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催陈香醋,以总酯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超声波功率后,在乙醇添加量、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温度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试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参数得超声波催陈香醋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600W、乙醇添加量0.53%、温度35℃、时间21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香醋总酯含量为8.213g/L,其口感协调、酯香味突出、陈香增加。  相似文献   

2.
米香型白酒的传统陈化,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超声波温度、功率和作用时间对米香型白酒风味的影响,以期达到人工催陈的目的。结果表明,与传统陈酿相比,在超声频率40 kHz,超声温度40 ℃,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40 min条件下,超声波催陈米香型白酒的总酸含量增加0.001 2 g/L、总酯含量增加0.075 g/L,异丁醇、异戊醇含量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分别减少了0.006 g/L、0.005 g/L,这些变化使米香型白酒的感官品质在色泽、风味、口感和整体品质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法提取豆角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宁  李健  金龙哲 《食品科学》2008,29(10):327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豆角总皂苷.以豆角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标准,研究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这三个因素对提取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豆角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80%,超声时间50min.验证实验测得豆角总皂苷含量为3.416mg/s,传统溶剂法提取的豆角总皂苷含量为3.463mg/g,超声波提取法虽不能显著提高皂苷的提取率,但能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快重蒸馏后基酒的人工老熟。方法:在浓香型基酒重蒸馏除杂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以酒中总酸、总酯含量变化为指标,探索超声波处理条件对重蒸馏后浓香型基酒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功率、温度和时间3个单因素的催陈效果中,每个单独因素的水平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存在;在超声波频率45 kHz下,较适宜的超声波处理工艺条件为功率150 W、温度40℃、时间40 min。该条件下,超声催陈后酒样具有提酸增酯、降杂醇油和乙醛、感官品质提升的效果。结论:采用超声波对浓香型的重蒸馏后基酒催陈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醇化温度、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白酒陈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因素组合对微波催陈白酒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醇化温度50℃、微波功率70 W、处理时间10min为最佳催陈工艺条件,该条件下白酒的总酸含量为1.46g/L,总酯含量为2.98g/L,与新酒的总酸、总酯含量差异显著(P0.05)。经微波处理后,白酒中酯类物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发生红移,基团有更加不稳定的趋势;白酒中主要微量成分的浓度及配比与自然陈化最为接近,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酸等;此外白酒中还产生了丙酸、戊酸、己酸己酯、癸酸乙酯等呈香呈味物质。  相似文献   

6.
以糯米、葛根为原料,采用生料酒曲和黄酒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以酒精度和黄酮等含量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生料法葛根黄酒酿造的最佳发酵条件:料水比1:2.5、发酵温度30℃、葛根粉用量20%、生料酒曲0.3%、活性干酵母1‰、发酵时间7d.该条件下发酵所得葛根黄酒香味清幽,口感醇和,色泽深黄,富有光泽,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山西老陈醋新醋(OSAV)的陈酿,提高其品质,以总酸、还原糖、总酯含量及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催陈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催陈工艺为催陈温度40 ℃,光照强度35 000 lx,催陈时间10 d,装液量90%。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催陈食醋呈深红棕色、澄清透亮、香气和谐、口感醇厚绵长,感官评分95.68分,总酸、还原糖、总酯、总黄酮和川芎嗪含量分别为(6.26±0.16)g/100 mL、(2.44±0.28) g/100 mL、(2.83±0.33) g/100 mL、(186.16±4.38) g/100 g、(46.73±2.02) mg/L,达到市售三年陈酿老陈醋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枇杷果醋的超声波催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酿制的枇杷果醋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催陈,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与自然陈酿3个月枇杷醋的品质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提高枇杷果醋总酯的含量,对总酸、氨基态氮的影响较小,并能使枇杷果醋的口感柔和、香气浓郁,与自然陈酿3个月的品质相当.本试验条件下枇杷果醋超声波处理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频率100 KHz、处理温度70℃、时间70 min、乙醇加入量为0.3%.  相似文献   

9.
橡实淀粉生料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橡实淀粉为原料生料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助提法可有效脱除单宁,提高橡实淀粉的燃料酒精转化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的橡实淀粉生料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6∶10,α-淀粉酶50 U/g,糖化酶190 U/g,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辅助腌制鲟鱼片的工艺条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前期分别对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与超声频率等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得到超声波辅助腌制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得出超声波辅助腌制鲟鱼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80 min,超声功率300 W,超声频率35 k Hz,采用这一条件进行腌制的鲟鱼片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五粮生料液态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变化,为改进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为原料,采用生料液态发酵法在室温条件下酿造浓香型白酒,先使用5种原料单独发酵16 d后,再混合发酵6 d,考察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的变化,并将发酵醪液蒸馏,分段取酒,测定产品主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种原料单独发酵的总糖利用率均达90%以上,其中高粱的糖醇转化率最高,达到47.37%。混合发酵后产品实际出酒率为41.16%,所得58°白酒总酸含量为0.38 g/L、总酯含量为1.19 g/L、甲醇含量为0.16 g/L;65°白酒总酸含量为0.31 g/L、总酯含量为1.45 g/L、甲醇含量为0.19 g/L,具有浓香型白酒的酒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橡木片处理、变温处理、微波处理、高压脉冲处理和超声波处理等方法用于枸杞白兰地快速陈酿的作用效果,以处理后酒体中的总酯含量和感官品评作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高压脉冲均质处理快速陈酿后,酒体中的总酯含量达到34.1mg/100mL,为几种方法之最。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表明: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2B2C3D3,最佳快速陈酿方法设计应为:在50MP压力下,每天均质脉冲循环5次,添加橡木片的量为0.7g/L,共循环陈酿12d。由此处理制得的枸杞白兰地酒质最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酵蒸馏型黄芪酒的酿制工艺。采用粉碎、润糁、蒸料、发酵、蒸馏、勾兑等方法制备黄芪酒,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不同的黄芪与高粱质量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黄芪酒的出酒率、酒中黄芪总多糖含量以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筛选最优酿制工艺。综合考虑出酒率、酒中黄芪总多糖含量及感官评分3个指标,表明最佳酿酒工艺为黄芪与高粱质量比1∶9,发酵温度15℃,发酵时间40 d。本研究筛选所得工艺可酿制出酒率高(40.89%~42.16%)、黄芪总多糖含量高(10.12%~10.45%)、感官纯正(83~85分)的黄芪酒。  相似文献   

14.
对玉米原料生料和熟料酿酒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熟料酿酒发酵速度较快,残糖较低,而生料酿酒淀粉出酒率及原料出酒率较高.并研究了气相色谱法(GC)定性、定量检测酒样中的高级醇.运用保留时间法确定了酒样中高级醇的组分;并用内标法定量计算了各高级醇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在104%左右,平行测定数据偏差平方和(DEVSQ)小于0.001,该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半固态苦荞小曲酒的出酒率,酿造出香味协调、风味较为独特的小曲酒,该试验考察了半固态发酵工艺中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其出酒率、总酸、总酯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半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1.5(g∶mL),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在此最佳条件下,苦荞小曲酒出酒率为58.06%,感官评分为85.33分,总酸含量为0.69 g/L、总酯含量为2.18 g/L,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酯类19种、酸类5种、醛类2种、其他类4种。  相似文献   

16.
《Food chemistry》2005,92(2):337-342
This research focussed on the accelerated aging of a rice alcoholic beverage by applying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ultrasonic power. The rice alcoholic beverage was fermented with Saccharomyces sake. The control treatment was aged for one year in fired clay containers (standard aging) while two other treatments simulated aging by using 20 kHz and 1.6 MHz ultrasonic waves, respectively (accelerated aging). Comparisons were made of alcohol content, titratable acidity value, gas chromatography measurements of volatile aroma compounds, sensory evaluation and time of ag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0 kHz treatment influences rice alcoholic beverage aging better than the 1.6 MHz treatment. The 20 kHz ultrasonic wave treatment has potential as a good alternative method for aging the alcoholic beverag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best power range of ultrasonic waves for aging alcoholic beverages made of various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7.
以百合、高粱为主要原料,辅以大米、玉米,研究半固态法酿造百合多粮白酒的工艺条件,运用正交试验、响应面试验,对百合多粮白酒酿造的糖化和酒精发酵阶段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风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糖化优化条件为物料初始含水量55%、糖化曲用量0.6%、糖化时间16 h、糖化温度28℃;酒精发酵优化条件为料液比(m糖化料∶V水)1∶2(g/mL)、发酵曲用量1.4%、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得到蒸馏基酒,测得出酒率为(43.57±0.58)%,总酸含量(0.61±0.28)g/L,总酯含量(2.83±0.64)g/L。采用GC-MS直接进样检测,共鉴定出32种微量风味物质,主要为乙酸乙酯、异戊醇、异丁醇、乙缩醛、棕榈酸乙酯等。酿造所得到的百合多粮白酒以发酵香及粮香为主,口感醇甜爽净,具有类似清香型白酒的基本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枳椇和高粱为原料,中温大曲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枳椇高粱共酿蒸馏酒进行工艺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气味活性阈值(OAV)对其风味组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枳椇高粱共酿蒸馏酒最佳发酵工艺为枳椇添加量20%、大曲添加量15%、发酵时间35 d,此时感官评分为93.91分,出酒率为40.21%,果香浓郁,酒味协调;优化后的枳椇高粱共酿蒸馏酒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0种挥发性物质OAV值>1,丁酸乙酯、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愈创木酚等被认为是枳椇高粱共酿蒸馏酒特征风味物质。相较于纯高粱蒸馏酒,苯乙醇、2,3-丁二醇、9-癸烯酸乙酯、10-溴代癸酸乙酯等为枳椇高粱共酿蒸馏酒中特有的挥发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枳椇高粱共酿蒸馏酒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均显著高于纯高粱蒸馏酒。本研究为枳椇酒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参考,为新型保健蒸馏酒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长发酵周期对窖池不同糟醅层特香型基础酒总酸含量、总酯含量、风味骨架成分含量及感官风味特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超长发酵周期对特香型基础酒产量有较大影响,第1轮试验组与对照组窖池出酒率无明显差异,第2轮试验窖池出酒率比对照窖池低65.7%。两轮中丢糟总酸含量均为最高,第2轮丢糟总酸含量是第1轮丢糟的1.56倍;两轮中踩糟和丢糟总酯含量均为最高,第2轮踩糟和丢糟总酯含量分别是第1轮的1.29倍和1.26倍;两轮基酒中丢糟中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乙酸等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原料糟、踩糟及对照(P<0.05);两轮基酒中踩糟和丢糟大部分酯类、醇类及醛类物质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感官方面,丢糟和踩糟样品糟味和窖泥味较重;原料糟和对照样品则较为干净,口感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