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用海藻发酵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海藻发酵加工的研究现状,包括菌种选择、发酵条件与技术应用,以及各种发酵加工产品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海藻经发酵加工得到的产品主要为发酵酒、饮品和海藻酱等。发酵法在海藻加工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火龙果饮品加工(火龙果发酵果汁饮品、火龙果复合乳饮品、火龙果果蔬复合饮品、火龙果发酵果醋果酒饮品、火龙果茶饮品、火龙果悬浮饮品等)研究进展,分析火龙果饮品加工发展方向,为全面开发新型火龙果加工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原汁青梅果醋酿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分析了不同成熟度青梅的品质,研究了果胶酶处理对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耐高酸醋酸菌的驯化和原果醋的澄清处理实验,结果认为原汁青梅果醋的适宜加工原料成熟度为8成熟;采用200mg/kg果胶酶处理可使其出汁率提高12.0%,且大大降低取汁难度;利用CaCO3对青梅原酒进行降酸处理,采取低酸醋酸发酵逐步接种到高酸的方法可驯化醋酸菌,使其最终可直接发酵高酸的青梅原酒;青梅原醋经过100mg/L的果胶酶处理3h后,再用1.4g/L的皂土下胶,可使其透光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4.
熊犍  何翠婵  林伟锋  叶君  陈中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2850-2854
以自制总酸含量为2.38%(以苹果酸计)的青梅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LP-L134-1-P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青梅汁进行生物降酸,研究了在青梅汁中植物乳杆菌LP-L134-1-P接种量、pH、温度、糖含量和柠檬酸-柠檬酸钠的对生长及其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植物乳杆菌LP-L134-1-P发酵的青梅汁,其总酸总体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pH值为3.50,接种量为108 CFU/g时,能正常引发MLF,且接种量越大,MLF的降酸幅度越大;接种量为109 CFU/g,pH值为3.50时,发酵温度≥25 ℃时,才能引发MLF;接种量为109 CFU/g,pH值≥3.10时,即能引发MLF,且pH值越高,越容易发生MLF;在青梅汁中添加1.00%的葡萄糖,植物乳杆菌LP-L134-1-P使体系的酸度只升不降,证实植物乳杆菌LP-L134-1-P优先代谢葡萄糖转化成乳酸,抑制了MLF的发生;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中,植物乳杆菌LP-L134-1-P不能使体系的酸度降低,证实植物乳杆菌LP-L134-1-P不能单独利用柠檬酸作为碳源,进行MLF。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贵州荔波产大果梅不同果实成熟度对发酵青梅酒理化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青梅果实经酒精发酵后果酒中挥发酸、游离二氧化硫、苹果酸、乳酸、乙酸、甲醇、异戊醇、腐胺、色胺、香气物质种类均有显著变化。青梅果酒酒精发酵过程中存在苹果酸乳酸发酵现象。完熟青梅果实挥发酸、腐胺、甲醇含量偏高,八成熟青梅果实酿酒香气物质种类相对较少,选择九成熟青梅果实酿造果酒有利于发酵过程控制和改善青梅果酒品质。研究结果为青梅酒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伊静  李婷  袁冬  梁晓月  徐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1):130-135
结合农村水果滞销的现状,以黄浆水和滞销的山楂为主要原料,黄浆水经过预处理后添加山楂汁,经调配、均质和乳酸菌发酵技术得到功能饮品。以感官评价为指标,运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优化了功能饮品配方。结果表明,在山楂汁与地瓜黄浆水质量比1:1、糖添加量6%、稳定剂添加量0.5%、乳酸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6 h的条件下,产品酸甜适口,口感柔和,具有典型的地瓜香味和山楂清香,组织状态均匀一致、流动性良好,感官评分达到最高(95分)。为黄浆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地瓜加工制品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选用优质青梅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研究青梅汁浓缩液和红茶菌的制取工艺,通过对青梅汁浓缩液、红茶菌发酵液、白砂糖和柠檬酸的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出青梅红茶菌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是红茶菌发酵液添加量3%,青梅汁浓缩液添加量0.1%,白砂糖添加量12%,柠檬酸添加量0.15%,添加0.05%的CMC-Na作为稳定剂,0.02%的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同时可添加适量的食用香精,使该饮料风味更加突出完美。该饮料色泽为金黄色,清澈透明,无沉淀不分层,有浓郁的青梅风味,无异味,酸甜可口,清爽宜人。该复合饮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发酵周期短,为充分利用青梅资源,丰富红茶菌饮料产品种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提高全汁干青梅酒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青梅酒生产中影响青梅酒品质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打浆机冷破碎榨汁,发酵前用K2C4H4O6+CaCO3混合降酸至0.6%0.8%,发酵后采用115℃高温瞬时热处理,用琼脂做澄清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全汁干青梅的品质,得到的青梅酒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和典型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青梅酒是以青梅为原料,通过浸泡或发酵而成的低度酒精饮料。由于青梅高酸低糖的特点,青梅酒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过酸、过苦、起浊等问题。本文对青梅酒的生产工艺、加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青梅酒的生产和品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青梅汁为原料,利用酒酒球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青梅汁进行生物降酸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2.0×108CFU/mL,青梅汁的pH≥3.4时,MLF能正常进行,并使样品的酸度降低61.35%以上;接种量为2.6×107CFU/mL时,青梅汁的pH为3.6才能触发MLF,样品的酸度降低了77.60%;接种量为2.3×108CFU/mL,在pH3.6和4.0的青梅汁中,添加1.0g/100g的葡萄糖的样品,与不添加葡萄糖的样品相比,其酸度分别降低了27.04%和34.63%;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中,酒酒球菌使体系酸度降低了26.40%,证实酒酒球菌可利用柠檬酸作为碳源,进行MLF。  相似文献   

11.
励建荣  夏道宗 《食品科学》2003,24(3):161-163
山茱萸是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山茱萸中含有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从果肉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有机酸及其酯类,五环三萜及其酯类,环烯醚萜类,鞣质类,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山茱萸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免疫作用,降血糖作用,抗炎作用和抗休克,强心作用等。目前国内和国外山茱萸产品并不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补酒,口服液,饮料和果脯蜜饯,果酱,罐头等。  相似文献   

12.
以营养丰富,兼具酸、涩、苦味的山茱萸为原料,探讨既能够保留有效成分,又能够加强营养成分并改善其尖锐的酸、涩感的方法,研制出能够使大众接受和喜欢的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结果表明制作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宜选择霜降后成熟的山茱萸,山茱萸果汁最佳的澄清方法为离心澄清法,关键技术参数为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5 min。通过正交优化最终得出2种较好的配制方法:(1)7.5%山茱萸果汁,5.0%苹果汁,2.5%白砂糖。果汁饮料橙红透明,具有山茱萸和苹果汁浓郁的混香,清爽可口,酸甜适中,口感层次丰富。(2)10.0%山茱萸果汁,8.0%番茄汁,5.0%白砂糖。果汁饮料粉红透明,具有山茱萸和番茄汁的混合清香,酸甜清爽,口感层次丰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梅卤的来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进展,对其未来产业化开发模式进行了展望。梅卤是青梅盐渍后产生的汁液,是梅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每吨青梅经食盐腌制产生约0.5吨梅卤。梅卤含有大量的水和食盐,还含有从青梅中浸出的有机酸、糖、酚类物质和矿物质等成分,其中主要的有机酸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主要的酚酸类物质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具有抗氧化和抑菌等生物活性。目前梅卤主要用于腌制类风味食品、调味品和饮料等产品开发,也有探索将其用于功能食品开发。未来可能将逐渐改变青梅腌制方式,将食盐腌制改为蔗糖腌制,并开发青梅汁饮料,不再产生梅卤;传统梅卤在调味品和功能性饮料加工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不同干燥方式对乌梅风味物质的影响,分别以烟熏乌梅(Smoked Prunus mume,SP)、热风干燥(Hot-air Dried Prunus mume,HP)乌梅及烘干(Dried Prunus mume,DP)乌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结果可完全区分不同加工而成的乌梅,其所在风味上具有相似性。电子舌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不同加工方法的乌梅在滋味品质上存在差异,且酸味作为乌梅滋味的代表。采用GC-MS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酚类、醛类、酸类、酯类化合物以及烃类等其它类化合物,且含量各不相同,其中酯类化合物在烟熏乌梅中水平普遍较高,其次为热风干燥乌梅,烘干乌梅。电子鼻结合GC-MS数据讨论乌梅主要挥发性成分改变的原因,总结不同加工方法对乌梅风味的影响。可见,通过GC-MS结合电子鼻、电子舌等电子感官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乌梅,进而为乌梅的加工方式选择及产品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果梅的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梅是蔷薇科杏属植物的一类,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糖类、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黄酮类、花青素、酚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氧化、促消化等生理功能,有利于人体健康,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食用青梅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调节生理代谢等生理作用,可作为抑菌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等天然添加剂应用到食品加工中,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对果梅特别是青梅的化学成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果梅的精深加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青花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花椒是我国花椒栽培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因其独特的颜色和优秀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文章综述了青花椒的研究现状,包括青花椒栽培、采收技术研究、青花椒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目前青花椒加工应用的研究,并对青花椒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果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我国有丰富的果梅资源,但在目前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加工方法粗放、产品单调、附加值低等问题。笔者从天然植物资源和保健食品的研究出发,提出果梅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的思路,以使我国果梅资源优势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梁攀  李书倩  张博  刘长江  辛广 《食品科学》2011,32(2):237-23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辽南地区的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及其籽中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中分离鉴定出7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6.66%)、亚油酸(10.57%)、亚麻酸(77.78%)、硬脂酸(3.09%)、10,13- 十八碳二烯酸(0.2%)、11- 二十碳烯酸 (0.8%)、花生酸(0.14%);在野生软枣猕猴桃籽中分离鉴定出4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3.24%)、亚油酸(5.40%)、亚麻酸(42.49%)、硬脂酸(2.39%)。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分别占77.78% 和42.4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离纯化杨梅果实提取物并考察不同组分对模型及饼干中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 MGO)、乙二醛(glyoxal, GO)的抑制效果。方法 乙醇浸提制备杨梅果实粗提物(crude extract, CE),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20%、40%、60%)洗脱,得到三种杨梅提取物;采用NaNO2- Al(NO3)3-NaOH比色法、pH示差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提取物中花色苷、总黄酮含量和主要成分,并用气相色谱法考察其对模型和曲奇中MGO/GO的抑制活性。结果 40%乙醇组分F1得率最高,活性最好,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 C-3-Glu)和杨梅素-3-O-鼠李糖苷(myricetin-3-O-rhamnoside, M-3-Rha);60%乙醇洗脱组分F2成分主要为槲皮素-3-O-鼠李糖苷(quercetin-3-O-rhamnoside, Q-3-Rha);当曲奇中提取物添加量为0.4%时,F1F2对MGO和GO均有抑制活性,其中F1效果最佳,分别为61.5%和40.4%。结论 杨梅果实提取物具有良好清除MGO/GO的能力,为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抑制食品加工中的MGO和GO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青花椒和红花椒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产地32批花椒样品中挥发油的组成并比较了青、红花椒之间以及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2批花椒样品中,青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9.62~13.61g/100g,红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6.79~12.20g/100g,两者之间在含量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青花椒挥发油的GC-MS图谱中,共有峰的面积占总峰面积平均为88.39%,其中萜烯类平均峰面积为34.71%,醇类52.13%,酮类1.76%;在红花椒挥发油的GC-MS图谱中,共有峰的面积占总峰面积平均为75.90%,其中萜烯类平均峰面积为52.59%,醇类34.50%,酯类12.91%,青花椒和红花椒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实验结果为花椒的品质鉴定提了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