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均质条件、VC添加量、阿拉伯胶的添加量和杀菌时间对橙汁饮料中β-胡萝卜素放置前2h期间的迁移速率和贮藏两周粒径变化的影响,从而评价橙汁饮料β-胡萝卜素的物理稳定性;研究贮藏两周橙汁饮料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判别橙汁饮料β-胡萝卜素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均质压力30MPa、VC添加的质量分数为0.03%、阿拉伯胶添加的质量分数为0.08%和杀菌时间7min制备的橙汁饮料β-胡萝卜素乳状液物理化学稳定性最佳。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橙汁饮料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结果发现:饮料β-胡萝卜素含量与贮藏时间变化拟合一阶动力学模型lnC=lnC0-kt(R2=0.992),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β-胡萝卜素降解速率常数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很好的拟合Arrhenius模型(R2=0.961)。  相似文献   

2.
番茄汁加工过程中抗坏血酸和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显珍 《食品科学》1990,11(2):10-12
在番茄汁加工过程中的每一单元操作后取样,测定其中的抗坏血酸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观察每一单元操作对这两种维生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损失主要发生在热处理和榨汁操作上,损失率分别达18.8%、15.8%,均质对抗坏血酸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损失率为6.5%;胡萝卜素的损失主要发生在榨汁和均质操作上,损失率分别达4.1%,5.0%,占胡萝卜素总损失率的31.8,38.8%。  相似文献   

3.
陈晨  王霁月  陆乃彦  杜琳 《食品科学》2022,43(22):10-16
通过添加外源性大豆卵磷脂的方法保护牛乳均质后的脂肪球膜磷脂层,并利用新生成乳脂肪球分别包埋和保护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VE和β-胡萝卜素3 种易氧化营养素。结果表明,外源性磷脂的添加使牛乳均质过程中形成了结构完整、粒径更小、表面电位绝对值更大的油滴。在油脂加速贮藏实验过程中,富含磷脂和鱼油的2 种均质加工乳可减缓鱼油初级和次级氧化的程度,油脂氧化的初期阶段产生的脂质氢过氧化物含量最终分别为1.28 mmol/mL和1.79 mmol/mL,显著低于无外源性磷脂添加的2.81 mmol/mL。2 种磷脂强化乳在次级氧化阶段产生的丙二醛分别为4.29 nmol/mL和6.64 nmol/mL,显著低于无外源性磷脂添加的15.87 nmol/mL。磷脂强化乳中的VE保存率和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在贮藏实验的12 d后分别达到90.80%和71.02%,显著高于无外源磷脂添加的均质乳(80.63%和64.54%),该工艺方法可降低VE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究保健食品贮藏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与免疫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5种功能成分不同、声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市售保健食品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室温和4℃条件下贮藏12个月,探究其贮藏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含量的变化,包括辅酶Q10、维生素C、蛋白质、粗多糖、三萜和番茄红素;并从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活性、吞噬率、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分泌量、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释放量等方面,评价5种保健食品贮藏过程中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 贮藏期间,5种保健食品主要功能成分的稳定性各不相同,番茄红素、辅酶Q10、维生素C、三萜、蛋白质和粗多糖的衰减率在室温条件下分别为37.70%、27.13%、14.14%、5.20%、1.32%和1.10%;4℃条件下分别为17.80%、20.16%、7.67%、2.95%、1.10%和0.70%。贮藏后期,室温对番茄红素、辅酶Q10、维生素C、三萜含量出现显著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保健食品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NO和免疫因子释放的能力逐渐下降。结论 保健食品贮藏过程中免疫活性的衰减速率与其主要功能成分的稳定性有关。综合比较,蛋白粉颗粒和灵芝枸杞葡萄籽胶囊的稳定性相对较强。保健食品一般生产后6~9个月内室温与4℃贮藏下功能成分和免疫活性差异均不显著,超过9个月的贮藏期,保健食品需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5.
胡萝卜制汁过程中β-胡萝卜素保存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胡萝卜制汁生产过程中的去皮、软化、榨汁、均质、浓缩等各单元操作工艺的优化研究,探讨了加工方式对β-胡萝卜素保存率的影响,确定了浓缩胡萝卜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5%复合磷酸盐95℃3min去皮;在0.5%柠檬酸+0.3%Vc混合液中95℃条件下热烫3min;趁热打浆[m(胡萝卜)∶m(混合液)=1∶2.5],先粗碎、再粗磨、最后细磨;在超声波输出功率400W、超声时间4s、间歇时间3s、总工作时间6min、料液比(g∶mL)1∶3、超声温度40℃条件下进行细胞破壁;二次均质压力分别为19、25MPa;脱气条件为60℃,0.065MPa;微波灭菌2min。在该条件下,整个制汁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为83.03%。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叶类蔬菜常温下长途运输销售,以油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CO2(0、3%、6%、9%、12%、15%、18%)对常温(20±1)℃条件下油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各处理的叶绿素、Vc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减少,黄化指数和失重率逐渐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贮藏8 d时,各处理失重率差异不显著;18%浓度CO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黄化指数最小;9%和12%浓度CO2处理的Vc、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两组处理的油菜在常温下能够贮藏6d仍具有商品性。  相似文献   

7.
以目前广泛栽培的4 个鲜食型甘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贮藏过程中甘薯块根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μL/L的1-MCP对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胡萝卜素含量等甘薯品质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甘薯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1-MCP处理的4 个甘薯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达到高峰值的时间均有所提前,1-MCP显著提高了‘广87’和‘烟薯25’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峰值。1-MCP显著降低了0~7 d贮藏期间‘广87’、‘烟薯25’和‘龙薯9号’块根中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广87’和‘苏薯16’贮藏期间直链淀粉含量峰值,显著降低了‘苏薯16’和‘烟薯25’在贮藏28~120 d期间块根中直链淀粉含量。1-MCP还显著降低了‘苏薯16’和‘龙薯9号’在贮藏28~120 d期间的支链淀粉含量。1-MCP也显著改变了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提前了‘广87’、‘苏薯16’和‘龙薯9号’在贮藏期间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低值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刘奕  程丽萍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6,37(6):237-241
为探究不同贮藏方式对橙汁胞贮藏效果的影响,通过充氮(0.06 MPa,4 ℃)贮藏及冷冻(-18 ℃)贮藏72-1锦橙汁胞,分别于2、4、6 个月取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橙汁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橙汁胞经充氮和冷冻贮藏6 个月后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香气成分仍以烃类物质为主,其次是醇类和酯类物质。贮藏6 个月后,酯类相对含量均减少,且充氮贮藏相对含量高于冷冻贮藏;醇类、酮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烃类、醛类、其他类相对含量变化较小。综合分析可知,充氮贮藏和冷冻贮藏对橙汁胞香气物质的保存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兵  张端莉  覃小丽  刘雄 《食品科学》2015,36(14):76-80
采用感官评定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发芽大麦茶在不同贮藏温度(室温25 ℃、冷藏4 ℃、冻藏-20 ℃)和贮藏时间(3、6、9 个月)条件下,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藏3 个月发芽大麦茶的感官比其他贮藏条件较优,而且低温冷藏有利于形成和有效保留发芽大麦茶的香气成分;而发芽大麦茶在室温和冻藏条件下的特征风味物质含量一直在降低,贮藏后期(6~9 个月)酸、醇、萘类物质增加,有不愉快的味道。发芽大麦茶适宜的贮藏条件为冷藏(4 ℃)短期贮藏(0~3 个月)。  相似文献   

10.
以荔枝果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旨在为荔枝汁生产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PME/GC-MS法分别对4℃和25℃贮藏的荔枝汁于贮藏4、5、6、7、8周后进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荔枝汁中香气成分总量在4℃和25℃贮藏4周后分别比贮藏前增长39.10%及31.99%。贮藏5周后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贮藏8周后香气保留率分别为96.17%及74.49%。其中醇类、酸类香气成分均在贮藏4周时含量最高,此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酯类物质在冷藏6周后达到最高,之后出现显著降低趋势(P<0.05);烯类香气成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醛类香气成分含量在贮藏4周时变化不大,在4℃和25℃贮藏8周后保留率分别为59.86%和55.3%。荔枝汁中几种典型的香气成分如香叶醇、香茅醇、苯乙醇,β-月桂烯,D-柠檬烯,香叶醛的含量也是在贮藏4周达最大,此后逐渐降低。通过对4℃冷藏和25℃常温贮藏的荔枝汁主要香气类型及典型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4℃冷藏后香气总量和绝大多数典型香气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常温贮藏(P<0.05)。  相似文献   

11.
邓放明  尹华  邓银正 《食品科学》2002,23(6):145-148
运用保鲜剂、低温、简易气调、辐照等综合措施对去皮香柚瓣贮藏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香柚去皮分瓣后,用0.15%山梨酸钾和0.15%苯甲酸钠的酸性溶液浸渍,用0.6%的CaCl2和0.5%的酶藻酸钠被膜,再用纸包装,经Co^60辐射处理,柚瓣在3-4℃下可贮藏35d。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形态贮藏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以甬优1540稻米为试材,在稻谷、糙米、精米三种形态贮藏条件下,以常规仓储为对照,考察了低温(15±1℃,RH60%)对其品质(脂肪酸值、感官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贮藏稻米,6个月开始感官品质显著优于常规仓储,12个月后脂肪酸值显著优于常规仓储,而采用稻谷或糙米形态贮藏显著优于精米贮藏(12个月);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不同处理的稻米挥发性成分时发现,相对于新鲜稻米,经贮藏6~12个月稻米中醛酮类物质含量升高,其中,贮藏6个月的样本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相对较小,贮藏12个月的样本间差异相对较大,常温样本中的2-甲基丁醇、戊醛、己醛、3-甲基丁醛等物质含量高于低温贮藏,环己酮、2-丁酮、丁醛、3-羟基-2-丁酮等物质含量低于低温贮藏。综上,相对于常规贮藏,稻谷或糙米低温贮藏可以更好地维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可为籼粳杂交稻米采后贮运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袁媛  毛立科  高彦祥 《食品科学》2008,29(5):181-186
采用Tween系列乳化剂(Tween20、40、60、80)粗乳化β-胡萝卜素并经100/10MPa二级高压均质制备 0.5%(W/W)β-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乳化剂浓度(4%~12%)的纳米乳液,经4、25、55℃贮藏28d,根据 ΔBS(t)值、贮藏过程中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粒径大小以及色素含量的变化比较四种Tween乳化剂及其浓度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 Tween20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d=132nm)最小,稳定性较好,而且色素保留率最高(64%~78%).  相似文献   

14.
研究4 种不同贮藏条件(-1~0 ℃条件下5×10-6 m3/m3(以空气计)臭氧处理和5~6 ℃条件下2×10-6、4×10-6 m3/m3臭氧及2%~5% O2结合2%~4% CO2处理)对新疆厚皮甜瓜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贮藏过程中每15 d测定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值、果肉硬度、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贮藏68 d统计所有处理组甜瓜的腐烂和冷害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冷藏(-1~0 ℃)条件下的甜瓜呼吸强度最低,但是出现了冷害现象,68 d时冷害指数为39%;贮藏于5~6 ℃条件下每日通入30 min2×10-6 m3/m3臭氧气体的甜瓜贮藏效果好于对照组,贮藏于5~6 ℃条件下每日通入30 min 4×10-6 m3/m3臭氧气体的甜瓜贮藏效果最好,其中呼吸高峰延迟出现,且呼吸强度降低,同时乙烯释放速率最小,还原糖含量、果肉硬度和POD活性较高,68 d时的腐烂指数仅为0.318;5~6 ℃环境下的气调(2%~5% O2)甜瓜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对照果实贮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采后小白菜贮藏过程中叶绿体色素的代谢变化及其叶绿素降解的动力学模型。方法 以采后“上海青”小白菜为试材, 分别将其贮藏于室温(20 ℃)、低温(2 ℃)及冰温(-0.5 ℃)条件下, 研究其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的代谢变化, 并对其叶绿素的降解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采后小白菜贮藏过程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 低温和冰温贮藏均可减缓其降解, 其中冰温贮藏减缓效果最佳。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β-胡萝卜素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以及室温贮藏条件下叶黄素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而低温和冰温贮藏环境中的叶黄素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总体则呈现下降趋势, 但贮藏6 d后下降不显著。此外, 叶绿素的降解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拟合调整决定系数(Adj.R2)均大于0.93, 降解活化能为95.53 kJ/mol, 降解动力学模型为k=6.51×1015?exp(9.553×104/RT)。结论 采后小白菜贮藏过程中叶绿体色素的代谢变化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大, 其叶绿素降解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6.
猪肉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跟踪考察了不同贮藏温度(25、4、-16℃)下猪肉中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5℃条件下,贮藏0、8、16、24h后主要挥发成分为22、25、21、38种,其中0h主要为己醛,占总含量的45%以上,8、16h后主要为3-羟基-2-丁酮,均为总含量的50%以上,而24h后主要为烷烃类,且出现含硫、氮等成分。4℃条件下,贮藏2、4、6d后主要挥发成分为23、31、33种,2、4d后主要为乙醇,而6d后主要为3-羟基丁醇,均占总含量的40%以上。-16℃条件下,贮藏3、6、9d后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6、33、34种,其中3d后主要为乙醇;6d后主要为乙醇和己醛,均占总含量的30%以上;9d后乙醇达总含量的60%以上,且出现含硫、氮成分。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正常猪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壬醛、3-羟基-2-丁酮、乙醇等成分,腐败时的特异性挥发性成分为甲硫醇、苯酚、二甲基硫等成分,研究结果可为猪肉新鲜度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经超高压处理(400MPa/IOmin)的鲜榨蓝莓汁为对象,研究其5周内在4℃、25℃、37℃贮藏条件下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在以上三个贮藏温度下,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花色苷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反应的活化能Ea为55.75kJ/mol;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显著相关。4℃贮藏条件下抗氧化能力与总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25℃、37℃下则呈负相关。此外颜色分析显示不同储藏温度下蓝莓汁a·值、b+值、C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上升,L+值下降,37℃下贮藏4周后蓝莓汁的色差△E〉2,已对其感官质量造成影响。由此表明低温短时贮藏有利于保特蓝莓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在常温密闭的贮藏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特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可改善长期贮藏SPI的功能特性,结果显示:将SPI溶液在30、60、90和120MPa压力下,分别通过1次、2次和3次微射流均质后,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随均质次数增加而下降.SPI分别经过0、120、240和360 d贮藏后,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通过120 MPa的2次微射流处理,SPI可溶性蛋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在不同pH条件下,SPI的乳化活性也随贮藏时间延长而下降,经过微射流处理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SPI的起泡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下降,微射流处理后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也显著提高.贮藏360dSPI的热凝胶弹性模量从处理前的563Pa上升到2527Pa.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贮藏方式对绿豆蛋白质结构和溶解性的影响,以新鲜绿豆和在室温及4 ℃气调贮藏18个月的绿豆为原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DTNB比色法、Folin酚法等方法,探究发现室温条件下,绿豆球蛋白α-螺旋结构最大增加4.73%,巯基含量最大降低0.00487、表面疏水性最大降低20.78667,二硫键含量最大升高0.00177;4℃条件下,绿豆球蛋白α-螺旋结构最大增加1.65%,巯基含量最大降低0.00174,表面疏水性最大降低5.48667,二硫键含量最大升高0.00048。经过贮藏后,绿豆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不同贮藏方式变化不同。室温贮藏后的绿豆球蛋白结构和溶解性与新鲜绿豆球蛋白差异显著(P>0.05);而4 ℃气调贮藏后的绿豆球蛋白结构和溶解性与新鲜绿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 ℃和气调贮藏可以减少绿豆球蛋白结构的变化与溶解性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保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朱惠文  汤静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9,40(9):213-219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胡萝卜品质及总酚、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将新鲜胡萝卜切丝后置于4、10 ℃和20 ℃下分别贮藏6、4、2 d。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鲜切胡萝卜菌落总数、质量损失率、白度升高,而总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与10、20 ℃相比,4 ℃低温贮藏能明显抑制鲜切胡萝卜菌落总数、质量损失率、白度的增加及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鲜切胡萝卜在贮藏期间总酚、GABA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而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活力则先上升后下降;与4 ℃和10 ℃相比,20 ℃条件下鲜切胡萝卜中总酚和GABA积累最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PAL、GAD活力也最高。这些结果表明,传统的低温贮藏有利于保持鲜切胡萝卜的品质,而较高温度短期贮藏既能保证鲜切胡萝卜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可促进酚类物质和GABA的合成积累,提高抗氧化活性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