酸钠能提升发酵甘蓝感官品质和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制备了性状稳定的纳米硒,并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了不同浓度纳米硒对双孢菇子实体中硒含量、水分、粗多糖、总氮、粗脂肪、粗纤维、总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及双孢菇单朵均重的影响;以及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纳米硒双孢菇子实体的综合品质。结果表明,除水分和硒含量随着纳米硒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他成分含量均随着培养基中纳米硒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双孢菇培养基中纳米硒添加量为0.5~2.5 mg/kg时,双孢菇子实体中硒含量达到0.19~0.90 mg/kg干物质,比对照双孢菇中硒含量提高2.38~11.25倍。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培养基中纳米硒添加量为1.0 mg/kg时,双孢菇子实体的综合品质最佳,单朵均重达到22.90 g,保藏期约延长1~2 d。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富硒双孢菇的深入研究以及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Lyofast LH 13瑞士乳杆菌和Lyofast LB 8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原料菌,研究复合菌体富硒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得出,最优富硒条件为:Lyofast LH 13瑞士乳杆菌和Lyofast LB 8保加利亚乳杆菌接种复合比例1∶1,加硒质量浓度10μg/mL,接种量5%,复合菌体培养后25 h后加入硒溶液,培养时间60 h。在该最优条件下,复合菌体含硒量554μg/g。硒转化率为55.4%。利用富硒的复合菌种发酵剂发酵的酸乳在贮藏期内有机硒含量达27.7μg/kg,具有较高的硒含量,且在贮藏期中,各项理化指标均处于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立娜  陈紫红  陈濠  花朋朋  刘斌 《食品科学》2017,38(14):187-19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菌草灵芝多肽-硒螯合物的制备工艺,以螯合物中硒含量为指标,考察亚硒酸钠溶液与多肽溶液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螯合反应的影响,同时建立螯合物制备工艺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并利用红外光谱法对菌草灵芝多肽-硒螯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影响菌草灵芝多肽与硒离子螯合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值反应温度体积比反应时间,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75℃、pH 9、亚硒酸钠溶液与多肽溶液体积比1∶2,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螯合物中硒含量为(2 985.89±10.59)μg/g。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螯合物进行表征,表明所得物质为菌草灵芝多肽与硒的螯合物。本研究为合成有机硒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原料,也为菌草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坚乔  羊悦  杨胜利 《中国酿造》2014,(12):151-154
采用冬虫夏草作为富硒的载体,啤酒糟为基质,进行富硒冬虫夏草液态深层发酵试验,研究冬虫夏草对无机硒的生物转化能力.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富硒冬虫夏草液态深层发酵条件如摇床转速、接种量、pH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能在含有低质量浓度亚硒酸钠(10~25mg/L)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在菌丝体内富集硒,最佳发酵工艺为摇床频率180r/min、培养10d的条件下,装液量50mL/250mL,pH值为7.0,接种量15%,温度20℃,亚硒酸钠质量浓度25 mg/L,啤酒糟质量浓度20 mg/L.在此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富硒冬虫夏草菌丝体总富硒量为5808.20 μg/L.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行筛选的适用于作为高效冻干酸奶发酵剂的嗜热链球菌S.t-SY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为出发菌株,在优化的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增殖培养。通过研究培养温度、培养方式、基质起始pH值、接种量、中间补料方式等因素对乳酸菌摇瓶增殖培养的影响,优化乳酸菌摇瓶增殖培养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中乳酸菌增殖培养的最适条件是:培养温度37℃,基质起始pH值6.5~7.5,接种量0.2%~0.3%,静置培养16h,收获期S.t-SY和L.b-DR活菌数分别达到2.93×109、2.74×109cfu/mL。本试验结果为乳酸菌进一步应用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生产高效浓缩直投式发酵剂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