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β-胡萝卜素做原料进行实验分析,研究了二次乳化法在纳米类胡萝卜素制剂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溶剂类别、溶解温度和时间以及乳化剂种类、最适pH值等因素对微胶囊化β-胡萝卜素产品的影响,确定了乳化溶剂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平行对比实验,确定了二次乳化溶剂法微胶囊化β-胡萝卜素新工艺;最后通过正交实验分析,针对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等因素,确定了10%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的最佳配方,解决了高含量产品稳定性不佳、异构化与高脂溶性物质难吸收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适合在酸性饮料中应用的β-胡萝卜素微粒的配方和工艺,分别以变性淀粉、阿拉伯胶、明胶、酪蛋白酸钠作乳化剂;融化温度140℃~170℃;融化时间50~300 s;β-胡萝卜素晶体颗粒大小2~200μm;通过检测β-胡萝卜素乳液的晶体粒径、β-胡萝卜素含量和光照稳定性,筛选出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得出的制作用于酸性饮料的β-胡萝卜素微粒的最佳配方及工艺为: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溶解温度150℃,溶解时间60 s,β-胡萝卜素晶体研磨后颗粒大小2μm左右。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叶黄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油溶介质、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对自乳化叶黄素产品的影响,确定油溶介质和最佳的工艺条件。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入手,通过正交实验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确定透明自乳化叶黄素制剂配方:叶黄素:6%、紫苏油:10%、dl-a生育酚:1.5%、吐温-80:6%、蔗糖酯S-15:2%、司盘-40:1.5%、松香甘油酯:3%、甘油:70%,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含量β-胡萝卜素微囊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β-胡萝卜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溶剂、溶解温度、时间对微囊化β-胡萝卜素产品的影响,确定瞬时高温熔融法微囊化β-胡萝卜素新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确定了合理的微囊化产品配方.  相似文献   

5.
颜秀花  王正武  刘峰 《食品科学》2009,30(11):11-16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对食品级β- 胡萝卜素的液晶配方和工艺进行研究;用偏光显微镜、流变学方法等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L-35/ 丁酸乙酯/ 水的溶致液晶的形成、微观结构、动态流变性质及体系相态进行研究;对相同浓度β- 胡萝卜素的液晶、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溶液进行光和pH 值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25℃下,β- 胡萝卜素在EL-35:丁酸乙酯:水=1:1:1 体系的液晶、微乳液和油溶液中对光都比较敏感,但在液晶中相对稳定:pH 值对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油溶液中的β- 胡萝卜素稳定性有影响,对液晶中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蛋清蛋白凝胶颗粒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油相比例、凝胶颗粒蛋白含量对蛋清蛋白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EWP-PE)的影响,并探究其负载β-胡萝卜素的热稳定性及储藏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当蛋清蛋白含量4%,油相体积分数40%时,EWP-PE粒径47.37 μm,Zeta-电位值-30.3 mV,乳析指数14.2%,此时的EWP-PE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EWP-PE负载β-胡萝卜素后,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在80℃条件下,乳液中β-胡萝卜素保留率达65.8%。储藏15 d后,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为42.8%,显著高于油相中β-胡萝卜素保留率(27.5%)。结论:负载β-胡萝卜素的EWP-PE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拓宽β-胡萝卜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叶黄素不溶于水,微溶于植物油,有限的溶解性和对氧化的高敏感性,阻碍了合成得到的粗产品在食品和饲料染色中的直接使用,为增加得色量并增加可吸收性和生物利用率,必须将活性物质的粒径减小到10μm以下,甚至有的达到了纳米级,因为叶黄素的着色效力和生物利用率与其在介质中的粒径和分散性直接相关,为此本文研究了以叶黄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油、溶解温度、时间、喷雾干燥工艺对微囊化叶黄素产品的影响,确定了瞬时高温油溶和喷雾冷凝法微囊化叶黄素新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从产品感观质量和稳定性入手,确定了合理的水溶性5%叶黄素微囊化产品配方,解决了高含量叶黄素产品的稳定性、异构和高脂溶难吸收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8.
β-胡萝卜素乳液在果汁饮料中的应用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β-胡萝卜素乳液在橙汁饮料中的稳定性,其结果显示,在90天的贮藏期间,β-胡萝卜素乳液稳定性良好,剧烈搅拌、摇晃、冷冻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稳定性。粒度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91%的粒径分布在0.15-0.6μm之间。对微生物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不能在1%β-胡萝卜素乳液中存活,而霉菌和酵母菌能存活一段时间。与1%水分散性干粉相比,乳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对β-胡萝卜素制品中β-胡萝卜素的异构体的组成和比例进行了研究。将市场上收集到的20个β-胡萝卜素制品(油悬浮液、水分散性干粉、水分散性微粒)按照美国药典膳食补充剂β-胡萝卜素制品中描述的方法进行分析检测,确定β-胡萝卜素制品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组成和比例,并分析比较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β-胡萝卜素制品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组成和含量略有不同,但整体β-胡萝卜素油悬浮液以全反式β-胡萝卜素为主,含有少量的顺式异构体;β-胡萝卜素水分散性干粉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以全反式β-胡萝卜素、9-顺式β-胡萝卜素和13-顺式β-胡萝卜素异构体为主,且反式和顺式异构体的比例相当;β-胡萝卜素水分散性微粒中以全反式β-胡萝卜素和13-顺式β-胡萝卜素异构体为主,且全反式比例大于顺式。  相似文献   

10.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包埋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并改善其溶解性。本文通过β-胡萝卜素和明胶等原料制备β-胡萝卜素包埋产品,优化了高速混合剪切工艺、高压均质工艺,并研究了包埋产品的包埋完整性、储藏环境、热稳定性和紫外稳定性等性质。以粒径和粘度为指标优化高速混合剪切工艺、高压均质工艺,高速混合剪切速度的优化结果为17000rpm,均质压力的优化结果为30Mpa。经过喷雾干燥工艺后β-胡萝卜素包埋产品的包埋率,X-衍射图及电竞扫描图表明β-胡萝卜素被明胶很好的包裹起来。再溶解后包埋产品的pH-吸光度结果表明,若想增加液体产品储藏稳定性,可将其置于偏碱性或酸性环境中。最后通过紫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包埋能够有效提高β-胡萝卜素紫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β-胡萝卜素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以乳清蛋白、阿拉伯胶、卵磷脂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了3种水包油型β-胡萝卜素乳液,研究在不同盐离子浓度、pH和温度下,3种乳液的稳定性、β-胡萝卜素保留率以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卵磷脂乳液,乳清蛋白乳液和阿拉伯胶乳液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下均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乳清蛋白乳液在pH 5.0的条件下极不稳定,会出现明显的分层;β-胡萝卜素在酸性条件下会加速降解;温度显著影响乳液的氧化,乳清蛋白乳液氧化程度较阿拉伯胶乳液和卵磷脂乳液低,且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能力更高,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显示消化率最高的为阿拉伯胶乳液,其次为乳清蛋白乳液,卵磷脂乳液最低,且阿拉伯胶乳液可以减缓β-胡萝卜素在消化过程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超声及高压均质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消化规律。结果表明:胃模拟消化过程中,两种方式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均显著增大(P0.05),这与乳液界面吸附的部分大豆蛋白被胃蛋白酶酶解有关,且两种纳米乳液均发生了絮凝现象;小肠模拟消化过程中,两种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和浊度皆降低,且ζ电位呈负增加;经胃肠消化后,两种纳米乳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显著高于单纯的β-胡萝卜素溶于油相,且均大于100%,说明磷脂酰胆碱与油相在肠消化过程中均发生了消化。比较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利用度得知,超声处理制备的纳米乳液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较高。研究结果为超声及高压均质处理用于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复合改性小米淀粉稳定的Pickering乳液负载β-胡萝卜素,研究了功能性Pickering乳液的pH稳定性、盐离子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通过透析实验、贮存实验、模拟人体胃肠消化实验,研究功能活性物质在复杂环境中的荷载特性和释药特性。结果表明,负载β-胡萝卜素的复合改性小米淀粉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盐离子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β-胡萝卜素在复合改性小米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初始负载率为92.92%,相较单一改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82.44%)显著提高;光照、高温等不良条件会引起负载率下降,15 d后复合改性小米淀粉Pickering乳液中β-胡萝卜素负载率依次为71.71%(4℃避光)>62.60%(25℃避光)>58.25%(25℃光照)>51.97%(37℃避光)。透析释放和模拟体外胃肠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小米淀粉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对β-胡萝卜素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有效降低了β-胡萝卜素释放速率,提升了β-胡萝卜素保留率。  相似文献   

14.
β-胡萝卜素被作为功能营养因子和着色剂用于食品工业,然而其较低的水溶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本研究通过构建β-胡萝卜素微乳液体系改善其水分散性,并通过在微乳液制备过程中添加抗氧化剂考察其对β-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双重保护效果。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微乳液在水溶液中的平均粒径分布为48.5nm(r),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β-胡萝卜素微乳液在加速实验条件下的贮藏稳定性,研究中采用的三种抗氧化剂对β-胡萝卜素稳定性的保护效果由高到依次为:EDTA-2NaL-抗坏血酸维生素E醋酸酯;并且水溶性抗氧化剂和油溶性抗氧化剂复配使用同时表现出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科学设计β-胡萝卜素稳态化运载体系,为提高其在食品生产中的适用性和广谱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β-胡萝卜素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辐射等多种生理功能,藻类中含有大量的的β-胡萝卜素。在探讨了萃取剂、温度、时间、固液比对β-胡萝卜素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找到了从螺旋藻干粉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件为: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固液比为1:10(mg/ml),65℃下恒温处理6h。  相似文献   

16.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β-环糊精为主要壁材,葵花籽油为溶解载体,硬脂酰乳酸钠(SSL)为乳化剂,并添加适量dl-α-生育作为的抗氧化剂,通过高温油熔和喷雾干燥方式研制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目标,利用单因素和混料实验设计优化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在微胶囊壁材含量占62%(β-环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分别占42%和20%)、葵花籽油21%、SSL 2%时可制得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产品包埋率、流动性及溶解性均能满足应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研磨法在保护胶体的水相介质中制备β-胡萝卜素水性分散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β-胡萝卜素与改性淀粉质量比1:30,研磨转速300r/min,研磨时间3h.抗氧化剂抗坏血酸钠(Vc钠)的用量是影响分散体系β-胡萝卜素含量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Vc钠用量的增加,β-胡萝卜素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蟹油的稳定性,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蟹油纳米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添加量、蟹油添加量、水添加量对蟹油粗乳液粒径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蟹油粗乳液的组成。结果表明:蟹油粗乳液中各成分最佳添加量为乳化剂(大豆磷脂)1.84 g (6.9%)、蟹油1.94 g (7.2%)、水23 mL (85.9%)。对制备的蟹油粗乳液进行进一步超声分散制得平均粒径为68 nm的纳米乳液,与粗乳液相比,超声分散得到的纳米乳液在不同温度(20~100℃)、pH(3~9)及钙离子浓度(100~500 m M Ca Cl2)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中,纳米乳液的脂肪酸释放量及β-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均高于粗乳液。用超声分散法制备蟹油纳米乳液,可提高蟹油作为添加剂在食品体系中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吴晓琳  王健  邹立强  严持  刘伟 《食品科学》2019,40(14):15-22
制备β-胡萝卜素蛋白乳液,在此基础上构建β-胡萝卜素乳液水凝胶微粒,加入不同浓度的Ca2+进行交联,对Ca2+交联β-胡萝卜素乳液水凝胶微粒的基本性质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经浓度为0~4 mmol/L的Ca2+交联的水凝胶微粒粒径无显著性差别;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凝胶微粒的黏度及凝胶强度增加;经Ca2+交联的水凝胶微粒的离心稳定性提高。β-胡萝卜素乳液在pH 3~5发生严重的分层现象,而β-胡萝卜素乳液水凝胶微粒在pH 3~7之间都相对较稳定。Ca2+交联浓度为0~2 mmol/L的水凝胶微粒在高NaCl浓度(>2 mol/L)时会出现分层现象,但是Ca2+交联浓度为2~4 mmol/L的水凝胶微粒可以在不同NaCl浓度下一直保持稳定。在贮藏稳定性实验中,Ca2+交联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凝胶微粒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O/W型微乳液对β-胡萝卜素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吐温80/乙醇/丁酸乙酯/水微乳液体系对水难溶性物β-胡萝卜素的增溶作用,同时用黏度计和动态光散射仪研究了空白微乳和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在以丁酸乙酯为油相的微乳液中溶解度明显增大;β-胡萝卜素加入明显影响微乳液的微结构。加入β-胡萝卜素使微乳液的W/O区域变小,BC和O/W区域变大;同样的,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粒径较空白微乳大,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粒径同空白微乳液一样,在储藏初期逐渐减小,3d后,基本不变,且在一个月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