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9篇
综合类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9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高活性α生育酚(dα生育酚)具有迄今所知的最大的维生素E活性。采用直接甲基化法进行了实验,得到高活性α生育酚产品。制备后的α生育酚含量为98.91%,浓度为0.34mg/mL。比旋光度为31.52°。甲基化反应前后维生素E的生理活性大多数得以保留。经用核磁共振碳谱作进一步确认,并与标准谱图进行比较。结果十分吻合,特别是三个手性碳的位移值均未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确认甲基化过程中构型未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复合乳化剂在栀子蓝色素乳化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确定乳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3.5,配方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乳化剂为50%单甘酯,20%油酸和30%司盘60.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乳化条件为:乳化剂量1%,乳化温度65℃,乳化时间30min,搅拌速度1200r/min,沉淀量为1.02g.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维生素E(VE)及其高α-VE氢化过程中折光指数及碘值的测定,表明:维生素E的碘值与折光指数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4.
用折光指数监测维生素E深加工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VE及其深加工产品折光指数的测定表明:用折光指数可快速、方便地对VE含量的变化、结构的变化、α-化(甲基化)程度、氢化程度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25.
对凝胶组织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凝胶品质的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6.
苦荆茶中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平  胡传荣 《食品科技》2006,31(11):123-125
对苦荆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讨论了各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浸提时间45min、苦荆茶∶乙醇为1∶15(w/v)、温度45℃。在此条件下对多酚类物质进行制备,结果为多酚类物质得率9.87%、纯度61.3%。  相似文献   
27.
以油茶籽油生产的副产物油茶籽壳为原料,用硫酸催化水解的方法,制备有机化工产品糠醛,研究了该制备工艺中硫酸溶液的浓度、用量以及催化反应温度3个单因素对糠醛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3因素优化组合,找到最适生产糠醛的条件。同时,对回归模型中的各因素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从而确定了油茶籽壳制备糠醛的最佳工艺为硫酸溶液浓度2 mol/L、用量230 m L、催化反应温度15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优化的试验结果验证显示糠醛的实际平均浓度为0.137 mol/L,与回归分析所得的理论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8.
苦荆茶老叶的护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苦荆茶粗老叶中含有天然的绿色素可供利用。叶绿素的护绿是绿色植物及蔬菜贮存与加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重点研究3种不同的护色方法对苦荆茶老叶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护绿液Ⅱ的效果最好,微波法护绿效果次之,最后为护绿液Ⅰ。用护绿液Ⅱ护绿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护绿液浓度150mg/L,pH6.0,温度10℃下,浸泡10min。以此条件进行实验,颜色等级为7.9。用微波法在微波强度为正常值的60%下加热25s效果较好,用护绿液Ⅱ优化的工艺条件为Cu2 浓度100mg/L、Zn2 浓度100mg/L、亚硫酸钠的浓度150mg/L、时间90min、温度10℃。以此条件进行实验,颜色等级为7.0。实验中所选择的方法护绿效果好且简单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29.
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法从脱脂椰子粉中提取椰子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椰子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碱溶时间92 mim、碱溶pH 10.0、酸沉时间116 min、酸沉pH 4.5,在该条件下,椰子分离蛋白提取率为83.18%。  相似文献   
30.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传统来源并不稳定且会引入鱼腥味,因此积极开发DHA新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市场潜力。介绍了DHA的结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和来源,并从微生物产DHA途径,高产DHA藻种裂壶藻和寇氏隐甲藻的特点、诱变选育种情况、摇瓶培养条件和发酵工艺优化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情况。另外,从食用油和乳液两个方面对DHA藻油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目前以裂壶藻和寇氏隐甲藻发酵生产DHA已取得初步成功,可以为现有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但有关胞内合成DHA和精准调控实现DHA增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