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以7个厂家的菊花精油为研究对象,对菊花精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然而采用GC-MS对菊花精油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对感官评价与GC-MS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菊花精油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花侧柏烯、芳樟醇、β-月桂烯、石竹烯、β-愈创木烯、δ-松油烯、莰烯、α-萜品油烯、大根香叶烯B、对伞花烃、异龙脑、二氢茉莉酮酸甲酯、α-水芹烯和桉叶油醇与感官属性呈现较好的显著性相关。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菊花精油的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2.
3.
以西林火姜干姜片为原料,通过索氏提取分别制备石油醚姜油树脂(ginger oleoresin extracted by petroleum ether,PEGO)和无水乙醇姜油树脂(ginger oleoresin extracted by absolute ethanol,AEGO)并研究其成分组成。结果显示:PEGO和AEGO经GC-MS分别鉴定出46、3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姜烯、β-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β-红没药烯、α-姜黄烯、α-柠檬醛、β-柠檬醛、β-水芹烯、桉叶油醇、2-茨醇等萜烯类化合物和6-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等难挥发性姜辣素化合物。另外,还检测出丰富的脂肪酸、总酚、黄酮和甾醇等非挥发性成分,脂肪酸均主要为棕榈酸、亚油酸、羊脂酸、月桂酸、硬脂酸、低羊脂酸、豆蔻酸、反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含量均高达20%以上;PEGO和AEGO总酚含量分别为118.61±1.55、105.36±1.09 mg GAE/g;黄酮含量分别为15.72±0.51、13.36±0.03 mg RE/g;总甾醇含量分别为4.86±0.02、3.54±0.07 mg/g,且组成均为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研究表明,西林火姜姜油树脂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风味物质和活性物质,并且提取溶剂对姜油树脂的物质组成和含量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生姜作为原材料,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生姜精油,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姜油样品中特征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姜油样品中GC-MS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烯烃类34种、酮/酚类7种、醛类5种、酸酯类14种、醇类8种,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得出5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姜烯、姜黄烯、姜酮、6-姜酚、β-倍半水芹烯,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姜烯姜黄烯6-姜酚姜酮β-倍半水芹烯。  相似文献   

5.
以西林火姜干姜片为原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萃取头种类、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 g西林火姜干姜粉采用100μm PDMS萃取头,萃取40 min,解析3 min萃取挥发性香气成分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检测到干姜45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萜烃类,也有少量酯、酮、醛和醇等。主要的香气成分为姜烯、β-倍半水芹烯、(E,E)-α-法呢烯、β-红没药烯、α-姜黄烯、β-荜澄茄油烯、2-茨醇、α-柠檬醛、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氧化、酶解和酶解-温和调控氧化技术对精炼鸡脂进行处理,通过GC-MS对上述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鸡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同时对其化学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酸值)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不同处理方式鸡脂挥发性成分与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表征初级氧化产物的含量,与其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包括2-丁烯醛、β-苯丙烯醛、丁醇、(Z)-2-戊醇、1-戊烯-3-醇、1-辛烯-3-醇、(Z)-2-辛烯-1-醇、己酸乙烯基酯;与酸值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醛、乙醇、糠醇、柠檬烯、1-石竹烯、甲苯;茴香胺值与大部分的醛类化合物呈正相关,表征次级氧化产物的含量,包括能代表鸡肉特征风味的己醛、壬醛、(E,E)-2,4-庚二烯醛、2-己烯醛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柑橘果肉在风味吸附方面的机制,测定了甜橙果肉粉的成分构成、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了其微观结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试分析了其对橙油风味物质的吸附性能。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甜橙果肉粉主要由膳食纤维(51.87%±3.12%)、蛋白质(20.47%±0.58%)、脂肪(11.33%±1.60%)、淀粉(4.06%±0.59%)构成。SEM观察结果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甜橙果肉粉复合物中存在丰富的褶皱和缝隙等不规则结构,比表面积达2.98 m2/g。GC-MS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甜橙果肉粉对橙油典型香气成分例如柠檬烯、γ-萜品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芳樟醇、辛醛、壬醛等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尤其与直链脂肪醛、含氧萜类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较明显,而对α-蒎烯、桧烯等双环单萜类成分的吸附作用相对较弱。综上,甜橙果肉粉中各组成成分交联而成的褶皱和缝隙结构是其发挥风味吸附作用的重要基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甜橙果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固相微萃取法从湖南金弹中提取挥发性成分.通过DB-5弹性石英毛知管柱GC-MS分析成分,计算机库存信息检索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结果表明金弹主要含有:1-甲基-4-(1-甲基亚基)-1,3-环二已烯、β-水芹烯、β-蒎烯、β-月桂烯、DL-柠檬烯、α-松油烯、α-萜品油烯、β-萜品醇、1-甲基-4-(1-甲基亚基)-环已烯等。其中,按油精、秋水仙碱、丙位癸内酯、1.3-二甲基笨、甲随甲酯为首次从金柑中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9.
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的挥发性组分及萜烯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挥发性组分及其亲缘关系,利用同时蒸馏- 萃取(SDE)法对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资源茶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挥发性组分进行萃取,经GC-MS 技术进行分析,共检测出71 个化合物。其中含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醇、α- 萜品醇等醇类化合物,有β- 水芹烯、β- 香叶烯、柠檬烯、α - 雪松烯、石竹烯、α- 法呢烯等萜烯类化合物,有β- 柠檬醛、苯甲醛、(E)-2- 己烯醛等醛类物质,有棕榈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酯类化合物,有顺- 茉莉酮、α- 紫罗酮等5 种绿茶典型的香气化合物,还有胺、烃、萘、蒽、酸等。萜烯指数(TI)分析表明,野生大茶树TI 高于野生大茶树子一代及福鼎大白茶。萜烯指数的变化可以作为鉴定茶树资源的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及电子鼻方法,探究原果、烘焙、干燥及蒸、煮共5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新疆大果沙枣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GC-MS从5组不同处理后的沙枣中检测出69种化合物,通过GC-O分析结合香气活力值进一步分析,确定沙枣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4种挥发性物质,发现(E,E)-2,4-癸二烯醛、壬醛、(E,E)-2,4-壬二烯醛、β-紫罗兰酮等是对沙枣具有关键香气贡献最大的物质。经过不同预处理后,样品的多个感官属性的香气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各样品组之间的香气强度,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一步验证、解释不同处理下的沙枣中的特征香气强度与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烘焙处理后的沙枣感官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HS-SPME-GC-MS-O)联用技术对不同厂家市售的坨坨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主体风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线性判别分析是辨别坨坨猪肉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的有效方法。利用HS-SPME-GC-MS-O从坨坨猪肉样品中共测定出45 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醛、醇、酮、烯烃类及杂环类化合物构成。基于气味活度值和嗅闻分析得到27 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8 种成分在4 组中均检出,分别为己醛、庚醛、辛醛、反-2-庚烯醛、壬醛、反-2-辛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对样品的总贡献度达到71.16%~93.12%,是坨坨肉的主体风味物质。源自调味料的左旋香芹酮、蒎烯、β-蒎烯、右旋柠檬烯、反-β-罗勒烯、柠檬醛、丙硫醇、桉树醇、芳樟醇的贡献度达到12.71%~28.58%,构成坨坨肉的整体风味。基于27 种主体风味成分,PCA显示各样品间分离良好,C组和D组在PC1上得分较高,A组和D组在PC2上得分较高。反,反-2,4-癸二烯醛在PC1上贡献较大,芳樟醇在PC2上贡献最大,其次是柠檬烯、1-辛烯-3醇。因此,反,反-2,4-癸二烯醛、芳樟醇、柠檬烯、1-辛烯-3醇可作为区分坨坨肉的重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牛油火锅底料和清油火锅底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首先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收集14种市售牛油和清油火锅底料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然后采用内标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最后综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和显著性检验P值,筛选牛油与清油火锅底料的差异性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牛油和清油火锅底料中的差异性挥发性成分为:(Z)-2-壬烯醛、β-水芹烯、β-月桂烯、香芹酮、D-柠檬烯、乙酸芳樟酯、(E)-2-十二烯醛、(E)-2-十一烯醛、茴香脑、芳樟醇、α-侧柏烯。OPLS-DA能够用于牛油和清油火锅底料的差异性分析,并筛选出差异性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茶叶加工方式对水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机(SPME-GC-MS)对对照组、水芹绿茶、水芹红茶、水芹黑茶4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4种样品中共鉴定出47种物质,其中萜烯类16种,烯烃类8种,酮类4种,醇类4种,烷烃类6种。从对照样品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25种,水芹黑茶中21种,水芹绿茶中23种,水芹红茶中的挥发性成分最多,达到33种。4种样品共有的成分有10种。不同加工工艺的水芹茶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4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物质为主,其中β-金合欢烯、α-香柑油烯、α-蒎烯含量比较高。本研究结果对水芹茶的加工工艺选择以及相关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7):234-239
探究塔罗科血橙花色苷在采后低温贮藏中的合成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有血和无血果肉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后,果实花色苷从果顶向果蒂合成,且含量升高至17. 5倍。无血与有血血橙分别鉴定出12、1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1种为共有组分,且2组样品均以单萜和倍半萜化合物为主。花色苷合成后,D-柠檬烯、β-律草烯、β-倍半水芹烯等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升高,仅β-月桂烯、香叶基丙酮含量降低。其中变化较明显的挥发性物质如D-柠檬烯、β-律草烯,在无血果实中的含量为有血果实含量的78. 0%、21. 9%。血橙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花色苷的合成伴随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增加,研究结果为了解血橙果实香气品质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浙江"玉环文旦柚"果皮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并结合气-质联机分析,从浙江玉环文旦柚鲜果皮中共鉴定出55个挥发性化学组分.分析固相微萃取样品,共鉴定出36个化合物,总质量分数98.92%,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9.57%、月桂烯31.83%、β-蒎烯3.39%、顺-β-罗勒烯1.19%、香桧烯0.83%、α-蒎烯0.70%、β-水芹烯0.42%、橙花醛0.10%.分析同时蒸馏萃取样品,共鉴定出49个化合物,总质量分数87.97%,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0.17%、月桂烯27.06%、氧化芳樟醇1.49%、圆柚酮(诺卡酮)2.67%、顺-β-罗勒烯1.00%、β-蒎烯0.80%、瓦伦烯0.46%、橙花醛0.42%.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橙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甜橙品种及加工方式对橙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机(SPME-GC-MS)对4个品种的鲜榨汁、5个品种的自制非浓缩还原型橙汁(NFC)以及两种商业橙汁(NFC橙汁和浓缩还原汁)共11个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73种成分,其中9种酯类、14种醇类、4种酮类、8种醛类、34种萜烯类碳氢化合物、3种烷以及叔丁基羟基苯(BHT).丁酸乙酯、α-蒎烯、柠檬烯、里那醇、4-萜烯醇、顺-香芹醇、香芹酮、紫苏醛、α-人参烯、巴伦西亚橘烯在各类样品中均有检出,它们是橙汁的特征挥发性成分.不同橙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与甜橙品种以及加工工艺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不同类型橙汁的鉴别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未成熟、充分成熟、过熟三种不同成熟度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抽取,然后经过GC-MS联机检测果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对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中共有3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酯类、酮类、醛类、醇类和烃类;在未成熟、充分成熟和过熟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中分别检出34、32、3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反式-3-蒈烯-2-醇、十八烷酸丙酯、1,3,8-对-孟三烯在柑橘品种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中未见报道;成熟度引起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变化较小,但是柠檬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香芹醇、β-甜橙醛等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变化;其中,醇类、醛类、酯类挥发性化合物均为在充分成熟果中含量最高。结合对果汁的物性分析得出,充分成熟果能保持大叶尾张蜜柑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9.
GC-MS法研究香茅对小炒肉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液液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应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提取物成分进行分析,考察香茅对小炒肉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茅中的柠檬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6-甲基-5-庚烯-2-酮、β-柠檬醇等对提升小炒肉的风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安琪酵母发酵对秋刀鱼汤的脱腥作用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秋刀鱼汤为研究对象,通过安琪酵母发酵,对其进行脱腥处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脱腥处理过程中的风味变化。结果显示:从秋刀鱼汤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03种,其中在未发酵鱼汤样品中检测出挥发性物质76种,在添加安琪酵母但未发酵鱼汤样品中检测出挥发性物质57种,在发酵的鱼汤样品中检测出挥发性物质68种,在过滤后的发酵鱼汤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78种。这些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酚类、醛类、酮类、脂类、酸类、杂环类等化合物,其中部分醛、烯醛、酮类化合物具有腥味和疑似腥味。通过对四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对,可以推测:安琪酵母发酵能够降低鱼汤中烯醛类、二烯醛等醛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弱鱼汤的腥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