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苦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对PPAR激活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DEAE-52纤维素柱色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色谱对苦瓜多糖(MCP)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利用高通量筛选法对苦瓜多糖的分离纯化产物进行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研究。试验以SMMC-7721肝癌细胞为模型,确定了苦瓜多糖各个样品的合适浓度为50μg/mL,并以此浓度对PPARγ、PPARδ受体的激活能力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苦瓜多糖分离产物MCP2和MCP4对PPARγ,受体有激活作用,激活倍分别为1.726和1.602。MCP2-1和MCP2-2样品都能激活PPARγ受体,激活倍分别为1.593、1.678。MCP2、MCP2—1和MCP2—2是苦瓜多糖的降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现代研究表明,PPAR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该受体已成为血脂代谢异常的主要靶点。主要是以其3种亚型PPARα、PPARγ和PPARβ/δ作为模型,对黄茶水提物(1#)与黄茶醇提物(2#)进行高通量(HTS)活性筛选。筛选结果为:2#样品对激活PPAR受体γ、PPAR受体δ有较为明显的活性,对激活PPAR受体α则没有作用,其激活倍数分别达1.64、1.96。  相似文献   

3.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生物活性高通量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以及茯砖茶的功能成分;方法:从不同培养基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液中分离出胞外多糖ECP和ECP,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选用PPARs、K526和HepG2模型对其减肥降脂和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对PPARα、PPARγ、PPARδ3种模型均有活性,且对PPARγ模型有强的活性,ECP和ECP#对PPARγ模型激活值分别达1.63和1.41;ECP对K56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苦瓜酒浸泡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瓜干为原料,筛选生产浸泡型苦瓜酒适宜的工艺参数.采用L9(3^4)正交表,比较温度、粒度、酒精浓度、浸泡时间对苦瓜皂苷、苦瓜活性多肽、苦瓜多糖3种活性成分及果胶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泡工艺参数为:温度40℃、粒度<80目、酒精浓度60%(V/V)、时间2d.此条件下,在增加皂苷、多肽、多糖含量的同时能减少果胶的浸出.  相似文献   

5.
苦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降血糖作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AE-32及葡聚糖凝胶G-75柱层析获得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苦瓜多糖组分,通过饲喂四氧嘧啶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探讨了苦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降血糖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苦瓜多糖在20mg/mL时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可达82%。随着苦瓜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增加,其对小鼠血糖升高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强,当多糖浓度达到250mg/kg时,降糖效果与格列本脲相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苦瓜皂苷、南瓜多糖和苦荞黄酮单一或联合作用对糖尿病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灌胃提取物后的表征、体重、饮水量和摄食量进行比较,表明三种提取物或提取物联合组对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组的病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进一步运用PCA分析法筛选糖脂代谢指标,并结合单维统计方法,得出皂苷和多糖联合作用对谷丙转氨酶、脂联素和肌酐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任一单一组分(P0.05),对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的改善优于皂苷组(P0.05),同时对谷草转氨酶的改善作用优于多糖组(P0.05);而皂苷和黄酮联合作用可使谷丙转氨酶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一成分(P0.05),肌酐改善优于皂苷组(P0.05),脂联素和胰岛素改善优于黄酮组(P0.05)。由此可知,通过本研究可证实活性成分的联合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具有更加突出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紫檀芪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对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调节。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Ⅱ型糖尿病组、紫檀芪低剂量组、紫檀芪中剂量组、紫檀芪高剂量组。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脂各项,WST-1法检测血清中SOD活性,TBA法检测MDA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组大鼠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与Ⅱ型糖尿病组相比,紫檀芪低、中、高剂量组TG降低;紫檀芪低、中剂量组TC、LDL-C降低,SOD升高,MDA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紫檀芪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m RNA蛋白表达量较Ⅱ型糖尿病组显著增加。因此,紫檀芪可以改善Ⅱ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并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荟萃法探讨了核桃仁干预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核桃仁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运用R3.6.2软件对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并用Cystoscope 3.7.2软件构建网络图,通过STRING等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没食子酸、没食子单宁、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等11个活性成分的83个靶点,进一步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3015个靶点交集得到核桃成分干预2型糖尿病靶标28个,主要有双氧化酶2、凝血因子2、过氧化氢酶、IL-5和G6PD等。这些靶标涉及激素代谢过程、细胞脂质代谢过程、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及胆固醇代谢、对体内体外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应答反应等GO功能过程,主要参与糖尿病、癌症、循环系统、炎症等四大类17条相关通路及其它内分泌、信号传导、甲状腺和神经递质等相关KEGG通路。结果表明核桃仁可能通过PRKD1、PRKCA、PRKCB、PRKCE、PRKCZ、IL5、F2、CAT、G6PD等多靶点参与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从而实现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屈玮  陈彦光  吴祖强  王鑫 《食品科学》2014,35(5):188-192
研究表明苦瓜具有一定减肥效果,但其确切分子机理尚未阐明,因此本实验研究苦瓜正丁醇提取物抑制脂肪沉积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针对3T3-L1脂肪细胞,利用噻唑蓝法检测苦瓜正丁醇提取物对细胞活性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苦瓜正丁醇提取物对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苦瓜提取物对脂肪沉积转录因子和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mRNA转录水平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相对空白对照组,苦瓜提取物能明显减少3T3-L1细胞脂肪沉积,抑制转录因子C/EBPα、PPARγ和SREBP-1c的mRNA表达,对脂肪酸代谢基因GLUT4、ACC1、Fasn、AP2和LPL的mRNA表达抑制明显(P<0.05)。总之,苦瓜正丁醇提取物对脂肪沉积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脂肪沉积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羧甲基化及金属络合对苦瓜多糖进行分子修饰,比较不同修饰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瓜粗多糖(Momordica charantia polysaccharide,MCP),以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梯度洗脱获得4种苦瓜多糖组分(MCPⅠ,MCPⅡ,MCPⅢ,MCPⅣ)。将其中活性较高组分MCPⅡ进行羧甲基化及金属络合获得苦瓜多糖衍生物CMMCPⅡ、MCPⅡ-Ca(Ⅱ),并以Fenton法检测其·OH清除率。结果苦瓜多糖活性组分MCPⅡ及其衍生物MCPⅡ-Ca(Ⅱ)、CMMCPⅡ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为0.7mg/m L时,其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58%、82%和93%,SC50值均在0.6 mg/m L以下,其中,苦瓜多糖羧甲基化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结论通过羧甲基化及金属络合可增强苦瓜多糖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苦瓜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了挥发油的成分及其对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以苦瓜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CO2流体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在萃取苦瓜挥发油过程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用格里斯试剂比色法评价了苦瓜挥发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NO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挥发油最优得率条件是: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苦瓜挥发油得率为2.56%。GC-MS分析结果显示苦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酚类、酯类、烯烃及烷烃类等成分,其中酚类含量最高,相对百分含量达到了67.33%。抗炎分析结果表明苦瓜挥发油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小鼠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并且呈浓度依懒型。综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科高效萃取苦瓜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酚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  相似文献   

12.
以天麻、苦瓜、绿茶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制天麻苦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天麻苦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天麻浸提液15%、苦瓜浸提液18%、绿茶浸提液33%,木糖醇7.5%,柠檬酸0.04%。所得产品感官评分为84.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93%。  相似文献   

13.
苦瓜分别经酸水提取、乙醇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碱浸提取,得到的样品以电位滴定法滴定,以苦瓜中的奎宁为基准物计算苦瓜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由此建立苦瓜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法具有良好稳定性、灵敏度和重现性,检测结果稳定可靠,且测定操作简便,可用于苦瓜中总生物碱的定量分析。四种提取方法得到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4.644、4.428、6.804和8.964 mg/g,适宜的提取方法为碱浸提取法。  相似文献   

14.
苦瓜和苦丁茶的抑菌作用及其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周和  邹沛  徐燕 《饮料工业》2003,6(5):11-13
对苦瓜和苦丁茶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研究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苦瓜和苦丁茶的提取液对实验用食品常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热稳定性强、抑菌浓度低的特点。以苦瓜及苦丁茶为原料可制成袋泡茶.  相似文献   

15.
苦瓜黄酮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良娟  刘苇芬 《食品科学》2007,28(9):183-186
本研究以乙醇为溶剂,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等做L9(33)正交试验研究苦瓜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提取工艺,并比较了各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为70%,回流温度为40℃,回流时间为3h的条件下苦瓜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最高126.56mg/100g,且其对·OH的清除率也最好75.37%,接近于VC对·OH的清除率80.10%。  相似文献   

16.
苦瓜皂甙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血清参数、骨密度(BMD)、股骨和子宫组织形态为指标,研究连续给与苦瓜皂甙65、130、260mg/(kg bw·d) 12 周后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苦瓜皂甙用药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雌二醇、Ca2+ 水平提高,股骨骨密度提高,股骨近端干骺端骨组织形态得到改善,而体质量、子宫质量以及子宫组织形态与模型组大鼠无显著差异。因此,苦瓜皂甙可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对药用真菌Irpex lacteus CD液化苦瓜渣获取功能性膳食纤维饮品的可行性、液化机理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药用真菌能较好地液化苦瓜渣,在保持皂苷含量的同时,发酵液中膳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液化的主要机理在于,药用真菌对苦瓜渣中的纤维素成分进行了有效的降解。在优化条件为:转速150 r/ min、加水量60 mL、种龄3 d、培养时间3 d,发酵液中皂苷、SDF和IDF含量分别能达到0.71 g/L、3.76g/L和5.86 g/L。该研究为获取功能性膳食纤维蔬菜饮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志刚  沈宗根  张燕萍 《食品科学》2010,31(23):383-385
研究苦瓜皂苷对体外培养的新生SD 乳鼠成骨细胞增殖和ALP 的影响。以1 × 10-8~1 × 10-4mol/L 浓度梯度的苦瓜皂苷的MEM 含药培养液对新生 SD 乳鼠24h 内颅盖骨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别用 MTT 法和 PNPP 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结果表明:苦瓜皂苷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提高成骨细胞 ALP 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酶解结合水溶醇沉提取水溶性的苦瓜多糖(Momordica charantia polysaccharide,MCP),经Sevag法除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获得活性多糖MCPⅡa。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检测可知MCPⅡa为均一多糖,平均分子质量为13.0 kD,单糖组分分析显示其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各组分物质的量比为12∶3.05∶19.89∶5.95∶56)。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刚果红实验发现其存在C1、C2、C3、C5连接,在水溶液中具有稳定的β-三股螺旋构象,扫描电镜下显示其为菱形晶体颗粒。  相似文献   

20.
苦瓜果实中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苦瓜果实为材料,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和Sevag 法去蛋白后获得了苦瓜果实粗多糖(MCP)。MCP 经DEAE- 纤维素柱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4 个级分MCP-A、MCP-B、MCP-C 和MCP-D。MCP-A 经Superdex G-100 柱进一步纯化得到苦瓜果实多糖MCP-A1 组分。MCP-A1 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鉴定为均一组分,测定其平均分子量为93577D。经过对其理化性质鉴定表明,MCP-A1 不含蛋白质、核酸,含有糖醛酸,为非淀粉类多糖。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