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环氧丙烷作为醚化剂对玉米淀粉进行醚化处理后,再采用硬脂酸作为酯化剂进行酯化反应,使淀粉分子上面同时接入亲水性的羟丙基和疏水性的烷基,避免单纯酯化改性只接入疏水性基团,导致亲水性降低,从而导致在水包油体系中淀粉的乳化性差的缺陷。本文对制备疏水性玉米淀粉的醚化亲水性修饰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醚化温度为40℃,醚化pH值为12,醚化反应时间为14小时,环氧丙烷的添加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8.5%时,经过亲水性修饰的硬脂酸淀粉酯的凝沉稳定性最高,经过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制备的该产品的乳化性达到73%,乳化稳定性达到70%,比未经过修饰的硬脂酸淀粉酯的乳化性能显著提高。该工艺是一种有效提高疏水性淀粉乳化性能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半干法制备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工艺及其乳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半干法制备工艺及其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硬脂酸添加量为4%(干淀粉),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为4h,制得的淀粉酯取代度为0.0055,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其取代度和粘度对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挤压法制备的硬脂酸玉米淀粉酯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用双螺杆挤压机作反应器制备了硬脂酸玉米淀粉酯.对硬脂酸玉米淀粉酯的黏度、稳定性、溶解度、糊化度、乳化特性和消化性等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分别利用挤压法和高温法合成了硬脂酸玉米淀粉酯,主要研究了这两种方法制备出的硬脂酸玉米淀粉酯在取代度和性质上的差异,如稳定性、粘度、溶解度、透明度、糊化度等.结果表明:经过酯化变性后的淀粉改变了原淀粉的一些性质,粘度显著降低,糊化度有所提高,溶解性增强,并具有一定的乳化性,但透明度和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硬脂酸淀粉酯的制备存在生产成本高、食用安全差等问题,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条件下,采用挤压机干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探讨转速、含水量、套筒温度及硬脂酸加入形式对硬脂酸淀粉酯性质的影响,并通过XRD、SEM、FT-IR揭示其高效性机理。结果表明,挤压机的高温高剪切作用破坏了淀粉原有的晶体和颗粒结构,从而硬脂酸可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与淀粉分子反应,显著提高了反应均匀性和反应效率。并确定了该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转速为900 r/min、含水量为22%、套筒温度为140℃。  相似文献   

6.
对硬脂酸淀粉酯的流变学性质和乳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淀粉酯的粘度明显低于原淀粉,其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取代度的增加对硬脂酸淀粉酯的粘度没有显著影响;硬脂酸淀粉酯的乳化稳定性随取代度、硬脂酸淀粉酯用量以及油水比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制备硬脂酸淀粉酯的新工艺,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木薯硬脂酸淀粉酯。以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为指标,分别探讨硬脂酸用量、盐酸用量、球磨温度、球磨时间、搅拌速度、球磨介质的堆体积等因素对木薯淀粉硬脂酸酯反应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明显提高了木薯淀粉的酯化反应活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硬脂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硬脂酸质量分数5%、盐酸质量分数0.14%、球磨温度50℃、球磨时间60 min、搅拌速度380 r/min、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木薯硬脂酸酯淀粉的取代度为0.007 1,反应效率为28.77%。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木薯硬脂酸淀粉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检测结果显示,木薯硬脂酸淀粉酯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硬脂酸木薯微晶淀粉酯性质研究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晶化和干法酯化制备硬脂酸木薯微晶淀粉酯,研究不同低取代度硬脂酸木薯微晶淀粉酯理化性质,并应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淀粉经复合改性后,糊粘度明显降低,凝沉性变小,透明度增加,淀粉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得到较大改善;硬脂酸木薯微晶淀粉酯在3,000~3,700cm-1处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减弱,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分子结构无定型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微波辅助技术制备硬脂酸木薯淀粉酯,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硬脂酸为酯化剂,以盐酸为催化剂,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并经SPSS 10.0软件优化微波法制备硬脂酸木薯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硬脂酸木薯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淀粉50 g(干基),微波功率450 W,微波辐射时间1.5 min,盐酸加入量6.0 mL,硬脂酸0.5 g,得到的产品取代度为0.0168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无污染、反应快、能耗低的硬脂酸木薯淀粉酯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取代度较高,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木薯淀粉和硬脂酸为原料,用盐酸作为催化剂,采用干法合成制备硬脂酸木薯淀粉酯.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合成硬脂酸木薯淀粉酯的最优工艺条件:淀粉100g(干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20%,温度140℃,硬脂酸质量分数3%,反应时间2 h,2mol/L盐酸量0.8mL.得到的产品取代度为0.006426,反应效率为37.61%.  相似文献   

11.
淀粉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综述淀粉微球特点、典型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多孔淀粉制备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在制备过程中,淀粉原料某些性质变化对多孔淀粉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不同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多孔淀粉形成;有效预处理方法对改变淀粉原料性质,提高多孔淀粉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多孔淀粉性质十分重要。该文对淀粉不同处理方式对多孔淀粉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非晶化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是一种天然多晶聚合物,随着对淀粉结晶结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淀粉颗粒在某些条件下淀粉结构有序性被破坏,具有非晶化现象。非晶化淀粉颗粒称为非晶颗粒态淀粉,其颗粒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具有较高酶降解性、反应活性等,使淀粉更适于改性和深加工。该文对非晶颗粒态淀粉研究概况、结构、性质等作相关阐述,并对其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一氯乙酸作为醚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备羧甲基绿豆淀粉。以20 g绿豆淀粉为基准,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探讨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对产品取代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淀粉摩尔比)1.3、一氯乙酸用量(一氯乙酸/淀粉摩尔比)1.0、醚化温度52℃、醚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羧甲基绿豆淀粉取代度为1.05。  相似文献   

15.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类,二者的制备方法都以物理法为主,但因其制备原理不同,得到改性淀粉的性质和应用范围各异。从两类冷水可溶淀粉的不同物理制备方法出发,综合对比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产品的颗粒形态、冷水溶解性、成糊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应用展开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旨在为新型冷水可溶淀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食用型化学变性淀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综述常见化学变性如乙酰化、羟丙基化和交联处理对淀粉物理化学、形态学、热力学等性质影响;且探讨影响淀粉变性效率因素,如淀粉种类、颗粒结构、变性试剂类型和用量等,通过选择合适变性试剂和淀粉原料可生产出具有良好应用效果食品用变性淀粉。  相似文献   

17.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与正磷酸盐反应,采用超声波法工艺制备羟丙基木薯磷酸酯淀粉,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手段对酯化反应后产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酯化反应在羟丙基木薯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磷酸基团,其引入破坏淀粉分子内氢键,导致淀粉分子结晶区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交联玉米淀粉微球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交联玉米淀粉微球(CSMs),运用红外、X射线衍射仪、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测定淀粉及淀粉微球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后pH值与Zeta电位,研究两者吸附性差异。实验表明,合成淀粉微球大小均一、结构致密、表面粗糙、孔隙发育良好,粒径在30μm以下微球占83%;与淀粉相比,随交联度增加,淀粉微球溶解度、溶胀度下降,吸水量增加,淀粉微球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存在比淀粉更强吸附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以磷酸与焦磷酸钠按一定配比混合作为酯化试剂,尿素为催化剂干法制备高取代度磷酸单酯淀粉,并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磷酸单酯淀粉取代度(DS)及反应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米醋酸酯淀粉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红外光谱仪和布拉班德粘度计对西米醋酸酯淀粉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与马铃薯醋酸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较西米淀粉更易引入乙酰基,乙酰化后淀粉颗粒形状未发生大的改变,西米原淀粉粒度分布为单峰,而马铃薯原淀粉粒度分布为双峰,前者平均粒径大于后者,乙酰化后西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粒径均增大;经醋酸酐酯化后西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起糊温度、峰值温度及峰值粘度均降低,热稳定性增加,凝沉性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