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正交试验理论,对L-乳酸高产突变株NAF-032的优化摇瓶发酵条件作了初步研究,确定了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40,氯化铵1,KH2PO40.3,MgSO4*7H2O0.25,ZnSO4*7H2O0.08;优化培养条件为34℃,摇床转速200r/min,装液量50mL(250mL容积三角瓶),一次性添加CaCO380g/L调节pH值.米根霉NAF-032的摇瓶发酵L-乳酸积累量可达94.28g/L.  相似文献   

2.
研究米根霉HB12利用玉米淀粉生产乳酸的发酵条件优化。从土壤中新筛选得到一株以高浓度玉米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米根霉HB12。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g/L)为:玉米淀粉140、NH4Cl 2、KH2PO4 0.3、MgSO4·7H2O 0.3、ZnSO4·7H2O 0.05、CaCO3 80;最佳培养条件为:摇瓶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为2.5×106个孢子,35℃、200r/min培养108h。该条件下,菌株最大产酸量为104.9g/L,产酸速率为0.97g/(L·h),对玉米淀粉的转化率达74.9%,产酸量提高了49.4%。此菌株能够直接高效利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玉米淀粉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株高产耐高温α-淀粉酶的地衣芽孢杆菌摇瓶发酵工艺的优化,以及在摇瓶和20 L发酵罐上进行的耐高温α-淀粉酶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确定发酵培养基所采用的最佳氮源为豆饼水解液,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液化液.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液化液12.5%,豆饼粉5%,豆饼水解液2.5%,(NH4)2SO40.5%,摇瓶产酶活可达5 000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0%,20 L发酵罐产酶活达到了12 000 U/mL.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IN7-31产糖化酶的液态发酵参数与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N+注入、氯化锂一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选育了一株高产糖化酶黑曲霉IN7-31(Aspergillus niger)菌株,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液态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前期的预实验,筛选出了对发酵工艺影响较大的三个培养基成分和两个培养条件,然后,分别对这两组进行了最陡爬坡实验,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法分析优化了这几个因素,并进行了优化后的验证实验。利用SAS软件分析得到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粉56.5g/L,豆粉22.0g/L,K2HPO4 1.3g/L,pH值为6.40,装液量80.8mL/25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黑曲霉产糖化酶的最大酶活为3044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59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产糖化酶黑曲霉液态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可以为糖化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与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粗状假丝酵母产生脂肪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脂肪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桐油15mL/L,黄豆粉30g/L,糊精10g/L,硝酸铵10g/L,MgSO4·7H2O1g/L,K2HPO42g/L,Tween800.5g/L;最佳培养为温度30℃、发酵液起始pH6,摇瓶发酵脂肪酶活力达到1467U/mL。  相似文献   

6.
利用纤维素类物质——玉米芯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纤维素类物质——玉米芯为底物,利用纤维素酶和米根霉对L-乳酸的同时糖化发酵工艺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理论确定了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及条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g/L):玉米芯150,NH4Cl0.2,ZnSO4·7H2O0.08,MgSO4·7H2O0.25,NaH2PO40.3,KH2PO40.3,一次性添加20g/LCaCO3控制pH;最佳发酵条件是:发酵温度34℃,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72h,产酸量可达24.80g/L。  相似文献   

7.
通过摇瓶培养对菌株SFGi-1产赤霉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液化淀粉100g/L,花生饼粉15g/L,豆粕粉3g/L,硫酸镁0.75g/L,磷酸二氢钾1.0g/L: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接种量5%,250mL摇瓶装液量为35mL,起始DH值为5.5,发酵时间204h.在此条件下,菌株SFGi-1赤霉素发酵最高效价可达到1424mg/L.  相似文献   

8.
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中分离出了一株产普鲁兰酶活性较高的菌株BCT-1,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使普鲁兰酶的酶活力达到2.347 U/m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0.02 g/mL玉米淀粉,0.01 g/mL~0.012 5 g/mL酵母膏,0.001 g/mL KH2PO4,0.000 5 g/mL MgSO.47H2O及0.000 01 g/mL FeSO4.7H2O。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初始pH 6.0,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30℃,500 mL摇瓶装液量为150 mL,摇瓶转速为200 r/min,发酵周期72 h。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BS5582菌株产β-葡聚糖酶和蛋白酶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摇瓶水平下产β-葡聚糖酶的最佳培养基(g/L)为大麦粉40,玉米粉30,豆饼粉30,Na2HPO4·12H2O6,(NH4)2SO44,MgSO·47H2O1,CaCl20.8;产酶最佳起始pH7.0,装液量25mL/250mL。种子于37℃培养10h后,接种量8%,在37℃下发酵51.75h后β-葡聚糖酶酶活最高达到182.52U/mL,蛋白酶酶活达8062U/mL。β-葡聚糖酶的最佳反应pH6.5,最佳反应温度50℃。10mmol/L的Ca2 、Na 、NH4 、K 、Mg2 对β-葡聚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相同浓度的Cu2 、Fe2 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酵法生产衣康酸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土曲霉TN-474为出发菌株,研究探讨了衣康酸发酵工艺条件对产酸的影响。通过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工业葡糖140g/L,NH4NO33.0g/L,玉米浆干粉0.2g/L,KH2PO40.05g/L,MgSO4.7H2O 0.5g/L,CuSO4.5H2O 65mg/L,初始pH2.0,接种量为10%~12%,装液量为60mL~80mL;在37℃、220r/m in的条件摇瓶发酵144h,土曲霉TN-474发酵衣康酸的产率达到71.83g/L,转化率为56.7%。  相似文献   

11.
米根霉SF—185发酵生产L—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L-乳酸菌株米根霉SF-185的摇瓶发酵条件作了初步研究,确定了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培养基为:粉水解糖15%、(NH4)2SO4 0.4%、KH2PO4 0.04%、MgSO4 0.01%、ZnSO4 0.02%、CaCO3 7.5%;培养条件为:35℃,摇瓶转速220rpm,500mL三角瓶中装入80mL培养液。在此条件下,发酵周期52hr,菌株产酸率达12.08%,糖酸转化率为80.56%,残糖0.08%,L-乳酸纯度为98.2%。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米根霉AS3.819利用葡萄糖发酵生产L-乳酸时,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4)2SO4、KH2PO4、ZnSO4·7H2O、MgSO4对发酵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80 g/L、(NH4)2SO4 2 g/L、KH2PO4 0.3 g/L、ZnSO4·7H2O 0.05 g/L、MgSO40.3 g/L.在此培养基组中平均发酵产L-乳酸61.5g/L,对葡萄糖的平均转化率为76.9%.初步建立米根霉AS3.819利用葡萄糖发酵生产L-乳酸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发酵动力学试验获得到模型参数,对培养基中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72、74g/L的发酵过程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的过程:L-乳酸的生成机制是以生长机制为主的混合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重组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糖蜜0.025g/mL、胰蛋白胨0.015g/mL、MgSO4 ·7H2O与K2HPO4的质量为7:1、FeSO4 ·7H2O 0.5g/L;以葡萄糖氧化酶法为指标测得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250mL、转速200r/min、接种量5%、初始pH 7.0、最佳温度37℃、诱导阶段OD600nm=0.6、诱导温度30℃、诱导时间5h、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浓度1mmol/L。经优化,重组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的酶活力可达950U/mL,比初始条件下提高了近7倍。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0):119-124
从甘蔗汁中筛选出1株利用葡萄糖产甘露醇的菌株,经鉴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研究其发酵生产甘露醇的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200 g/L葡萄糖,30 g/L酵母膏,0.05 g/L CaCl2·2H2O,0.02 g/L FeCl3·2H2O,0.5 g/L MgSO4·7H2O,此条件下摇瓶培养甘露醇产量为61.7 g/L。进行30 L发酵罐扩大培养,根据发酵曲线得知72 h时甘露醇最大产量为80.3 g/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红曲霉产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 g/L,酵母粉4.5 g/L,KH2PO4·3H2O 3.5 g/L,MgSO4·7H2O 0.8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霉N产多糖的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种龄30 h,接种量7.5%,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75,装液量162....  相似文献   

16.
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产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白腐菌Trametesversicolor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培养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g/L,氯化铵1.2g/L,KH2PO42g/L,MgSO4·7H2O0.5g/L,CaCl2·2H2O0.1g/L,VB10.001g/L,Tween802g/L,微量元素混合液7mL/L,愈创木酚0.015mmol/L,CuSO4·5H2O60μmol/L,pH3.5;最佳发酵条件为:在25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量(Φ8mm)2块,25℃,150r/min振荡培养10d时,漆酶活力达到862U/L,约是优化前的4倍。  相似文献   

17.
从酸浆中分离筛选出白地霉FL44菌株,对该菌株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发酵过程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培养基组成(废糖蜜5%、(NH4)2HPO41%)和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5.5,装量40mL/250mL摇瓶,摇瓶转速为220r/min,30℃培养48h)下,菌体生物量及蛋白产量分别为15.2g/L和7.42g/L.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对无载体固定化少根根霉N-103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获得摇瓶发酵的最优培养基条件为:花生油5mL/L、麸皮多糖水解液75mL/L、棉籽蛋白15g/L、(NH4)2SO42g/L、MgSO41g/L、K2HPO42.5g/L.在此条件下进行摇瓶验证实验,少根根霉脂肪酶酶活可达100U/mL,为基础培养基配方对照组的1.33倍.  相似文献   

19.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研究对象,对水稻秸秆进行糖化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产酶培养基及产酶条件。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产酶最佳培养基为:水稻秸秆15.0 g/L、(NH4)2SO4 2.0 g/L、KH2PO4 3.0 g/L、MgSO4·7H2O 0.5 g/L、吐温-80 0.5 mL/L、微量元素液10.0 mL/L、FeSO4·7H2O 0.005 g/L。此优化条件下,菌株的滤纸酶酶活为0.612 PFU/mL,提高了52.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9 ℃,初始pH 6、接种量5.0%、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酶活为1.12 PFU/mL,提高了83.2%。  相似文献   

20.
以产糖化酶的根霉菌K-1为研究出发菌株,探讨根霉固体发酵生产糖化酶的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此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以麸皮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蛋白胨、干基重的1%尿素、0.05%KH2PO4、0.01% MgSO4·7H2O、0.05%CaCl2·2H2O,55%的含水量;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0%(干基计),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36~48 h,该条件下产糖化酶的酶活力较高,最高酶活为549 IU/g干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